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年高考化学单元评估检测(七)(人教版-四川专供).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2300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单元评估检测(七)(人教版-四川专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化学单元评估检测(七)(人教版-四川专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七) 第八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5℃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HA溶液和BOH溶液,pH分别是1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H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是BOH====B++OH- B.在0.1 mol·L-1BA溶液中,c(B+)>c(A-)>c(OH-)>c(H+) C.若确定量的上述两溶液混合后pH=7,则c(A-)=c(B+) D.若将0.1 mol·L-1BOH溶液稀释至0.001 mol·L-1,则溶液的pH=9 2.25℃时,Kw=1.0×10-14;100℃时,Kw=5.5×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时,0.2 mol·L-1Ba(OH)2溶液和0.2 mol·L-1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时,0.2 mol·L-1NaOH溶液与0.2 mol·L-1CH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通入CO2,可使水解平衡:C+H2OHC+OH-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溶液pH增大 B.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该溶液的pH=4 C.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潮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4.常温下用0.10 mol·L-1 KOH溶液,滴定0.10 mol·L-1 CH3COOH溶液,有关滴定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7 B.滴定终点时:c(K+) =c(CH3COO-),c(H+)<c(OH-) C.当溶液pH=7时:c(K+)=c(CH3COO-)+c(CH3COOH) D.接近滴定终点时:c(K+)+c(H+)=c(CH3COO-)+c(OH-) 5.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确定正确的是( ) A.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少量HCl∶c(Na+)+c(H+)=c(Cl-) B.pH=6.0的NaHSO3溶液:c(Na+)>c()>c()>c(H2SO3) C.pH=11的NaOH与pH=3的醋酸等体积混合:c(CH3COO-)=c(Na+)>c(OH-)=c(H+) D.在含有CaSO4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aSO4的Ksp将增大 6.常温下,向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d溶液的pH:a<b<c<d B.a~d溶液的导电力气:a<b<c<d C.b处溶液的c(H+)与d处溶液的c(OH-)相等 D.c处溶液和d处溶液均呈碱性 7.(力气挑战题)(2021·成都模拟)向四只盛有确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视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溶液组成主要成分 对应图像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A NaHCO3 Ⅰ c(Na+)=c(HC) B NaHCO3、Na2CO3 Ⅱ c(C)<c(HC) C NaOH、Na2CO3 Ⅲ c(OH-)>c(C) D Na2CO3 Ⅳ c(Na+)=c(C)+c(HC)+c(H2CO3)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2分)(2021·杭州模拟)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KW的数学表达式是KW=    ,温度上升KW的变化状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K通常表示化学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示该反应进行得越    。对于反应2NO2(g)N2O4(g),其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学表达式为K=,式中c2(NO2)表示的意义是  。 (3)Kα通常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α值越大表示该弱酸的酸性    ,α通常称为电离度,顾名思义是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对于某一元弱酸,当用蒸馏水稀释该酸时,溶液越稀,Kα的变化状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α的变化状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Ksp表示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该常数越大表示难溶物在水中的    。 9.(15分)(2021·哈尔滨模拟)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1)某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FeSO4和Fe2(SO4)3杂质。 ①为了除去杂质,通常是加入H2O2再调整溶液pH,其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          ,与其他试剂相比,使用H2O2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 ②除去杂质、过滤后,由滤液获得CuSO4·5H2O晶体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2)滴定法测定CuSO4·5H2O含量:取a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退干扰离子后,用cmol·L-1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为Cu2++H2Y2-====CuY2-+2H+ ①测得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w=  (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锥形瓶中有残留的蒸馏水,未干燥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逝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d.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3)下图是某温度下,将足量的BaSO4固体溶于确定量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后,假定溶液体积不变的状况下,加入Na2CO3使c(C)增大过程中,溶液中c(Ba2+)和c(S)的变化曲线。依据图像中的数据分析、计算: ①该温度下,BaSO4的Ksp=    ; ②当c(C)大于    mol·L-1时开头有BaCO3沉淀生成,BaCO3的Ksp=    ; ③图像中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c(Ba2+)随c(C)变化的曲线是   (填“MP”或“MN”);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4(s)+C(aq)BaCO3(s)+S(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④向1 L 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SO4固体,假定溶液体积不变,当溶液中c(C)=1×10-3mol·L-1时,溶解了BaSO4的物质的量是    mol。 10.(15分)(2021·西宁模拟)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1)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6种溶液的pH: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复分解反应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与另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依照该规律,请推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填编号)。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 (2)依据上述信息推断,常温下,浓度均为0.05 mol·L-1的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编号),其pH约为    (填数值)。 ①HCN  ②CH3COOH  ③HClO4  ④HClO ⑤H2SO4 (3)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还遵循其他的规律。下列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工业上将石灰乳与纯碱溶液混合可制得苛性钠溶液;②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获得小苏打晶体。 请依据上述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规律  。 依据这一结论,现将Na2S和AgI固体混合搅拌,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1.(16分)(力气挑战题)食盐中的抗结剂是亚铁氰化钾,其化学式为K4[Fe(CN)6]·3H2O。42.2 g K4[Fe(CN)6]·3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15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2)查阅资料知:虽然亚铁氰化钾自身毒性很低,但其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毒性极大的氰化氢(HCN)气体;亚铁氰化钾加热至确定温度时能分解产生氰化钾(KCN)。据此推断,烹饪食品时应留意的问题为    。 (3)在25℃下,将amol·L-1的KCN溶液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测得溶液pH=7,则KC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    0.01mol·L-1(填“>”“<”或“=”);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HCN的电离常数Ka=    。 (4)已知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36。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为3时,通过计算说明Fe3+是否沉淀完全    。 (提示:当某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可以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由浓度均为0.1 mol·L-1的HA溶液和BOH溶液,pH分别是1和11可知,HA为强酸,BOH为弱碱。所以BOH溶于水电离方程式是BOHB++OH-,A项不正确;BA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B项不正确;依据电荷守恒,c(B+)+ c(H+)=c(A-)+c(OH-),当溶液pH=7时,即c(OH-)=c(H+),则有c(A-)=c(B+),故C项正确;由于BOH是弱碱,稀释100倍,pH减小不足两个单位,溶液的pH>9,故D项不正确。 2.【解析】选D。因100℃时的Kw大于25℃时的Kw,故100℃时中性溶液的pH<7,A错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溶液pH>7,B错误;中和后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故溶液的pH>7,C错误;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后,氨水有剩余,溶液的pH>7,D正确。 【误区警示】温度不同时,水的离子积不同,在使用时要特殊留意;题目指明不是常温下的水的离子积时,中性溶液的pH≠7。 3.【解析】选B。A项: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但溶液的pH要减小;B项:依据HA在水中的电离度可算出c(H+)=0.1×0.1% mol·L-1=10-4mol·L-1,所以pH=4;C项:pH=13则c(H+)=1×10-13mol·L-1, c(OH-)=1×10-1mol·L-1,所以n(OH-)=c(OH-)×V=1×10-1mol·L-1×1 L=0.1 mol,所以N(OH-)=0.1NA;D项:pH试纸不能润湿。 4.【解析】选D。A项,滴定终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K和H2O,由于CH3COOH是弱酸,CH3COOK溶液呈碱性,pH>7;B项,由于CH3COO-水解,c(K+)>c(CH3COO-);C项,当pH=7时,CH3COOH过量,c(K+)<c(CH3COO-)+c(CH3COOH);依据电荷守恒知D项正确。 5.【解析】选B。依据电荷守恒应有c(Na+)+c(H+)====c(Cl-)+c(OH-),A项错误;pH=6.0的NaHSO3溶液,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只有极少量的H2SO3生成,B正确;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c(H+)>c(OH-),C项错误;CaSO4悬浊液中加入Na2SO4固体,会使CaSO4沉淀增多,但温度不变,Ksp不变,D项错。 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留意以下2点: (1)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2)c点是H2SO4和Ba(OH)2恰好中和的点。 【解析】选A。A项,0.1 mol·L-1的H2SO4溶液呈酸性,不断地加入Ba(OH)2溶液,碱性会不断增加,故A正确;B项,c点是H2SO4和Ba(OH)2恰好中和的点,溶液的离子浓度接近为0,导电力气最差,故B错误;C项,由图像可知,原硫酸体积为20 mL, b处溶液的c(H+)=[0.1 mol·L-1×2×0.02-0.1 mol·L-1×2×0.01]/0.03 L,d处溶液的c(OH-)=[0.1 mol·L-1×2×0.03-0.1 mol·L-1×2×0.02]/0.05,b处溶液的c(H+)不等于d处溶液的c(OH-),故C错误;D项,c处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 7.【解析】选B。若成分为NaHCO3,加入HCl后马上就有气体产生,直至反应完全,对应图像Ⅰ因HC会发生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C),A不正确;若成分为NaHCO3和Na2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 NaCl+H2O+CO2↑,可知反应开头时没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且有气体生成时消耗的HCl要比开头没有气体生成时消耗的HCl要多,对应图像Ⅱ,由图Ⅱ可知原溶液中Na2CO3与NaHCO3相等,又因C的水解程度大于HC的水解程度,所以c(C)<c(HC),B正确;若成分为NaOH、Na2CO3时,加入HCl,开头没有气体生成,且后来才有气体生成,即依次发生OH-+H+====H2O,C+H+==== HC,HC+H+====H2O+CO2↑,依据方程式可知对应的图像不应是图Ⅲ,因未生成气体时消耗HCl应大于生成气体时消耗的HCl,C不正确;若成分为Na2CO3,加入HCl后发生反应C+H+====HC,HC+H+====CO2↑+H2O,生成气体时与不生成气体时消耗的HCl的量应相等,对应图像也不应是图Ⅳ,由物料守恒知c(Na+)=2c(C)+2c(HC)+2c(H2CO3),D项不正确。 8.【解析】(1)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上升,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 (2)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浓度是物质的平衡浓度。 (3)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意味着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度增大。 (4)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越大,意味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越大,但不能简洁认为溶解度大。 答案:(1)c(H+)·c(OH-) 变大 (2)完全 NO2平衡浓度的平方 (3)越强 不变 变大 (4)溶解性越大 9.【解析】(1)①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有利于生成沉淀而除去,用H2O2作氧化剂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其还原产物为H2O对环境无污染。 ②由滤液得到CuSO4·5H2O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步骤。 (2)①n(CuSO4·5H2O)=n(Cu2+)=n(H2Y2-)=b×10-3L×cmol·L-1,则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100%。 ②a项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c项会导致EDTA溶液体积偏大,使测量结果偏高,d项中导致EDTA溶液体积偏小,使测量结果偏低,故应选b、c。 (3)①当c(C)<2.5×10-4mol·L-1时,c(S)=c(Ba2+)=1.0×10-5mol·L-1,故BaSO4的Ksp=1.0×10-5×1.0×10-5=10-10。 ②由图可知当c(C)>2.5×10-4mol·L-1时,开头有BaCO3生成,BaCO3的Ksp=2.5×10-4×1.0×10-5=2.5×10-9。 ③c(C)增大,生成BaCO3沉淀,Ba2+浓度减小,S浓度增大,故c(Ba2+)随c(C)变化的曲线为MN。 BaSO4(s)+C(aq)BaCO3(s)+S(aq)的平衡常数K==0.04。 ④当溶液中c(C)=1.0×10-3mol·L-1时,c(S)=0.04×1.0×10-3mol·L-1= 4×10-5mol·L-1,则溶解BaSO4的物质的量为1 L×4×10-5mol·L-1=4×10-5mol。 答案:(1)①将Fe2+氧化为Fe3+ 不引入其他杂质,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②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① ②b、c (3)①1.0×10-10 ②2.5×10-4 2.5×10-9 ③MN 0.04或1/25 ④4×10-5 10.【解析】(1)弱酸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则该弱酸的酸性越弱。由表中数据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依据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可推出A、D都应生成NaHCO3。 (2)硫酸是二元强酸,浓度均为0.05 mol·L-1时,⑤中H+浓度最大,pH最小,其H+浓度为0.1 mol·L-1,pH约为1。 (3)因碳酸钙、小苏打的溶解度更小,能够发生转化。硫化银的溶解度小于碘化银的溶解度,Na2S和AgI固体混合搅拌会转化生成Ag2S。 答案:(1)A、D (2)⑤ 1 (3)复分解反应能够向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的方向进行 S2-+2AgI==== Ag2S+2I- 11.【解析】(1)K4[Fe(CN)6]·3H2O的摩尔质量为422 g·mol-1,则42.2 g该晶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依据图像可知,150℃时固体质量为36.8 g,失去质量为5.4 g,不难确定失去的是0.3 mol H2O的质量,故固体为K4[Fe(CN)6]。 (2)因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毒性极大的氰化氢(HCN)气体,故应避开与酸或酸性物质一起烹饪;亚铁氰化钾加热至确定温度时能分解产生氰化钾(KCN),故烹饪温度不宜超过400℃。 (3)依据电荷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存在c(K+)+c(H+)=c(CN-)+c(Cl-)+c(OH-),因溶液pH=7,故c(H+)=c(OH-),则c(K+)=c(CN-)+c(Cl-),又因c(Cl-)=0.005 mol·L-1,则c(K+)>0.005 mol·L-1,所以a>0.01 mol·L-1。HCN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N-)·c(H+)/c(HCN)=[c(K+)-c(Cl-)]·c(H+)/c(HCN)=(a/2-0.005 0)×10-7/(a/2-a/2+0.005 0)=(0.5a-0.005)×10-7/0.005 mol·L-1。 (4)Ksp[Fe(OH)3]=c(Fe3+)·c3(OH-),故c(Fe3+)=1.1×10-36÷(1.0×10-11)3=1.1×10-3mol·L-1>1.0×10-5mol·L-1,故沉淀不完全。 答案:(1)K4[Fe(CN)6] (2)应避开与醋、西红柿等酸性物质一起烹饪;把握烹饪温度不超过400℃ (3)> (100a-1)×10-7mol·L-1或(0.5a-0.005)×10-7/0.005 mol·L-1 (4)计算得c(Fe3+)=1.1×10-3mol·L-1>1×10-5mol·L-1,故Fe3+没有沉淀完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