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确立者是()A周武王B秦始皇 C朱元璋D乾隆帝答案:B2“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提出者是()A商鞅B李斯C韩非 D孟子答案:B3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头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答案:C4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以后D宋元时期答案:C5下列人物中,曾经有意转变丞相位尊而权重传统的是()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惠帝D汉武帝答案:D6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A外朝 B中朝C内阁D政事堂答案:B7唐代中心设立的三省不包括()A政事堂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
2、省答案:A8下列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A朱元璋B永乐帝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A9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心机构是()A中书省B外朝C尚书省D内阁答案:D10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把握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
3、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者,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自汉代以后减弱相权、加强君权成为一个基本趋势,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结合唐宋两朝宰相职权的变化,说明这一结论。(3)据材料一、二,指
4、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4)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5)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心的行政效率,可避开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相互牵制。北宋进一步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终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心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4)帮忙皇帝草拟政令
5、,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5)皇帝把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听从于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留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确定权威。12我们应当怎样生疏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科举制的实行,虽然从表面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殊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2)科举制度作为具有鲜亮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迷人最高权力者能够把握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制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