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州二中高2021级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留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 以望而书,礼也。凡分
2、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2、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到底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傲慢?”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3、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4、天气转冷,四位同学争辩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铺张,穿着简洁朴实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见国家应“节用”,不要铺张,孟子强调让农夫有确定的土地,
4、不侵害农夫的劳动时间。商鞅主见“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夫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6、朱熹在其编纂的高校章句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学问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舞学问分子加强科学争辩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学问分子应当把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存天理,灭人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8、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最终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出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9、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6、,“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0“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制造本心 D致良知1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
7、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生疏的12、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格外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C.“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进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
8、蒙作用13、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材料有助于争辩印刷术的进展历程 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富强时代14、同学们发觉古装影视剧中经常毁灭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 B C D15、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
9、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16、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毁灭 B.隶书由
10、秦朝时期囚徒制造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17、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未能进展毁灭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规律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 B中国的科技留意有用性 C中国没有进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缘由是由于缺乏规律推论思维 D中国的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18、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
11、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制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头走向结合 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进展 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19、2022年中国邮政方案发行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学问,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寻。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20、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
12、。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缘由 B文化进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21、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也
13、”22、陈独秀在吾人最终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终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23、梁启超曾说,假如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训练总长,他确定会像法国那样,把训练部改为训练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处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见用仁爱之心调整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留意进展私立训练 C
14、留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训练改革 D留意美育对道德修养的挂念作用24、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出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头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2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自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见 A打破保守观念
15、,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6、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见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正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靠于当时社会多元力气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
16、预备了条件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气的参与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化进展28、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头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奇异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29、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其次步,复汉唐之
17、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意在表明 A复古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禁锢 B清代学术思想因复古而停滞不前 C对传统学术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D清代崇古思想盛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30、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转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认为法
18、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 BC D第卷本卷共两题,共40分。3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摘编自荀子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
19、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抱负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生疏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打算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 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2分)(2) 依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
20、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依据材料1、2和所学学问,简析毁灭不同境遇的主要缘由。(6分)(3) 对材料三中荀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32、(18分)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受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
21、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端详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争辩,对为学问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气。学术上的广泛爱好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据材料一,概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缘由。(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重视争辩“经世”,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进展。(4分)(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这一主要特征。(8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述成文,2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