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余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生命的价值兰亭集序王羲之以哲人的眼光看,提出一个最朴实、最深刻的命题人总是要死的。我们每生活一天,就向死亡迈进一步。死亡,我们到底应不应当想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王羲之让我们对生命进行一次深化的思考。人类虽然无法转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成果却可以永照千古。就像王羲之,他虽然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久散发着力,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美文兰亭集序。【素材运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患病过挫折,经受过坎坷,面对过失败,然而,这一切都无法证明我们一文不值。由于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永久不会丢失价值,我们的生命价值只来源于我们自己。生命的
2、价值来源于你的不懈努力。一个人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除了追求与自信,还需要一番不懈努力。王羲之练成一手好书法,查找天下名师,更在自己的家里苦练。他练字时写秃了的毛笔竟堆有一座小山高,成了有名的“笔冢”;他家门口用于洗毛笔的小池竟被染黑了,成了出名的“墨池”。他的一番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书圣”之名。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为自己的一生点缀了最完善的一笔。【相关话题】1.生命的意义2.生命的价值3.短暂与永恒美 文 品 读兰 亭 随 想陈伯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兰亭集序的兰亭,离绍兴市区约有二三十里。每逢书法盛会,在此“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
3、成篇,那情形或许不亚于“曲阜朝圣”。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是划时代的作品。宋代文学家曾之国说:“羲之书法,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羲之7岁时就跟其父学习表亲卫夫人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可谓书苑“七龄童”。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王羲之没有满足于“七龄童”的那一点功夫,他以后辞官去职,专工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晚乃善”。以上是顺便说说的,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的“官运”,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
4、西。据清代吴悔堂老人撰写的越中杂识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当官到辞官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所以辞官的原委。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工书法,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由于他的秉性。你看他一会儿“疏”,一会儿“谏”,一会儿“争”,一会儿“止”,尽管是由于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
5、的“谢病归”,实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争辩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或许还不在于写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力量,而是另有其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游、范仲淹,大都官运乖蹇,贬黜的贬黜,开除的开除,其结局几乎是十有八九与王羲之相像。然而,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品读】这是一篇借王羲之的故事谈用人道理的杂文。文章极尽杂文之能事,从兰亭谈起,谈羲之的书法,说羲之的为官,引经据典,旁采博稽。直到行文即将完尽,作者才道出自己的观点:“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文章虽然简短,给人的启示却深刻,结尾句如黄钟大吕,警人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