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达标检测22生物的进化(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22广州调研)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对物种间差异的争辩关键是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影
2、响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4(2022潮州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瘦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转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为进化供应原材料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缘由D对全部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
3、定导致生殖隔离6(2022辽宁大连高三检测)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B乙C丙 D甲、乙7(2022山西太原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把握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转变8(2022广东省高三检测)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
4、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确定需要地理隔离二、双项选择题9(2022佛山检测)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供应原材料B.新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转变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毁灭耐药性,假如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体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制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
5、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转变引起细菌发生了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细菌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三、非选择题11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很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地全部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2)洪水冲来了很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和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转变了,这_(是/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若这一地
6、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全部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和_。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缘由是:_。(5)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12.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进展过程示意图。(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
7、干年后,小岛上毁灭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发生转变。.若某个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3)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4)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毁灭突变的基因数是_。13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
8、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明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试验步骤:选择绿草丛区A和_区B。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_。一段时间后捕获蚱蜢,记录、统计结果。(3)试验结果如下表。依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蜢绿色蚱蜢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5)分析与评论: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试验
9、结果:_。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把握。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a试验步骤:_。B结果与分析:_。14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打算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2)在种群中毁灭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AA个体
10、的毁灭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发生转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4)依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想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峻的环境中的是哪个种群?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作用。课后达标检测221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不都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物种间有些物种交配也可以产生后代,如骡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后者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2解析:选D。新物种的形成必需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11、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打算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打算,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3解析:选C。捕食者一般不把全部的猎物吃掉,这样可以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毁灭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4解析:选C。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故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12、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故B正确;细菌的抗药性突变在接触青霉素以前已经发生,青霉素只是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故C错误;自然选择定向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故D正确。5解析:选C。A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B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进化的必要条件;D错误,地理隔离因时间长短、环境异同,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但不是必定导致生殖隔离。6解析:选C。两种类型中两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最易产生新物种。7解析:选C。某基因毁灭的频率增加,则说明该基因把握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A、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13、故两曲线相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并不能得到杂合子比例越来越高的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打算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转变。8解析:选C。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9解析:选B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解析:选BD。人体的免疫力是人体本身的一种防备机能,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打算的,抗生素不会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
14、,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11解析:(1)生活在确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发洪水后,A的基因频率55%40%1/275%;a的基因频率5%40%1/225%,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转变了,这是迁移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因素在起作用。(3)全部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55%40%1/440%2/41/440%2/42/41/472.5%,aa的基因型频率5%40%1/440%2/41/440%2/42/41/42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
15、A、a基因频率分别是A72.5%5%1/275%,a25%;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转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4)若两种植物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5)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答案:(1)种群基因库(2)75%25%不是(3)72.5%5%22.5%没有由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4)物种生殖隔离已经形成(5)种群自然选择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12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
16、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2)若干年后,小岛上毁灭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不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转变。.(3)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100%70%。(4)该种群中毁灭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B与C(2)海洋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3)70%(4)8013(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2)干草丛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
17、到上述两区域中(3)如图(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5)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a.选择F1的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看、记录后代的体色b若后代毁灭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14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2)毁灭的新基因一般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AA个体的毁灭将会使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转变。(3)图中箭头表示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沟通,从而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比种群2中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峻,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答案:(1)基因(2)基因突变供应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沟通生殖隔离(4)种群1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