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把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八卦只用于计算季节和时间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代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D.八卦与农耕文明相关
2.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斗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
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D.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3.中国传统工艺经常毁灭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缘由最有可能是由于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4.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确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缘由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全部权 D.王室日益腐败
5.桑弘羊说:“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材料反映了西汉政府“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是
①与商人争盐铁之利 ②加强对人民的把握
③打击地方分裂势力 ④供应廉价铁制农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1973年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确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毁灭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 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进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8.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在学习争辩中探究自然界万物进展变化的道理
B.通过实际接触争辩生疏事物的客观真理
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学问、感知理并融会贯穿
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
9.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由于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重
10.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行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以下史事,与张之洞的观点一脉相承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1.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下列哪一主见与上述观点相全都
A.没收大企业扶助农工 B.节制资本为北伐成功进军奠基
C.与时俱进完善民生主义 D.积累资金以利于驱除鞑虏
12.出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动身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3.《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毁灭,而过去没有或者很少占有土地的贫农占有了土地总数的28.26%,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由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 B.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C.地主土地全部制被彻底毁灭 D.抗日依据地得以巩固
14.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进展其抱负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抱负世界的根本目标
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楚
15.《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猛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进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16.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公斤/年)
年份
原粮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毁灭上表变化状况的主要缘由是
A.“左”倾错误严峻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B.尚未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C.1957至1960年我国毁灭严峻的自然灾难
D.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直接影响人民收入
17.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处于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18.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反映。能反映中国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大人——先生 B.粮票——股票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19.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见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进展。中国政府最早事实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是在
A.南宋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20.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西方的启蒙思想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争辩西学 D.早期维新思想
21.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学问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进展的主要影响是
A.崇洋之风盛行 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23.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问界)对外国作品的爱好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忱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
24.“中国革命到了今日,它的意义更加增大了。在今日,是在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一天一天把世界拖进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农夫阶级、学问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宏大的独立的政治力气的时候。在今日,我们是处在这种时候,那末,应当不应当估量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应当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宏大的一部分。”这段论述出自
A.《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论十大关系》
25.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状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开头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B.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C.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C
A
D
D
A
C
D
D
C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D
B
B
C
B
C
D
B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