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N 14 S 32 Cl 35.5
第I卷(选择题 共51分)
选择题部分共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别的是( )
A.KCl、NaNO3 B.水、酒精 C.Na2CO3、CaCO3 D.MgSO4、ZnSO4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3.最近湖南都市台报道,长沙市周边农田由于焚烧稻草导致烟雾布满,致使高速大路限行,航班停飞。烟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2 B.1∶4 C.3∶4 D.3∶2
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O2 B.CO2 C.CH4 D.SO2
6.鉴别SO42-时所选用的试剂及挨次最合理的是( )
A.稀盐酸、BaCl2溶液 B.稀硝酸、BaCl2溶液
C.Ba(NO3)2溶液、稀盐酸 D.BaCl2溶液、稀盐酸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NA个Na+
B.25 ℃,101 k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22.4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8.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确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 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
9.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0.300 mL 0.2 mol/L KCl溶液与100 mL 0.3 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3 B.2∶3 C.2∶1 D.2∶9
11.下列说法或计算正确的是( )
A.接受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浓度为4 mol·L-1的盐酸溶液的浓度变为8 mol·L-1
B.把100 g 20%的NaCl溶液与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将2.3 g Na投入到97.7 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已知某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31.6 g,该温度下将20 g KNO3溶解于50 g水中,充分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8.6%
12.标准状况下,6.72 L NO2通入水后(3NO2+H2O===2HNO3+NO),收集到5.04 L NO气体,则被氧化的NO2的体积是( )
A.1.12 L B.2.52 L C.0.56 L D.1.68 L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4.宋代出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Ag2S+2H2O,其中H2S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5.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 mol·L-1 Na2CO3(aq),其称量操作如右图所示,(1g以下使用游码)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 )
A.偏高 B.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
C.偏低 D.精确
1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亮 的离子组是( )
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17.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 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6 B.6∶1 C.1∶5 D.5∶1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5小题,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6分)⑴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⑵假如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缘由是: 。
⑶此时最好用含氢氧化稆的胃药(如胃舒平)离子方程式: 。
19.(6分)如图所示,在一烧杯中盛有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心,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设H2SO4和Ba(OH)2溶液密度相同]。试回答
⑴此试验中,观看到的现象有
① ,② 。
⑵写出试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10分)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试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试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精确 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②连接好试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开头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 mL,换算成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⑤精确 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依据上述试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需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挨次是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码)。
进行③的试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⑶试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试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1. (10分)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体内约有2 g铁,这2 g铁在人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取,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赐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取。
⑴在人体中进行Fe2+Fe3+的转化时,①中的Fe2+作________剂,②中的Fe3+作________剂。
⑵“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__________剂,具有________性。
⑶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2.(9分)有一瓶无色溶液只含Cl-、CO、SO、Na+、Mg2+、Cu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试验:
①原溶液白色沉淀; 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
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分析原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确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⑵有的同学认为试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3。试计算:
⑴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⑵取出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求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51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B
D
A
C
A
B
A
C
A
B
D
A
D
C
B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18.(6分)(每空2分)
⑴HCO3-+H+=CO2↑+H2O;⑵因产生CO2压力增大而加剧胃壁穿孔;⑶Al(OH)3+3H+=Al3++3H2O
19.(6分)(每空2分)
⑴①溶液里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小球下沉到烧杯底;⑵Ba2++2OH-+2H++SO42- =BaSO4↓+4H2O
20.(10分)(每空2分)
⑴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看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⑵②①③ 偏小 ⑶0.0125 22.38 L/mol
21.(10分)(每空2分)
⑴还原 氧化 ⑵还原 还原 ⑶Fe+2H+===Fe2++H2↑
22.(9分)(每空2分)
⑴Mg2+、Cl- CO、SO、Cu2+ Na+ ⑵是(1分) 溶液呈电中性,必需同时含有阴、阳离子
23.(8分)
⑴ n(HCl)==10 mol,m(HCl)=10 mol×36.5 g·mol-1=365 g,( 2分)
盐酸的质量分数w=×100%=36.5%,( 2分)
c(HCl)==( 2分)
=11.8 mol·L-1。
⑵依据c(浓)·V(浓)=c(稀)·V(稀)
可知:c(稀)=11.8 mol·L-1×0.1 L/1.18 L=1 mol·L-1。( 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