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模块检测(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全国卷大纲版)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 )
A.雨后消灭彩虹
B.通过一个狭缝观看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
C.海市蜃楼现象
D.日光照射在肥皂膜上消灭彩色条纹
答案 B
2.(2021·浙江理综)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递速度相同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答案 B
3.(2022·四川理综,2)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C.依据多普勒效应可以推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解析 本题可以接受排解法.电磁波有波的一切特点,能干涉、衍射等,故选项A错.常用的遥控器都是用红外线遥控电器的,由于红外线对人体没有损害,选项B错.依据光速不变原理可知,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都相同,选项D错误.由分析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4.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回波来探测目标方向和距离的一种装置,雷达的天线犹如喊话筒,能使电脉冲的能量集中向某一方向放射;接收机的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放射机所发出电脉冲的回波.测速雷达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由回波的频率转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雷达放射的是不连续的电磁波
B.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
C.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放射信号频率
D.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放射信号频率
解析 雷达放射的是微波波段的脉冲,必需是不连续的,这样才能区分出反射波来,A、B正确;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频率低于放射信号频率,C错;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频率高于放射信号频率,D正确.
答案 ABD
5.如图1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图1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解析 双缝干涉条纹平行等距,且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而红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故第一幅图为红光,第三幅图为蓝光;又由于黄光波长比紫光波长大,故第四幅图为黄光的衍射图样,其次幅为紫光的衍射图样.
答案 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逝的是绿光
B.光的双缝干涉试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消灭明条纹时而消灭暗条纹
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D.依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解析 由于绿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的临界角,因此增大入射光线,绿光先达到临界角,先发生全反射,A正确;在光的双缝干涉试验中,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时,消灭亮纹,而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消灭暗纹,因此明、暗条纹位置是确定的,B错误;依据麦克斯韦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相对性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D正确.
答案 AD
7.光在某种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108 m/s,要使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90°夹角,则入射角应是
( )
A.30° B.60° C.45° D.90°
解析 依题意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折射角:θ2=90°-θ′=90°-θ1,玻璃的折射率:n===.由折射定律知:nsin θ1=sin θ2=sin (90°-θ1)=cos θ1,即tan θ1==,得θ1=30°.故答案为A.
答案 A
8.如图2所示,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假如只被分成OA和OB两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
( )
图2
A.OA为红光,OB为紫光
B.OA为紫光,OB为红光
C.OA为红光,OB为复色光
D.OA为紫光,OB为复色光
解析 OB为反射光,故OB应为复色光;而折射后只有一束光线,故有一光发生了全反射;而红光与紫光相比较,紫光的临界角要小,故紫光发生了全反射,故OA应为红光,选项C正确.
答案 C
9.如图3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图,下列关于该列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3
A.该简谐波的振幅是4 cm
B.质点P此时正向上运动
C.质点P此时正向下运动
D.质点P振动的振幅是2 cm
解析 该简谐波的振幅为4 cm,所以选项A正确;波正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此可确定质点P的振动方向向上,选项B正确,C错误;对于简谐波中的每一质点振动规律相同,所以振幅相同,选项D错误.
答案 AB
10.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图4
A.质点的振动频率为4 Hz
B.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为20 cm
C.在5 s末,质点做简谐运动的相位为π
D.t=1.5 s和t=4.5 s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都是 cm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直接得到周期T=4 s,频率f==0.25 Hz,故选项A是错误的;一个周期内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的路程是4A=8 cm,10 s为2.5个周期,故质点经过的路程为20 cm,选项B是正确的;由图象知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Asin (ωt+φ0)=2sin cm.当t=5 s时,其相位ωt+φ0=×5=π,故C不正确;在1.5 s和4.5 s两时刻,质点位移相同,与振幅的关系是x=Asin 135°=A= cm,故D正确.
答案 BD
11.(2021·全国新课标Ⅰ)如图5,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 m、4 m和6 m,一列简谐横波以2 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头竖直向下运动,t=3 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
A.在t=6 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 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头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 s
D.在4 s<t<6 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
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肯定向上运动
解析 当t=6 s时,由x=vt=12 m,波刚好传播到距a点12 m的d点,所以A选项正确;当波传到c质点时所需时间为t1=3 s,由题意知T=3 s,所以T=4 s,c质点又振动=2 s,回到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所以B选项错误;T=4 s,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为4 s,所以C选项正确;t1=3 s时,c质点刚开头向下振动,又经1 s,c质点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再经2 s,c质点运动到正向最大位移处,所以4 s<t<6 s时,c质点由负向最大位移处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所以D选项正确;bd距离为10 m,波长λ=vT=8 m,所以bd=1λ,当d向下运动时b可能向下运动,也可能向上运动,所以E选项错误.
答案 ACD
12.(2021·天津高考,7)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图6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0时,质点a处在波峰位置,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当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有,λ+nλ=9,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 m,(n=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12 m,5.14 m,…,选项C正确;当简谐横波沿直线由b向a传播,有,λ+nλ=9,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n=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36 m,7.2 m,4 m,…,选项A正确.
答案 AC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如图7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拦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图7
(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便利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当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l1和l3 n= (2)偏大
14.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试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缘由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坚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消灭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头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试验中误将49.5次全振动数为50次
解析 (1)单摆的摆长为:L=L线+=1.02 m,单摆运动的周期为:T== s=2.03 s,依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T=2π,代入数据解得重力加速度为:g=9.76 m/s2.
(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得:T=2π,解得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是n、L测量偏小,也可能是t测量偏大造成的,选项B正确.
答案 (1)9.76 (2)B
15.在观看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试验中:
(1)将激光束照在如图8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看到的现象是下图中的
( )
图8
(2)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看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观看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以上空格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解析 (1)双缝干涉图样是平行且等宽的明暗相间的条纹,A图正确;(2)依据Δx=λ知,双缝间的距离d减小时,条纹间距变宽;当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减小时,条纹间距变窄.
答案 (1)A (2)变宽 变窄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4分)
16.(10分)图9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此波中d质点到达波谷的时间比e质点早0.05 s.
图9
(1)求此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是多大?
(2)Δt=1.5 s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画出从图示时刻起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 (1)由题意知,图示时刻质点d向下振动,所以波向右传播.周期T=4×0.05 s=0.2 s
波速v== m/s=20 m/s
(2)Δt=1.5 s=7.5T,故在此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30A=150 cm=1.5 m.
(3)图示时刻x=3 m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则从图示时刻起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
答案 (1)沿x轴向左传播 20 m/s
(2)1.5 m (3)如解析图所示
17.(12分)如图10所示是一透亮 的圆柱体的横截面,其半径为R,折射率是,AB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向圆柱体,试求离AB多远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经过B点?
图10
解析 设一光线经折射后恰好经过B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知n==
由几何关系可得α=2β
由以上两式可得:α=60°,β=30°
所以CD=Rsin α=R
答案 R
18.(12分)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11所示,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在玻璃砖的右侧且与MN垂直.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角射向O点,已知复色光包含有折射率从n1=到n2=的光束,因而光屏上消灭了彩色光带.
(1)求彩色光带的宽度;
(2)当复色光入射角渐渐增大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将变成一个光点,求θ角至少为多少?
图11
解析 (1)由折射定律n1= n2=
代入数据,解得β1=45°,β2=60°
故彩色光带的宽度为
Rtan 45°-Rtan 30°=(1-)R
(2)当全部光线均发生全反射时,光屏上的光带消逝,反射光束将在PN上形成一个光点.即此时折射率为n1的单色光在玻璃表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故
sin C==
即入射角θ=C=45°
答案 (1)(1-)R (2)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