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2667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双基限时练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基限时练(九)六国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暴(bo)霜露革灭殆(di)尽或未易量(lin)B胜败之数(sh) 思厥(ju)先祖父披荆(jn)斩棘C为(wi)虎作伥 弊在赂(l)秦燕(yn)赵之保藏D日削(xio)月割 苏洵(xn)洎(j)牧以谗诛解析A暴p ;C.燕yn ;D.削xu。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解析颠覆:都是“推翻(政权)”的意思。A.“其实”,古义是两个词,“其”,它的

2、,“实”,实际。今义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状况。C.“智力”,古义是两个词,“智”是才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智力”,“力”是力气。“智力”的今义是指“人生疏、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学问、阅历等解决问题的力量”。D.“故事”古义是两个词,“故”,过去的,“事”,事情。“故事”可译为“旧事,前例”。“故事”的今义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叙述对象的事情”。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固”意义相同,都是“原来”的意思。A.“或”,前一个意思是“有人”,后一个意思是“或许,或许”。B.两个“而”,前一个译为“就”,后一个译为“可是”。D.两个“以”,前一个

3、意思是“才”,后一个译为“因而”。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解析B项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B5下列对文言文句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赵尝五战于秦洎牧以谗诛齐人勿附于秦是又在六国下矣A相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不同解析句是推断句,句是省略句,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句是被动句,句是陈述句,句是推断句。答案D6新春期间,中心电视台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民间采访。请依据

4、下面的采访内容,以“家风”开头做简要概述,不超过40字。北京市民:父母的谆谆训练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日下田地,不行每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们话却照旧记忆犹新!某摄影师: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的时候,我给我父亲拉大锯。木匠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大锯太简洁了,一早晨就能学会。但是我给我父亲做学徒,必需得拉三年大锯,父亲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把性子磨踏实了,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迪拜的中国游客:不要贪小廉价。带孩子出来旅游,我一路上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整体

5、素养,千万不能贪小廉价,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假如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了以后,小财你都渐渐贪,手就散了,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简洁了。家风_答案家风是父母亲传给我们的人生才智(或道德理念),它会形成我们基本的做人做事态度(或:它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进展)。7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就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一句话。示例:吹捧: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1)批判:_(2)挫折:_(3)逆境:_答案示例:(1)批判是优质的药品,恳切地吞下,就能医治病痛。(2)挫折是警诫的鞭子,英勇地承受,就会跃马飞腾。(3)逆境是临时的黑夜,不断地追求,总能迎来光明。二、课内阅读8阅读下文

6、,完成下列各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亲附秦国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远略:长远的谋略D当与

7、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应当(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3)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B/C/D/(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但最终也还是灭亡了。B赵国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多次战胜过秦国。C假如燕、赵、齐三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就肯定能取得成功。D这段文字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5)翻译下列句子。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文:_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

8、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_解析(1)D项当,如果。(2)副词,已经;介词,对;介词,跟。(4)文中只是或然推断,而C项说成确定推断。答案(1)D(2)A(3)D(4)C(5)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应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害。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疼惜他们的国土,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如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简洁推断(出凹凸来)呢。三、力量提升9阅读以下两段文字,结合苏洵的六国论,完成(1)(5)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

9、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节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

10、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节选)(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错)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以阴助其急(暗地里)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赛过)视秦无异也(看待)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长)ABC D(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四国休息于内若此可以应夫无穷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A BC D(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

11、项是()A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四国“阴助其急”。B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缘由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C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缘由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4)苏洵、苏辙、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缘由分别是:苏洵:_苏辙:_李桢: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译文:_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译文:_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译文:_解析(1)责怪,保合,与相比,占据(2)古义:崤山以西;今义:山西省。古今均为

12、“认为”。古今均为“可以,能够”。古义:疗养生息;今义:停止活动,恢复精力。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古义:挺身而出;今义:个人早期经受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所打算的身份。(3)苏洵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所以齐、燕、赵的失败也是由于贿赂秦国。答案(1)B(2)D(3)C(4)六国灭亡是由于贿赂秦国。六国灭亡是由于韩、魏没有“出身以当秦兵”,四国没有“阴助其急”。六国灭亡是由于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沉溺攻战,最终减弱了自己的力气。(5)所以不如厚待韩国亲近魏国来抵抗秦国。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秦国所做到的事。参考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

13、惊异:全天下的诸侯,靠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肯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抗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需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靠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帮忙面临敌寇威逼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

14、而出来抵抗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应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疗养生息,来暗中救济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接受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疆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反盟誓、毁弃商定,来相互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哀痛啊!(苏辙六国论节选)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由于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斗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挂念,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减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选自李桢六国论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