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773140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电子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7年泉州市历史科中考质量分析与复习建议精品资料2008届南安市历史科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分析材料07年历史中考质量分析与建议2007年我市各县(市、区)的初三历史科使用的都是新课程教材,其中晋江、石狮、南安、丰泽、鲤城、洛江和市直中学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惠安、永春、泉港、安溪、德化使用人教版教材。能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命题严格依照2007年泉州市中考历史科考试说明规定的相关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试题难度: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5:0.5。试题难度值约为0.8。考试的知识结构比例: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约占59%,世界历史约占41%。二、对学科试题的评价1、立足课

2、本,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今年历史科中考试卷的命制立足课改实验教材,立足我市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实际,引导师生用好教材。如试题中考查的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开始出现的时间、造纸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持设计和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工程师、五四运动、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人民公社化运动、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香港的回归、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日本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联合国、苏联解体等,这些知识内容在教材中要么是“最早”、“第一”、“转折”、“

3、开始”、“核心”、“最大”等,要么是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地位、影响十分突出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都较为熟悉。2、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准确地再认、再现重要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解能力,体现发展性。如选择题20小题40分,其中有8小题16分属于考查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题目。如第2题: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D为逃避北方战乱,解答此题,学生必须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和目的。第4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据此判断图2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学

4、生要在读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辨别人物图戚继光,才能选择其主要功绩是A抗击倭寇。第9题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 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第10题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学生应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结果是农民归农民所有,从而选择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是错误的。第13题我国用“改革开放的春天”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宣传口号。这件事最早发生的时间(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5、会以后),第14题“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5题一位国民党老兵想通过厦金航线从台湾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B1927年),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第15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能力。第17题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推翻了幕府统治B恢复了天皇的权力C改变了社会性质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作用的理解。第25题造纸术的(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

6、期的蔡伦被排在世界最有影响100位名人之首的理由等等。都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6题罗斯福新政(1)材料一表明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问题?(2)罗斯福总统在材料二中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的运用”的“新”指的是,(3)罗斯福新政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第27题(2)根据图8、图9 ,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4)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请用一、二句话说明理由。以上都是以学科重点主干知识设计试题,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解能力。3、试题关注

7、时政热点问题,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性。如全国性抗日战争(第7题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这一事件是,第8题抗日战争时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香港回归(选择题第14题)、闽台关系(选择题第15题)、战争与和平(辨析题第 24题、问答题第 28题)、科技(材料题第25题)等时政热点问题在试题中都有体现。4、试题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试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参考答案,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

8、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些要求在试题中有充分的体现。如第15题:一位国民党老兵想通过厦金航线从台湾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哪一年?以时间计算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得出答案的方法和过程。第27题(2)根据图8、图9 ,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学生从图8、图9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同样侧重考查学生从图中得出答案的方法和过程。试题创设了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第26题(3)罗斯福新政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第28题(4)假如没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

9、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等等。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新课程要求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试题设问的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开放性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施展才华的空间,对引导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力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朝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迈进。评分标准上明确规定:鼓励学生创新。只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参考答案的开放性,对我市今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开

10、展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5、试题重视挖掘教材中与乡土历史相关的知识,重视运用语文、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命题,立意新颖。如选择题第15题一位国民党老兵想通过厦金航线从台湾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辨析题第21题小林同学参观了泉州清源山麓的老子石雕坐像,他对这里蕴含的儒家思想赞叹不已。把与地方史紧密相联的知识以灵活新颖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试卷中浓厚的乡土气息。第4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以诗句创设问题情景。第25题根据材料二,指出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哪些国家?第8题抗日战争时期,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等题,利用多学科知识命题,

11、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6、重视创设问题情景,探索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的方法和途径。 7、重视与高中新课程的衔接。试题的设计短小精练,文字表述简洁,图文并茂。四、学生答题情况主要优点:1、 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比较到位,学生对重点主干历史知识的掌握较扎实,得分率较高。表一: 2007年泉州市中考历史科各大题得分统计(全样)题 型一、选择题二、辨析题三、材料解析题四、问答题平均分29.4411.7715.2915.28得分率%70.36%61.1%76.45%69.5%表二: 2007年泉州市初中毕业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成绩统计(全样)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

12、秀率报考人数历 史71.77 7401773.22%4546244.97%101085表三: 2007年泉州市初中毕业毕业、升学考试各县(市、区)历史科成绩统计(全样)ABCD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报考人数鲤城228966227876076.78 322978.93%228955.95%4091晋江871731951379315976.25 1329179.22%871751.95%16778惠安643429751186201578.16 1059583.54%643450.73%12683南安840743631981533270.39 1475171.41%840740.70%2

13、0657安溪707727961209370767.94 1108268.43%707743.70%16194永春35851105509225669.75 519967.99%358546.88%7647德化18201057536180465.86 341363.79%182034.02%5350石狮17611139577142166.89 347768.00%176134.44%5113泉港22891339647179866.81 427566.78%228935.75%6402丰泽215054721757079.77 291482.57%215060.92%3529洛江93354431473

14、867.81 179167.82%93335.33%2641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都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作答。3、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历史学科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有较大提高。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科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中考开卷考试可以看书,可以搞突击学习,存在“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许多老师的教学没有按部就班,没有抓落实,这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的另一个原因;如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变化,有的学生答成从上海到浙江,有的答从沿海到内陆,有的答从东京到巴黎。又如一战前夕,素有欧洲“火药桶

15、”之称的半岛是什么,有的学生答是阿拉伯半岛,有的答是中途半岛。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考试时用大量的时间查找课本,导致时间不够用,部分试题来不及做。2、学生审题不认真导致错误。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如第25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4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哪些国家?学生没有根据题目的时间限定词:48世纪,把它答到欧洲、大洋洲、美国,这是我国的造纸术在1219世纪传播到的国家和地区。如第27题(2)根据图8、图9 ,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审读题目的关键词

16、和具体要求,只是照抄教材表述,结果答非所问,导致失分。让学生学会审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老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要把审题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3、学生的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学生把辨析题当作改错题,没有说明理由。如第2题,错误:他对这里蕴含的儒家思想赞叹不已。学生回答理由:道家。有的学生对辨析题理由的阐释仅停留在用否定式,没有把理由说不清楚。如“文革”时期,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学生阐释理由是这样的:“文革”时期不可能出现包产到户。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许多学生没有根据题目要求而随意乱答。如第25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已发明了可以绘写的

17、纸?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西汉文景时期。有的学生回答是:秦朝。等等。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回答的知识内容都可以在课本找到,学习停留在抄课本,缺乏基本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有些教师平常的教学仅停留在讲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训练和讲评。而学科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应贯穿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尤其是初一、二年的学习之中,应分层次地落实能力培养,不能只在初三总复习才来抓。4、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和正确引导。通过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第27题(4)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请用

18、一、二句话说明理由。许多学生回答:我不会参加,因为我不想找死。或我不会参加,因为那太危险了,北洋军阀会抓走学生的。等等,反映了有的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尚未形成,需要老师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实,论从史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和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教学。5、书写不规范,答题错位。较多的学生书写潦草,错别字不少,卷面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现象也较多。今年使用答题卡,部分学生没有对应答题,出现答题错位。6、师资匮乏,课时不足。由于历史科长期没有中考,导致师资力量单薄,很多许多初中学校历史教师匮乏,初一、二年级的历史课大都由其他学科剩余的老师兼课,只有到初三毕业班才

19、由历史专业的教师执教,出现教学的要求前后不一、前松后紧的问题,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有的学校由政治老师同时承担政治、历史两科的教学工作。很多学校初三历史每周只安排2节课,课时不足。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抓好初一起始年段和初二年的历史教学,精心备好并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高楼万丈平地起,各学校应开足课时,历史科教师要认真备好并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抓好知识点的过关教学,有机地渗透能力的培养,讲究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的知识要点。认真完成课后习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要改变学生开卷考试有书可查、平时可以不

20、学习历史的错误倾向。平时的考试可以采用开卷(主要是主观题)与闭卷(主要是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2、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要认真研究教与学的方法,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巧妙创设问题情景,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应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3、加强初三年世界历史的教学。从评卷中发现,学生世界历史知识

21、的掌握较为薄弱,失分较多。因此,应加强初三年世界历史的课堂教学,每课应配有相应的训练,并及时讲评。并做好世界历史的复习工作。4、重视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加强解题指导。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学习上感到有困难的问题,如辨析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教师应加强训练,并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给予点拨和指导。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就要抓好答题的规范化训练,从做好课堂笔记和平时的单元考试抓起。5、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城乡教师的

22、教学交流和研讨。 2005年中考最后四题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材料二:图5(略)是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碑文写道: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永乐十五年(注:1417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128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3分) (2)依据材料二,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答出两个要点即可)(4分) (3)今年是郑和首航西洋600周年。你

23、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MunichAgreement)。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培养教育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 图6(略)中,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P3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6中张伯伦手上挥舞的文件名称。(3分)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张伯伦所

24、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5分) 四.问答题: 28.回答下列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歌词) 图7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历史八年级下册P44)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P62页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 (2)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1分) (3)结合图7,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特区颁布在哪三年省份?(3分) (4)分别指出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有何不同影响?(4分) 29.回答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问题

25、。 (1)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是谁?(2分) (2)文艺复兴运动在哪个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3分) (3)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也有人,文艺复兴是创新。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5分)图62006年中考最后四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图7图6是20世纪60年代的布票。材料二:图7 为20世纪70年代的打扮。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材料三:图8为21

26、世纪初人们的穿着打扮。图8摘自新浪网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布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人们衣着打扮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人们衣着打扮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图9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25年9月,史蒂芬孙亲自驾驶他自己设计制造的火车机车(如图9)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随着火车的一声鸣叫,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等。请回答:(1)

27、材料一的火车机车采用的动力机是()(2分)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 D内燃机(2)材料二的“新能源”指的是()(2分) 石油 蒸汽 水力 电力A B C D(3)19世纪后半期,居住在美国中部的山姆听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决定到日本进行一次考察。你认为他应从火车、汽船、飞机中选择哪些合适的交通工具?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得分评卷四、问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0分,共22分。)272006年10月是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全国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是我市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题目。请你积

28、极参与,认真作答。(1)缅怀红军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进行“远征”的主要原因是()(2分)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要北上抗击侵华日军C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D要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些险阻?(4分)假如你要考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应到()(2分)图10红军过草地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甘肃会宁D陕北吴起镇(2)感受长征精神:从图10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的长征精神是什么?(4分)28回答下列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

29、化。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分)(3)你对斯大林模式是如何看待的?(可从利、弊或有利有弊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对2008年中考最后四题的预测一、 中国古代史(围绕改革与开放)(一)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人物2、主要内容 3、历史作用4、改革成功的原因5、启示(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原因(主要目的) 2、措施 3、意义 4、改革成功的原因5、认识(三)丝绸之路1、概念:2、畅通的原因:3、路线:4、历史作用:5、现实意义:(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2、玄奘西行3、鉴真东渡4、特点5、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

30、启示6、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五)闭关锁国 1、原因2、主要表现3、影响 4、启示:二、中国近代现代史(围绕中日关系热点,胡锦涛08年初访问日本)1、甲午中日战争2、全面侵华战争三、世界近代现代史(围绕全球化这个主题)(一)新航路开辟 1、动机(根本原因)2、条件:3、时间4、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5、主要过程:6、影响: (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展一、美国的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焦点:3、导火线4、转折: 5、结果:6、历史作用: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目的:4、主要内容5、性质:6、历史作用:三、明治维新1、原因:2、目的: 3、主要内容:4、

31、性质:5、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 1、概念: 2、表现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4、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何面对? 5、中国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去面对? 07年初中历史理解、运用层次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对内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外关系:丝绸之路、唐朝中外交流、郑和下西洋(06中考)、清朝闭关政策。管理国家和评价历史人物:通过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民族关系: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政策;说明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工程建筑: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

32、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明: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07中考)中国近代史侵略史: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影响。探索史:百日维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争史:五四运动(07中考)、长征(06中考)、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现代史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05中考)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

33、生的影响。(06中考)世界古代史了解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历史,说明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世界近现代史经济文化:文艺复兴(05中考)、新航路开辟、三次科技革命(06中考)、经济全球化、主要国家发展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07中考)、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斯大林模式(06中考)、战争:一战(07中考)、二战(05中考)国际关系:冷战与霸权主义工人运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了解国际歌创作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人物评价:华盛顿、拿破仑。感谢国光初级中学李霞莲老师、柳城中学洪邵波老师提供近三年中考考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