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4 牛顿第三定律 每课一练(教科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肯定同时存在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肯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始终线的两个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D.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而两者的作用效果不行能抵消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等大、同性质且共线等特点,但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因而不能平衡,作用效果也不能抵消,故A、B、D正确。
答案:ABD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解析: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即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A对,B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C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不能求合力,D错。
答案:A
3.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且同时产生、同时消逝、作用时间相等,故A、B错;对两小孩分开后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μmg=ma,所以a=μg,由于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加速度相同,D错;分开后,甲、乙都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由2ax=v2得,因x甲>x乙,所以v甲>v乙,C对。
答案:C
4.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放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浇灌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旋转
D.放射火箭时,火箭向下喷气,使火箭上升
解析:大炮放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这不是反作用力的应用,相反我们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其他选项都利用了反作用力。
答案:ACD
5.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两物体间,如磁极间的作用,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肯定是同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逝,故A、C选项正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不能求它们的合力,所以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答案:B
6.如图1所示,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图1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对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解析:上述各对力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及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同属物体和斜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斜面和物体上,因此它们为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A错,B对;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其反作用力为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应作用在地球上,因此可知C错;至于物体所受重力,无论如何分解,各分力都应作用在物体上,而不能作用在斜面上而形成对斜面的压力,故选项D亦错。
答案:B
7.如图2所示,用绳把桶悬挂在天花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图2
D.桶受到的拉力和绳受到桶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只是大小相等,二者既非平衡力,也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桶上,是一对平衡力,B对,C错。绳对桶的拉力和桶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对。
答案:B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B.人向前走,是由于地面对人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地面的作用力
C.鸡蛋掉在地上破了,而地面未损坏,说明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面的作用力
D.跳高运动员能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起跳过程中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解析:放于桌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只是等大同向,二者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依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B、C错。跳高运动员之所以能向上跳起是由于起跳时他受到的合力向上,即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自身的重力,D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9.(10分)质量分别为40 kg和50 kg的甲、乙两个小孩都穿着冰鞋站在溜冰场的冰面上,其中甲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推乙小孩,则两个小孩各得到怎样的加速度?
解析: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1=40 kg、m2=50 kg。甲对乙的水平推力F1=100 N,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乙对甲的推力F2=100 N,方向与F1相反。据牛顿其次定律,甲、乙小孩的加速度大小
a1== m/s2=2.5 m/s2
a2== m/s=2 m/s2,两人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甲、乙两小孩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5 m/s2和2 m/s2,方向相反。
10.(10分)一根质量为M的木杆,上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猴,如图3所示,若把细线突然剪断,小猴沿杆向上爬,并保持与地面的高度不变,求此时木杆下落的加速度。
解析:解法一:隔离法。木杆与小猴的受力状况如图甲、乙所示,木杆受到自身重力Mg与小猴给木杆向下的静摩擦力f′,小猴受到自身的重力mg与木杆给它的向上的静摩擦力f。在竖直方向上,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得: 图3
对小猴:mg-f=0 ①
对木杆:Mg+f′=Ma ②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f′=f ③
由①②③三式可得:a=g。
解法二:整体法。以木杆与小猴作为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Mg和mg作用,如图丙所示,由牛顿其次定律得
Mg+mg=Ma+ma1 ④
又因小猴相对地面静止,故其对地加速度a1=0
④式可变为:
(M+m)g=Ma,a=g。
答案:g,方向竖直向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