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442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7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总则总则 1.01 为了在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监测及质量检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质量保证、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监测及质量保证。1.03 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及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结合广东地区的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及施工工法等而制定。1.04 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应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施工条件、工期造价及使用要求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法合理、精心设计。1.05 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条文的规定。处理后的地基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广东省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2 术语、符号术语、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变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2.1.2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菏载的地基.

3、2.1.3 换填垫层法 cushion 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曾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2.1.4 堆载预压法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使地基土排水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2.1.5 真空预压法 vacuum preloading 对覆盖于地基排水体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使地基土排水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2.1.6 强夯法 dynamic compaction,dunamic consolida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2.1.7 动力排水固结法 preload

4、ing dynamic consolidation 通过对设置排水体的地基进行堆载预压和强夯,使地基土排水固结的综合地基处理方法。2.1.8 振冲碎石桩法 vibroflotation gravel pile 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地基土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或砂石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碎石或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并和原桩周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9 水泥土搅拌法 cement deep mixing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2.1.10 高压喷射注浆法 jet grou

5、ting 用高压水泥将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次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和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2.1.11 刚性桩复合地基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用混凝土等刚性桩及桩顶褥垫层构成的增强体与周围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基础荷载的地基处理方法。2.1.12 静压注浆法 grouting 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方法,把某些能凝固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的孔隙、裂隙、节理等软弱结构面中,或挤压土体,使岩土体形成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从而改善了岩土体的物理力

6、学性质的低级处理方法。2.1.13 建筑物纠偏 building rectified a deviation 建筑物纠偏是对既有建筑物偏离垂直位置,发生倾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扶正措施。2.1.14 污染土 polluted earth 污染土是指受外来致污物质入侵,改变了原有的物理力学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土。2.2 符号 A基础底面积;eA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pA桩的截面积;b-基础底面宽度;d-桩身直径;de-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e-孔隙比;pkf-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skf-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spkf-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Ip-塑性指数;l-基础底面

7、长度、桩长、桩间距;m-面积置换率;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k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kq-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skq-桩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U-固结度;op-最优含水量;-基础底面下换填垫层的厚度;-压力扩散角;c-压实系数;d-干密度;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0.1 在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 收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 确定

8、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经济指标等;3 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效果等;4 调查邻近建(构)筑物、地下工程和管线埋设等资料。3.0.2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宜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3.0.3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使用要求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结合地形地貌、岩土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条件和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定 23 种可供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由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地基处理方法;2 对初步选

9、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分别从适用范围、加固原理、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3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若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采用其他地基处理方法。3.0.4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础宽度的地基成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2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 1.0 当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

10、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水泥土类桩地基及刚性桩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3.0.5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规定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且需进行规定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0.6 对受较大水平荷载作用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当对受较大水平荷载作用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当 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1、 -6-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3.0.7 地基处理施工前应编造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人员应掌握所承接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做好施工记录。3.0.8 地基处理施工前,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制定详细的检测(检测)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监测(检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分析处理。3.0.9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必须按本规范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3.0.10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执行。3.0.11 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规定需要进行地

12、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经地基处理后,应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7-4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换填垫层法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处理。4.1.2 换土垫层材料主要采用砂、砂石、素土、灰土和粉煤灰等。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也可采用其他质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的材料,但必须经过现场试验方能应用。4.2 设设 计计 4.2.1 垫层的厚度 z 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azczzfpp+(4.2.1-1)式中 pz 响应荷载

13、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czp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azf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z,可分别按(4.2.1-2)和(4.2.1-3)式计算:条形基础 ztgbppbck2)(zP+=(4.2.1-2)矩形基础 ztglztgbppblckzp2)(2()(+=(4.2.1-3)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8-5 强夯法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松散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5.1.2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

14、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的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当地质情况、工程技术要求相同或相似且已有成熟的强夯施工经验时,可以不进行专门的试验区试夯,但在全面强夯施工前应先进行小片施工性试夯。5.1.3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构)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构)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5.2 设计设计 5.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工程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和经验时,也可按表

15、 5.2.1 预估。表表 5.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填土地基 原状土地基 单击夯击能(KNm)块石填土 素填土 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 粉土、黏性土等细颗粒土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8000 6.08.0 8.010.0 10.011.5 11.513.0 13.015.0 5.06.0 6.08.0 8.010.0 10.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9.5 9.510.0 10.010.5 4.05.0 5.06.0 6.

16、07.0 7.08.0 8.08.5 8.59.0 9.09.5 注: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2.表中素填土填料为花岗岩残积砾质黏性土或砂土等粗颗粒土。5.2.2 强夯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性质、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要求处理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试夯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 10003000 KNm/m2;细颗粒土可取 15004000 KNm/m2。5.2.3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照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 4000 KN m 时为 50m;当单击

17、夯击能为 40006000 KN m 时为 100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 6000 KN m 时为 200m.2 不得因夯坑过深造成起锤困难。5.2.4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性质确定。对于砂土、碎石土等粗颗粒地基,可采用 23 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夯击遍数可适当增至 35;若点夯达不到停夯标准时,同一夯点可分 23 次施加;点夯完成后,应以低能量满夯 12 遍,锤印搭接。5.2.5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宜按超静水压力消散 80%或以上所需时间)。对于重要工程,应设置超静水压力监测点。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

18、间不应小于 24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9-5.2.6 夯击点的平面布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2.53.5 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1.52.5 倍。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取处理深度的 0.60.8 倍。必要时,可对柱下基础范围做加强夯。5.2.7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 1/22/3,且不宜小于 3m。5.2.8

19、 在试夯前,应进行试夯方案设计:初步确定强夯参数,编制测试及检验强夯效果实施方案,按试夯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检验强夯效果。结合已有工程经验,确定工程的各项强夯参数。5.2.9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以根据夯击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广东省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13有关规定确定。5.3 施工施工 5.3.1 强夯施工前,应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的范围以外。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且夯点应有明显标记和编号。5.3.2 强夯法施工机具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

20、.锤重可取 1040t 常用 1525t;2.锤底面形状宜采用圆形,直径宜取 2.03.0m;常用 2.22.5m;3.锤体上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可取 200300mm;4.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宜为 2560KPa,对于细颗粒土宜取较小值。5.3.3 强夯施工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轻重能力宜大于锤重 1.52.0 倍。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5.3.4 当场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铺填一定厚度透水性良好的松散材料,采用人工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 2.0m。坑内或场内积水应及时排除。5.3.5 强

21、夯施工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 将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6 重复步骤 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 换夯点,重复步骤 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 每一遍夯击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9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下一遍夯击,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宜用夯击能量为 5002000KNm 的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22、满夯的夯印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的 1/51/3,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10 柱下基础范围加强夯单点夯击能宜为 20003000KNm,满夯,锤印搭接;11 当满夯完成后地坪标高低于竣工要求地坪标高时,可铺设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5.3.6 雨期施工应即使采取有效排水措施,以防夯坑积水,必要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5.3.7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查工作: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0-1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 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3 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

23、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5.3.8 在夯击过程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5.3.9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5.4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 5.4.1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5.4.2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 714d;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 1428d;当有孔隙水压力测试时,可按孔隙水压力消散 80%以上时间作为间隔时间。5.4.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

24、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方法可采用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等方法。5.4.4 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可采用十字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或静力触探试验、载荷试验等原位试验方法;试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单位工程地基的原位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 3 点;对 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并应进行载荷试验,载荷试验检验点数不应少于 3点。6 排水固结法 6.1 一般规定 6.1.1 排水固结法包括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和动力排水固结法。堆

25、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等饱和软黏土地基。而动力排水固结法仅适用于淤泥厚度小于 7m 且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并有类似工程参考。6.1.2 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应预先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地基土层的种类、性质及其在水平方向和树枝方向的分布和变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补给情况等;应通过土工试验测定土层先期固结压力、水平向和竖直向的渗透系数、固结系数、孔隙比和固结压力关系曲线、三轴抗剪强度和原位十字板抗剪强度等指标。6.1.3 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原位十字板剪

26、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应根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变形等,对原设计进行修正。6.1.4 在整个场地地基处理过程中,应进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动态监测。根据现场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地基的加固效果,并与原设计预估值进行比较,及时修改设计参数,指导全场的设计施工。6.1.5 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对于真空预压工程,可一次连续抽真空至最大负压力;而对于动力排水固结工程,在施加强夯动荷载以前,除应在软土中设置良好的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外,尚应在软土表面堆填 3.04.0m厚填土荷载,以加速

27、软土排水固结。6.1.6 当工后沉降和固结后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6.2 设设 计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1-()堆载预压法()堆载预压法 6.2.1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 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深度、排列方式和布置范围;2 确定水平排水垫层的构造、厚度、砂料及其级配分布;必要时在垫层的底面铺一层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3 确定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的布置;4 确定分级预压荷载、总荷载和加荷速率;5 确定预压要求的固结度和预压持续时间;6 估算预压应消除的沉降量;7 计算地基土强度的增长

28、值、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与变形;8 进行现场监测设计,观测地基土排水固结过程中强度与变形的变化,指导现场施工,防止地基破坏,分析地基加固效果,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6.2.2 竖向排水体的平面布置形式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水体有效排水直径ed与间距l的关系为: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lde05.1=(6.2.21)正方形排列时 lde13.1=(6.2.22)6.2.3 竖向排水体的布置应符合“细而密”的原则,其直径和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 普通砂井直径wd可取 300500mm,间距可按井径比n(砂井有效排水直径ed与砂井直径wd之

29、比,即weddn/=)值为 68 选用;2 袋装砂井直径可取 70120mm,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 1522 选用;3 塑料排水板的当量换算直径wd可按下式计算:)(2+=bdw (6.2.3)式中 b塑料排水板宽度(mm);塑料排水板厚度(mm);换算系数,取值范围 0.751.0,一般采用 1.0。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 1522 选用。6.2.4 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根据土层分布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 当受压软土层厚度不大时(小于或等于 10m),竖向排水体宜穿过受压土层;2 当受压软土层厚度很大时(大于 10m),对于以地基整体滑动

30、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向排水体深度宜超过最危险滑动面 2m;对于以地基变形控制的工程,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应消除的变形量确定。6.2.5 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时,应在地面铺设水平排水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500mm,且应在预压区设置与砂垫层相连的排水盲沟,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以将地基中排出的水引出预压区。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2-砂垫层砂料宜用中粗砂,黏粒含量不宜大于 3,砂料中可混有不超过总重量 10、粒径小于 50mm 的砾石。砂垫层的干密度应大于 1.5g/cm3,其渗透系数宜大于 110-2cm/s。6.2.6 砂井的砂料

31、应选用中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 3。6.2.7 预压荷载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2 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3 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增长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6.2.8 竖向排水体穿过全部软土层时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 t 时

32、,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tdFCrenheU281=(6.2.81)式中 rU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加载 t 时向竖向排水体地基径向排水的平均固结度;hC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nF井径比因子,理想井时,2222413)ln(1nnnnnFn=2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当固结时间为 t 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111=iiTTtiiniiteeeTTpqU (6.2.82)式中 tUt 时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iq第 i 级荷载的加载速率(kPa/d);p历时 t 以前各级荷载的累加值(kPa);1iT,iT分别为第 i 级

33、荷载加载起始和终止时间(从零点算起)(d),当计算第 i级荷载加载过程中某时间 t 的固结度时,iT改为 t。、参数,根据地基土排水固结条件按表 6.2.8 采用。表表 6.2.8 、值值 排水固结条件 参数 竖向排水zU30 向内径向排水固结 竖向和径向组合排水(竖井穿透受压土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3-28 1 28 224HCv 28enhdFC 22248HCdFCvenh+注:表中为不考虑井阻和涂抹对固结影响的情况。表中 zU地基竖向排水平均固结系数();vC土的竖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hC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H固

34、结土层竖向排水距离,单向排水时,H取土层厚度;双向排水时,H取两排水面间土层厚度的一半(cm)6.2.9 竖向排水体未穿透软土层时,可按下式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zrztUQQUU)1(+=(6.2.91)2HLLQ+=(6.2.92)式中 tU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内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按式(6.2.82)计算,竖向排水距离为打入深度L;L竖向排水体深度(cm);2H竖向排水体以下压缩土层厚度(cm);Q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比;zU竖向排水体打入深度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将竖向排水体底面作为排水面,按式(6.2.82)计算,排水距离为2H;6.2.10 预压荷载下地基的设计预估最终竖向变形量可按下

35、式计算:=+=niiiifeees10101 (6.2.10)式中 fs最终竖向变形量(m);ie0第 i 层中点土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 ep 曲线查得;ie1第 i 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 ep 曲线查得;ih第 i 层土层厚度(m);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4-n地基土得分层数;考虑由于侧向变形等影响的经验系数,对于正常固结和轻微超固结土可取1.11.4,荷载较大或高压缩性饱和黏土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变形计算时,宜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 0.1 的深度作为受压层的计算深度。6.2.11

36、在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某点加载后历时 t 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cutzfftUtan0+=(6.2.11)式中 ft加载后历时 t 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kPa);ft加固前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可由现场十字板见且试验确定(kPa);z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竖向附加应力(kPa);tU计算点固结时间为 t 时的固结度;cu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确定的土的内摩擦角(0)。6.2.12 当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井阻和涂抹作用时,软土层固结系数、固结度、最终沉降的计算可按现场实际监测资料进行推算。从实测的沉降时间(st)曲线上选择荷载停止后任意三个时间 t1、t2和 t3,并使t3t2t2t1,可按

37、下列各式进行计算:最终沉降 )()()()(2312232123sssssssssss=(6.2.121)瞬时沉降 tttdeesss=)1((6.2.122)122312lnttssss=径向固结系数 222248HddCeeh+=,(hvCC=)(6.2.123)地基平均固结度 ddttssssU=(6.2.124)()真空预压真空预压法法 6.2.13 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第 6.2.8、6.2.10、6.2.12条。6.2.14 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必须设置竖向排水体,宜选用塑料排水板或砂井。设计内容应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

38、创建 -15-包括:1 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直径、间距、深度、排列方式和布置范围;2 确定预压区面积和施工分块大小;3 确定真空预压工艺,要求达到的膜下真空度和土层的固结度;4 计算真空预压后地基强度增长值和地基变形值。6.2.15 竖向排水板的设计可按本规范第 6.2.2 条和第 6.2.3 条选用。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渗透系数宜大于 110-2cm/s。6.2.16 真空预压区域边缘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轮廓线,每边向外延伸大于 3.0m,每块预压面积宜尽可能呈正方形布置且相互连接。6.2.17 真空预压荷载可一次性施加,无需分级,真空预压膜下真空度应稳定且分布均

39、匀,并保持在 80kPa 以上,地基土的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6.2.18 对于表层土有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水源补给的透水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断透气层和透水层。6.2.19 当建(构)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其总压力宜超过建(构)筑物的荷载。6.2.20 真空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计算可按本规范第 6.2.10 条执行,其中可取 0.80.9。真空堆载预压法以真空预压为主时,可取 0.9。6.2.21 真空预压所需抽真空设备的数量,可按加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土层结构特点,以一套设备可抽真空的面积为 80010

40、00m2确定,但每块预压区至少应设两台真空泵。()()动力排水固结法动力排水固结法 6.2.22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必须设置良好的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包括竖向的塑料排水板和水平向的砂垫层、盲沟和集水井。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7.0m 且软土层含有薄粉砂夹层时,该法加固效果明显。6.2.23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选择塑料排水板的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2 确定预压区范围、堆载大小、分级和加载速率;3 强夯单击夯击能、单击次数、夯击遍数、收锤标准以及监测要求;4 计算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和强度增长,根据加固技术要求确定卸载标准;6.2.24 塑料排水板间距可按第 6.2.2

41、 条和第 6.2.3 条确定,可取 0.81.8m,常用 1.01.2m。深度应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土层 1.0m。6.2.25 砂垫层厚度可取 1.0m,每隔 2030m 宜设置纵横向盲沟,盲沟交点处应设集水井,集水井底面应低于砂垫层 1.0m 以上,用水泵强排水至加固区以外,并保证集水井水位低于砂垫层地面。6.2.26 在软土表面上宜覆盖厚度 3.04.0m 填土层(含砂垫层厚度),方可在填土表面上进行强夯施工。夯后交工面标高不宜小于场地设计地面标高。6.2.27 强夯应采用少击数多遍数和夯击能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施工,宜采用 610 遍进行夯击,夯击能可从 1500kNm 逐渐加大到 300

42、0kNm 以上,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6.2.28 强夯间歇时间应根据软土中动孔隙水压力消散 80以上所需时间确定,一般需 810 天。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6-6.2.29 每遍夯点的夯击数可按下列要求确定:1 夯坑深度宜小于软土上覆填土厚度的 1/21/3;2 第 n 击以后连续二次夯沉量比前一击更大,则单点击数定为 n 击;3 动孔隙水压力增量显著下降之后(一般可取u2kPa)应停夯,待孔压消散后再夯;4 在强夯与堆载作用下,软土固结沉降达到设计要求为强夯的最终收锤标准,否则应增加强夯遍数直至软土固结度满足要求。6.2.30 每遍强

43、夯开始前,均应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进行试验性夯击,通过实测夯沉量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确定夯击能、夯点击数和间歇时间。6.2.3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固结沉降计算可参照第 6.2.8 条、第 6.2.10条、第 6.2.12 条。6.3 施施 工工()堆载预压法()堆载预压法 6.3.1 塑料排水板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足够的湿润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抗弯能力。在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塑料排水板被阳光照射、破损或污染,已破损和被污染的塑料排水板不得在工程中使用。6.3.2 普通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其实际灌砂量(不包含水的重量)不得小于计算值

44、的 95%。普通砂井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成孔对井周围土的挠动,应保证砂井灌砂的密实度。6.3.3 袋装砂井的砂袋应采用透水性能好,且具有足够抗拉强度及一定抗老化和耐腐蚀性的编织布。灌入砂袋的榨宜用风干砂,且应振捣密实,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砂袋不得中断、缩颈、膨胀等。砂袋放入井孔后,袋口应用麻绳或铁丝扎紧。袋装砂井所用套管内径宜略大于砂井直径。6.3.4 塑料排水板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沟槽表面平滑,尺寸准确,能保持一定的过水面积,并具有耐酸碱抗腐蚀能力。施工前应对所采用的塑料排水板按有关规程进行质量检验。6.3.5 塑料排水板施工所用导管,管尖平端与导管靴应配合适当,应防止插入

45、地基中的带体扭曲。塑料排水板需要接长时,必须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宜大于200。施工中应杜绝跟带现象。6.3.6 竖向排水体施工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井距偏差不应大于井径;2 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1.5%;3 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4 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预留地表的长度不应小于 500,并应埋入地表水平排水板砂垫层中。6.3.7 铺设砂垫层前应做好工作垫层。当软土上部有硬层时可不做工作垫层;当遇有渔塘时,应排水后晾晒,挖除植物层、铲平塘梗。工作垫层应表面平整,无明显坑洼。工作垫层可用土、砂填筑,厚度大于 500 时应分层填筑压实。6.3.8 设置排水盲沟时,盲沟渗

46、滤应采用碎石或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3%。盲沟渗滤料应用土工织物包裹。6.3.9 在加载预压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逐渐加载,并应进行竖向变形、边桩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根据监测资料严格控制加载速率。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7-6.3.10 当所加荷载材料为建筑地基的一部分时,其技术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法 6.3.11 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 95kpa 以上的真空吸力,真空泵的设置应根据预压面积大小和形状、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经验确定。6.3.12 真空管路的连接应严格密封,在真空管路

47、中应设置止回筏和截门。水平向分布滤水管可采用条状、梳齿状及羽毛状等形式,滤水管布置形成回路。滤水管应设置在砂垫层中,其上覆盖厚度 100200 的砂层。滤水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外包尼龙砂或土工织物等滤水材料。6.3.13 密封膜应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韧性好、抗穿刺性能强的不透气材料。密封膜热合时宜采用双热合缝的平搭接,搭接宽度应大于 15。密封膜宜铺设 23 层,膜周边宜采用挖沟埋膜、平铺并用黏土覆盖压边、围埝沟内及膜上覆水等方法进行密封。当加固去周边或表层土有透水层或透水层时,应采用密封墙将其封闭。6.3.14 采用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时,先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后,再进行堆

48、载,并继续抽气,堆载时需在膜上铺设土工布等保护材料。()动力排水固结法()动力排水固结法 6.3.15 动力排水固结法夯锤宜采用直径为 33.5m、锤重 1520t 的扁平锤。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通常每 10000 安排一台强夯机。6.3.16 软土上覆填土材料宜采用碎石土、砂土或强风化花岗岩等粗粒土,以利于强夯施工,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6.3.17 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的设置、填土过程的控制应符合本节第一部分堆载预压法中的相应规定;强夯施工步骤和检查工作应符合 本规范第 5 章强夯法中相关规定。6.3.18 强夯施工时,浅层沉降板的隆起梁不宜超过 50,夯击时实

49、测动孔隙水压力增量宜大于 20kpa。6.4 监测与检验监测与检验 6.4.1 对于重要的排水固结加固地基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的加载进行施工,对地基变形和稳定性变化进行现场原位动态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与分析,以及时调整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地基剪切破坏,检验加固效果。6.4.2 现场原位动态监测项目宜包括:1 地基土表面沉降;2 地表面坡趾外地表土水平位移;3 地基深层土的分层沉降;4 地基深层的水平位移;5 地基土孔隙水压力;6 真空预压工程和真空堆载预压工程监测除进行以上项目外,尚应进行膜下真空度和地下水位的量测。6.4.3 监测项目的设置与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项工

50、程应选择 13 个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工程代表性的特征断面设置监测和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8-布置观测点;2 地基土表面沉降观测基准点不应少于 3 个且应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稳固的地基上。沉降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30m;分层沉降观测点宜布置在地基土的分层面上;深层土水平位移宜布置在侧向变形较大的部位,每一特征断面上宜布置 23 个测斜孔;3 孔隙水压力观测点宜布置在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较大的部位,沿竖向深度布置 23个;4 坡趾外水平位移桩布置在坡趾外 5m 内。6.4.4 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度确定,在加载过程中,观测次数每天不应少于 1 次,恒压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路桥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