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805460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23版)一. 观测业务规定1.1 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天天24次定期观测。(摘自气发2023475号)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期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期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1.2 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

2、服务需要增长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23321号)4、有两套自动站(涉及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存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营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测。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和阿勒泰8个长期保存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存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233

3、6号、气测函2023321号)定期人工观测项目表站类北京时真太阳时08时11、14、17时20时日落后基准站基本站总云量低云量云高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总云量低云量云高能见度总云量低云量云高能见度日蒸发量(结冰期)降水量(结冰期)日日照时数一般站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能见度能见度降水量(结冰期)日日照时数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需连续观测,夜间应尽量判断记录。结冰期且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需定期人工观测降水量。1.3 观测任务与流程1.每日观测任务(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营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

4、定,站内统一。(2)每日定期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醒疑误信息,及时解决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规定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记等。(3)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献、辐射数据文献,按规定上传加密数据文献。(4)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5)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6)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后-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献。(摘自气测函202345号)(7)每日20时后上传当天分钟数据文献;检查当天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数据文献的备份;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献(现行业务软件运用霾日记录算法在00时后对日数据文献中的天气现象段

5、进行自动订正上传)。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时,在次日08时前运用业务软件更正上传。(摘自气测函202345号)(8)自动站设备出现故障时,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营监控业务职责流程(试行)(气测函2023235号)填报ASOM系统。(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9)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期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10)每日监测并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应及时上报。 2. 定期观测流程(1)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

6、土及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2)正点前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3)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4)00-01分,完毕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期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解决。(5)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6)03-05查询监控数据文献传输1.4 校时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告知(气预函202397号)的规定使用网络时间协调与授时系统定期校时。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校时时间及校时频率。二. 观测与记录2.1 云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

7、状,云高前不记录云状。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营的观测站,取消云高人工观测。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所有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若透过这些天气现象能完全辨明云量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修改)2.2 能见度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局限性0.1km记0.0。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自动

8、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均值。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献(Z文献)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分钟能见度值,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CW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点后数值舍去。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编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位编报,局限性10m时

9、,米数舍去,高位局限性补“0”。2.3 天气现象2.3.1 天气现象类别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当前保存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其中,雪暴、霰、米雪、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重要天气报编发的依据。(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3.2 记录规定1、已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天天24小时连续观

10、测。未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人工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2、夜间降水类天气现象应与降水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降水量但无降水现象的记录。(摘自气测函202345号)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人工观测能见度小于10.0km,不必加记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4、08时定期观测时,对夜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假如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拟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解决,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摘自气测函202326号)2.3.3 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1、能

11、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营的观测站,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由软件自动判别,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的台站,扬沙、浮尘、轻雾、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7.5km,沙尘暴、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其判别阈值为10.0km和1.0km。(摘自气预函20234号)3、观测人员要参考上游天气状况、卫星云图及本地大气成分监测数据,结合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进行综合判识。定期时次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识结果、现在天气现象编码和连续天气现象进行人工确认。(摘自气测函202345号)4、霾的观测(1)霾现象

12、自动观测的台站,若日内现在天气现象的霾记录连续6个(含)以上时次,则当天日数据文献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日内霾现象连续记录局限性6个时次,但20时日界前后达6个(含)以上时次时,若日界前(后)连续霾现象记录达4个(含)以上时次则在相应日记霾;若日界前和日界后连续霾记录均为3个时次,只在日界前记霾。08时白天与夜间栏记录霾的原则同20时日界解决。若某时次现在天气现象缺测,则该时次按无霾现象记录解决。(2)对霾现象以人工判识为准的台站,日数据文献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方法不变。(3)由业务软件自动实现日数据文献连续天气现象段霾记录,当正点数据文献的现在天气现象缺测或数据异常时,日数据连续天气现象段霾记录

13、以人工解决为准。(4)A文献中霾记录以日数据记录为准。(摘自气测函202345号)日数据文献中日界前后霾的记录解决时次1718192021222300日界前日界后霾记录2.4 湿度严格执行湿度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清洁保护罩,保证测量准确性。严禁触摸传感器感应部分,以免影响正常感应。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备注栏、MDOS元数据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摘自气测函202345号)2.5 降水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雨量传感器为准,称重降水传感器或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作为备份,取消人工观测。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观测站,保存人工观测作为备份。结冰期,所有降水观测记录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

14、人工观测为备份;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有自动观测记录时,08时、20时定期降水量以自动观测数据为准;无自动观测记录时,08时、20时定期降水量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降雪出现的平均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规定提前启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同时停止翻斗雨量传感器。(摘自气测函2023199号)2.6 蒸发1、基准站、基本站保存蒸发观测,一般站不进行蒸发观测。2、蒸发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营的观测站,取消非结冰期的大型蒸发人工观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3、蒸发自动观测的台站,降水期间不加盖,但应及时取

15、水,防止因降水过多发生溢流。4、使用E-601B型蒸发器冬季结冰期较长的的台站应保存小型蒸发器安装支架,冬季结冰或大型蒸发故障时使用小型蒸发,两种仪器切换时间应选在结冰开始和化冰季节的月末20时观测后进行。(摘自气发2023491号)5、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观测。2.7 雪深雪压1、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积雪出现的历史最早(晚)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规定提前启用(停用)自动雪深传感器。(摘自气测函2023278号)2、自动观测雪深又承担雪压观测的台站,根据雪深自动观测记录,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人工观测雪压。(摘自气测函20233

16、21号)2.8 电线积冰1、电线积冰架安装在观测场外,选择观测场附近空旷、平整、适宜观测的场地,按照现有规定架设。(摘自气测函2023264号)2、电线积冰架上的观测导线为直径26.8mm的电缆。3、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应视机测定每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整数。当所测的直径达成以下数值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的最大重量,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单纯的雾凇 38mm雨凇、湿雪冻结物或涉及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 31mm(摘自气测函2023253号)2.9 辐射1、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08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

17、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摘自气测函202326号)2、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24时00分,其它要素记录为24时00分和00时00分均可。(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3、辐射观测站配备的高精度毫伏表(四位半)需要定期检定。(新增)2.10 数据文献格式及记录变更1、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献(长Z文献)一般站的长Z文献中,总云量、低云量和编报云量、云高、云状以及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解决。基本站、基准站的长Z文献中,编报云量、云状和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解决。云高、雪深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业务运营的观测站,云高、雪深记录由业务软件自动写入长Z文献。2、A文献

18、一般站不录入云相关记录。基准站的云量方式位采用24次定期观测方式,X=A;基本站的云量方式位采用3次定期观测方式,X=9。非自动观测的实测云高记录,应保存;云高前的云属,按缺测解决。自动观测的实测云高,自动云高记录暂不录入。A文献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6。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期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第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3、Y文献一般站不录入云相关记录。基准站、基本站日平均云量、云量量别日数按照08、14、20时3次定期观测记录值记录。(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4、A文献、Y文献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基准站为:10/05/08;11;

19、14;17;2010/24/24小时连续观测基本站、一般站为:10/03/08;14;2010/24/24小时连续观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5、已经取消的观测项目和已经实现自动观测的相关记录,不再记入气簿-1。(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11 异常记录解决2.11.1 异常记录解决原则1、白天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定期观测时次的记录应及时解决,其它正点时次的记录应在下一定期观测前完毕修改、上传。夜间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当天10时前完毕修改、上传。若夜间异常数据影响到08、09时记录时,应在10时前对08、09时相应记录进行修改、上传。(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已实现自动

20、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钟内(51-0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正点后10分钟内(01-1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解决,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3、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在人工定期观测时次正点后10分钟内,对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能见度、地温(草温除外)进行人工补测,其他时次按缺测解决;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按规定撤除或超过正点后10分钟,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摘自气测函202345号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4、连续两个或以上正点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仍

21、按缺测解决。内插可以跨日界。(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23227号)5、分钟数据异常时做缺测解决,不做代替或内插。因分钟数据异常导致加密数据文献错误时,加密数据文献一律不做订正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6、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时,一般情况下,维持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可用该正点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的分钟数据有误可用正点值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7. 4次平均值和24次平均值可以互相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8、自动站或自记雨量观测的降水量、自记日照时值有缺测,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辐射曝辐量和日照时数

22、的时值缺测连续两小时或以上时,日总量按缺测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9、雪深、云高、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时,恢复人工观测;观测结果明显错误时,结合天气实况人工鉴定。(新增)10、异常记录的解决情况,均应在备注栏注明,并在MDOS中填报。(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并结合其他规定)2.11.2 具体要素的异常解决2.11.2.1 气温和湿度1、经解决过的正点气温值要与该时次的相对湿度值(也可以是解决后的值)共同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经解决过的正点相对湿度值要与该时次的气温值(也可以是解决后的值)共同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摘自气测函202345号)2、自动站相对湿度

23、缺测或异常,需要人工补测时:(1)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补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通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反查求得;(2)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需同时观测干球和湿球温度,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此时不用考虑干球温度是否-10.0。(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11.2.2 气压自动气象站本站气压缺测,用人工补测时,若水银气压表和气压传感器高度不一致,应将人工观测的本站气压订正到自动站气压传感器的高度上来,再以此计算海平面气压。(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11.2.3 降水1、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异常时的代替原则(1)非结冰期,降

24、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顺序代替。如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记录按照翻斗雨量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顺序代替。无自动观测备份设备时应及时启用人工补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结冰期,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降水量记录异常解决(1)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因素(昆虫、风、沙尘、树叶、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删除该时段内的所有分钟和小时降水量。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滞后(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

25、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删除。夜间(208时)可以判断为滞后降水的,按前述解决;无法判断的,按正常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原文为“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解决。”,不尽合理)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承水口内沿堆有积雪或雨凇时,应及时清理到收集容器内。由此产生的异常数据,若能判断降水结束时间的,加入到降水结束的时次,该时次分钟降水按缺测解决;不能判断降水结束时间的,加入到有降水量的最后一个时次,该时次分钟降水按缺测解决。(新增)(3)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降水过程中,随着有沙尘、树叶等杂物时,按正常降水记

26、录解决;液态降水溢出或固态降水堆至口沿以上,或降水过程中取水,该时段降水按缺测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199号)(4)当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出现漏斗堵塞、随降随化的固态降水等情况时,假如没有自动观测记录可代替,但有人工记录,若翻斗雨量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次相称,则按正常解决;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缺测解决,定期降水量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5)上述情况应在发现后及时解决,假如影响了后续时次的雨量记录,也要对受影响的时次进行解决。2.11.2.4 风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

27、有缺测时,不能互相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11.2.5 蒸发1、降水期间、蒸发桶溢流或维护时,小时蒸发量异常按0.0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45号)2、设备故障时,若备份站记录正常,小时蒸发量用备份站记录代替。无备份站时,若只缺测一小时,该时次内插解决;若连续缺测2小时及以上,相应时次作缺测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45号)3、设备故障短期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恢复人工观测,蒸发降水量用自动(人工)降水记录代替。(摘自气测函202345号)4、自动蒸发日合计缺测用人工观测的日蒸发量代替时,把日蒸发量记录在1920时,业务软件MOI中其它时次为“-”,OSSMO软件中其他时次为空。

28、(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业务软件手册)2.11.2.6 能见度1、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当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出现明显错误时,仅对定期时次的现在和过去天气现象记录进行人工订正。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当能见度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非定期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中所有能见度数据均按缺测解决;定期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人工观测值存入Z文献CW段能见度和VV段10分钟平均能见度,其他VV段自动能见度数据按缺测解决;A文献中使用人工观测值。(摘自气测函202345号)3、能见度自动观测、且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别时,在定期

29、观测的45-60分钟,能见度和天气现象可以不匹配。(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11.2.7 云云量与自动观测云高记录矛盾时,仅对定期观测时次记录进行解决,有云量无云高时,维持原记录;无云量有云高时,删除云高记录。(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11.2.8 雪深雪深自动观测或判别出现故障时,守班期间按人工观测方式观测。雪深自动观测记录与积雪现象不匹配时,仅对定期观测时次记录进行解决,有积雪无雪深时,维持原记录;无积雪有雪深时,删除雪深记录,同时清理采样区残留积雪。(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11.2.9 辐射1、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

30、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解决,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解决。(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解决,再按记录缺测时的解决规定对该记录进行解决。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3、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

31、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涉及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摘自气测函2023227号)2.11.3 时极值的异常解决某时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地温、草温(雪温)因分钟数据异常而影响时极值挑取时,时极值应从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记录和经解决过的正点值中挑取。1、若极值从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记录中挑得,则极值和出现时间正常记录。2、若极值为经解决过的正点值,且该正点值为正点后10分钟内的代替数据、备份站正点记录、前后时次内插值或人工补测记录值,则极值出现时间记为正点00分。(摘自气测函202345号,有修改)3、不能从以上记录中挑取时,时极值按

32、缺测解决。三. 气象报告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只编发重要天气报告。3.1 天气现象电码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00-99中不用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01、02、03、04、08、11、12、13、17、18、19、29、36、37、38、39、76、77、78、79、87、88、91-99。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表中不用的过去天气现象电码:9。3.2 重要天气报3.2.1 编发项目大风、龙卷、冰雹、雷暴和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雷暴、龙卷两种现象,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编发的依据。(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3.2.2 电码形式0段(WS)GGggW0IIiii1段911fxfx915dd91

33、9MwDa939nn9491795VVV957ww2段555/0段为必报段。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1段为统一资料段。当观测到上述现象达成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2段为补充资料段。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拟定。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整段省略不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气发2023186号)表1重要天气报电码形式表电码组释义(WS)报类指示组,以英文字母加括号编报。GGggW0GGgg:为重要天气现象达成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为时数,gg为分钟数。W0:发报规定指示码。按本省(区、市)规定

34、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0报1;按国家气象中心规定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0报0;同时符合本省(区、市)和国家气象中心规定的发报标准时,W0也报0。IIiii区站号911fxfx911指示码,表达其后为极大瞬间风速资料。fxfx 极大瞬间风速,以m/s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915dd915指示码,表达其后为风向资料。dd风向,以十六方位编发。919MwDa919指示码,表达其后为龙卷资料。Mw海龙卷、陆龙卷。Da龙卷所在的方位。(详见表3MwDa电码表)939nn939指示码,表达其后为冰雹资料。nn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mm为单位编报。冰雹直径99mm时,nn报99。94

35、917指示码,表达本站视区内出现雷暴。95VVV95指示码,表达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时的能见度资料。VVV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的能见度。以10m为单位编报,局限性10m时,米数舍去,高位局限性补“0”。例如:能见度为26m,VVV编码为002;能见度为8m,VVV编码为000。视程障碍自动判别时VVV为过去10分钟平均能见度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必须与957ww组同时编报)957ww957指示码,表达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的编码资料。ww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的编码。(必须与95VVV组同时编

36、报)555/补充资料段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气发2023186号)3.2.3 编发原则1、不定期编发,即观测到编发项目中所列现象达成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2、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成发报标准(涉及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成发报标准)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一一编发。此时,0段中的GGgg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成发报标准的时间。(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3、在08、14、20时整点前半小时(3100分)内观测到

37、大风、冰雹现象达成发报标准时,其相关内容合并在正点Z文献中,不另发重要天气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气测函202326号)4、夜间重要天气现象的编发原则20:0107:30,出现时间可以拟定且在编发时效内的重要天气现象,尽量编发。不能拟定具体时间的可不编发。(摘自气发2023186号,原文“在不守班的20时01分至08时00分(北京时)时段内,如能拟定雷暴出现时间的应拍发,此后白天守班时段不再拍发;如不能拟定准确时间的,可不拍发。”、“在不守班的天天20时01分至08时00分(北京时)时段内,如能拟定霾、浮尘、沙尘暴、雾达成发报标准的时间的应拍发,此后白天守班时段不再拍发;如不能拟

38、定具体时间的,可不拍发。”)由前一日连续至本日20时后的视程障碍现象,以20:01分为发报时间编发;由前一日连续至本日20时后的雷暴以第一声闻雷时间编发。(摘自气发2023186号,原文“霾、浮尘、沙尘暴、雾由前一日连续至本日20时后的,拍发一次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0中的GGgg报2023。”、“当雷暴由前一日连续至本日20时后的,以20时后的第一次出现闻雷的时间为准拍发一次重要天气报。”)20:0107:30之间未发且连续到07:30之后的重要天气现象,如达成始发或续发标准,则龙卷、视程障碍现象以07:31分为发报时间编发;雷暴以07:30以后第一声闻雷时间编发;大风、冰雹现象合并在0

39、8时Z文献中,不单独编发。(摘自气测函202345号,原文为“夜间出现重要天气现象,达成始发或续发重要天气报标准且连续到07:30之后,大风、冰雹现象合并在08时Z文献中,雷暴以07时30分以后第一声闻雷时间编报,其它现象发报时间以07:31编发。”)3.2.4 编发标准表2重要天气报编发标准重要天气发报项目电码组编发标准编发说明大风911fxfx915dd(始发)极大瞬间风速m/s;(续发)极大瞬间风速m/s。国家标准始发17m/s,续发24m/s。省级标准自定。龙卷919MwDa(始发)测站或视区内出现龙卷;(续发)又有另一龙卷出现。只要出现龙卷就编发。冰雹939nn(始发)测站出现冰雹;

40、(续发)同次过程中,冰雹直径增大10mm或以上。始发标准0mm续发标准+10mm雷暴94917测站视区出现雷暴每日编发一次。视程障碍现象电码组能见度标准ww编码编发说明霾95VVV957wwVV5.0km05每日编发一次。浮尘VV1.0km06沙尘暴沙尘暴0.5kmVV1.0km30每日达成标准时编发;达更强级别时续发。每日累计最多发3份。强沙尘暴0.05kmVV0.5km31特强沙尘暴VV0.05km32雾雾0.5kmVV1.0km40浓雾0.05kmVV0.5km41强浓雾VV0.05km42注:业务软件中,视程障碍现象重要天气报的发报标准按上表设立。(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气

41、发2023186号)3.2.5 具体规定3.2.5.1 大风1、风向风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改用备份自动站或人工观测大风数据编发重要天气报。(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人工目测风力时,按风力等级相应的风速中数值编报。3.2.5.2 龙卷表3MwDa电码表电码Da(方位)Mw(龙卷类别,距测站距离)0在测站上海龙卷,距测站3.0km或以内1东北海龙卷,距测站3.0km以外2东陆龙卷,距测站3.0km或以内3东南陆龙卷,距测站3.0km以外4南不用5西南6西7西北8北9多个方位(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3.2.5.3 冰雹冰雹随降随化或来不及测量时,可目测估计其直径编报。3.2.5.4

42、 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1、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实现自动判别的观测站,该类重要天气现象由业务软件自动编发。当自动判别出现故障时,恢复人工观测及编发。(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2、霾重要天气报的编发不受霾日记录方法影响。(摘自气测函202345号)四. 应急加密观测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气测函202326号-附件3),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于保存和取消的观测项目,及时启动应急加密观测。(摘自气测函2023321号)1、已实现雪深、固态降水、能见度、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等要素自动观测的,加密时采用自动观测数据。2、在加密观测的时次,须在相应正点数据文献中记录连续天气现象和现在天气现象编码。(摘自气测函202345号)3、执行应急加密观测指令时,应在首个加密时次设立加密参数,加密结束后改回参数。4、雪深以厘米(cm)为单位,取1位小数,扩大10倍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