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用书1(2021山东德州质检)下图表示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刺激效应过程结果(1)当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 ,这种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_造成的。(2)突触主要存在于_(填序号)内,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_。(3)酷热刺激时,皮肤内发生的效应过程是_。酷热时失水过多,引发机体主动饮水这一调整过程中,表示_,表示_。(4)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有关神经末梢可释放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以调整免疫功能,这表明免疫细胞的膜上有_。人体内的信息分子还有_(举一例)。解析:(1)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
2、缘由是Na内流。(2)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中枢处,即处。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酷热条件下,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是感受器,机体缺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发机体主动饮水。(4)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信息分子,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答案:(1)内正外负Na内流(2)越长(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4)识别递质的受体激素、淋巴因子(任选一个)2如图甲表示某人体内进行神经调整的局部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
3、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能、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_。(2)在处施加一个刺激,请在图乙中画出该处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及恢复静息电位之后的电荷分布状况。(3)在反射弧中,打算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缘由是_。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是通过转变_完成的。解析:(1)酶具有专一性,乙酰胆碱酯酶只能分解乙酰胆碱,不能分解其他的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2)神经纤维静息时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电位为外负内正,但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又恢复为外正内负,依此画图即可。(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
4、是通过突触传递的,但最终都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来转变膜电位。答案:(1)不能酶的专一性(2)如图所示(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3下图1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体中箭毒时,箭毒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Ach为乙酰胆碱)。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为_。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若赐予a处施加刺激,兴奋在b处传递速度比c处传导速度_。(2)正常状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马上_。由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
5、_,阻挡_,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_(填“松弛”或“僵直”)。解析:(1)发生反射活动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存在刺激,参与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结构完整,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参与该活动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而在突触位置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快。(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马上失活,箭毒与Ach受体结合后Ach便无法与Ach受体结合,导致Na通道关闭,阻挡Na内流,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
6、,中毒症状为肌肉松弛。答案:(1)伸肌不属于慢(2)失活关闭Na内流松弛4(2021河南南阳模拟)美国杜克高校的争辩人员制造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毁灭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刺激甲图中的,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该变化是由_引起的。(2)刺激甲图中的,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所以兴奋的传递具有_的特点。(3)假如利用甲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
7、,验证(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试验思路及结果猜想:试验思路:_。结果猜想:_。解析:(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由于Na的快速内流,使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成动作电位(外负内正)。(2)甲图中的是一突触,丙图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丙图中的6),所以兴奋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甲图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3)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只能从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试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观看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观看A的指针是否偏转。试验结果应为刺激时B的指
8、针发生偏转,刺激时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2)46单向传递(3)试验思路:刺激甲图中的观看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观看A的指针是否偏转结果猜想:刺激,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5(2021河北保定摸底调研)如图一为人体脚掌皮肤受针扎后引起同侧大腿屈肌发生收缩导致腿缩回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膜外的电位状况是_,产生该电位的缘由是受刺激时_内流。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相同、相反)。(2)
9、图一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C和D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_;请用箭头和图二中的数字表示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_。在完成一次信息传递之后,图二中的_(填序号)将很快被分解。(3)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_(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若在离肌肉5毫米的处赐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头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处(和位于同一个神经元)赐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头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毫米/毫秒。(5)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整看属于_病。解析:(1)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细
10、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从而膜外电位由静息时的正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的负电位,受刺激后细胞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神经递质起作用后要被准时分解或转移,以免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或抑制。(3)由图推断可知B是传入神经,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50
11、5)毫米/(5.03.5)毫秒30毫米/毫秒。(5)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物质进行免疫,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负电位钠离子相同(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能不属于(4)30(5)自身免疫6刺激引起神经中枢兴奋有两种表现类型:一种是兴奋连续一段时间后才消逝,另一种是神经中枢兴奋后会马上消逝,这与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表示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经过多次分支,最终形成的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2)假设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箭头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多条途径传到箭头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A_B(用图中数字编号及箭头
12、表示),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B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_。(3)依据(2),分析如图所示神经中枢兴奋的表现类型为_。解析:(1)神经元轴突末端分支的膨大部分叫做突触小体。(2)分析图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知,兴奋从A处传到B处,最耗时的途径是AB。(3)图示兴奋从A处传到B处有多条用时长短不一的途径,所以图示神经中枢兴奋表现为兴奋连续一段时间后才消逝。答案:(1)突触小体(2)延长(3)兴奋连续一段时间后才消逝7环磷酰胺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确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争辩表明,葡聚糖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确定的恢复作用。(1)环磷酰胺能影响DNA的合成,因此推想它作
13、用于细胞周期的_期。若在药物作用下,复制时DNA分子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发生错误配对,则在药物作用期间,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2)葡聚糖能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这些细胞因子能促进_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_免疫。(3)葡聚糖能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树突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说明树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具有识别功能的_。树突细胞将病原体摄入细胞内,经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_,同时激活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_,从而增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1)D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14、,药物作用下DNA分子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发生错误配对,则在药物作用期间,经两次复制后,此处碱基对新类型是GT、AT。(2)抗体参与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3)细胞膜上存在着具有识别功能的糖蛋白,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T细胞自身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1)间GTAT(2)浆体液(3)受体(或糖蛋白)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8(2021北京丰台调研)争辩者为了争辩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试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试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
15、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比)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in后656510 min后502515 min后400(1)第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缘由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当是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多选)。a降糖药b
16、麻醉药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争辩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看到突触前膜先毁灭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快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解析:(1)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区域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即膜外电位低于膜内电位。(2)突触后膜受到刺激后的兴奋强度与后膜受体敏感性和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故在河豚毒素作用下,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当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量削减所致。(3)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故可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麻醉剂、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4)因突触前膜内毁灭钙离子内流后突触小泡才发生定向移动,说明钙离子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若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则突触前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应无转变。答案:(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削减抑制(3)b、c、d(4)动作电位无转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