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23343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讲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时间断限 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进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猛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快速进展 线 索 特 征 政治 (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气。伴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冷战局面消灭,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月,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消灭 (3)20世纪八九十年月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经济 (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2)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速 (3)20世纪八九十年月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进展趋势 科技文化 (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迅猛进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肯定程度的进展 一、政治上: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化 1.两极世界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气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气。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激化。 (2)“冷战”的表现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方案:扶持和把握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 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斗;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背景:欧洲有相像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斗,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猛烈愿望;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生疏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亲密;法德之间的冲突化解。 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影响:肯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①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挂念日本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进展战略。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月,随着日本成为世界其次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成为日本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把握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主见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作用:标志着宽敞进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气登上国际舞台,在肯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进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气。 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20世纪80年月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丢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0年德国统一。 ②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冲突不断,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世界形势消灭了缓和与紧急、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主见推动多极化格局。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二、经济上: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进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②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供应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供应长期贷款和技术救济。 ③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④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供应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进展;以美元为中心,美国把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①背景:贸易爱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进展。 ②成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旨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③作用:制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进展。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消灭,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进展。 2.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概况 过程 内容 评价 赫鲁晓夫改革 ①农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物质利益 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勃列日涅夫 改革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 ②重点进展重工业 军事力气增加,经济进展停滞 戈尔巴乔夫 改革 用经济方式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调整全部制结构 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3.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 ①“黄金时期”: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月初,西方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消灭了经济进展的“黄金时期”。 ②“滞胀”现象:指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削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消灭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削减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②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平安,保证全部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③评价:对社会稳定起了肯定的乐观作用,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①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问世。 ②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气。 (2)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内容: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 ③作用:加强了三国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 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条件 ①交通、通讯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展,亲密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大多数国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2)评价 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进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进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在乐观主动中谋求进展。 (3)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头建立。 三、科技文艺上: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思想文化 1.信息技术的进展 (1)产生: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 (2)进展:20世纪90年月以来,互联网进展为全球信息网。 (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头消灭,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肯定的负面影响。 2.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峻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现代主义美术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急感。 (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诞生气、消极、悲观、绝望等简单心态。 (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5.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通史专题] 考向一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化 视角1 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及表现 【典例1】 (2022·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月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格外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独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进展的需要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 解题关键 时间:20世纪40年月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格外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独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辨析 选项 A 20世纪40年月末,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敌人。为了遏制苏联,推行“冷战”,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扶植政策,正确 B 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美国已经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错误 C 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错误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消灭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月,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错误 答案 A 视角2 以历史进展联系的观点考查欧共体的形成 【典例2】 (2021·课标全国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当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领先实现联合的直接缘由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斗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进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欧洲共同体 把握题眼 1950年、直接缘由 辨析 选项 A 六国和英国的重大区分就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上,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屡遭战斗重创;而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则没遭战斗重创,正确 B 六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这是联合的重要缘由,但不是直接缘由,错误 C 六国经济水平差距不大,这应是联合的物质基础,也不是直接缘由,错误 D 历史上六国关系紧密说法不符合史实,法德就是宿敌,错误 答案 A 【主题深化】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化 (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加,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峻减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的消灭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月以后,消灭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月,苏联经济严峻衰退,使得它无法连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气。 考向二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展趋势的特征、表现及影响 视角1 从历史文献、图片资料角度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 【典例3】 (2022·课标全国Ⅱ,35)下图为波兰开放边疆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 把握题眼 波兰开放边疆线、图中旗帜的特征 辨析 选项 A 冷战结束是指苏联解体,与题干中波兰没有直接关系,错误 B 华约解体是在1991年是通过签订议定书的方式宣告的,与题干波兰开放边疆线无关,错误 C 北约是军事政治集团,规定进行“集体防备”,与波兰开放边疆线无关,错误 D 波兰开放本国边疆线,意味着淡化了国家的界限,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相符,且从图片中的欧盟旗帜亦可得出答案,正确 答案 D 视角2 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格局的变化 【典例4】 (2022·课标全国,3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领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经济全球化 解题关键 依据图片中的数据变化,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解答 辨析 选项 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不能从图片中体现,错误 B 领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不能从图片中体现,错误 C 从图中196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占贸易份额和199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所占贸易份额的对比分析看出主要的变化是亚洲进展中国家所占的贸易份额增加较多,其他变化都不是很明显,这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在向亚洲转移,正确 D 多极化趋势不能从图片中体现,错误 答案 C 【主题深化】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冲突的统一体,在进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1)相互冲突: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经济的快速进展,但仍带有深厚的集团颜色的贸易爱护主义,使统一的、联系日益亲密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合作全球化进程呈现出了冲突与冲突的一面。 (2)相互促进:经济区域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行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区域化的快速进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区域经济组织的消灭,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的圈子,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 考向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流派 视角1 从历史评述的角度考查美术流派的特点、代表 【典例5】 (2021·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象,而主见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见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现代主义 把握题眼 抽象的语言、几何图形、主观心灵 辨析 选项 A 留意理性,与题干材料相悖,错误 B 留意表现人物感情,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与题干材料不符,错误 C 留意表现社会现实,错误 D 体现反传统、反理性,重视画家内心感受,这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正确 答案 D 视角2 从社会现实对意识形态影响角度考查音乐和影视艺术 【典例6】 (2022·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月,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白新政已使全国重现富强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躲避现实希求安慰的心态 D.说明白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解题思路 定位学问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进展 解题关键 时间:20世纪30年月;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辨析 选项 A 从“20世纪30年月”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推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果,错误 B 20世纪30年月前期经济危机严峻时,美国的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故“淡定应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 C 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躲避现实希求安慰”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正确 D 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共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错误 答案 C 【主题深化】 综合分析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背景 (1)残酷的世界大战和令人触目惊心的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原来就已绝望、不满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打击,心灵遭到扭曲 (2)现代科技的进展使现代主义的特色表达得更加充分、效果更加明显 表 现 文学 领域 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留意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消灭一些乏味的对白 美术 领域 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消灭了很多的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接受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 音乐 领域 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猛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影响 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化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模块链接] 考向四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化及大国的兴衰 【典例7】 (2021·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争辩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由于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状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境况开头改善。但始终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转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化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最终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依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境况开头改善的主要缘由。 (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缘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趋势。 解题思路 第(1)问,据材料信息“由于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知,13到18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留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对于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境况开头改善的主要缘由,依据所学学问简洁得出结论。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指明地位的变化,然后依据所学学问分别答出其政治与经济缘由。第(3)问,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教材内容简要回答,在此基础上总结进展趋势。 答案 (1)亚洲;开拓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缘由: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患病西方侵略。 (3)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主题深化】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化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 (1)新航路开拓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并成为世界大国。 (2)17~18世纪西欧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崛起,垄断海外贸易,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把握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 (3)19世纪末,其次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展到垄断阶段,美、德的崛起,冲击了英国,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国家。 (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的崛起,二战后美国把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的军事力气和政治影响增加,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 (5)20世纪70年月,随着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消灭,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 (6)20世纪80年月特殊是90年月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猜想1 (立意:社会热点——乌克兰政治危机) 2022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统英勇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等前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宏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解析 欧洲“冷战”、亚洲局部“热战”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重要特点,故B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猜想2 (立意:主干学问——多极化趋势)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争辩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解析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属于新兴力气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消灭。“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 B 猜想3 (立意:主干学问——欧洲一体化) 2021年12月9日,希腊通过2022年财政预算,希腊将实现29亿欧元的财政盈余。在欧盟欧元区国家的大力资助下,经济复苏信号明显。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欧元正式启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进展 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而欧元正式启动是在2002年,①正确。欧元区的形成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并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完成,②错误。欧元启用后有利于欧洲经济的进展,故③正确。④的说法明显不正确。 答案 D 猜想4 (立意:新史观——全球史观与经济全球化)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头“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惊”,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亲密 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冲突渐渐缓和 解析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日益亲密是全球化的内涵,从这一角度思考,B项正确。 答案 B 猜想5 (立意:社会热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气候大会) 第1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其次承诺期,达成了为推动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方案,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但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进展中国家供应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等问题是全球造成的,必需由各国共同担当 B.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主要障碍 C.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D.国际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气候大会是以联合国为平台开放的,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方面,由于利益不同而有分歧,但不能因此否定联合国在此期间的作用。 答案 C 猜想6 (立意:历史意识——现代传媒进展与人民生活变迁) 2022年2月7日,索契冬奥会开幕,俄罗斯小城索契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同步观看了解全过程,这表明(  ) A.一般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大众媒体为人们猎取信息供应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进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答案 B 猜想7 (立意:隐含热点——中国梦与世界梦) 2021年6月习近平在访美记者会上强调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双方寻求共同主导全球新秩序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同学关注“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的进展轨迹”,以下是其搜集的探究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新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气,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提倡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状况下宣扬公平,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的前提是人生而公平,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行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正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化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抱负,甚至是普遍信仰。 ——据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 1945~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成功,但它的确是个灾难。缘由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挡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阅读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美国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缘由。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进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正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化人心”进行举例。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945~1970年”这一阶段中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点形势回答。其次小问,依据这一时期的中美两国总体形势的进展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中“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列举史实美国与盟国关系的减弱和美国霸权的减弱来回答。第(4)问,紧扣材料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答案 (1)《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邦联条例》等。(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2)缘由: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主导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战后,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二战后,苏联势力增加,但不足以压倒美国。(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3)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摆脱美国把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关系消灭新冲突和新冲突,减弱美国霸权;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严峻威逼美国的国家平安;核集中问题等。(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4)可以从史学争辩方法方面谈启示:如放宽历史视野,从长时段观看历史。 可以从美国的进展历程谈启示:如从思想观念和传统对国家进展的影响方面谈;从削减对抗,合作共赢角度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广东惠州二模)二战后,美国预备在欧洲推行一项重要举措,以挂念欧洲战后重建。文件的起草者最初还寄期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进来,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该举措是(  )                   A.实施关贸总协定 B.实施马歇尔方案 C.成立欧共体 D.提出杜鲁门主义 解析 关贸总协定的目的不是挂念欧洲战后重建,故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二战后,美国预备在欧洲推行一项重要举措,以挂念欧洲战后重建”可知该举措符合马歇尔方案的特点,故B项正确;成立欧共体,是欧洲国家联合自强,进展经济的需要,不是美国主导的,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22·河南商丘期末)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全部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精确     的是(  )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见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肯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解析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头。时任助理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为了得到参议院的支持,用“烂苹果理论”来比方美国面对的紧迫形势。他认为假如美国不干预希腊事务,希腊就会成为那个腐蚀掉整筐苹果的坏苹果,它将影响伊朗和东方的全部国家,影响埃及和非洲,通过意大利、法国影响整个欧洲,严峻威逼美国的国家平安。可见,这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扶植那些对美国平安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和威逼。A、B、D三项正确;这一理论与恐怖主义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22·山东济宁一模)据某史学著作:“当大事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称赞苏联可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责怪北京故意想把世界拖入核战斗。”文中的“大事”是(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斗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当大事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表明这件事发生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苏关系恶化于1960年,北约成立于1949年,朝鲜战斗开头于1950年,故A、B两项错误;另一信息,“把世界拖入核战斗”,表明当时美苏有核战斗的危急,柏林墙修筑于1961年,是美苏冷战和德国分裂的标志,但是与核战斗无关,故C项错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核战斗一触即发,人类空前接近毁灭边缘,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同学编写具有全都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 A.彻底消退两国在历史生疏上的差异 B.促进法德和解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解析 彻底消退两国在历史生疏上的差异说法确定,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63年以及“两国共同为中同学编写具有全都内容的历史教科书”的信息说明有利于法德的和解,故B项正确;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22·安徽合肥质检)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  )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解析 由于美苏冷战,德国从统一的国家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20世纪80年月末,东欧剧变,德国重新走向统一,故选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不是法德关系,且造成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主要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化有关,排解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后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解C;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趋势加强,不是鼎立,排解D。 答案 A 6.(2022·湖北黄冈模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2011年,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演化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斗。上述材料表明(  ) A.冷战中有热战 B.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无人撼动 C.两极格局面临挑战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存在 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束,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遭到其他力气中心的抵制,故B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利比亚骚乱,演化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斗”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存在,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22·四川广元二诊)“(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假如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章,其次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  ) A.亚太经合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银行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产物,有助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进展,不符合经济全球化作用,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帮忙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供应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和消退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卑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世界银行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进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22·四川雅安三诊)右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冲突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缘由是期望加入欧洲一体化进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订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 据材料“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可知当时赫鲁晓夫窥探欧洲市场,是想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故①正确;两极格局下,欧洲分裂为东欧和西欧两个阵营,故②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窥探缘由是期望加入欧洲一体化进展模式,且与史实不符,故③错误;赫鲁晓夫并未订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22·山东泰安期中)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接受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金;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者和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的家庭的住房、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