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九)-宋明理学--.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796952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九)-宋明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九)-宋明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跟踪检测(四十九)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21梅州质检)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行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2(2021黔东南模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毁灭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化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

2、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3(2021南充质检)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4(2021保定模拟)朱熹曰:“颜子超群,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慧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睬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C生疏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5(2021

3、南京模拟)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猎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6(2021广安诊断)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二、非选择题(依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22分)(

4、2021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到底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行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宽敞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

5、之则藏于密。传习录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确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生疏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乐观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概

6、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答 案1选D“浮图”指佛教,“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故D项正确。2选B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3选A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要求,故D项错误。4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知与行的关系,故A项错

7、误;从题干中“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睬得。岂有此理”的信息可知朱熹反对只格一物便通万理的思想,强调生疏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穷理的目的,故D项错误。5选B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故D项错误。6选B材料强调天地鬼神都依靠“灵明”,与天理无关,故A项错误;天地鬼神都依靠“灵明”,说明在他看来,灵明就是天理、良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故C项

8、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主见,故D项错误。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分层归纳即可,从“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可得出“理”是万物的本源,从“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可以得出“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从“总名”“件数”得出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其次小问应结合理学的乐观影响依据所学学问进行学问迁移。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二,材料突出反映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观点,简要归纳即可;其次小问,应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可从心学的影响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既要利用材料信息,同时要结合所学学问补充完整,相同点可以从世界观、思想实质方面回答,不同点可以从二者对“理”的生疏、

9、哲学派别、是否重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总结。答案:(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留意气节、留意道德、留意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进展;充分确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3)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见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不同: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