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用课程资源中国历代人口与人口普查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统计人口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历代政府调查人口都是为了征税、抽丁,因而不重视保存统计资料,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才开展了现代含义的科学的人口普查历史上的户籍与人口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2世纪,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统计的数字约1 355万;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口数字统计更加完整汉朝有“算赋法”;隋朝有“输籍法”;唐代有“户籍法”;宋朝接受“三保法”;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颁布户口条画,将强制为奴的人口按籍追出,编为国家民户,使人口不断增加,元顺帝初年,全国人口达到8 000万左右明朝有“户贴制
2、度”,现存明初洪武年间的户口统计,其总数均已达到1 000余万户,近6 000万人口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09年清朝政府为了应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筹备立宪事宜,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当时推算我国人口约3.7亿其次次是国民党内政部进行的人口普查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只调查了13个省份的人口,1931年发表的全国为47 480万人口的数字,是后来估算出来的 新中国三次人口普查为查清人口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三次人口普查的时间都确定为7月1日0时前两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1953年的人口普查全国
3、人口总数为58 260万余人,100岁以上的有3 384人,最高年龄为155岁1964年的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全国人口为69 122万人其中高校文化程度的28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912万人;学校文化程度的3 235万人,学校文化程度的19 582万人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共19项,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总数、存活子女总数和生育胎次等,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截至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 391万人随着新中国成立,人口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的生育率维持在高水平,
4、1949年1958年消灭“第一次生育高峰”,人口净增加近1.2亿1962年1970年,9年净增人口1.57亿,1971年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1980年的9.87亿,净增人口1.35亿,实行方案生育政策已迫在眉睫 同国际接轨的第四次普查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联合国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议相全都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项目增加了“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的缘由”两项,旨在查清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缘由同时增加了死亡人口的民族、文化程度、死亡时的婚姻状况和死者生前从事的主要职业等 到1990年7月1日,全国总人口11
5、3 051万人,9年净增人口1.27亿1982年1990年我国人口的文化素养发生了明显变化,1990年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从1982年的604万人上升为1 576万人,其增长率为160%;高中文化程度者的增长率为9%;学校文化程度增长率为48%;学校文化程度增长率为18%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5.88%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5年1990年的5年间,中国人口迁移总量达3 413万人,年均迁移率约为0.615%,其迁移规模在不同地区之间极不平衡在迁入人口中,迁入城市的有2 088.4万,迁入镇的有679.5万,迁入农村的有616.1万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进展的必定规律
6、 第五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包括原住本乡、镇、街道,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为了彻底查清我国人口总数,确保普查数据质量,防止漏报瞒报发生,关于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认真做好普查登记工作防止漏报瞒报的通知规定:“对于过去因超方案生育等缘由未落户的孩子,要依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准许他们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对因超方案生育,已经征收过方案外生育费的干部和群众(包括异地征收的),不论过去是否照实上报,只要这次人口普查照实登记,均不得再次向其征收方案外生育费”有关部门认为,此次人口普查对超生人群的作法,绝不意味着方案生育政策松动,我国人口形势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