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卷(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时,的主链碳原子数是 ( )
A.5 B. 6 C.7 D.8
2.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 )
A.2-乙基丁烷 B.1,2-二甲基戊烷
C.2,3-二甲基丁烷 D.3,4-二甲基戊烷
3.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是2,2,3,3-四甲基戊烷,其结构简式书写正确的
是 ( )
A.
B.
C.
D.
4.CH3CH(C2H5)CH(C2H5)CH(CH3)2的名称是 ( )
A.2,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2-甲基-3,4-二乙基戊烷
C.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D.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5.(双选)(2021·德州高二检测)某烯烃与H2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戊烷,该烯烃的名称可能是 ( )
A.2,2-二甲基-3-戊烯 B.4,4-二甲基-2-戊烯
C.4,4-二甲基-1-戊烯 D.3,3-二甲基-1-戊烯
6.(2021·冀州高二检测)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
A. 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丙烷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8分)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2,6-二甲基-4-乙基辛烷: 。
(2)2,5-二甲基-2,4-己二烯: 。
(3)邻二氯苯: 。
(4)在同温同压下与CO2密度相同的烷烃: 。
(5)含碳百分率最低的烷烃: 。
(6)支链中只有一个乙基,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 。
8.(12分)(2021·榆林高二检测)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是常用的有机物的表示方法:
① ② ③CH4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上述表示方法中属于结构简式的为 ;
属于结构式的为 ;
属于键线式的为 ;
属于比例模型的为 ;
属于球棍模型的为 。
(2)写出⑨的分子式 。
(3)写出⑩中官能团的电子式: 、 。
(4)②的分子式为 ,最简式为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在数烷烃主链碳原子个数时,唯一原则是碳链最长。所以在数碳原子个数时应把乙基、丙基等开放来数。
2.【解析】选C。该题应先依据题中所给名称写出结构简式,然后重新命名,若与原命名相同则正确,否则错误。A项应为3-甲基戊烷;B项应为3-甲基己烷;D项应为2,3-二甲基戊烷。
【易错提示】烷烃命名的正误推断:
在烷烃命名中,若毁灭“1-甲基”“2-乙基”“3-丙基”的状况可直接推断其命名错误。
3.【解析】选C。由名称写结构简式,应先写出母体的结构,即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然后再在相应位置添加取代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也可写为
(CH3)3CC(CH3)2CH2CH3。
4.【解析】选C。A和B均不符合主链碳原子数最多,D中支链位置错误。依据结构简式可推断该有机物的碳骨架是,所以正确答案是C。
5.【解析】选B、C。2,2-二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则原烯烃的碳碳双键的位置可能有以下两种状况,若双键在①位,烯烃为4,4-二甲基-1-戊烯;若双键在②位,烯烃为4,4-二甲基-2-戊烯。
【技法小结】烯烃、炔烃加氢类题目的类型及命名技巧
(1)已知烯烃、炔烃的命名,书写加氢后产物的名称:先写出烯烃、炔烃的结构简式,然后依据烯烃、炔烃催化加氢的特点写出其产物的结构简式,最终依据烷烃的命名原则对其正确命名。
(2)已知烯烃、炔烃加氢后产物的命名,书写烯烃、炔烃的名称:先写出烷烃的结构简式,再观看其结构特点,向烷烃的结构简式中插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最终依据烯烃、炔烃的命名原则对其正确命名。
6.【解析】选B。A项取代基的编号不是最小,C项羟基应在2号位,最长碳链为4个碳原子,D项碳碳双键应在1号位,正确答案为B。
7.【解析】依据名称写结构简式,可先写出主链上的碳原子,然后连上支链,最终依据价键理论把氢原子添全。
(4)12n+2n+2=44,n=3,所以为丙烷。
(5)甲烷是含碳百分率最低的烃,也是含氢百分率最高的烃。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即碳链最短,但支链中只有一个乙基,说明主链至少5个碳。
答案:(1)(CH3)2CHCH2CH(C2H5)CH2CH(CH3)CH2CH3
(2)(CH3)2C=CHCH=C(CH3)2
(3) (4)CH3CH2CH3 (5)CH4
(6)
8.【解析】①③④⑦是结构简式;②⑥⑨是键线式,全部拐点和折点都有一个碳原子,碳原子不满足四个价键的由氢原子补充;⑤是CH2=CH2的比例模型;⑧是正戊烷的球棍模型;⑩是葡萄糖的结构式,其官能团有—OH和;②的分子式为C6H12,所以最简式为CH2。
答案:(1)①③④⑦ ⑩ ②⑥⑨ ⑤ ⑧
(2)C11H18O2
(3)
(4)C6H12 CH2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