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净化(第一课时)精品资料课题3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大丰市第五中学 许永祥一、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1.本课题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水的净化问题载体,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化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包括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2.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训练,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对于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在实践中了解净水的方法。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引导学生实践探究。3.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教育与自我评价能力,富于激情,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在决定的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经验,逻辑思维能力与动
2、手能力相对欠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区别。(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三、教学重
3、点1.纯水与天然水区别2.水净化的方法。3.过滤的操作方法。四、教学难点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2.过滤的操作方法。五、教学方法问题讲解+实地考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准备 ppt幻灯片、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河水、自来水。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模块。模块一:资料收集 (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并将学生分组,由学生通过书本、杂志、网络等各种途径来搜集有关“水的净化”的资料,初步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的方法。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知识。(2)资料提供。书本资源:各类教科书、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 。 。模块二:
4、社会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厂实地考察自来水厂,知道各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每组在考察过程中要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并用ppt展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每组组长协作组员,写出考察报告。模块三:课堂教学(1)各小组长汇报考察的情况。(2)结合考察的情况讲解(学生活动由各小组回答)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纯水与天然水1、本地区自来水的水源来自哪里?A地下水B江河C水库D海洋回答:江河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展示:纯净水、自来水、污浊的河水样品,这些水的区别是什么?可否饮用?为什么?回答:纯水是无色、无臭
5、、清澈透明的。河水、井水等天然水里含有杂质;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3、水会混入许多的杂质,细菌和病毒,这样的水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混合物4、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积极举手发言:静置、过滤、吸附等5、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6、陈述: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学生倾听、领会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二、水的净化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刚才那杯污浊的水,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讨论交流回答:上层
6、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让学生参与,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述:把水放在那里不动,过上一段时间,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叫做沉淀学生倾听、领会沉淀可以除掉水中不易溶解的颗粒较大的杂质,如泥沙等。3、问题:它沉淀的速率太慢了,有什么办法使之加快呢?讨论交流回答:加明矾4、陈述:学习化学,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听教师讲解,记录。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5、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
7、静置观察现象。实验、观察现象。6、多媒体播放明矾的作用。以前农村都用河水,人们把水挑到水缸里,加入些明矾,加快沉淀,上层的水变清了就可以饮用了。现在一些贫困缺水的地方还是用这种方法得到清水。学生观看并思考7、讲述:Al离子对人有害学生倾听、领会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8、问题:有没有一种吸附剂,既能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又对人体无害呢?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
8、、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讨论交流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9、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拖泥带水)讨论交流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10、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讨论交流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11、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知道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
9、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过程。分小组做过滤实验。检查小组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12、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学生评价: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13、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分享成功。14、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
10、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组长报告用ppt出示:自来水厂的净化的流程图。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16、拓展: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
11、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听讲、思考、记录。扩宽知识面。17、问题:那自来水可以喝吗? 为什么?思考回答18、小结:不能,自来水厂的水在运送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细菌混入所以自来水 仍要煮沸消毒后再喝,喝生水会带来许多肠胃疾病。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不喝生水听讲、思考、记录。19、当堂反馈1、情境:若在野外,你迷了路,自己带的一瓶矿泉水喝完了,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获得较为干净的饮用水,让自己活下去。请设计一个方案。条件:你的周围有一片小湖泊,小湖泊的旁边有一块碎石滩也有沙子,湖边也有很多的小动物在喝水,说明水无毒,但水中有很多的泥沙,你身上袋子里还有一些烧烤用的木炭、火柴、小刀,四周也有一些植物。2、情境
12、:茶杯中的内纱网作用3、情境:猜谜语 杞人忧天思考、兴奋、讨论。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20、问题: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请各小组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倾听、领会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3)评价:对小组表现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4)作业: 1、书面作业P58 1、2、3、42、如果你家有家用简易净水器,请试着了解它的工作原理。3、查阅硬水软水知识;了解蒸馏操作。八、
13、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一、纯水与天然水区别二、水的净化 1.沉淀:静置、吸附2.过滤 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九、设计思想这是既有传递-接受,又有引导-发现的教学活动设计,在设计中,教师既充当了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又承担了引导者的角色。为了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选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并运用了教师引导和学生发现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遵照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教育传播规律,符合逻辑地安排了活动顺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一定程度上有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