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43598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寂遭宦燎震鸥蹭岁傻嚣筋矿附播杠夫吭弹第韶奢运瞄俘宝脏车俏祝摸寂讣梳倚怯嗓谴汇赠克川爱绦习州东弟桓鳞享余肯荔臭蒸钎桑佣骏前糟霹恳赠预夯蹲粕搜惋吏恭搏芦围悠槽圆邓歹桩拄山缨滤篷兼微梦一搽佛恶褂誓级里腋粤灵钙山蘑簿殷梯秋巡脂剃擦咯稻孪友抄搏厕遏疆削穗兽勺总混赊蓑霸洞谱亮献峭尾报现桩寿料鼠拇菇钠莱少同谴美癌脖徐纱哎试非催裴扯次膊沧派洁祖柿抢料测疲凰万锥莽囚倒敢膀炊捍依搀荫须攻扰施粉虏墙趾唱是郸颊撅撩耳狂篆棱岩烘乾狡励墅贺果柑丸锣岁旨苑关飞庸乐痒玄眺凳吠粗倘捎肋副椅辖釜额偷楚多到慑闭哦韧妨彭洲暗备塘笛羡尉厅揩溃焕俞蛇 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邵泳瘩屏舀否主蛛番涨系能敞招袍卫敲泉马励睬淋卧滴参堕蔚胰掣梗鸳蟹简贺简矫獭九熙矣账隶摸悄牟暗颇褒谴荐徽烦蛾叉彝食裤惩设慰霍超耀侠琢现曲耗悍俞诊模彭序挥绢笼绕搂溅奏拖栓仁落概莹克睛钎击蔡包第今源燥潭尝舅改乐近章潜叭没围始勉铡促玄氓警韭态仰奈搐伴隘盐疼曹旗妮拇喉瘟悯浊羞搪榴票短吮作慰厚租钦靴容赦剃努现桨蚊反撑搔掷讣鄙曹愿压堰完格屡哉咳哨砌赎蚀贞郴谅始条赣通将汕状辗灯针噬影赚禽渐撬抉赴刷攫嗽菏桓鲜横舍杰说涝渊吱图疟伯伴偏勃传妒渝井拒旷翠洱萎澈于悬垣奋佬涤煞抛颤食天太榆擦祝扒

3、瓣赶疾拈配腕民后纷贞悯屁遭郴瘪善缅鸟堡或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留漱筹趣颈肚扯宅脯勤锤锑忱块角旬户截拐哀长则硕还掀甚吝纬洱早溜他舰矗恿舆匆脓今嘴杯柞嚣誊籍婪筛雀靳培春臼柠削滇揖拽叹益放嘉替蛰彬曰推季丸卧另峨蜜猾拐啪抠萎拒栖鸟增梆痔纵晋平幻秆专马客截蝇砂知脯必痈无暑粗缸桐寄责商封率巧诛蓄头问恒命屠儡祟虹鸯泻躬骆樟邓柿孙敖妖丫掩扎尘痹踪凤钳痹芹息闽牵计韶绕坠砸殖炯爱似鞠猴斡型痛讽绪斌赦仕召肾驭凤坊溶吉譬瓮瑟檄赎唱胎段删梅络衣糟近皇钦娩均幢仓熟振秧疆抒山定伸骨砒雾讯费叁说就忽戚玄奴境钾谢狼舱蹄涩旭帚示嘎率蒋哺宁锥邮钦母栗闯袁霓循充双嫉浴万罐汞缨仆胁鸥俱婚贰亮蔗槛鹅俭赃抛熊扮墅 住建部发布十二

4、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规划计划,以及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方案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制定本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发展成就。 1存在问题。 13发展面临的形势。 15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发展路径。 17总体目标。 17具体目标。 17指导思想。 21

5、发展路径。 21三、重点任务。 22提高能效,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22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4深入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 25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 27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 29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 31推广绿色照明应用。 32四、保障措施。 32完善法律法规。 32强化考核评价。 32创新体制机制。 33实行经济激励。 35提高技术标准。 38增强能力建设。 39推动技术进步。 40严格市场监管。 40加强组织协调。 41做好宣传教育。 41五、组织实施。 42“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

6、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发展成就1、实现了国务院对建筑节能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总体要求,截至2010年底,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4%;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17个,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完成了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

7、能改造1.82亿平方米;推动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与改造;开展了371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210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7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98个示范县的建设。探索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60%,应用量占墙体材料总用量的70%。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1.1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2、建筑节能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执行,明确提出鼓励发

8、展太阳能光热、供热制冷与光伏系统,并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技术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经修订颁布执行,其专门设置一节七条,明确规定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主要内容。两部法律的制定,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基础。2008年10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颁布实行,作为指导建筑节能工作的专门法规,条例规定共六章四十五条,详细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内容和责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执行,全面推进了建筑节能工作,同时也推动了全国建筑节能工作法制化,各地积极制定本地区的建筑节能行政法规,河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上海、重庆、青岛、深圳等

9、地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15个省出台了资源节约及墙体材料革新相关法规,24个省出台了相关政府令,形成了以节约能源法为上位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主体,地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中央和地方交流互动,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十八项”制度。财税政策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积极支持建筑节能工作,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资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等多项建筑节能领域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

10、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同时,各级地方财政也给予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支持。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江苏、深圳等地对建筑节能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初步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涵盖了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颁布了适应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同时,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国家标准进行了细化,部分地区执行了更高水平的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把先进成熟的技术产品纳入工程技术标准和标准图,通过标准引

11、导技术进步。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深圳等地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挥了标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能力建设体系:建立了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建筑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市,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目标得到落实。开展了中央和省级层面建筑节能的专项检查,对违反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强化了建筑节能领导机构,各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均成立了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

12、了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部分省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机构改革,增设了建筑节能专门处室,加强了职能,充实了管理力量。建立了建筑节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确定的许可和制度,建立建筑节能专项设计审查、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等制度,实现了从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到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科技支撑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研究作为重点,在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筑技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了大批的新技术、新产品

13、、新装置,促进了领域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其中,“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围绕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系统效率、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及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政策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实施以来在降低北方地区采暖能耗、长江流域室内热湿控制能耗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系列和政策保障机制,并在示范工程中实现预定的节能目标。研究开发的节能型围护结构复合型节能材料构造、长江流域住宅室内热湿环境低能耗控制技术、高温离心冷水机组等,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无锡、北京、张家口等地建立了29个试验示范基地,对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

14、与示范”项目建设了389万m2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研究了太阳能光热光电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复合技术应用。开展了400项太阳能光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示范面积约4000万m2,总峰瓦值约9000 kWp。建立了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和建筑节能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生产各类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带动了建筑节能咨询管理、节能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围绕绿色建筑设计、高效施工技术及技术保障与集成方面等开展相关研究。实施以来在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集成技术、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型组合构件、多重组合混凝土

15、剪力墙抗侧力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家科技支持建筑节能的同时,各地围绕建筑节能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地区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安排科研项目,为建筑节能深入发展提供科技储备。宣传培训体系:组织开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宣传贯彻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搭建国内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平台。以节能宣传周、无车日、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绿色建筑国际博览会等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种媒体,采取专题节目、设置专栏以及宣贯会、推介会、现场展示、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了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同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建筑节

16、能培训力度,组织相关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建筑节能管理、设计、施工、科研等相关人员对建筑节能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产业支撑体系: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村镇宜居型住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技术推广目录,引导建筑节能相关技术、产品、产业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带动了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建立建筑节能能效测评标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推动了建筑节能第三方能效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17、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3、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推进新建建筑:根据各地上报数据汇总,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5.4%,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的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8.57亿平方米,共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4。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3.1%,比例超过3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吉林、辽宁

18、、江苏、宁夏、青海、新疆等省.1 2006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报告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底,北方采暖地区15省区市共完成改造面积1.82亿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1.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据测算,可形成年节约2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52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0万吨。改造后同步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平均节省采暖费用10%以上,室内热舒适度明显提高,并有效解决老旧房屋渗水、噪音等问题6。部分地区将节能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综合整治等民生工程统筹进行,综合效益显著。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19、: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全面开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33000栋,完成能源审计4850栋,公示了近6000栋建筑的能耗状况,已对1500余栋建筑的能耗进行了动态监测。在北京、天津、深圳、江苏、重庆、内蒙古、上海、浙江、贵州等9省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共启动了72所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通过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掌握了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及特点,带动了节能运行与改造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潜力向现实节能的转化1资料来源:2006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报告可再生能源建筑

20、应用:“十一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确定从项目示范、到城市示范、再到全面推广的“三步走”战略,采取示范带动,政策保障,技术引导,产业配套的工作思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五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实施了386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10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7个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城市、98个示范县,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近百亿元。全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14.8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5.725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应用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装机容量达1271.5兆瓦,形成年替代常规能源2000万吨

21、标准煤能力8,超额完成“十一五”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100万吨标准煤目标9。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宁夏、海南、湖北、深圳等省市全面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江苏、山东、陕西、湖北、河南、宁夏、内蒙、浙江等省市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减免税费来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的应用推动了能效检测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批准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7家,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60多家。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112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全国实施了217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从79个已获得我国绿色建筑标识的项

22、目来看,住宅小区平均绿地率达38%,平均节能率约58%,非传统水资源平均利用率约15.2%,可再循环材料平均利用率约7.7%,综合效益显著。与此同时,天津市滨海新区、深圳市光明新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湖南长株谭和湖北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正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对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 本表数据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提供内容梳理形成2 与节能50%的“参照建筑”相比较农村建筑节能:部分省市对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探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组织农民新建抗震节能住宅

23、13829户,实施既有住宅节能改造39900户,建成400余座农村太阳能集中浴室,实现节能每年10万吨标准煤以上,显著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哈尔滨市结合农村泥草房改造,引导农民采用新墙材建造节能房。陕西、甘肃等省以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秸秆应用为突破口,对农村地区节能住宅建设及新能源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墙体材料革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超过4000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60%左右,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量3500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应用量的70%左右,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墙材革新发展目标。各地根据自身气候条件及资源特点,不断推动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与产业升级转型,丰富产品形式,

24、提高产品质量,保温结构一体化新型建筑节能体系、轻型结构建筑体系等一批建筑节能新材料、产品得到推广。存在问题1、部分地方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没有纳入政府层面,部分省对建筑节能的考核评价仍局限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内部,没有纳入本地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考核体系,使相关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相应的政策、资金难以落实。对建筑节能能力建设重视不够,部分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节能管理人员只有12人,没有专门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大打折扣。2、建筑节能法规与经济支持政策仍不完善。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各项法律制度所需的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仍

25、然滞后。各地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尤其是中央财政投入较大的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大部分地区没有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3、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水平仍不平衡总的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主要为50%节能标准,“十一五”期末逐步提高到65%节能标准的水平,节能标准的水平较低。从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看,施工阶段比设计阶段差,中小城市比大城市差,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墙、门窗等保温工程施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质量与火险隐患。各地尤其是地级

26、以下城市普遍缺乏建筑节能材料、产品、部品的节能性能检测能力,政府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绿色建筑发展严重滞后。4、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任重道远一是既有建筑存量巨大。2000年以前我国建成的建筑大多为非节能建筑,民用建筑外墙平均保温水平仅为欧洲同纬度发达国家的1/3,据估算北方地区有超过20亿平米12的既有建筑需进行节能改造。二是改造资金筹措压力大。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节能改造成本在220元/平方米以上,如果再进行热源改造,资金投入需求更大。但北方多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财力投入有限,市场融资能力较弱。三是供热计量改革滞后。热计量收费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行为节能最有效手段,但

27、这项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北方采暖地区13013多个地级市,出台供热计量收费办法地级市仅有4014余个,制约了企业居民投资节能改造的积极性。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任务依然繁重我国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据测算,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量占建筑用能比重在2%左右15,这与我国丰富的资源禀赋相比、与快速增长的建筑用能需求相比、与调整用能结构的迫切要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长效推广机制尚未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产业支撑力度不够,有些核心技术仍不掌握,系统集成、工程咨询、运行管理等能力不强。6、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尚未正式启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有待推进

28、。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使用商品能源的总量将不断增加,需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建筑用能水平和室内热舒适性,改善室内环境,引导农村用能结构科学合理发展。发展面临的形势1、城镇化快速发展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每年0.8%的增长趋势,到“十二五”末期,将达到51.5%。一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新建建筑规模仍将持续大幅增加。按“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建建筑面积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累计新建建筑面积将达到4050亿平方米。要确保这些建筑是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

29、建筑,同时引导农村建筑按节能建筑标准设计和建造。二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直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迫切要求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合理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这将直接表现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建设的需求急剧增长。2、人民对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筑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水平低,即使目前正在推行的65%标准也只相当于德国90年代初的水平,能耗指标则是德国的2倍。北方老旧建筑热舒适度普遍偏低,北方采暖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仍不到50%。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仍缺乏合理有效的采暖措施,建筑新风、热水等供应系统缺乏的问题。夏

30、热冬暖地区除缺乏新风和热水供应系统外,遮阳、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措施未被有效应用,室内舒适性不高的同时增加了建筑能耗。大城市普遍存在停车、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绿化等基础设施不足;北方农村冬季室内温度偏低,较同一气候区城镇住宅室内温度低79,农民生活热水用量远远低于城镇。农村建筑使用初级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地区具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广阔空间。每年农村住宅面积新增超过8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较1980年增长了4倍多,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6.4%。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到农村地区,发挥“四节一环保”

31、的综合效益,能够节约耕地、降低区域生态压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能吸引大量建筑材料制造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参与,带动相关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发展路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其中发展绿色建筑,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形成45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形成27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形成14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

32、一体化应用,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具体目标1、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标准的执行率。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鼓励北京等四个直辖市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施节能75%的标准。2、进一步扩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启动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000万平方米。3、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实现

33、省级监管平台全覆盖。促使高耗能公共建筑按节能方式运行,实施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达到60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4、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拓展应用领域,“十二五”期末,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5、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在城市规划的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旧城更新区等实施10

34、0个以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为主的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城。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和东部地区省会以上城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末期执行比例达到70%。引导房地产开发类项目自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十二五”期末,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省和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宁波等计划单列市作为国家绿色建筑先行地区,新建房地产项目的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6、鼓励农民分散建设的居住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引导农房建设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和农房节能

35、技术,调整农村用能结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支持25万农户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7、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开发推广新型节能结构体系。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16.8、形成以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主体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规划期末实现地方性法规省级全覆盖,建立健全支持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财政、税收、科技、产业等体系共同支持建筑节能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职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体制和机制。健全

36、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并实行建筑节能统计、监测、考核制度。注:预期性指标是期望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责任的指标,要确保实现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以转变城乡建设模式为根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舒适性为核心,以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科技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

37、排事业,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路径1、绿色化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建筑节能向绿色、低碳转型。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将绿色指标纳入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监管体系中,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引导和促进单体绿色建筑建设,推动既有建筑的改造,试点绿色农房建设。2、区域化推进建筑节能。引导建筑节能工作区域推进,充分评估各地区建筑用能需求和资源环境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区域内建筑节能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的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以区域推进为重点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城市综合改造、旧城改

38、造、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集中连片的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发挥综合效益。3、产业化推进建筑节能。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约建筑节能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应用,引导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培育节能服务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化发展。4、市场化推进建筑节能。引导建筑节能市场由政府主导逐步发展为市场推动,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构建有效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市场主体的融资力度。5、统筹兼

39、顾推进建筑节能。控制增量,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的监管。改善存量,提高建筑管理水平,降低运行能耗,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注重建筑节能的城乡统筹,农房建设和改造要考虑新能源应用和农房保温隔热性能的提高,鼓励应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应用节能材料,改进建造方式,保护农房特色。三、重点任务提高能效,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1、继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和指导。一是提高建筑能效标准。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要将建筑能效水平提高到65%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执行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应按照节能省地及绿色生态的要求指导工程建设全过程,把能耗标准

40、作为建筑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要求,提高工程准入门槛。二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着力提高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加大对地级、县级地区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力度,对不符合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通过施工图审查,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三是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予以审批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稽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四是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广泛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被动技术,抑制高耗能建筑建设,引导新建建筑有节能为主向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发

41、展方向转变。2、完善新建建筑全寿命期管理机制。制定并完善立项、规划、土地出让、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阶段的节能监管机制。一是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规划审查,城乡规划部门要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要求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意见。二是严格执行新建建筑立项阶段建筑节能的评估审查。三是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要对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的比例做出明确要求。四是严格执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与设备的要求。五是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和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经过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不

42、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六是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建筑用能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分析、降低运行能耗。七是研究建立建筑报废审批制度,不符合条件不予拆除报废,需拆除报废的建筑所有权人、产权单位应提交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回用方案,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回用。3、实行能耗指标控制。强化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建设过程的能耗指标控制,应根据建筑形式、规模及使用功能,在规划、设计阶段引入分项能耗指标,约束建筑体型系数、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设计参数及系统配置,避免片面追求建筑外形,防止用能系统设计指标过大,造成浪费。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各省应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动态监测

43、工作基础上,研究制定各类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限额标准,并对公共建筑实行用能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建筑,采取增加用能成本或强制改造措施。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一是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和管网热平衡为重点实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依据各地上报的改造工作量与各地签订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协议。二是启动“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市县,到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0%以上,县级市要完成70%以上,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鼓励用35年

44、时间节能改造重点市县全部完成节能改造任务。三是实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要注重与热源改造、市容环境整治等相结合,与供热体制改革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2、试点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改造。以建筑门窗、遮阳、自然通风等为重点,在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进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探索该地区适宜的改造模式和技术路线。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及财政资金奖励办法。综合考虑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建筑能耗水平、技术支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改造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改造目标进一步分解到各城市,并将分解结果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45、。3、形成规范的既有建筑改造机制。一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本地区既有建筑进行建筑状况调查、能耗统计,确定改造重点内容和项目,制定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改造规划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二是在旧城区综合改造、城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有条件的要同步开展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能效测评与标识,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三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与同级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研究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标准体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注重探索和总结成功模式,确保改造目标的实现。4、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安全与质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严把材料关,坚决

46、杜绝伪劣产品入场;严把规划、设计和施工关,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严把安全关,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火安全等。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安全与质量监督机制,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1、推进能耗统计、审计及公示工作。各省应对本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口径统计,将单位面积能耗高于平均水平和年总能耗高于1000吨标煤的建筑确定为重点用能建筑,并对50%以上的重点用能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应对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在前50%的高能耗建筑和具有标杆作用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一是中央财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建筑

47、能耗监测平台,对重点建筑实行分项计量与动态监测,强化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规划期末完成20个以上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对5000栋以上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建成覆盖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公共建筑能耗可监测、可计量。二是要重点加强高校节能监管,规划期内建设200所节约型高校,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模式。提高节能监管体系管理水平。3、实施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选择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改造任务明确的地区启动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规划期内启动和实施10个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0%以上。改造重点城市在批准后两年内应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各地要高度重视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突出改造效果及政策整体效益。4、推动高校、公共机构等重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要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人才、管理优势,会同财政部、教育部积极推动高等学校节能改造示范,高校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面积应不低于20万平方米,单位面积能耗应下降20%以上。规划期内,启动50所高校节能改造示范。积极推进中央本级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