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前言:.0第一章 宏观政策加持,打造基建强国路.1一、“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1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2三、政策解读.7第二章 听行业大咖说数字化.10一、勘察设计行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10二、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10三、数字化发展对勘察设计企业的重要性?.11四、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型?.12第三章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13第四章 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方案.16一、蓝凌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16二、蓝凌勘察设计科研项目管理平台.17三、蓝凌新一代勘察设计行业知识库.21第五章 蓝凌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标杆案例.28
2、一、中交四航院:用四库全书让知识资产增值.28二、中国能建安徽院:拉通流程提效人财物事.31三、基准方中:协同办公+知识管理+学习管理.40四、中国铁设集团:数据可视化、赋能智慧经营.46五、中建西南院:智慧 OA 赋能业财一体化经营.52六、中南建筑设计院:6 大应用场景实现知识共享创新.58七、深圳交通设计中心:用 OA 赋能 100+智慧城市建设.63八、广东省城规院:用蓝凌智慧 OA 赋能“业财行技”.67关于蓝凌关于蓝凌.74前言:我国勘察设计行业 70 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爬图板,到上世纪 90 年代的“甩图板闹革命”并全面普及
3、CAD 等技术,以及到最近几年的 BIM、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涌现,勘察设计行业正在悄然发生一场新的变革。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9.2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8.6%,同比增长9.7%,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3%的 4 倍以上。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勘察设计企业数量2.4 万家,从业人员 440 万人,营业收入 7.2 万亿元,利润总额 2937.4 亿元,科技支出 1867.6亿元。据调研,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级阶段,18%的企业尝试进行数字化协同设计但进度缓慢;44.3%的企业处于初级的信息管理应用阶段,具体表现为各种 OA 系统的运用等
4、;37.7%的企业尚未开展任何数字化体系建设工作,翻模依然是当前数字化项目交付的主要方式。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本书收录了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热议中的政府指导政策、权威专家观点、企业实践案例等,剖析了时局、行业发展、数字化的方向及方法等。1第一章 宏观政策加持,打造基建强国路一、“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2022 年 5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转型,提升发展效能。推进 BIM 全过程应用。加快提升 BIM 设计软件性能,重点突破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基于 BIM、5G、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同设计应
5、用系统。1 1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平稳,设计建成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方案独创性有所提升,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总数达 23741 家,年均增速 3.0%;从业总人数达 440.0万,年均增速 7.7%;营业总收入达 72496.7 亿元,年均增速 21.8%。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快速增长,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活动投入年均增速达 28.8%,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化
6、、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国际化水平取得较大提升,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比“十二五”末期增长 47%。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设计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吸引力下降,复合型人才短缺,高端服务供给能力亟待提高,同质化低价竞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勘察设计品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推动勘察设计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
7、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任务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拓展了行业业务新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要抓住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22 2推动行业数字转型,提升发展效能推动行业数字转型,提升发展效能1 1推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迭代。推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迭代。以
8、信息技术赋能勘察设计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重塑管理流程,持续完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集成,逐步实现全面动态业务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治理和分级分类管理,保障数据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2 2推进推进 BIM 全过程应用。全过程应用。加快提升 BIM 设计软件性能,重点突破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基于 BIM、5G、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同设计应用系统。加快推进 BIM 正向协同设计,倡导多专业协同、全过程统筹集成设计,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鼓励企业优化 BIM 设计组织方式,统一工
9、作界面、模型细度和样板文件,不断丰富和完善 BIM 构件库资源。逐步推广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数字化资产管理和智慧化运维服务。3 3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优化行政审批、成果交付与应用、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规定,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BIM交付,完善工程项目设计及竣工成果数字化交付体系。推进 BIM 软件与 CIM 平台集成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积极探索工程项目数字化成果与 CIM 基础平台数据融合,研究建立数据同步机制。4 4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构建资源配置合理、专业分工明确、数据交互共享、成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设计
10、环境,积极探索跨组织、跨地域勘察设计协同工作新模式。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收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图集等知识资源。积极推广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勘察设计智能化,不断提升勘察设计质量和效率。推行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标准化设计,选用标准化部品部件及其接口,避免二次拆分设计。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集成综合优势,落实设计选型标准,促进设计和生产、施工有效衔接,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以信息产业和数字经
11、济为核心的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链、供3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正经历严峻考验。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提出了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将面临新挑战,迎来新机遇。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在几十年高速增长之后处于深刻变革期,以创新为引领的转型发展已成必然。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城建,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智慧能源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万物互联
12、,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势将促进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1 1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是: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初步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协同工作模式,创新勘察设计新业态,有效提高生产能效和绿色环保水平,开放、健康、安全的行业信息化生态初见成效。到 2025 年,大型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部分龙头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信息化基础更加坚实。协调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新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建立健全涵盖基础共性标准、关
13、键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和数字化转型要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进一步夯实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2)两化融合不断深入,信息化应用再上台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继续深化两化融合,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集成化设计和数字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基于 BIM 的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工作模式。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协调推进,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工程建设效率、水平和质量实现整体提升。(3)新技术落地应用,信息化创新取得突破
14、。推进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应用和应用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创新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场景,实现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通过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贯通,创建工程勘察设计新业态。以应用创新赋能行业科技水平提升,发挥工程设计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4)协同合作共建共享,信息化生态初步形成。推动软件厂商与行业企业合作,以研发促应用,以应用促研发,着力提升自主核心专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分类选树信息化建设标杆企业,通过示范引领推动交流互鉴,整体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总结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提出若
15、干实用高效、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方案。建立行业共享数字经济和信息系统共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信息化生态。(5)数字经济优势凸显,龙头企业达国际先进。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各种资源投入,以4数字化转型驱动组织创新、流程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厚植数字经济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部分龙头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先。2 2主要任务主要任务2.1 夯实企业信息化基础(1)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企业新一代数据中心,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提升工作协同、知识共享、数据仓储、远程访问等基础平台
16、能力,实现丰富全面的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能力,实现管理、服务和数据一体化。推进新一代网络技术应用,优化网络架构和性能,提高云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广云桌面办公的工作模式,有效支撑远程办公并促进行业协作高效互通;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依托 5G、IPv6 等新技术,实现现场终端与数据中心的互联、智联,推动“互联网+”走向“智能+”。研究和探索行业数据中台建设,为激活企业数据资产、实现数据价值提供支撑。(2)建立健全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遵循“立足行业,统筹规划,开放合作、急用先行”原则,开展行业信息化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
17、准、应用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充分发挥行业信息化标准智库作用,统筹规划,适时组织相关标准制(修)订。面向数字化业务应用场景,编制完善细分行业工程数字化交付技术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数据共享。编制各类工程勘察数据采集标准、专业软件数据交互标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标准,推进各类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3)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快构建和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机制,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网络安全保护要求,构建企业级网络纵深防御体系,提升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快速恢复能力,健全应急响应预
18、案及保障体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基于大数据、云端分析,面向实战化的态势感知平台,提升威胁感知发现能力,构建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2.2 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1)推进设计引领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完善集成化设计和数字工程建设,逐步融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工程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水平,整体提高工程设计与建设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推进以集成化设计为引领的数字化工厂建设,深化工程设计服务和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提升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实现以数字化为支撑的企业服务模式与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交付和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标
19、准体系,有效支撑设计主导的智能工厂建设。(2)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 BIM 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集成与创新应用,研究建立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协调工作模式,建立一体化工程数据库,促进设计、5生产、施工高效协同。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设计为核心、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探索建筑工程数字孪生模型的典型场景应用,推广基于同一数据模型的多专业协同设计,结合施工工法设计、运行策略规划等信息,有效缩短施工图深化设计周期。研究工程建设过程数据采集规范,开展建设过程管理数据与建材供应链物料信息、智慧工地实时数据的集成应用,提升工程建设智能化水平。研究基于
20、数字孪生的建筑智慧管理的架构体系和应用模式。加强跨阶段数字化交付质量控制与数据验证研究,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贯通,建立基于信息模型的新业态。(3)加强全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基础工作,完善涵盖计划及进度控制、费用控制、材料控制、合同变更及文档控制等的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提升设计、采购、施工等集成化应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进工程投资决策、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投标采购、工程监理、施工过程管理、工程交付、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水平。推进企业与上下游、合作方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第三方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促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
21、信息化发展,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4)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包括企业运行、技术研发、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绩效体系、审计、党建等管理功能,不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业务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科学选用和高效配置,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与工程财务的集成。研究异构系统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管理流程化、平台化、数字化,全面支持移动办公,探索流程审批智能化。推进企业主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数据仓库建设,汇集企业资源、过程、绩效数据进行可视化建模分析,实时掌控运营状态和风险预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促进企
22、业高效运营。(5)强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覆盖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文化、知识管理技术、知识来源、知识使用、知识质量、知识管理流程等方面,构建统一高效的知识管理平台。开展企业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建设,加强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沉淀,整合内外部来源的知识资源,打通知识采集、整合、加工、组织、管理及服务的全流程通道,构建知识分类体系、标签体系,完成知识自动分类、自动标签及挖掘分析。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企业知识资源库、知识标签和知识地图。推进知识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将知识管理嵌入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执行等全过程,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
23、,实现人、知识、场景的深度融合。2.3 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1)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问题、需求和自主可控为导向,加强以感知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勘察设计业务的融合与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应用技术,创新一批基建互联网应用场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字化基础。进一步推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建筑、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智慧引擎”的落地应用,提升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新技术的反哺和赋能,促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动能。(2)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通过工程研发和应用,6增强科技
24、创新能力,提高工程勘察和设计水平,支撑“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智能制造目标的实现。以先进信息技术对工程勘察测试、物探等仪器设备进行深度改进,实现工程勘察仪器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深入推进大型工程设计软件在科研攻关项目中的应用与升级,攻克一批工程核心技术,助推重大工程技术的自主实现、重大工程装备的自主可控,突破技术瓶颈,节约工程投资,提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水平。2.4 构建行业信息化新生态(1)促进国产化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聚焦智能制造,持续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化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应用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助力做大做强,提升技术水平。深入推进
25、服务行业的软件厂商之间的横向合作与资源整合,创建新优势,逐步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软件技术瓶颈,打破有“卡脖子”风险的技术壁垒,尽力为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服务行业的软件企业共赢发展。(2)培育行业信息化生态圈。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生态建设,推动信息系统开放互联,推动国内外不同厂商的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推广体系化和共建共赢的发展模式,培育行业信息化市场,构建行业信息化发展新生态。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资源共享平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共建、共享和共赢。探索建立信息系统共建机制,构建信息技术服务商、勘察设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生态圈。(3)加强企
26、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综合考量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要素,研究建立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结合细分行业业务特征,选树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通过比较研究和论证总结,形成一批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方案,支持企业对标推进数字化转型。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和完善各领域技术方案,以实用性、先进性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行业信息化整体发展。3 3推进措施推进措施发挥协会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行业协会要立足发展全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行业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调研分析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及难点和痛点,汇聚行业信息
27、化建设优质资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和技术咨询。履行服务职责,搭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增进企业间的交流互鉴,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选树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调研和科学评估,选树细分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找准先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行业信息化整体发展。对于在数字孪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排头兵企业,实7施专项应用示范。完善信息化建设创新评价机制,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激励企业争先创优。引导创新研发,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28、和集成创新,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智能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应用的协同研发,推进智能技术全流程应用。注重创新成果的应用实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创新成果形成生产力。研究完善行业信息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深化国际合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坚持开放合作,跟踪国际信息化前沿技术发展态势,深化与国际信息技术供应商、服务商或同行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引进、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努力实现赶超。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建共享
29、共赢:完善“产学研设”信息化创新机制,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商与勘察设计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探索建立良好合作机制,营造合作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行业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优势互补、经验互鉴,减少重复研发,缩短研发周期,扩大研发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成效。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企业要从战略发展高度,将信息化专业人才作为主体专业配备和培养,营造健康发展环境,造就一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大力培养既懂信息化、又懂业务、也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跨专业领军人才,发挥“头雁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领企业数字
30、化转型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基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资源,研究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和路径,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探索中小企业云平台环境下设计和运营的新模式,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探索构建基于共建共享原则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生态机制,以信息化赋能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政策解读在我国过去几十年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大背景下,基建投资作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要项目,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 年 4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1、,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8化国家打下坚持基础。4 月 29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形势政策来看,国外俄乌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恐慌性以及美联储较快的加息缩表步伐,国内疫情持续扰动带来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承压,加大基建投入能够对稳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以 wind 口径,广义基建含义包含四类行业,包括电力及公共事业、信息传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以及交通运输邮政业。公共事业在广义基建中占比约 17.6%,其中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的生产和供应分别占其 12.7%/3.4%/1.5%。交通运输邮政业在广义基建中占
32、比约 33.9%,其中道路运输业包括公共交通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共计占比 22.1%。回溯过去近 20 年基建增速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基建投资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基建板块具有周期性,主要影响因素以政策变化、经济变化为主,对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托底作用。十四五”期间,建筑行业“危”、“机”并存,危机带来的行业变革转型已拉开序幕,转型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机遇则对建筑企业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十四五”规划机遇的驱动下,建筑企业应当快速响应,在危机面前勇于变革转型,在机遇面前,紧抓大势,顺势而为。1 1宏观经济扫描
33、宏观经济扫描全球发展百年变局,不可预测性加剧成为宏观环境的主基调,尤其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全球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使得全球化秩序正进入新的调整阶段,持续变化性、不可预测性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核心关注点。“十四五”期间,双循环体系将主导全球产业链变革与再造,“两个生产、两个市场、两个体系”的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必将以国内循环为主,确保国内产业链安全和稳定,同时兼顾海外市场,形成有机联动。国内循环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确保产业链安全,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和人才自由流动。国外循环加速市场化改革,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国际工程技术标准,打造由中国制
34、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世界工厂。2 2行业发展概览行业发展概览传统建筑企业处于建筑产业链中游环节,整体发展受以建筑原材料、劳动力等为代表的项目要素成本攀升影响较大。近年来,环保与去产能等政策因素叠加,使重要建材价格大幅上涨,推高工程成本。同时,行业务工人数持续低迷,平均工资持续高增,劳务成本逐渐上升;建筑工人实名制、社保新政等制度出台,进一步拉高用工成本。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项目工期进一步拉长,资金回笼减慢。此类挑战将倒逼建筑企业聚焦精细化管理和科技手段以实现降本增效,并进一步丰富现有业务组合寻求更高利润价值。基于行业研究和调研,并结合我们服务建筑行业客户所积累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建筑行业“十四五”
35、时期发展的两大核心词:“转型”、“升级”。“转型”转型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发包模式已经由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向 EPC、EPC+F、PPP 等模式转变,特别是对于政府类客户,需要建筑企业提供包括设计、建造、投资等内容的系统解9决方案。同时,伴随施工利润空间下降,建筑企业将从赚取单一施工利润的业务模式逐步探索利润更高的项目整体投资业务,这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建造商”逐步转型为“建造商+投资商”。同时,行业标杆企业则会在此基础上,实现向“城市运营商”角色的大跨越转型,在投资、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城市综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运营能力,提供城市
36、综合配套服务,获取可持续的利润价值。10第二章 听行业大咖说数字化一、勘察设计行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王树平王树平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勘察设计行业的深化改革,我谈三点看法:第一,勘察设计行业要发展,以前是“固本创新”,现在应该是“强本创新”。设计企业本业必须做大做强,才有立足于整个市场的资本。同时,要不断创新,适应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第二,设计师不仅仅要描绘美好的蓝图,更应该贡献出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要树立产品意识。设计师、建筑师,不仅仅要做方案、出施工图,还应该保证能够完成高质量的产品,要将以设计为主导贯穿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第三,当前,随着经济和行业的不断
37、发展,从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到 BIM,新技术不断发展,设计单位要尽快融入到当前的发展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生产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单位技术水平、设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希望设计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利用新技术。同时,要积极学习、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二、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李迅涛李迅涛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对设计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更好的设计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客户”包括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最终实现更好的企业效益。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注意以下问
38、题:一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制定数字化战略,时刻围绕客户的需求出发,重新梳理业务及服务流程,以创造性的、高效的数字化手段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正确构建数据应用场景,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二是明确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要当作最优先级的工作来做,搭建数字化转型的领11导团队。三是数字化转型要以结果为导向,讲究成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数字化管理和设计平台是否匹配当时、当下、当地的设计生产水平,在竞争中是否体现出了更高的绩效。要通过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以更低的成本输出更有价值的结果,要以数字化创新来降低企业运营过程当中的各项成本,提高效率,最终让客户受益、员工受益、企业受益。四是数字化转
39、型要注重能力建设,要在团队建设上加大投入。同时,积极响应客户的需求,以最短的时间上线产品,以更小的工作负载、更快的反应闭环、更灵活的响应机制、更直接有效的响应结果,给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数字化服务。五是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建立一种“低摩擦”的运行方式,建立数字文化,做到真正的转型。要改变领导团队和一线员工的思维方式,领导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员工的认同与积极参与,是推动组织文化变革的关键。三、数字化发展对勘察设计企业的重要性?李如生李如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加快勘察设计行业数字转型,大力推动智能建造,在建设数字中国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
40、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去年 7 月及时部署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工作。协同发展要求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安装、运营等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明确了系统化集成设计、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精益化施工、信息技术融合、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方面重点任务。广大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互联网、智能建造平
41、台和 BIM 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通过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等组织模式,加快勘察设计与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新型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建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建设数字中国打造重要支点。熊中元熊中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数字化实际上就是把数据作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赋能为主线的一个转型提升和再造的过程。数字化技术对设计企业影响主要有 5 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是一种工具,比如协同设计;二是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融入设计产品,是让已有的资源数字化,通过计算机识别12加以应用;三是交付的设计产品是数字化的
42、产品,比如 BIM 数字模型;四是再造产业链生产模式。有了数字化的设计,才有智能建造的可能,才能实现智慧运营,从而构成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也才能实现从 BIM 到 CIM 发展;五是数字化的应用,能为规划设计者提供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可能。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是给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更前瞻性的创作空间,让建筑更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律和城市发展的逻辑。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者,要从 4 个方面思考:一要站在以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减少城市的碳排量;二要站在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角度来思考;三要站在传承城市文化、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思考,文化传承会让城市更可亲、可爱
43、;四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思考,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让城市充满活力。除了上述角度的思考,还要通过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整体谋划,来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将得益于数字化的应用和发展。四、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型?马健飚马健飚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概分为两方面: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这两者不是分离而是融合的。在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了财务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管理的 PM、营销体系的 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方面,BIM 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勘察设计
44、企业如何用好 BIM 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我认为,BIM 不是工具,而是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载体。首先,通过 BIM 做好业务的数字化,使其能够提供给客户数字化的设计产品。在此基础上,把设计端的数据延伸到施工端,再延伸到运维端,结合运维端应用形成数字孪生,通过虚拟控制现实,提前预见并解决设计、施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数字化业务。这是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以 BIM 为载体,从业务数字化到数字化业务。13第三章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效投入、重点关注的长期性工作。首先,应树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重大机遇的理念;其次,围绕企业性质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并制定发
45、展规划;再次,建立数字化转型组织体系、管理办法、技术路线、标准体系、研发体系等,并制定实施计划;最后,通过严抓落实、分阶段考核、总结推广等方式促进数字化转型落地推广实施。1.理念升华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包袱,而是客户需求、生产需要、技术创新驱动的企业战略性转型升级,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勘察设计工具的改变,而是思维方式、生产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的颠覆。企业应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从抗拒改变到积极拥抱,形成拥抱创新促发展的企业文化。2.组织体系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资金重点投入、生产组织模式重大调整的工作,建议将其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企业最高决策者顶层规
46、划、自上而下地高位推进,形成企业发展共识。同时,应成立领导工作组,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企业设立主责部门数字化中心,定位为研发与推广管理机构,负责数字化规划、管理、研发、成果总结、推广、考核等工作。设计类数字化生产项目,由数字化中心协助配置生产环境,提供数字化平台及工具,由生产单位独立实施;平台类数字化生产项目,由生产单位提出研发申请、领导工作组审批,数字化中心组织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主责生产单位现场实施。企业各下属生产单位设立数字化推广中心,负责按照企业总体规划、制度、标准、产品,实现数字技术落地应用,通过数字化项目实践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3.管理体系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建立数字
47、化转型目标,聚焦勘察设计主营业务和重点领域,构建统筹推进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布局,颁布制度标准,规范各方行为,创新组织方式,压实责任分工,加强协调督导,优化考核评价。企业编制相应规划方案、管理办法,经企业决策层审签、专家评审后发布执行,形成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企业重点编制数字化转型推进方案,说明数字化转型背景、摸清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理清存在的问题、确定总体思路及目标、部署推进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建立保障机制,作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行动纲领。基于推进方案,企业编制数字化转型任务分解与考核办法,以统筹规划、细化推进的原则,对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任务分解、任务分配、制定分项计划和考核办法,作为
48、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依据,在实施推进过程中分阶段监督、严抓落实、狠抓考核。基于主营业务,企业编制勘察设计数字化协同设计管理办法,对数字化协同设计进行定义,14基于数字化标准、数字化软件、数字化平台、参数化构件库,制定数字化工作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合规性审查条件等,以确保设计人员基于该办法及相关软件,能够顺利、保质地完成数字化协同设计工作。基于落地需求,企业编制数字化协同设计推广办法,采用夯实基础、分步推进的方案,初期重点为人才培养、数字化协同设计软件二次开发、标准化构件库开发、数字化平台研发、数字化标准制定等工作,以此为基础分阶段地开展数字化协同设计试点、示范项目应用、全面应用等工作。基于数字化
49、平台需求,企业编制数字化工具及平台研发与实施管理办法,按照整合资源、统一开发的原则,通用型数字化设计类产品由数字化中心统一规划开发,下属生产单位直接应用并反馈意见,数字化中心按照反馈意见迭代优化开发。数字化产品研发与实施办法主要为数字化平台定义、数字化设计类产品开发目录、已有数字化平台类产品目录、数字化平台类项目研发备案申请流程、数字化平台类项目实施流程、申请格式附件、已有数字化平台介绍材料附件等。基于数字人才需求,企业编制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数字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优化机制,广泛采用培训、自学、实践、考证、挂职、轮岗等多种方式,以工代训、按需培养人才,逐步培养企业数字化核心人才,并以点
50、带面,推动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普及工作。4.技术路线目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路线,主要为整合已有信息化系统、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体系。以数字化协同设计为例,目前软件厂商及产品众多,主要有美国 AutoDesk、法国 Dassault、美国 Bentley、德国 Graphisoft、美国 Trimble、芬兰 Tekla、中国广联达、中国建研院构力、中国中望等。企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勘察设计生产需求,以安全性、稳定性、适应性、维护性、使用者广泛、可配置性、全生命周期、兼容性、信息继承、价格、功能成熟度、软硬件拓展、接口完整性、二次开发体系等为评价因素进行初步选型工作,并通过邀请专家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