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陇县城关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导学单 班级 姓名 制作:张维栋 课型:新授课 审查:卞宏康 党志刚 一学习目标:1、识记和理解辽宋西夏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民族名、都城及统治措施2、识记和理解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名称、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3、识记和理解南北面官制、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靖康之耻之变、莫须有等词的含义二预习导学:(学一学)1先将本课阅读一遍,了解本课大意。2、然后思考本课的知识目标是什么3看老师制定出的本课教学目标,在书上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将其勾画出来。4、试着完成以下两个填表题,看自己通过本课学习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请在地图上找出辽、宋
2、、西夏、北宋、南宋、金的首都建立者民族都城建立时间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签订时间名称内容影响三预习收获和障碍:四合作交流议一议:1、北宋建立后怎样加强中央集权2、看35页地图,请回答,辽统治者的统治范围在北宋建立前已到达什么地区?它如何统治自己统治区的人民?你如何看待它的这种做法?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05年,辽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双方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材料二:1141年,绍兴和议规定:宋高宗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请回答分析两则材料中“宋”的意图两则材料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你认为
3、是平等的吗?两个和议签订后有什么作用?出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五、课堂检测(小试牛刀做一做)1辽朝统治者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主动吸纳中原文化的目的是 A汉族人难以统治 B志在入主中原C辽的民族政策开明 D辽统治者向往中原文化2下列有关辽宋夏金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辽朝的民族政策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B宋太祖和宋太宗重建全国统一局面C西夏建国初期与宋进行过多次战争,后达成和议D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前已经完成了统一3、辽宋夏金政权建立的顺序是 A 辽北宋夏金 B北宋辽夏金C北宋夏辽金 D辽北宋夏金4北宋的建立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郾城大捷B陈桥兵变C澶渊之盟D绍兴
4、和议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A战争频繁 B双方在和平共处C时战时和 D互不往来,闭关锁国6苏轼在教战守策中说;今国所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此处虏指的是 A契丹、女真 B女真、蒙古 C党项、蒙古 D党项、契丹7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8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西夏与北宋B辽与北宋C金与北宋D辽与南宋9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相似之处有 1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2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3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4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123 B124 C234 D12341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5、 1陈桥兵变2元昊建国3金灭辽和北宋4阿骨打建国5契丹国建立 A12345 B13524 C51243 D4531211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1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2是北宋政权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3客观上有利于北方边境地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暴露了北宋统治者的腐败 A124 B1234 C234 D12312岳飞满江红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胡虏、匈奴”指的是 贵族 A女真 B契丹 C党项 D匈奴13、澶渊之盟的后果不包括 A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B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C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D加剧了北宋政府财政危机14看课本41页有关宋辽夏金位置的四个图,其中错误的是 15、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杯酒释兵权B转向文治C限制武将权力D两次攻辽,以图夺取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