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验收(二)(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文字起源于图画B仓颉是汉字的唯一制造者C史学萌芽于文字创造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刻一点图”“画一些画”“文字就多起来”反映了文字起源于图画。答案A2观看下图图中的信息说明汉字的演化()脱胎于图画坚持表意的形式是最古老的文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读图力量。单凭图片,
2、没有比较,不能说明其最古老,错误;太过确定,不符合史实。排解,B项正确。答案B3汉字进展成为书法艺术的缘由有()汉字自身的特点学问群体的形成书法工具的改进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A BC D解析汉字进展成为书法艺术的缘由包括文字本身的单体因素和书写工具的改进及士人的推动,与统治者的政治统治无关。答案C4下列描述,符合怀素草书书法特点的是()A惊蛇走虺,骤雨狂风B伏如虎卧,起如龙跳C遒劲圆润,楷法精严D棱角整齐解析“伏如虎卧,起如龙跳”是张旭的草书风格;“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是怀素的草书特点;“遒劲圆润,楷法精严”及“棱角整齐”是对楷书特点的描述。答案A5“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离
3、迹师神”。上述说法符合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A魏晋 B盛唐C宋代 D明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题干材料突出说明白宋代书法家提倡的“有意无法”。答案C6“大凡受过训练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假如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生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很多国家了”。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很多国家的主要缘由B汉字有双重特性:有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进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有用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材料说明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进展,C项正确。答案C7反映新石器时代的
4、绘画艺术特点的有()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亲密相关图案质朴、生动兼有装饰的作用带有奇特的颜色,体现了原始的图腾崇拜A BC D解析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简洁质朴,生活气息浓郁,兼有装饰作用,没有奇特颜色。答案A8台北故宫博物院保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留意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可能是()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解析由题干评价“以形写神,留意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可知符合顾恺之的绘画特点。答案A9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见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5、B主见绘画要认真致志C认为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看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解析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洁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答案D10宋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其缘由不包括 ()A“重文轻武”的国策B文人阶层的不断扩大C理学的兴起D商业的兴盛解析商品经济的进展促进了民间风情作品的进展,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答案D11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像,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其核心愿思是山水画的创作要()A
6、以意立象 B以真为师C借题发挥 D雅俗共赏解析据材料可知,黄宾虹强调真画应“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即主见“以意立象”,A项正确。答案A12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留意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颜色绚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士大夫文人画的特点。从材料中的“南宋遗民”“不写元代年号”“不画土”可知画家对元朝统治不满,画作反映了画家失去国家后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是典型的文人画,C项符合文人画的特点。答案C13王冕的墨梅图,画出的梅花如
7、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势。这种留意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A原始岩画 B山水画C文人画 D风俗画解析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追求笔墨趣味,这正符合文人画留意意境、借景抒情的画风,C项正确。答案C1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或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楚辞、唐诗、宋词的特点。与材料相对应的分别为宋词、唐诗和楚辞。答案C15唐诗中昂扬乐观的精神特点主
8、要来自()A政治、经济空前繁盛的社会现实B科举取士对下层学问分子的鼓舞C学问分子的乐观和开朗D国家的开放和文化的多元解析唐朝政治、经济的空前富强极大地刺激了学问分子的创作热忱,激发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答案A16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有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解析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人,被称为“诗圣”,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是“二程”,C项错误;吴
9、道子主要从事的是宫廷画、宗教画的创作,D项错误;颜筋柳骨正是唐朝书法艺术在楷书阶段的杰出代表,是确立法度规范的体现,B项正确。答案B17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特地的()A贸易场所 B消遣场所C学校 D旅舍解析从题干中的“东京”“令曲”可知“瓦”指宋代的瓦舍,其为消遣场所。答案B18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悲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深厚的市民气息解析留意题干要求的是李清照中年以后的作品的特点,即北宋灭亡
10、后,李清照南迁,所反映的怀念故土的情怀。答案A19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教材中举例“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此例典型地说明白元散曲的特征是()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易懂句子长短不受规范与现在的新诗很相像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元散曲的特点的把握状况。从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都符合元散曲的特点。答案D202011年春晚的“对联征集”出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A独酌之后观赏洛神赋图摹本B参与殿试,受到武则天的接见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D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交子”解析静夜思是李白的思乡诗,洛神赋
11、图的作者是顾恺之,李白可以观赏到,A正确;李白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诗人,故B项错误;青花瓷消灭在元代,故C项错误;“交子”消灭在宋代,故D项错误。答案A21古代中国城市的进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现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进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加了很多低迷感伤的心情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渐渐兴盛解析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的缘由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唐朝诗歌繁盛的背景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富强和民族交往、中外文化沟通频繁等;南宋的词增加了很多低迷感伤的心情的背景是南宋偏安一方,民族冲突尖锐,文学家感叹国破家亡;元杂剧的
12、兴盛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富强,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猛烈等。答案D2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涵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穿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京剧经过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涵性。答案C23有学者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才智,最浓于热忱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A清明上河图 B红楼梦C京剧脸谱 D兰亭序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
13、期的作品,A项错误;红楼梦是明清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B项错误;京剧是清朝形成的新剧种,C项错误;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D项正确。答案D24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有名的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虚拟景象,有可能消灭在该电视剧中的是()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解析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者是张择端;“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楷书从三国时候消灭,在唐朝盛行。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题18分,26
14、题16分,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材料二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行入,无事不行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需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爽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扬,豪放悲凉,布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1)材料中所述的两宋有名词人都有谁?举出代表作各一例。(8分)(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词富强的缘由。(6分) (3)宋词主要分
15、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4分)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来考查词的进展状况,解题时可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解答。答案(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贺新春或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寻查找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举其他作品也可以)(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富强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消遣生活;两宋社会冲突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是: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概宏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2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
16、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全部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闾(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
17、村之消遣卷十四(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消灭在哪时期?(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戏曲进展的主要缘由。(6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6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争辩消灭了怎样的变化?(2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第(2)问要从经济打算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第(3)问要留意从材料中概括;第 (4)问可结合雅克勒高夫的生疏理解。答案(1)北宋。(2)商业的进展,城市的富强,市民阶层的壮大。(3)京剧。休闲消遣功能,
18、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争辩领域的拓宽。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征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乐观鼓舞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实行较为宽容的姿势,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感叹说:“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观看下列两幅宋代的绘
19、画作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唐代文化气派宏大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二中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归纳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缘由。(6分)(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唐宋文化特点的变化。(6分)解析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供应的信息进行归纳,留意语言的精炼。第(2)问通过两幅画考查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及其形成的缘由。对特点的归纳要留意宏观把握,通过两幅画的特点提炼出整体特点;对缘由的分析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第(3)问要依据所学学问,高度概括两个时期文化特点的变化。答案(1)唐朝文化政策开明,文艺创作上鼓舞多样性,意识形态上三教并行,对文化人较为宽容。(2)特点:内敛、忧患和世俗化并存。根本缘由:两宋国家分裂、国力衰弱的政治状况;商品经济的进展等。(3)由宽容开放到内敛忧患,由规范高雅到共性化、世俗化。(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