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时双基练(十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的模拟试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试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别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试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需相等
C.甲同学的试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试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试验,意在考查考生对两大遗传规律的理解及试验分析力量。Ⅰ、Ⅱ小桶中放的是同种小球,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别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项错误;每只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应相同,但是小球总数可以不同,B项错误;Ⅲ、Ⅳ小桶中放的是两种不同的小球,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项错误;甲、乙重复试验中Dd、AB的组合随机消灭的概率分别为1/2×1/2+1/2×1/2=1/2和1/2×1/2=1/4,D项正确。
答案 D
2.如图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别之比是9331
B.①、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①植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时期
解析 ①植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D
3.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依据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解析 单独分析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Dd,则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单独分析S(s)基因,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则亲本都是杂合子。
答案 C
4.在家鼠的遗传试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把握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状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A.1/3 B.1/8
C.1/4 D.1/2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学问迁移应用及计算力量,难度中等。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把握且独立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浅黄色个体占6/16,F2中浅黄色纯合个体占2/16,故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答案 A
5.已知小麦的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表所示:
F1的性状
抗病
感病
无芒
有芒
F1的性状百分比
75%
25%
50%
50%
假如让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则F2中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与感病有芒的比例为( )
A.2211 B.1111
C.9331 D.3311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分析推断方面的力量。难度较大。假设把握抗病、感病性状的基由于A、a,把握无芒、有芒性状的基由于B、b,则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单独考虑抗病和感病,杂交组合为A_×aa,后代抗病Aa占2/3,感病aa占1/3;单独考虑有芒和无芒,杂交组合为Bb×bb,后代有芒占1/2,无芒占1/2,两共性状组合后,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2211。
答案 A
6.某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把握,基因M把握雄蕊分化,基因N把握雌蕊分化,当基因M和基因N同时存在时,与mmnn遗传效应一样,形成无花蕊植株使其败育。则自然 植株中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A.mmNn、Mmnn
B.mmNn和mmNN、Mmnn和MMnn
C.mmNN、MMnn
D.不能确定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及推理力量。由题意可知,雌株中不能含有M,只能含有mm,另一对基因中肯定含有基因N,但不能同时含有NN,假犹如时含有NN,说明产生此雌株的双亲中都含有N,即双亲都是雌株,这明显不符合题意。因此,雌株的基因型为mmNn。同理,雄株的基因型为Mmnn。
答案 A
7.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把握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结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试验的相关结论,利用反推和正推结合的方法就能分析出玉米丙的基因型。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DdRr;再结合图2中抗病易感病=31和高秆矮秆=11,可以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答案 C
8.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A.1/3 B.1/4
C.1/9 D.1/16
解析 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F1植株自花传粉,产生F2(即为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F2性状分别比为9331,绿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3/16,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绿色皱粒为隐性纯合子,所以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几率为1/3×1=1/3。
答案 A
9.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需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现将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解析 由①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A_C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中A_C_R占25%知该植株A_C_R_中有两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C_R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答案 A
10.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在F2中给黄色圆粒的植株授以绿色圆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代的性状比例,理论值为( )
A.15831 B.25551
C.4221 D.16821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学问,通过分析做出合理推断的力量。难度较大。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F2中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1/3YY、2/3Yy,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yy,杂交后代会消灭21的性状比例。F2中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1/3RR、2/3Rr,则R的基因频率为2/3,r的基因频率为1/3,其遗传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后代中RR占4/9,Rr占4/9,rr占1/9,消灭81的性状比例。综合分析可知F2黄色圆粒植株的后代消灭16821的性状分别比。
答案 D
11.假如猫的尾形中弯曲对正常为显性,现有两只尾形弯曲的猫交配,下列对后代中尾形及其数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假如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可能大于50%
B.假如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25%
C.假如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50%
D.假如后代中有尾形正常的猫,则尾形正常的猫在后代中的比例最多不超过7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别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力量。弯曲对正常为显性,两只尾形弯曲的猫交配,假如后代有尾形正常的猫,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所以后代中可能有尾形正常的猫,也可能有尾形弯曲的猫,理论比为弯曲正常=31,但题中只是两只交配,子代数量比较少,故后代也有可能均是尾形正常的猫或尾形弯曲的猫。A正确。
答案 A
12.低磷酸酯酶症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有一对夫妇的表现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都表现正常,且妻子的父亲完全正常,而母亲是该病的携带者,丈夫的妹妹患有低磷酸酯酶症。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两个表现正常孩子(非同卵双生子)都为纯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
A.1/3 B.19/36
C.5/24 D.36/121
解析 丈夫的父母表现正常,但丈夫有一个患病的妹妹,可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计算得出丈夫可能为携带者(2/3Aa),也可能完全正常(1/3AA)。妻子的父亲完全正常(AA),母亲为携带者(Aa),计算得出妻子为携带者(Aa)的概率为1/2,完全正常(AA)的概率为1/2。他们所生孩子为AA的概率为6/12,Aa的概率为5/12,aa的概率为1/12,所以所生正常孩子为AA的概率为6/11,两个正常孩子均为AA的概率为36/121。
答案 D
13.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消灭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BbTt(♂)×BBtt(♀)
B.BbTt(♂)×bbtt(♀)
C.bbTt(♂)×bbtt(♀)
D.bbTt(♂)×BBtt(♀)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运用及从题中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难度较大。依据题意,玉米基因型为bbT_时为雄株,基因型为B_tt或bbtt时为雌株。选项C的后代基因型为bbTt、bbtt,分别表现为雄株、雌株,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4.(16分)果蝇的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表所示(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1)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2)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若让F1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表中比较,子代性状及分别比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转变。
(3)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假如子代中灰体(B)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___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________。
(4)已知把握果蝇翅脉数目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假如在一翅脉数目正常的群体中,偶然消灭一只多翅脉的雄性个体,究其缘由,假如多翅脉是由于多翅脉基因的“携带者”间或交配后消灭的,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假如多翅脉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突变等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力量、表格信息的处理力量和试验设计力量,力量要求较高,难度较大。(1)体色基因和眼色基因分别位于Ⅲ号染色体和Ⅱ号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依据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因此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8种。因此这三对基因把握的性状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且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因此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由于争辩的性状均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把握,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性状及分别比与表格相比较,不会发生转变。(3)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假如子代中灰体粉红眼短腿(B_rrtt)个体的比例是3/16=3/4×1/4×1或3/4×1/2×1/2,则亲代果蝇的杂交组合为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BbRrTt×Bbrrtt、BbRrtt×BbrrTt。(4)依据假设推知,若多翅脉是由于多翅脉基因的“携带者”间或交配后消灭的,则多翅脉是隐性性状,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即Dd×Dd→dd(多翅脉);假如多翅脉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最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即dd→Dd(多翅脉),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Ⅳ 不会
(3)4 BbRrTt×Bbrrtt、BbRrtt×BbrrTt
(4)纯合子 杂合子
15.(19分)(2022·山东理综)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把握,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试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依据试验一和试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试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2)试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 400只,黑檀体果蝇1 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消灭了一只黑檀体果蝇。消灭该黑檀体果蝇的缘由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试验步骤及结果猜测,以探究其缘由。(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试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看、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猜测:Ⅰ.假如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假如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依据试验一,推知与体色相关的亲本基因型为Ee×ee,与刚毛长短相关的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为EeBb×eebb或Eebb×eeBb,但这两种组合均不能确定甲、乙具体基因型,因通过试验一推出乙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同理依据试验二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EeBb×eeBb,该试验同样不能确定乙果蝇的基因型。两试验综合可推出乙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
若试验一能验证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试验一是测交试验,由此可知试验一亲本基因型只能是EeBb×eebb,综合试验二可推知乙果蝇基因型为EeBb,则甲果蝇基因型为eebb,丙果蝇基因型为eeBb。
(2)由乙(EeBb)×丙(eeBb),子代中与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则与两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1-1/2×1/2-1/2×1/2=1/2。
(3)由题意知:ee个体占×100%=16%,则e的基因频率为40%,E的基因频率为1-40%=60%,则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
因亲代全部为纯合个体,即只有EE和ee两种类型,则EE个体的百分比为60%。
(4)由题意知后代群体中消灭的黑檀体果蝇基因型可写作或。与之杂交的亲本有三种基因型可供选择,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子代都是黑檀体果蝇,不会消灭性状分别,无法推断变异类型。若选择基因型为EE或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时,会因该黑檀体果蝇变异类型不同,F2消灭不同的表现型及比例。
方法: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若为基因突变,则遗传图解如下:
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遗传图解如下:
统计得:灰体黑檀体=41。
答案 (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 eeBb
(2)1/2
(3)40% 48% 60%
(4)答案一:①EE
②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②Ⅰ.灰体黑檀体=79
Ⅱ.灰体黑檀体=7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