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素材点说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适用话题】毅力与目标;让思维准时转个弯;人当有超越一切的勇力。2李白一生实实在在经受了蜀道之难和人道之难。他一生漫游大半个中国,历齐鲁、荆楚、云贵等地。天宝元年,被玄宗召进宫的李白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抱负的时机已经到来。但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并不能施展才华,于是,率性的李白让御史调羹,贵妃研磨,力士脱靴。飘逸潇洒、傲岸不拘的李白也因此受到同僚的诋毁,不能兼容于权贵,很快,他便被排挤出了长安城。之后他重返鲁地,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
2、适用话题】命运;坎坷与成功;磨难;挫折;孤傲。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宽敞无际的凄凉秋景中,人只不过是匆忙的过客。处在自己生疏的环境之外,人经常会有孤独、漂泊、悲凉之感,但人不行能永久只留在生疏的家乡。漂泊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常态,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拼,或为生计而奔波,或为国事而忧心,经受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适用话题】故土情怀;漂泊;悲欢离合;人生际遇。4杜甫一生经受坎坷,生活困顿。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当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他竟然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即便在他“万里悲
3、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也念念不忘国家命运。品读他的诗歌,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颗宏大的心灵和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适用话题】兼济天下;爱国;困厄;位卑未敢忘忧国。5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适用话题】青春不行虚掷,人生应当自重;人情冷漠是社会的悲剧。6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俞伯牙),一个山野樵父(钟子期),是音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际歌伎,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被贬至江州的白居易遇到了琵琶女。一个“去年辞帝京”,一个“本是京城女”,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4、;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都有由盛至衰的不幸患病,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孤独生活。在那个夜晚,诗人白居易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青衫,沾湿了历史的脸庞,让人永久都无法抹去。【适用话题】理解、公平;沟通;知音;敬重;怜悯;心灵由于境遇相同而相通。二、素材运用1李白道“行路难”,却始终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始终在
5、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比起屈平与陶潜,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他始终在走,由于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污浊与磨痕!李白潇洒,不寄予于高堂的庄重,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明月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2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情愿漂泊异乡,所以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漂泊”是一个“酸”性词
6、语。然而,在生活中,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偏偏又少不了漂泊有人异地求学,有人海外经商,有人流浪他乡试想,假如没有了哥伦布的漂泊,哪有新大陆的发觉;没有麦哲伦的环球漂泊,哪有地球是一个圆体的新说漂泊虽沧桑,但不凄凉。不知天高地厚、把远方想像得无比奇特的青年人,应当把它当作一种磨炼,唯有经过这磨炼,我们才能成熟和壮大。3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的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正是由于音乐的相通,成为莫逆之交。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心境相像,都能产生共鸣。没有经受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受
7、过爱情的苦痛,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临别时的踏歌,让李白感受到友情的暖和、深厚。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似在倾诉“平生不得意”,也好像在诉说“心中无限事”。“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的肺腑之言,也是不幸者的共同心声。三、文摘精华唐诗的颜色之美2022年6月23日郑州日报茹喜斌唐代诗人极重颜色之渲染,借以承载喷发的情思和心声。杜甫诗云:“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梅。”又云:“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颜色起兴,动态承和,如画之泼墨与留白,植绿点红之耕耘,陡起引人眼亮神悦之境。唐代诗人对颜色运用达于出神入化,缘于人文之开放。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外
8、文化的融合已成空前,诗人多有七彩纷呈之情怀放眼世界之物量。而这个时期,山水诗的创作日益壮丽,既有赞颂山河的高歌传唱,又有悠游林泉的短啸低吟。山川河流风光之彩自然就空灵入诗,靠近自然又萃取自然,故多成诗以画境的精妙之作,而唱之如歌,藏之如画。杜甫着色高古:“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白用色浪漫:“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贺浓墨凝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商隐飞彩温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中运色着彩的提纯炼意之精确与生动,令章首俊逸,诗色妙曼,蓬勃着意象情思之美,心神飞扬之美。品唐诗颜色之
9、美,充盈诗画之精髓,天工精致之骊韵。诗人讲究笔墨技法,更追求超旷灵秀、境画同出的艺术取向。杜审言诗云:“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清爽连绵,意象蜂拥,空灵晶莹,大可成幅,而哲思毕现。其功于颜色层叠,力在颜色升华,遂出动感起伏之意蕴,连绵不绝之韵律。观唐代诗人胸臆,多有万紫千红之气象,而尽现情思与心绪,亦托出志向与渴望。王昌龄诗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诗中颜色,只以“暗雪山”和“穿金甲”隐示,既有白雪之暗,也有金甲在身,用以壮抒誓破楼兰之雄心。
10、此番彩绘,决非寻常意义的赤橙红绿,意在壮志飞腾,大气蛟龙,报国之气如飞天长虹。也有缠绵悱恻的温婉之息,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之彩,皆在想象羽翼的飞行之中,那红豆之灼艳夺目,那发几枝的晶莹碧绿,那相思的辗转反侧,尽在绵绵的神思意念之中,比之直陈红绿蓝紫更具美感,而多了曲折含蓄耐人寻味,亦给人想象的空间,更让人倾听那弦外之音的奇特与悠长唐诗的颜色之美,缘于诗人的缤纷之心和诗情诗趣,也缘于诗人的人格精神和艺术追求。在他们笔下,或空谷幽兰,旷野足音;或深涧幽潭,秋水长天;或峰回路转,跌宕峰峦无不袒露斑斓之彩,迷人之色,思想之蕴,固能寄兴遇逸,涉笔成趣,消灭文采之光华,亦流淌着溯古追今的情怀和发觉的血脉,那当是“江上数青峰”的美感啊。在今日灯红酒绿之中,于唐诗的缤纷之美中寻一方灵魂的小憩之地,自然是一种秀丽人生的选择;自然是夏日的蒲扇之风缓缓摇来,布满自然之情爱;自然是冬日红泥火炉边煮茶读书那享受人生的满足?醉于其中,琐事里也可酿出趣味,苦痛中也可品到甘甜,那心中就自然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浪漫,或又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