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复习课程.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783887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复习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复习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复习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一(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1、1665年 英国人 胡克(Robert Hooke)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2、1680年 荷兰人 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4、1858年 德国 魏尔肖 他在前人研究成

2、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1、1895年 欧文顿 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太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2、1959年 罗伯特森 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他认为膜是静止的,膜蛋白分布是对称的。3、1970年 拉里弗莱等实验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

3、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4、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1、1773年 意大利 斯帕兰札尼 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2、1857年 法国 巴斯德 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3、1857年 德国 李比希 认为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4、1875年 德国 毕希姆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

4、发酵。5、1925年 美国 萨姆纳 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6、20世纪80年代 美国 切赫和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涉及的科学家1、1711年 英国 普里斯特利 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2、1779年 荷兰 英格豪斯做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内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3、1845年 德国 梅耶 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4、1864年 德国 萨克斯 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5、1880年 美国 恩格尔曼 通过实验证

5、明叶绿体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红光、蓝紫光。6、20世纪30年代 美国 鲁宾和卡门 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7、20世纪40年代 美国 卡尔文 开始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必修二(一)遗传方面的科学家1、1866年 奥地利 孟德尔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用“假说-演绎”思想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2、1903年 美国 萨顿 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3、1909年 约翰逊 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用“类比

6、-推理”思想发现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4、1915年 美国 摩尔根 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用“假说-演绎”思想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遗传物质的发现史1、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斯 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内转化实验)2、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说DNA才是遗传物质。(体外转化实验)3、1952年 赫尔希和蔡斯 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同位素标记实验 32

7、P、35S)(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1、沃森、克里克 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克里克 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同位素标记法 梯度离心)还提出中心法则。3、查哥夫 A=T,C=G。4、富兰克林 DNA衍射图谱。(四)生物进化1、拉马克:法国,生物进化论的先驱 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 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必修三(一)内环境与稳态1、1857年,法国 贝尔纳 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

8、,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2、1926年,美国 坎农 他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二)促胰液素的发现:最早发现的动物激素1、法国 沃泰默 研究狗胰液分泌:把通向狗的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他错误认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导致的,坚持促进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的过程。2、英国 斯他林和贝利斯 1902年,他们从小肠粘膜提取液中发现了促胰

9、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 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测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2、1910年,詹森 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1914年,拜尔 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1928年,温特 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5、1934年,郭葛等人 从人尿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