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第二节第二节伟大历史性转折伟大历史性转折唐县第一中学:刘芳唐县第一中学:刘芳第1页伟大历史性转折伟大历史性转折专题三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第二节第二节第2页 19781978年年1212月,中国共产党十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在北京召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含开,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含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思索思索 这次会议是在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样背景什么样背景下召开?(了解)下召开?(了解)第3页其其实质实质是是坚持坚持“文革文革”“左左”倾错误
2、倾错误凡是毛主席作出凡是毛主席作出决议,我们都果决议,我们都果断维护;凡是毛断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指示,主席作出指示,我们都一直不渝我们都一直不渝地遵照。地遵照。华国锋华国锋第4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是一场深刻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是一场深刻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全会奠定了思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想基础 第5页一、工作重点转移一、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背景、(1)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1976-1978,在徘徊中前进,在徘徊中前进第6页一、工作重点转移一、
3、工作重点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2、时间,地点:、时间,地点:3、内容:、内容:4、历史意义:、历史意义:第7页 3、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组织路线:(4)伟大决议:)伟大决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顿使用停顿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把工作重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上来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上来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关键第二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关键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领导集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第8页4、历史意义:、历史
4、意义:三大转折三大转折工作重点:由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以阶级斗争为 纲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制体制僵化半僵化到全方面改僵化半僵化到全方面改革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三个标志三个标志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 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当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9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0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1
5、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2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4页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一系列步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展一系列步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含义:含义:前提: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步骤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步骤根本目标:根本目标:解放和发展社会
6、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生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产关系局部调整“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第15页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何首先在农村兴起?探究一:探究一:1、农村改革原因、农村改革原因(一)农村改革(一)农村改革第16页材材料料一一:在在中中国国,在在一一个个很很长长时时期期内内,农农民民是是人人口口主主体体,农农业业是是整整个个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基基础础,农农村村和和农农业业情情况况怎怎样样,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极大。国民经济发展和
7、社会稳定关系极大。材材料料二二:以以政政社社合合一一,“三三级级全全部部为为特特征征人人民民公公社社高高度度行行政政化化,经经营营管管理理过过于于集集中中,排排斥斥市市场场机机制制,农农民民缺缺乏乏自自主主权权,干干活活“大大呼呼隆隆”,分分配配“大大锅锅饭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缺乏内在激励机制。材材料料三三:到到19781978年年还还有有亿亿多多农农民民没没有有处处理理温温饱饱问问题题粮粮食食产产量量按按每每人人平平均均计计算算,19581958年年303303千千克克,19781978年年316.6316.6千千克克,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经经济济效效益益下下降降,每每投投入入百百元元资资
8、金金纯纯收收入入,19561956年年为为2.782.78元元,19781978年年下下降降为为1.851.85元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农村、农业、农村、农业、农民主要性农民主要性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体制弊端处理人们处理人们温饱问题温饱问题需要需要第17页(1 1)尝试)尝试:1978:1978年年1212月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小岗村农民自发实施包产到户。安徽、四川一些地方主动推广。施包产到户。安徽、四川一些地方主动推广。(2 2)中央支持:)中央支持:19801980年中央必定支持年中央必定支持 (3 3)全方面推广:)全方面推广:1983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年初,
9、全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已到达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已到达93%93%。2、农村改革过程、农村改革过程第18页凤阳地多不打粮,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凤阳花鼓词第19页 抉择抉择1818个红手印生死文书:个红手印生死文书:假如村干部坐假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它农户确保把他们小孩养到牢杀头,其它农户确保把他们小孩养到1818岁。岁。第20页安徽凤阳严银昌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队长立下第一份军令状队长)一家一家1978197819781978年房屋年房屋年房屋年房屋 农村改革
10、后住屋农村改革后住屋第21页19801980年产粮年产粮5.025.02亿千克亿千克19811981年产粮年产粮6.706.70亿千克亿千克19821982年产粮年产粮7.157.15亿千克亿千克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1976年产粮年产粮0.770.77亿千克亿千克第22页3、农村改革内容:、农村改革内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
11、农产业产业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把把土地土地长久长久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东西农民生产东西“确保国家,留足确保国家,留足集体,剩下都是自己集体,剩下都是自己”特点:特点:实现了责、权、利统一实现了责、权、利统一实质: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取得生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取得生产、分配自主权产、分配自主权结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结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23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切含义是()确实切含义是(
12、)A A农民拥有自己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农民拥有自己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B B在坚持土地集体全部前提下,农民分在坚持土地集体全部前提下,农民分散自主经营散自主经营C 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D 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责任制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责任制即学即练即学即练第24页4、农村改革意义、农村改革意义(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见面貌。见面貌。(2)、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推进着城)
13、、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推进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经济体制改革。第25页(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改革原因:、改革原因: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存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呢?在哪些问题呢?第26页材料一:材料一:在在1956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办法,当初降温办法比较简单,主生产,采取降温办法,当初降温办法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不过企业即使采取这么办法也要是风扇、鼓风机,不过企业即使采取这么办法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初经过十一个部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初经
14、过十一个部门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终图章盖完,夏天门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终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材料二: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经济责任制,经济核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经济责任制,经济核实不健全,职责不清,考评不严,职员多生产和少实不健全,职责不清,考评不严,职员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改革之前国有企业改革之前国有企业依据上述二则材料指出当初国企存在什么现象?依据上述二则材料指出当初国企存在什么现象?依据上述二则材料指出当初国企存在什么现象?依据上述二则材料指出当初国企存在什么现象?第27页(1)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政企不分,企业没
15、有自主权;(2)职员缺乏生产主动性。)职员缺乏生产主动性。(3)企业缺乏活力)企业缺乏活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改革原因:、改革原因:国有企业存在严重问题国有企业存在严重问题第28页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概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概况:(2)中心步骤:)中心步骤:(3)目标:)目标:19841984年后全方面展开年后全方面展开年后全方面展开年后全方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施政企分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施政企分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施政企分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施政企分开,建
16、立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建立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建立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建立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1)时间:)时间:(4)标准:)标准:政企分开,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政企分开,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5)内容:)内容:管理体制: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管理体制: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形式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形式全部制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全部制全部制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全部制 形式形式(6)结果:)结果:实施了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实施了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实施了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实施了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了厂长负责制了厂
17、长负责制了厂长负责制了厂长负责制第29页 调动了各个方面主动性,极大地解调动了各个方面主动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放了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推进国民经济快增强了企业活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速发展,城市生活出现前所未有活城市生活出现前所未有活跃局面跃局面3、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意义:意义:第30页材料一:现在世界世界是开放世界。中国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时尚。材料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实,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三、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三、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依据二
18、则材料思索:中国为何要对依据二则材料思索:中国为何要对外开放?外开放?第31页深圳深圳珠海珠海汕头汕头厦门厦门海南海南岛岛浦东浦东第一步第一步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第二步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第32页海南海南岛岛浦东浦东第一步第一步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第二步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第四步内地内地第33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内 地地2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初步形成了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
19、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么内地这么一个多层次、有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对外开放格局,重点、点线面结合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第34页“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以后又是怎指什么?这个圈以后又是怎样扩大?样扩大?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曲歌曲春天故事春天故事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了四个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了四个经济特区。以后形成了以后
20、形成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沿海开放城市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内地”这一这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即学即练即学即练第35页从从小岗小岗到到深圳深圳,从从生死文书生死文书到到杀出一条血路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启示?给我们以什么样启示?历史回音历史回音1 1、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锐意改革2 2、坚持对外开放,适应世界时尚、坚持对外开放,适应世界时尚第36页伟大历史性转折伟大历史性转折对对对对内内内内改改改改革革革革农村:实施家庭联产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国有企业)革(国有企业)对对外外开开放放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区内地内地面面推进了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伟大决议决议线线点点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