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础课时案38 生态环境的爱护
2022备考·最新考纲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2年人口总数要把握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头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均耕地削减,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连续把握人口增长。
(2)加大爱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疆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爱护和自然爱护区建设。
(5)推动生态农业。
深度思考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依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可能会导致①~④中的哪些项?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连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②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峻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③环境污染严峻,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④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地球毁灭
提示 图中显示人口激增对①、②、③结果均可产生,但不会导致④产生。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连线]
深度思考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试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请思考:
(1)图示甲、乙对比可验证什么?
(2)甲、丙对比能验证什么?
(3)乙、丙对比能验证什么?
(4)由甲、乙、丙相互对比可得出何种结论?
提示 (1)甲、乙对比,自变量是N、P等矿质元素的有无,因此该试验可验证水体富养分化与水体中加入大量N、P 等矿质元素有关。
(2)甲、丙对比,自变量是生活污水的有无。因此,该试验可验证水体富养分化与生活污水有关。
(3)乙、丙对比,自变量是污染物种类,两者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导致水体富养分化。
(4)甲、乙、丙对比,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水体富养分化的因素。
三、爱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进展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生物圈内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3.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爱护主要指建立自然爱护区。
(2)易地爱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爱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扬训练。
4.可持续进展——人类的必定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长久而协调的进展。
(2)实现措施
①爱护生物多样性。
②爱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5.推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爱护的叙述
(1)栖息地裂开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22·江苏卷,24B)( )
(2)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争辩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011·重庆卷,4D)( )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福建,2C)( )
(4)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爱护。(江苏卷,27C)( )
答案 (1)× (2)× (3)√ (4)√
深度思考
英国有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①~⑥现象所述哪些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①沙尘暴频发 ②雾霾天气 ③火山爆发 ④温室效应加剧 ⑤酸雨 ⑥湿地内物种削减
提示 “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故①~⑥中只有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