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一)
一、 选择
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没有实行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
3、按时间先后挨次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 )
①筹划黄花岗起义
②建立兴中会
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提出三民主义
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⑤③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
C、中国资本主义的进展
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5、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在南京颁布
B、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公正
C、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6、孙中山制定的同盟会的纲领内容中,关于民权主义的是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见,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联农、联俄、联共
C、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8、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学校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B、中外民族冲突和国内阶级冲突趋于合流
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
9、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连续实行它迄今所实行的确定中立态度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留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态度是( )
A、连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
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行侵害。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公正,无种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2)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 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4) 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公正,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三、革命老人吴玉章说,他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实践中生疏到“从前的一套革命老方法非改不行”。试结合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有关史实扼要说明为何非改不行。
答案
一、1、D
2、A
3、答案:C
4、答案:C
5、 答案:C
6、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基础学问的记忆力气。解题时要依据课文中毁灭的名词进行区分记忆。 答案:A
7、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历史学问的概括和归纳。从历史现象中分析出当时的历史特点,需要有较强的提炼综合力气。 答案:D
8、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字材料的梳理和对语言的理解力气。在对文字内容作出正确理解的状况下,分析得出答案。 答案:C
二、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两部不同法律的生疏和理解,尤其是对新的、进步的法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比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差异,得出结论。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力气、综合力气和概括力气。解题时,要留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精确性。
答案:(1)君权神授。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 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 “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5)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公正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三、思路解析: 答案:在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时,革命派奋斗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北洋军阀统治时,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斗争。这种“革命老方法”,理论上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土地纲领;实际上他们没有依靠宽敞人民群众的力气建立革命武装。因此,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却不能转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和张勋的复辟,却不能建立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护法运动” 中生疏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开头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