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790312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精品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课一点感想 选择中国传统文化课,是因为我发现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大学生,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脑海里十分淡薄。之所以这么觉得,一方面是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做过太多学习,一方面是在平时遇到一些问题时,发现自己的思想与中国传统观念经常产生冲突。我便想通过亲身学习,来解开这一困惑。 举几个例子,送礼,实际是送人情,俗话说,“礼多人不怪。”送礼确实能帮人办成想办的事,建立关系。但礼尚往来的,礼物的实际用处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送一份人情,借此人情,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但现实生活中送礼造成了很多不公平,而且是许多罪恶的诱因。我设想有这样一个社会,不存在送礼这种

2、行为,人们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来争取,为了防止争议,建立完善公平的制度,这样很多问题就会消失。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但通过对比,我可以看出送礼这种行为的利弊。当社会制度不完善,人民素质不够高时,社会需要其他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交往,人情网则弥补了这个空缺,这是送礼有礼的一面。人情维系的社会,规则容易被部分人控制,人治经常会强于法治,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显然,完善的法治社会更公平,不会存在这类社会性的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已实现较完善的法治社会,依靠制度管理整个国家,由于法律不完善产生的问题也比较零散,很少成为顽固的社会问题。中国几千年来这种人情社会一直没有任何改观,我想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3、。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后,我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都发生了变化。我第一个清晰的认识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上这门课之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在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文化知识。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教给我们的通常是传统的文化。而当我明确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后,我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十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相差甚远,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即使把这几十年给剥离开,仍然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史。相比起中国传统文化,这几十年的文化不如说是一段政治产物,因为这几十年文化的发展在权力的控制下完全背离了正常的轨道,人们的意识形态在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甚至颠覆的变

4、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我第二个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齐放,包罗万象,并不是单一死板的。虽说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但其他思想依旧闪耀着自己的光彩,影响着中国人。拿我自己来说,我最近又一次读到了十条诫令,每次读到都会感觉触目惊心,这次最让我震惊的是这样两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十条诫令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其内容及口吻明显把美国塑造成一个阴险的形象,不符实际。但通过反思这句话,我发现自己确实很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不是它

5、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其自由追逐自己内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国内的情况是,社会以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来评判一个人,导致人们急功近利,满脑子成功学。我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美国文化洗脑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我发现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属于道家的思想,从庄子的逍遥,魏晋名士的不羁,到王守仁的心学,都是提倡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现实的规则所约束。我所想的并不是美资本主义的腐蚀的成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也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文化学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化且深远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想我的收获不只是上述的几点,而更多,会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显现出来,给我指导。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