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_邹晓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062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_邹晓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_邹晓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_邹晓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30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本科高校首批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HWX2022032-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视阈下农业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SJGY20200500)。作者简介:邹晓伟(1981),女,黑龙江大庆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跨文化传播等。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邹晓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随着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高度重视耕读教育。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涉农高校通识教

2、育的重要阵地,需要与耕读教育育人目标相匹配。本文以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目标为指导,探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四课程三模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耕读文化内容,致力于服务校本特色,逐渐形成了教学理念、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一体的“3+3+3”大学英语耕读教育育人模式实践研究,为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关键词: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3014206发展取决于人才,人才实现于教育。有研究指出目前国内有大约七十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以百万计1。

3、然而在农业大学生素质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落差与错位。现代农业的智能化、科技化、国际化发展使得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素质的农业化卓越型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提高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新农村建设与智能化、科技化、国际化相挂钩,智慧农业技术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就“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举行国际论坛,探讨了农业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的现状与展望。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在农业数字化、农业智能化等方面开展农业领域国际合作,那么涉农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使其在农业科技化和国际英语语言服务等方面展现

4、优势,是目前涉农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关注的话题。一、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契合度分析随着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高度重视耕读教育,其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界也有很多关注2345。学者普遍认为,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教育改革路径应坚持新农科和新文科的交叉融合,融合农业高校特色,以通识教育为突破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华中农业大学青平认为,涉农高校是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耕读教育是耕与读的结合,更是生命和人文艺术教育5。大学英语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中基础性的语言载体,是新文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农科建设的有力支撑。随着国家新农科和新文

5、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校2023年第03期理论观察No.03,2023(总第199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9教育学研究142-通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与耕读教育育人目标相匹配,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现育人目标。经过文献梳理,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在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67,值得关注的是毛丽珍首次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设计了四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新农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初步融合8。虽然涉农高校的大学

6、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研究仍有待于丰富。第一、英语教学的校本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就语言而语言,没有与各专业学科知识间形成融合,缺乏创新突破。第二、课程内容的契合性、时效性与丰富性问题。从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角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缺乏新农科建设的耕读教育与英语课程体系的契合之处。为实现农业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亟需根据院校现有资源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耕读文化融入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成校本特色、耕读文化传承的英语教学。二、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关的公司和企业为粮食的进出口,以及农业贸易多元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从就业市场反馈

7、来看,与农业相关的公司和企业在招收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发现,他们虽然精通农业相关技术技能,但有关农业的英语水平却只有最低限度,公司和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也建议要加大农业文化以及相关技能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以促进就业能力提升,这同时也暴露了农业院校在英语教学上的弱点和弊端。鉴于以上问题,农业院校需要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修订,且任何团队都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课程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哪些应优先考虑;2.应向学生传授哪些通用技能,以培养毕业生为毕业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并成为终身学习者;3.应该通过良好的项目工作来教授和加强哪些特定于学科的技能和概念;4.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例如,通过基于活动

8、或基于目标的课程体系设计。这些问题决定了课程体系设计采取的方向和设计的目标。根据就业市场的反馈,被认为对学生就业有利的一般技能包括“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耐心严谨、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技能在招聘时受到雇主的高度重视。针对语言类学习,其核心能力是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词汇量大、语法好为基础,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说话者能够使用该语言。第一、听力练习与环境有关。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环境。对于一门外语,我们只能在正式的场所和课堂上使用和练习,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学习者才能提高听力;第二、口语学习与听力有关。在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9、的双向交流可以弥补传统学习中交流手段的不足,可以为说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说话者要想给出正确的答案,就必须努力思考,不容易忘记的句子是自己通过思考创造的,伴有老师的提示,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交谈并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第三、阅读是语言学习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学习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尤其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文献和材料的阅读;第四、写作是在课堂程序中提供多样性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巩固学习者对词汇和结构的掌握,并补充其他语言技能,可以培养学习者总结和自由使用语言的能力。除此之外,语言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学生具有跨文化“生产力”,即了解文化差异、解构文化差异、重建知识和态度、寻求沟通问题的创造

10、性解决方案。那么,毕业生的一般技能和语言学习的核心技能决定了符合课程体系设计的计划目标,由此,毕业生将:1.能够理解、分析、设计和实施针对现实生活问题的高质量解决方案;2.能够作为团队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3.能够以中英文书面和口头形式完整地呈现他们开发的解决方案;4.意识到他们的职业和道德责任;5.能够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具有持续自主学习的能力;6.具备工作职场跨文化沟通能力,即有能力调和跨文化差异,与来自其他文化的工作伙伴建立积极的关系,提高创造性思维和战略决策制定9;7.具备用英语谈论特定学科的知识、文化和技能等。三、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在建设新农科耕读教

11、育背景下,以学科融合,课程内容交叉为切入点的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以下研究内容:(一)明确新农科耕读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文献梳理、调研论证,挖掘新农科和新文143-科教育理念,反复斟酌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确定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方向。在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理念下,涉农高校应不局限于培养特定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更加注重通识教育,更加注重与经济社会协同育人,注重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推动“通”“专”融合、“通”“跨”融合培养模式10。大学英语课程重点是理解异域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感悟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12、,为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高素质人才提供通识化、多样化、系统性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二)确立主体责任,探讨耕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契合点通晓农业院校办学特色,明晰耕读教育概念,挖掘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耕读教育的契合点,以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主体,构建其他学科类专业形成有效互补的合作机制,在通识课程、选修课程、讲座培训模块等课程中挖掘耕读文化要点,对比中外农耕文明,对内了解农耕文化,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培养跨文化而融通中外的能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融合培养热爱专业,激发专业创新内驱力,知农、爱农、兴农的高素质人才。(三)把脉学生需求,探索“四课程三模块”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13、将以通识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类课程、耕读教育英文讲座等四类课程为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服务校本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1“四课程三模块”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通识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辅以满足各专业订单需求,分类型、分模块进行多元课程组合,根据农业院校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用英语学专业学科知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英语能力、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共赢7。重点聚焦“耕读教育英文讲座模块”。以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农科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讲座内容,以耕读特色、农业特色讲座内容为核心,突出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了解耕读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中外农业科技发展对比等主题,

14、了解中外差异,加深学生对国情与农情的认识,弘扬耕读文化,厚植“三农”情怀。(四)打通专业壁垒,构建“通专融合”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合作为服务课程体系,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农科专业教学团队融合,英语教师固定专业授课,融入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长久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感不强,英语教学游走于专业教学边缘,英语教师被认为只懂英语不懂专业,只为英语过级考研服务。然而,如果打通专业壁垒,英语教师固定专业授课,了解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等具体信息,便可调整授课倾向,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材料作为核心内容,实现通专融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15、以及学术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释读能力、英文摘要撰写能力,用专业知识反哺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通专业,精外语”的卓越农业人才。(五)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效果评价完善课程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有侧重地完善评价方式和测试评价。通识必修农业院校耕读特色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识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耕读教育英文讲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经典文学跨文化模块农业机械化说明书外宣模块农业文明文化对外传播模块语言测试模块竞赛比赛模块农耕文明历史发展耕读文化的现代更生与时代价值中外农业科技发展对比研究144-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以形成性评价为

16、主,两者相互结合,结合考试命题、书面阐述论证、思维导图、口头表达、参与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能力,反馈教学,不断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成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达到的英语学习目标。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下的大学英语“3+3+3”育人模式实践研究“3+3+3”育人模式是立足农业院校特色,强基固本,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融入耕读文化特色的教学理念、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一体的大学英语育人模式。第一个3是教学理念,即以价值塑造、文化传承、队伍提升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第二个3是内容体系,即以“课程+技术”“教学+竞赛”“双创+实践”为保障的三位一体教学内

17、容体系;第三个3是评价体系,即以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为目标的质量评价体系。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在新农科和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为涉农高校打造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有利于突出区域高校立足特色,错层发展。“3+3+3”大学英语育人模式是在涉农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引领,以英语语言和专业内容融合为保障,以评价为质量保证的涉农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育人模式,将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专业教育,形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协作发展,师资队伍跨专业融合的育人实践模式。(一)以价值塑造、文化传承、队伍提升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1.坚持价值引领,凸显课程思政育人“艰

18、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在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培育和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黑龙江垦区同根同源,作为地方涉农高校,自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用北大荒精神育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英语课程以培养英语核心能力,听、说、读、写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任务,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北大荒精神、龙江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突出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发展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心灵罗盘”和行为指南,努力培养出具有北大荒精神的知农爱农英语能力强的农业人才。一是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层面。将北大荒精神以案例形式融入英

19、语阅读文学写作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等大学英语通识或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中融入北大荒精神、龙江精神,拓展具有北大荒文化特色的英语词汇,用英语讲好北大荒故事和时代精神。二是在教研课题申报和论文成果撰写层面。鼓励教师探索北大荒精神、龙江精神,以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程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改革,积极推动教师形成高水平的课题和论文成果,进行适合涉农高校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为涉农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和参考范式。2.聚焦耕读文化传承,培育专业精神和“三农”情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与本源,“不仅演绎构建了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也培养孕育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

20、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11,其蕴含的精华精髓对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启蒙专业课程涉农思想,融入北大荒精神教育、农耕文明教育,融入垦史垦情、校史校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等活动,使学生一进校门即建立起对黑龙江垦区的初步认知,接受耕读教育的洗礼。二是在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践学分比重,加入耕读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系统完整地汲取耕读文化,提升劳动品质。三是搭建教学资源库并开放共建共享,融入ChineseFarming Civilization(中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 英语版)线上课程,引导学生系统完整地汲取耕读文化,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了

21、解中华农耕文明思想,耕读文化传承与传播;学生利用全英语课程讨论,掌握农史农俗、农事节气、农耕词汇和文化传播;通过诵读经典,重点学习中华农业文化与农业史,体验感悟生命之美,滋养历史人文精神底蕴。3.深入垦区生产一线,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复合型结构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教学与实务两手硬的双师型,教师证与行业证同时拥有的双证型,创新与创业意识并存的双创型。通过跨学科进修、企业实践等方式实现师资队伍合理化发展。一是通过政策鼓励青年英语教师深入农场生产一线,开展农垦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探索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能力提升契合点。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国内外教科研培训,产学研见习

22、。三是探索实现英语教师和优势学科专业课教师结成互助搭档,优势互补。四是鼓励英语业务较好的教师跨专业随堂听课,逐步培养英语教师独立讲授其他学科的专业英语课。五是鼓励教师进行和优势专业相关的翻译工作,帮助其他优势学科教师、硕士、博士翻译论文摘要,探讨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促进英语教学和优势学科专业课教学同步提145-高,实现校内优质师资资源共享,确保学生受益最大化。(二)以“课程+技术”“教学+竞赛”“双创+实践”为保障的教学内容体系1.以建设“金课”为目标,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科技性。在推动

23、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金课”建设,推进课堂革命。这不仅是对教师紧跟时代技术革命的一次尝试,更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崇尚“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革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崭新的课堂发挥出来,教师起到引领作用,营造了新型的教学环境,获得了“课程+技术2”的课堂效果。近三年,团队以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为契机,建设上线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英语话中国两门课程,建设完成了 大学英语飞行英语阅读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三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2.以师生学科竞赛为依托,教学与竞赛相融合实现“竞赛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学科竞赛促进专业学习,激励师生专业发展并提供教

24、学反馈,为学生提供学术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在实现教学资源与竞赛资源融合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领专业教师素质提升,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作用,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创建注重过程培养,提升师生能力的四级“金字塔”式竞赛体系。一是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为教师及其发展设定明确的目标。激励教师进行教科研储备,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二是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建立国家、省、校、院系四级“金字塔”式竞赛体系。搭建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院校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学科竞赛,包括大学生“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全国英语大学生竞赛、全国商

25、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大学生口译大赛等。经过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近三年教师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4人次,省级三等奖1人次,校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名,省级特等奖1名,省一等奖9名,省二等奖9名,省三等奖12名,获校一等奖15名,二等奖47名,三等奖70名。3.以服务社会为责任,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农业院校耕读教育育人目标实现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构建“语言基础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应用实践模块”+“志愿服务双创实训模块”等相互联系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语言基础实训模块”是以学

26、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贯通第一、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主要进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联动不同专业,开拓创新院系联动式学科实践活动。依托模拟国际农业贸易商展等活动形式,运用情景模拟,实践英语应用能力,强调专业知识基础,重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用英语讲述学科故事的意识与兴趣。“专业综合应用实践模块”包括农业科技翻译实训,经贸英语翻译实训等,通过英语语言和专业学科知识落地结合,将提升与引领企业资源进课堂,融专业教育入产业实践、语言能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设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推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其具有“三农”意识。“志愿服务双创实训模块”主要

27、依托校英语社团开展志愿服务,点燃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的激情。依托校英语社团,开展志愿服务,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振兴乡村、传播农业耕读文化的重要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三)以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为目标的质量评价体系将大学英语教师和教学评价融入农业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对人才培养各环节运用PDCA模式质量管理,构成“计划、实施、检查、改进”闭环流程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采用跨专业,跨学科专业学习共同体模式,每月执行大学英语教师融入专业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制,

28、每周进行教研教学反思活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良性互动。二是通过教学周记,校院两级督导、领导干部、系主任和教师间听课制度,将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形成督导与同事、学生与社会,共同监督评价的“督、评、改”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教学评奖评优、职称评聘以及师资培训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通过校企论坛,用人单位反馈质量评价信息,通过评价意见反馈改进优化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过程与管理,使人才培养形成闭环,达到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的。五、结语在涉农高校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的进程中,耕读教育作为涉农高校继承与弘扬传统农耕文化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9、,已146-经受到各涉农高校的高度重视。把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大学英语“3+3+3”育人模式,这是高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读教育重要论述的使命担当,是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转化为人才培养源动力的重要路径。参考文献1孙壮飞.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复合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02):97-99+102.2林万龙,崔情情,何志巍,曹志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特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育,2021(04):6-9.3漆勇政,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

30、06):4648.4陈弘,吴波.新发展格局下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教育路径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5):79-85.5青平,吴晓斌,刘震.新时代涉农高校实施耕读教育的现实价值与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6):1-9.6刘晓阳.农林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6,31(02):171-174.7霍兴花,毕玉娟.需求分析指导下的高等农业院校EGP+EGE+ESP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探索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1):171-175.8毛丽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

31、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100-105.9Zheng,X.,Gao,Y.(2019).Promot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Productive Bilingualism Perspective.In:Gao,X.(eds.)SecondHandbook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Spring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Edu-cation.Springer,Cham.1

32、0吴朝晖.本科教育的未来J.年轻人,2019(07):24-27.11陈弘,吴波.新发展格局下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教育路径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5):79-85.责任编辑:丁冬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Farming Culture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Heilongjiang BayiAgricultural Univ

33、ersity as an ExampleZOU Xiaowei(Heilongjiang Bayi Ar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163319)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and new liberal arts,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farming and rea

34、ding”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courses,as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ed to match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farming and reading”educ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rresponding four courses and three modules 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system.With the goal of i

35、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English,the cultural content of“farming and reading”is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Under the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a 3+3+3 college English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farmingeducation model is formed,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s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arming and reading”education;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system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