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九) 王何必曰利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秦楚构兵 构:交战
B.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去:离开
C.先生之号则不行 号:所用的提法
D.利与善之间也 间:差别
解析 B.“去”是舍弃之意。
答案 B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到/代战斗;B.都表转折;C.用/表因果;D.表反问/他的。
答案 B
3.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上层下层相互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而不考虑仁义,国家就危急了。
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译文:我孟轲不敢问具体的状况,期望听听您做这件事的大致意向。
C.先生之志大矣,先生之号则不行。
译文:先生的志向是大的,但是先生打着利来发号施令却不行。
D.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译文:要想知道舜这类人跟蹠这类人的差别,没有别的,只是“为利”和“为善”的差别啊。
解析 C.号,并不是发号施令的意思。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真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保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珍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析 A.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B.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C.曲尽其妙: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D.如数家珍:比方对所叙述的事情格外生疏。不合句意。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有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据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B.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白领、金领们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C.在市政府进行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分小组对处理制假贩假问题进行争辩,与会者都群情鼎沸,猛烈要求严惩违法者。
D.人类进步文明史告知我们,基础科学争辩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应用科学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A.表意不明,“演好戏”有两种理解。B.不合事理,递进关系错了。C.成分赘余,“群情”“都”重复。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6.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见梁惠王 见:拜见
B.上下交征利 征:谋取
C.不夺不餍 餍:吃
D.万乘之国 国:国家
解析 C.餍:满足。
答案 C
7.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解析 A.与例句中“而”都是承接连词;B.助词;C.表并列;D.表转折。
答案 A
8.第2段话,孟子是怎样说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谈人们相互取利的危害,然后站在国君的立场上,说明大臣拥有太多财利会危及国君,所以劝惠王不要谈利。
(二)课外延长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9.下列对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杀人以梃与刃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兽相食,且人恶之 ④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解析 ①名词,刀子;②动词,杀;③厌恶;④何,为什么
答案 C
10.翻译下面句子。
(1)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百姓面带饥色,城外横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率领着禽兽来吃人啊。
(2)由于土偶、木偶仿照人形制造,却用来殉葬。
11.这段文字表明白孟子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寡人很乐于听从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杀人用木棍和用刀子,有什么区分吗?”
梁惠王说:“没什么区分。”
孟子说:“杀死人用刀子和用政治,有什么区分吗?”
梁惠王说:“也没有区分。”
孟子接着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健马,可百姓却是面带饥色,城外横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率领着野兽来吃百姓啊。兽类自相残食,人尚感厌恶。身为百姓父母,主持政事却免不了率兽吃人的状况消灭,又怎么能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曾说:‘第一个制作人偶来殉葬的人,该断子绝孙了吧!’孔子所痛恨的,是由于土偶、木偶像人形,却用来殉葬。用人偶殉葬,尚且不行,又怎能让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三、高考热点
12.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欢快?”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最终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比出了四个最佳答案:
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观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④千辛万苦开刀后,最终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医生。
请依据上述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这四种人都是乐观主动地带着爱心和奉献精神从事着有创意好玩情的实践活动的人。
13.交通拥堵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请写一段关于交通拥堵场面的文字。
要求:①必需写交通拥堵的场面;②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③运用比方、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④中心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