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_简答与材料分析(2)精品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 材料分析与简答一、材料分析题1、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 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2、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
2、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3.阅读图一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回答(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请你说出大运河的中心A地名是 ,南起B地名是 (即是: )北至C地名是 (即是: )(3)、你如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4)、如果你是旅游公司的导游员要组织客人全程游览大运河风光,你将会为客人设计一条怎样的线路呢?(线路设计:杭州江南河扬州邢沟洛阳永济渠北京。)(一)4、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3、丰实。”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5、“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6、“自
4、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它的含意是什么?(2)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7、“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1)诗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他有什么主要事迹? 如何评价他?(3)他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4)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8.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材料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材料分别是谁的诗?他们有什么代表作?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点?9、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1)材料一 “顔公
5、”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2)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3)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4)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10.材料一:软舞和健舞材料二:“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1)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这种乐舞出现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乐舞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哪个舞?它是从哪里传来的?当时还有哪些著名舞曲?11.“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它归还原主” 请回答:(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如何评价他(2)此人在历史上
6、最大贡献是什么?(3)材料中“你们”指谁?什么时候占领台湾的?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多少年? (4)清军何时进驻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有何意义?1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1)唐太宗(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1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 “机
7、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最期的资本家;最期的雇用工人。(2) “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1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15.阅读下列材料: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一(唐)陈陶陇西行请回答: (1)
8、唐朝的“贵主和亲”是指什么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成公主嫁给尺带朱丹。(2)这些事分别发生于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唐太宗,唐中宗(3)“贵主和亲”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吐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6.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请回答:(1)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2分)(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2分)答:(1)弘扬唐朝文化(1分) 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
9、兼收并蓄)。(1分)(2)郑和下西洋(1分) 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1分)(3)相同作用: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局面:闭关锁国。(1分)17.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赋,而呈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 游材料二 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你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
10、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8.材料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 国家根本,养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苏州、湖州 水稻(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南宋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9.(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入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11、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节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发给)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明白)矣”。(1)“帝王凡易入性,战斗不息”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赵普认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直接摘抄原文)(3)他向宋太祖提出了什么建议(可以摘抄原文)?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20.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夫六国与
12、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5)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21.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
13、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
14、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培根请回答:(1)培根所指文学上、军事上、航海上的变化是什么?文学上:传播速度的变化;战争上:作战方式的变化;航海上:航海条件的变化。 (2)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23.“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
15、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为什么航海者能取得成功?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4)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答:(1)郑和下西洋。1405年至1433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明朝国力强盛;宋元以来,我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的船队克服种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
16、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4)原因:规模大:郑和船队的规模在当时举世无双;设备先进:郑和船队具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如指南针;时间早:郑和船队远达亚非30多个地区,比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4.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
17、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唐朝 (2)班禅康熙皇帝 (3)驻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
18、亲迎于河源。”旧唐书材料二:右图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答:(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
19、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2)西藏;册封达赖,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和班禅监理西藏事务,并监督达赖和班禅圆寂后的转世程序。(3)达赖集团制造的拉萨暴力事件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定不会得逞;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大力发展本地经济。26.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材料三:“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
20、,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33(1)材料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4)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5)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1)“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2)原因: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
21、无;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封建统治阶级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交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3)后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4)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5)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27.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港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1)“
22、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机工处在怎样的悲惨境况?(2)机户与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这种生产关系属于什么性质?(4)我国什么时候出现这种生产关系?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机工一无所有,被迫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3)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时朝中后期。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发达。28.“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1)这是谁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明。(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
23、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4)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答:(1)郑成功。(2)第一、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第二、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第三、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第四、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五、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台湾府,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4)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阅读下列材料29.材料一:唐朝对外
24、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请回答: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三、简答题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答:(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答:(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
25、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答:(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
26、义。答: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答:(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答:(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
27、;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答:(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答:(1)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迁都北京,
28、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10. 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旧的选官制度使的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11.科举制的影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唐诗的繁荣。 12.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科举制的评价(1)进步: 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
29、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他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2)弊端: 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1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机户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织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