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2高考福建卷)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进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富强昌盛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解读图片信息,留意题眼“核心信息”。农耕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图片体现了皇帝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理念,故选C项;A、B、D三项虽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生疏,但都不能体现“核心信息”,故排解。2(2022高考广东卷)唐代某诏令批判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
2、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两点:一是时间“唐代”,二是材料内容。通过“唐代”可以排解A项,由于井田制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材料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说明唐代时均田制受到破坏,故C项正确。唐代时未恢复分封制,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市”突破空间限制是在宋代,故D项错误。3(2022高考重庆卷)战国秦汉时期,北方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进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进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进展水平快速超过北方B江
3、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含义。从材料中“南北经济进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可知,此时我国经济重心照旧在北方,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A、C、D三项错误;从材料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进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进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可知B项正确。4(2022高考大纲全国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铺张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疗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转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全都 D原有规制
4、受到商业进展的挑战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把握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未发生重大转变,A项不正确;消费观念的转变是由商品经济的进展造成的,B项不正确;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全都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不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汉初为抑商制定的规章随着商品经济进展而毁灭变化,D项正确。5(2022高考江苏卷)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5、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唐朝有关市的规定。依据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唐前期只有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能设市;依据唐后期的规定可知,唐政府放宽了对市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等说明允许设市,只是不满三千户的不设官员管理,故B项错误。依据“要路须置”(交通要道设置市)可知D项错误。“市令”等的设置表明市的交易仍受官府监管,故C项错误。6(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
6、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2022高考山东卷)唐宋时期,户籍中毁灭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很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头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户籍称谓,生疏中国古代的商业进展状况。自然经济开头解体是在鸦片战斗以后,故排解A项。唐宋时期,户籍中毁灭了茶户、桑户、药户等称谓,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商品经济进展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开头突
7、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并没有衰退,而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从而排解B、D两项。8(2022高考大纲全国卷)芜湖是明代中后期出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进展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提取材料信息。材料中的这句话描写了松江以织布为主,芜湖以浆染为主,可明显看出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有区域的分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场
8、需求问题,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技术的差异而不是日趋平衡,C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的进展,D项不正确。9(2022高考福建卷)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推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富强 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进展 D抑商政策转变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含义与题眼“有误”。材料反映了关东到上海的商船状况,体现了长途贩运发达,区域经济的进展,“商船二三千只”“一岁三运”说明白商品经济的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说法有误。10(2022高考江苏卷)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把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海禁政策。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