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新中国科技进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0年月以前(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60年月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急进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实力(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平安,为社会主义建设供应了安定的外部环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月以后(1)和平与进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留意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放射市场(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典例1新中国成立以
2、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农业科技领域的是()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C“东方红一号”放射成功D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答案A解析留意题目“农业科技领域”这一关键信息。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符合题意,A项正确。B项属于军事领域;C、D两项属于航空航天领域。二、“双百”方针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进展,不同艺术方法的自由探讨和制造,不同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进展。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实行“百家争鸣”,提倡和鼓舞不同
3、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辩,保障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制造的民主权利。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明显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提倡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实行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典例2(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辩会引起党内思想不全都”C“让样板戏占据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双百”方
4、针的概念。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心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鼓舞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A、B两项明显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样板戏占据革命舞台”则是“文革”时期盛行的“阶级斗争”文艺的具体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训练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老解放区训练阅历为基础,吸取旧训练的有用阅历,借鉴苏联阅历把半殖民地半封建训练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训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进展的训练方针形成比
5、较完整的国民训练体系,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学校一度停课,高校招生通过推举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训练战线一片混乱,人才消灭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月,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对”;20世纪90年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方案各类训练飞速进展,培育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四、正确理解训练、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训练是科技进步、经济进展的基础。2科技和训练是打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需大力进展科技和训练。3训练的进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训练为科学争
6、辩供应人才;科学和训练的进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民经济的进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科技进步、经济富强和社会进展都离不开训练,要优先进展训练。典例3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打算,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训练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殊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育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进展的训练方针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大背景分析目的。1951年10月,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因此,C项正
7、确,A、B两项排解;D项时间应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例题(2021四川高考)课程变化与时代进展亲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学校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学校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留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1)依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学校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乐观作用。材料二(2)上图所示教材消灭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缘由造成的?材料三20世纪七八
8、十年月,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训练的进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亲密了国际沟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
9、史教材整理(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审题思路本题从课程变化与时代进展的关系入手考查中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文革”时期、中国现今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点,不同的历史阶段特点会影响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回答本题要牢牢抓住两者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第(1)问“变化”从材料中总结即可,要留意前后的转变,不能只涉及后来的宗旨,“乐观作用”应结合辛亥革命和教材本身从政治、训练两方面总结。第(2)问,由教材图片和文字推断是“文革”时期,缘由方面应结合“文革”时期的形势分析,
10、重点抓住“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主要特点。第(3)问考查了四大史观,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看出第一时期体现了阶级斗争史观。由“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亲密了国际沟通”、“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看出其次时期体现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所反映的时代要求结合材料和现今中国经济进展回答即可。答卷实录点评1审题精确,答题规范。2回答问题概括力量较强,如第(3)问回答格外简练、精确。3第(1)问“变化”在回答时应点明1912年之前的课程指导思想;第(2)问“缘由”回答
11、不够完整。规范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养,有助于宣扬和维护民主共和。(2)“文革”时期。主要缘由: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训练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进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沟通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题型特征(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乐
12、观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乐观影响或消极作用和乐观作用)解题技巧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进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进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沟通、是否增加了国力、是否减
13、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公平方面回答。(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扬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冲突)、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进展等方面回答。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进展、社会进展趋势等)。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阅历等方面思考。(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注:当试题没作特殊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大事产生的乐观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进展、历史进步。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乐观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