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1)知道合力与分力。(2)理解力的合成。(3)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2、过程和方法(1)通过模拟“泗水拔鼎”情景,用一个力等效地替代两个力,在建立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这一物理方法。(2)通过DIS试验演示,猜想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规律,再利用同学试验探究争辩,最终获得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生疏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环节:猜想试验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参与“泗水拔鼎”活动,提高爱好,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爱好和学习的热忱。(2)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试验探究和试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树立实事求是的
2、科学态度和激发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团结进取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猜想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三、学习资源1、同学试验器材 (每两人一套,共26套):。(1)画图板、橡皮筋、弹簧秤(2个)、三角尺、白纸、绳套、铅笔。(装置参考教材例图)(2)拴两根线的200g钩码。2、演示试验器材(1)0kg的杠铃片和两根长绳。(2)DIS试验装置(如图2):数据采集器、两个力传感器固定在力合成演示仪上、钩码。四、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情景IDIS演示试验活动I模拟“拔鼎”合力分力等效替代力的合成问题I设问平行四边形定则活动II同学试验活动分析 解释小结巩固升华五、教学过程教
3、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说明情景导入,借境激疑引入: 用powerpoint幻灯片显示汉代石刻画像“泗水拔鼎”情景,配水经注泗水文字记载。情景建立:模拟“泗水拔鼎”情景具体操作:在中间放着一个千克的杠铃片,将其系在一根长长的绳子中间,地上事先画出两条红线代表河岸。F1F2FF3F4过渡:观看了三组同学“拔鼎”过程,每位同学也可模拟上述三图情景拉桌上钩码进一步加以体验,不断变换两拉力的夹角,用手指感觉力的大小;并沟通感受。板书:B 力的合成一、几个概念老师引导:两个力拉杠铃片可用一个力拉来替代,由于它们作用效果相同。、合力和分力: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等效为那几个力的合
4、力,那几个力就可看作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演示:在黑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筋强调: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替代,若作用效果不一样,不能盲目替代。同学活动让同学在模拟“拔鼎”的玩耍中提出问题,感悟等效思想,同时知道“共点力”、“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试验探究,寻求规律板书二、分力和合力关系的争辩呈现1: 在画图板上用弹簧秤拉橡皮筋,观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提出你们的猜想。呈现2:观看DIS试验演示,从中是否有所启发?DIS试验演示:挂同一重物,转变两个分力的方向,引导同学猜想分力与合力的关系。试验:探究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试验步骤:见PPT平行四边形定则:假
5、如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F1,F2所夹的对角线来表示。同学活动:两人协作在画图板上用弹簧秤拉橡皮筋,观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提出猜想。同学试验:同学利用试验桌上的器材进行试验。同学代表沟通同学总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学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两个共点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老师通过DIS试验演示,为同学进一步的探究搭建一个台阶,再引导。运用规律,巩固升华解决课前的同学拉杠铃片的问题演示:动画flash启示:合力原理并不是一个简洁的加法;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析,比如对于一个团体、组织等作业布置:1用胶木片、螺丝、螺帽自己制作平行四边形演示仪,体会合力和分力的关系F1=600N,F2=500N,夹角度,试用作图法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和F2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