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滚动加练4 化学试验综合提升练
1.(2022·四川理综,4)下列试验方案中,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验目的
试验方案
A
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看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看溶液是否变红
C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看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看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解析 A项,用稀HNO3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AgBr沉淀生成,即说明原反应液中有Br-产生,由此可以证明CH3CH2Br在NaOH溶液中发生了水解,正确;B项,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生成Fe3+,故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Fe(NO3)2是否氧化变质,错误;C项,CCl4溶液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即发生反应:2KI+Br2===2KBr+I2,从而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正确;D项,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Mg(OH)2转化成了Fe(OH)3,依据沉淀的转化规律,故可以说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正确。
答案 B
2.大多数药品在试验室中必需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下列括号内的物质是用来检验括号外的药品是否变质的试剂,其中变质缘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括号内的试剂能够检验括号外的药品是否变质的是
( )。
A.Na2SO3(BaCl2) B.FeCl2(KSCN)
C.KI(氯水) D.NaOH(盐酸)
解析 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检验,从深层意义上考查了药品保存的原理。A项中Na2SO3简洁氧化为Na2SO4,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变质前后的物质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aCl2不能检验Na2SO3是否氧化;B项中FeCl2简洁氧化为FeCl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FeCl3中的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物质,KSCN可以检验FeCl2是否变质;C项中的KI易被氧化为I2,氯水与I2不反应;D项中的NaOH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但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盐酸与Na2CO3反应可产生气泡。
答案 B
3.(2022·惠州三模,8)下列试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B.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在试管中煮沸液体时,加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
D.有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解析 A项,CO2不与NaHCO3溶液反应且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HCl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除去CO2中的HCl;B项,醋酸可与碳酸盐作用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D项,若溶液中存在HSO、SO,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硝酸也可将HSO、SO氧化为SO,也会得到BaSO4沉淀。
答案 D
4.(2022·吉林模拟)下列试验设计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试验,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B.图乙所示的试验,依据小试管中导管内液面的变化推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C.图丙所示的试验,依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
D.图丁所示的试验,依据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
解析 图甲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氧化产物为氯气,氯气与KI反应,氯气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KMnO4>Cl2>I2,A项正确;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B项错;依据反应热的计算原理可知C正确。图丁通入氯气时,下层先变为紫红色(I-被氧化为I2),然后上层变为黄色(Fe2+被氯气氧化为Fe3+),D项正确。
答案 B
5.(2022·清远模拟)下列试验设计能达到相应试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洁的氨气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并观看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C.用图3所示装置完成氯气的喷泉试验
D.用图4所示装置测量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解析 氨气比空气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用电解法制备Fe(OH)2时,Fe应作阳极,B错;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其体积,D错。
答案 C
6.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试验探究。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c、d两根导管都必需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C.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D.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解析 玻璃管起到平衡内外大气压的作用,选项A错误;要使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故应通过d管向溶液中通入碱性气体NH3,d管不能完全插入溶液中,否则生成的氨气溶解于水时,易造成倒吸,选项B错误;试验目的“探究……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不是探究生成BaSO4沉淀的条件,选项C错误;Y形管乙用于制备碱性气体,使广口瓶内溶液为碱性或中性,从而促进BaSO3沉淀的生成,选项D正确。
答案 D
7.(2022·广东理综,22)下列试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双选)( )
选项
试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
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
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解析 A项,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说明均有CO2生成,故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正确;B项,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是由于Ag+与NH3·H2O反应最终生成了可溶性的Ag(NH3)2OH,而不是由于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铜与稀HNO3反应溶液变蓝,是由于Cu与稀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Cu(NO3)2,并不是发生了置换反应,错误;D项,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Fe3+把I-氧化成了I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氧化性:Fe3+>I2,正确。
答案 AD
8.(2021·广东理综,23)下列试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双选)(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解析 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变黑;浓硫酸又有强氧化性,能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生成的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A项正确;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是由于Al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一层致密的氧化物爱护膜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B项错误;2Na+2C2H5OH―→2C2H5ONa+H2↑,C项正确;3Fe+4H2O(g)Fe3O4+4H2,Fe3O4是黑色晶体,D项错误。
答案 AC
9.(2022·广东深圳一模,33)工业上用异丙苯氧化法合成苯酚,其生产流程如图:
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沸点
溶解性
主要化学性质
异丙苯
152.4 ℃
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可被强氧化剂氧化
苯酚
181.8 ℃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酒精等有机溶剂
易被氧化
丙酮
56.2 ℃
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不易被氧化
(1)检验有机相中是否含有水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
(3)丙酮中常含有苯酚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有机物杂质,某同学做了如下检验。
检验项目
试验方案
检验丙酮中肯定存在有机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加热
B.乙醇,溶解
C.NaOH溶液(酚酞),加热
检验丙酮中肯定含有苯酚
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1~2滴FeCl3溶液。预期的试验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该厂废水进行定量分析。取20.00 mL废水于锥形瓶中,水浴加热,用0.100 0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假定只有苯酚与KMnO4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10.00 mL。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28KMnO4+42H2SO428MnSO4+14K2SO4+30CO2↑+57H2O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mg·m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检验水的存在时,常利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的特征反应。(2)读图可知,操作2的目的是分别互溶的液态有机相,表格中信息说明它们的沸点相差很大,因此可用蒸馏法分别。(3)依据表格中信息可知,丙酮不易被氧化,而苯酚、异丙苯都易被氧化,因此纯洁的丙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异丙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丙酮、异丙苯、苯酚都易溶于酒精,因此不能依据是否溶于酒精确定是否含有杂质,故B错误;虽然苯酚具有酸性,能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的红色褪色,但是异丙苯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能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因此不能确定肯定含有异丙苯,故C错误;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这是检验苯酚存在与否的特征反应。(4)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既是滴定反应的氧化剂,又是滴定终点推断的指示剂,当最终一滴KMnO4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②由于n=c·V,则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为0.100 0×10.00×10-3 mol;由于+28KMnO4+42H2SO428MnSO4+14K2SO4+30CO2↑+57H2O,则20.00 mL废水中含有的苯酚为0.100 0×10.00×10-3× mol;由于m=n·M,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则20.00 mL废水中含有的苯酚为0.100 0×10.00×10-3××94 g=0.100 0×10.00××94 mg,则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0.100 0×10.00××94 mg÷20.00 mL=0.84 mg·mL-1。
答案 (1)取适量有机相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白色无水CuSO4固体观看,假如固体变蓝色,说明有机物中含水,假如固体不变色,说明有机物中不含水
(2)分馏(或蒸馏)
(3)A 滴加FeCl3溶液后,若试管中溶液变为紫色,则丙酮中含有苯酚,若试管中溶液不变为紫色,则丙酮不含苯酚
(4)①当最终一滴KMnO4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0.84(或0.85)
10.(2022·广东汕头一模)某争辩小组欲探究SO2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
(1)在B中检验SO2的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可为________。
(2)在C中装FeCl3溶液,检验SO2的还原性,则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中装新制漂白粉浓溶液。通入SO2一段时间后,D中消灭了大量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选的仪器和试剂:过滤装置、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0.5 mol·L-1盐酸、0.5 mol·L-1H2SO4溶液、0.5 mol·L-1BaCl2溶液、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ⅰ)假设一:该白色沉淀为CaSO3;
假设二: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
假设三:该白色沉淀为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ⅱ)基于假设一,填写下表:
试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将D中沉淀过滤,洗涤洁净备用
用另一洁净试管取少量沉淀样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假设二成立,试写诞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涉及SO2的性质试验。SO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但多表现还原性(能够被氧化性稍强的Fe3+、H2O2或强氧化剂HClO等氧化),一般在和H2S等-2价硫化物反应时表现其氧化性,因此B中为H2S(或Na2S、NaHS等)溶液。
(3)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其实是检验SO和SO。常通过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来检验SO或HSO。
答案 (1)硫化氢水溶液(或硫化钠、硫氢化钠或相应溶质的化学式都可以)
(2)2Fe3++SO2+2H2O===2Fe2++SO+4H+
(3)(ⅰ)CaSO4
(ⅱ)
试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过(适)量0.5 mol·L-1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插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或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若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放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品红溶液褪色),则假设一成立。
若固体不溶解,或溶解但无气泡或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或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一不成立
(ⅲ)2SO2+2H2O+Ca(ClO)2===CaSO4↓+2HCl+H2SO4
11.如图是某化学爱好小组制备PCl3的试验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熔点/℃
沸点/℃
其他
黄磷
44.1
280.5
2P(过量)+3Cl22PCl3;2P+5Cl2(过量)2PCl5
PCl3
-112
75.5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POCl3
2
105.3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戊的名称为________。
(2)试验时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乙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丙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向仪器丁中通入干燥、纯洁的Cl2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
(5)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6)PCl3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经加热除去PCl5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后通过________(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PCl3纯品。
解析 (1)戊为冷凝管,用于冷凝回流三氯化磷蒸气。(2)依据题意,甲装置用于制备氯气,一般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3)甲装置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与黄磷反应前氯气必需进行干燥、除杂。乙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以除去氯化氢,丙中盛放浓硫酸以除去水。(4)黄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三氯化磷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所以丁中的空气必需先排尽。(5)氯气与黄磷反应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氯气没有参与反应,为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尾气必需经过吸取处理(用碱石灰);另外碱石灰还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中(但不能防止氧气的进入,因此制得的粗产品中会含有三氯化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POCl3)。
答案 (1)冷凝管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饱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浓硫酸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与黄磷反应及O2、水与PCl3反应
(5)吸取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影响产品纯度(写出一条即可)
(6)3PCl5+2P5PCl3 蒸馏
12.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爱好小组同学围围着过氧化氢开展了调查争辩与试验。
Ⅰ.调查
(1)通过查阅资料,发觉过氧化氢的沸点为152.1 ℃,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硫化氢的沸点为-60.4 ℃,造成两者沸点差异大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显示,制备过氧化氢目前最常用的是乙基蒽醌法,其主要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写出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不稳定性试验争辩
(3)为了探究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H2O2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某爱好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试验,部分试验数据已经填在下面表中。
试验编号
T/℃
H2O2初始浓度/mol·L-1
FeCl3初始浓度/mol·L-1
Ⅰ
20
1.0
Ⅱ
50
1.0
0
Ⅲ
50
0.1
①试验Ⅰ、Ⅱ争辩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试验Ⅰ中FeCI3初始浓度应为________ mol·L-1,试验Ⅱ,Ⅲ争辩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试验Ⅲ中H2O2初始浓度应为________mol·L-1.
②三组试验中分解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Ⅲ.过氧化氢含量的试验测定
爱好小组同学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反应原理为2MnO+5H2O2+6H+===2Mn2++8H2O+5O2。
(4)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其次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体积(mL)
17.10
18.10
18.00
17.90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6)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逝,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解析 (1)分子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O的非金属性较强,H2O2分子间能形成氢键。(2)图示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H2和O2,产物是H2O2,其中乙基蒽醌是催化剂。
(3)试验Ⅰ,Ⅱ争辩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所以FeCl3初始浓度要保持不变应都为0;试验Ⅱ,Ⅲ争辩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H2O2初始浓度要全都,应与Ⅱ相同为1.0 mol·L-1,试验Ⅲ中温度高、有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最快。
(4)最初滴加时KMnO4和H2O2反应,溶液为无色,当H2O2恰好反应完,再滴加KMnO4溶液将显示KMnO4溶液的颜色,此时达到滴定终点。
(5)第一次测量数据和其他几次差别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舍掉,故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18.00 mL,c(H2O2)=18.00 mL×10-3×0.100 0 mol·L-1×5/2÷(25.00 mL×10-3)=0.180 0 mol·L-1。
(6)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逝,气泡所占体积相当于KMnO4溶液体积,即相当于KMnO4溶液有损失,故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过氧化氢分子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H2S不能形成氢键
(2)H2+O2H2O2
(3)①0 1.0 ②Ⅲ
(4)锥形瓶内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秒内溶液不褪色
(5)0.180 0 (6)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