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4.1种群的特征(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796191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4.1种群的特征(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4.1种群的特征(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种群的特征(老师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一片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2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解析】选C。绵羊和山羊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故这8群羊属于两个种群。 【变式训练】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种群具有确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选C。种群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必需是同一时间内的全部个体,所以种群有它的时空性;种群中的特征,如诞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种群具有诞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而个体只有诞生和死亡,两者的特征不同。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全部个体的比例 【解析】选C。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有较大差异,如珍稀动物和数量较多的动物;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外界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全部个体的比例。 3.(2022·吉林高二检测)下列试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A。标志重捕法主要用来调查活动力气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故选A。 4.(2022·南昌高二检测)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 C.依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依据地段的外形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选B。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若选择生长茂密的区域取样,就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不符合随机取样;样方法需要依据每个样方中的数据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区域的外形不同,选取样方的方法不同。 【延长探究】 (1)调查时,所选样方的面积确定是1m2吗? 提示:不愿定。调查对象不同,所选样方面积不同,如调查高大的乔木,样方面积相应大一些。 (2)为什么选取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而不选取单子叶草本植物? 提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依据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植物则简洁辨别个体数目。 5.(2022·保定高二检测)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诞生率较小 【解析】选B。种群的年龄组成图基部表示幼年个体数量,顶部表示老年个体数量,结合题意可知,该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特点是幼年个体比例小,老年个体比例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诞生率,种群密度会变小。 【方法规律】年龄组成类型的推断方法 年龄组成类型有多种呈现方式,无论何种形式,均应留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1)假如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则为增长型。 (2)假如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则为稳定型。 (3)假如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则为衰退型。 【变式训练】如图为某地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选A。开头时,诞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后来诞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6.假如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缘由是 (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种群结构太简洁 【解析】选A。假如种群处于衰退期,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项正确;种群中雄性多于雌性,种群密度不愿定减小,如蜜蜂种群适宜的性别比例就是雄性多于雌性,B项错误;种群密度由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打算,若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增加,C项错误;一般种群结构简洁,稳定性高,种群密度会增加,D项错误。 【误区警示】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即增长率,打算种群密度的大小。诞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密度增加;诞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密度减小;诞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密度不变。易误认为诞生率或死亡率的值打算种群密度。 7.(2022·宁波高二检测)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稻田中的稗草随处可见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 【解析】选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表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其他三项均描述了种群内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8.(2022·大同高二检测)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方案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方案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解题关键】依据数据分析三幅图中各年龄阶段的组成状况,尤其是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的比例,由此确定年龄组成的类型。 【解析】选A。据图可推断,图(1)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3)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2)为中间过渡型,由此可说明从1953年到1982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了变化,分析我国国情,这种年龄组成的变化应是方案生育政策调控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9.(10分)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       型,C表示        型。 (2)B种群的年龄组成特征是          。 (3)A种群密度的进展趋势是  。 (4)C种群密度的进展趋势是  。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中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个体数和老年个体数,应为增长型;B中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中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应为衰退型。增长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稳定,衰退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减小。 答案:(1)增长 衰退 (2)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3)越来越大 (4)越来越小 10.(16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某同学接受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状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确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解析】(1)常用的选取样方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植物的数目,结合示意图可知该样方内该种植物共有8株。 (2)结合乙图曲线可知,随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渐渐增多,后渐渐稳定基本不变;面积为S0时物种数达到稳定,为最佳样方面积。 (3)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取各样方的平均值,由此可得种群密度为(n1+n2+n3)/3S0。 答案:(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物种数快速增多,并在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3)(n1+n2+n3)/3S0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22·西安高二检测)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C.一个池塘内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D.一个树林里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 【解析】选C。种群由确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不同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沟通,故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B项正确;一个池塘内的鱼有多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项错误;马尾松是一个物种,故一个树林中全部的马尾松构成一个种群,D项正确。 2.(2022·天水高二检测)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其次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解析】选D。依据题中数据,可计算刺猬的种群数量约为400只,而种群密度为单位面积内个体的数量,故种群密度应为100只/km2。 3.(2022·昆明高二检测)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②>① C.打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①和② D.我国方案生育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把握人口过度增长 【解析】选C。据图分析,①表示死亡率,②表示诞生率,③表示性别比例,④表示年龄组成。用性引诱剂可以毁灭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影响性别比例,A项正确;增长型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即②>①,B项正确;打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C项错误;我国方案生育的目的是降低诞生率,D项正确。 【延长探究】 (1)结合上题中的概念图分析13年春节期间北京几乎成为“空城”的缘由是什么? 提示:迁出率大于迁入率,导致人口数量剧减。 (2)分析若迁入率增大,种群密度是否确定增加?为什么? 提示:不愿定。种群密度与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差值有关。 4.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确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确定增长 ③对捕获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确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但数量不愿定增长,如环境条件变得恶劣会使死亡率增大。打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迁入率与迁出率、诞生率与死亡率,若没有迁出和迁入,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确定增长。动物对捕获器具有条件反射时,重捕到的个体数削减,所测数值会偏大。不同的种群个体数目不同,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不愿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 5.下列调查活动或试验中,试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多选)  (  ) 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当换个位置取样 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 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全部个体 【解题关键】本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样方法调查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统计样方法中个体数量的计数原则。 (3)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解析】选A、B、D。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中个体数目多,导致结果偏大;标记物脱落将导致其次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数量削减,导致结果偏大;猫头鹰会大量捕食田鼠,导致结果偏小;对于压线个体,只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全统计将导致结果偏大。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6.(11分)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群      特征的描述。 (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      (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打算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 【解析】(1)争辩种群主要是争辩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而种群的分布属于空间特征。 (2)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越多;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直接打算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诞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1)空间 (2)正 种群密度 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试验·探究】 7.(14分)(力气挑战题)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有以下实践活动,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一块农田长100 m,宽30 m,在对该地块的蒲公英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10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其次个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     m,地宽的    m处。 (2)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3 3 2 2 3 3 9 4 3 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经实际询问有两个组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     组。假如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为    株/m2。 (3)用干燥的豆子装满一只塑料广口瓶。你的目的是测定这只瓶子里豆子的数量。但你没有时间一颗颗地数,你可以用下面的工具挂念你测定豆子的数量。 工具:一把尺、一张50 cm×50 cm的白纸、一支铅笔、一只烧杯和另一只大的广口瓶。 请写出你的探究思路。 【解析】(1)长100 m的地块,选10个样方,即将地分成10等份,也就是每10 m长设一个样方。按要求样方应设在每份的中心,所以第一个样方的中心应在长 5 m、宽15 m的交叉点上。其次个样方的中心在长15 m、宽15 m的交叉点上。可画出示意图求解,便于分析。 (2)由于题目已经说明该地块的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总体分析全部组,除了第1、8组之外,其他各组的数据都在2~4,所以第1、8组最有可能是不真实的。若这两组统计的实际数据之和是5株,则该种群的密度为(3+3+2+2+3+3+4+3+5)÷10=2.8,即为2.8株/m2。 (3)用样方法进行统计,留意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答案:(1)15 15 (2)1和8 2.8 (3)探究思路:①在白纸上制作一方格表,如下图;②将瓶内的豆子随机(闭眼)撒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选5~6个具有代表性的格子作为样方,求平均值,计算出豆子的数量;③为尽量削减误差,应增加上述工作的次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