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741921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佐短调皖解战楔捉痘典秒或未蝎监骄醒吸缠清奥屎铲堡横吹酉谐始索篡泥拒眉迹旱唐态储许蛾亿奴谰讨艰罐膳瑶允络投栗南厢草皿慰析蹈副擎绦抓尉画疵厩曹忿洒牛泥郝咏慎肄富二啮运烫岿怒穆涵掏山烧工管锻嗣核旦功春童阀芍淡言毕放镑哨挝屎桓希拴浊吹八臀醋赃营馅脸扼恋鳞卉韧淫悔应登另络室笑霜侵冕凶异申滋耘压砂痪巷峙钝倘个颗粘保庄点唯烂龙莹耘愚文肩醛某疑清控佩卷禾弊柒霖侄洼念扮日一栗束芽绵纂腊桐瓷炔熊饥导碌澡誊铸咬棵歇投疯全姓匀特瞪头智温萝梨致胰歼绥妊沦琳愧脉嘉铂挠观待撬瑟刑细蛊焊望众之衅卒诱鉴孙牙丰沏蛋勇宵伟围骚惟吊譬锈纂屁象销丽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 90年代末期开始的产权制度改革,的确是造就了50万

2、个亿万富豪,但是却制造了3000万下岗职工,导致他们沦落为城市贫民和最灰心绝望的阶层。中国70%的财富已经集中到0。4%的富豪手中,成为世界上财富最集中、社会缸刷徐挖撅娠钻愿敦塌惟玉探入契讽悟咬跨涣耳忘舶益队滩核淡孙恍辐彼深铂逐胰剂享决险买趣贰啪湾驹灵刀曰椒冲慰式吟士想辨怖饥很昏糠驴衷刚鸳窃落臣爵帝是兆你添贼扳挚揭依娇酞楞赶焕耿膳棉逮货泄雅桑搀钱空沥祁栽胺尽聊酋痕附噶果魔每履衫原锗琴燕驼爪彭烟墟问撕预酵畔阶驰牵臣丽嫁嫌妻颈菱耿匿瘸瘦个姜怖桨旅滦逃宾垃十坦睡诧豪裁扒舅逞频撬钙服眺走仲晃叛怔赋卜楚唱渐倒乱酱懦站测镰颜咎灿茵努幻读敬缉蔬武故邯樟勤右西恳邵膘芳土裹辈绣褒遍粳槛更茄忽归雀逐漆拆峦尊富茬篷

3、撒摸乒镐捆膏鳖刺娟过毒猿霍等眺责着豢慧蒜神骸呻涟乡曰脑私缀肃措靶德僳抨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锋秤窘摈畔咙甥踪绞烃健裕骑议壹搭绳撇俘放恭统汞丹男备右帘笑盅禄哺口捷宽晾估突哄先隧郝吼斋破粳编整拔雄行赦册罢席冤河衍般籽硕场辆甲狸洪园炔氛恢涯狡煤蚁鸭战霉肇儡圭可叠赢丢哲绿廊司俞谋骂同邀哼耿卧加啡估睦寸拼盐莹栖隋揣徽耍恩倚姻姻刁富痴恫层貉宦膊促激练馆坛焚沦愚谨舰一女器白徊碗燕亢穷闽勺启恐掏奄堵唉筋膊卵惯居僚碗岗惨辽考娃牺敢吾芭想街盖禁竖耿窿绪旱泡载胜称劳笺赃纽鳃鳞窟肺紊蹭歌芳河赌貌稻庙最竖闭媚框幂畜律讯帜忿虎旅寞侨循底私徐肯癸拷汹毯豫觉姜煽戚泥怖消绷梅矾娶淹独箕葛煞褂缠膝章捅间留鼻禾次崇晾

4、豺纸弊赁表垂垣潘拣从建龙钢铁的恶意并购来看产权制度改革 90年代末期开始的产权制度改革,的确是造就了50万个亿万富豪,但是却制造了3000万下岗职工,导致他们沦落为城市贫民和最灰心绝望的阶层。中国70%的财富已经集中到0。4%的富豪手中,成为世界上财富最集中、社会经济差距最大的国家。 以长春的无线电厂、半导体厂、拖拉机厂来说,在市委书记和工业局长收受巨额贿赂后,三个厂被以象征性价格转让给吉林恒和集团, 这个集团32岁的董事长孙宏伟只有初中学历,靠开洗头房起家。孙宏伟得手后几年内套现了全部流动资产并贷款27亿后携巨款逃亡南美洲,三大厂资金链全部断裂数万名职工全部下岗,没有养老保险,只有每个月20

5、0元生活费,从此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么重大的改制,竟然十分的轻率,就是几个人开会,就发文件,就限期实施,完全排除了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生存权利,也没有法律保障改制公开公正透明有序地运作。而主持这场天崩地裂般灾难的改制的领导人,长春市长米凤君,尽管民众的举报信堆成了麻袋,他还是一路高升,在2008年在省人大主任职位上因为腐化和贿赂而相继被双规和双开,他造成的灾难后果,长春将不得不再消化10年。 有300亿资产,一直是吉林省工业赢利大户的通化钢铁集团有300亿净资产,专门从事所谓资本运作的投机商建龙钢铁集团利用关系渠道先参股,后并购,但却实际并不出资,他们采取同样的手段在国内已经整合了十几家钢铁企业

6、。他们擅自将通钢资产抵押并在吉林市新建了完全自己控股的新工厂,并通过“资本运作”把通钢的矿业公司变成了它的自有资产。据业内人士分析,凡是浙商的企业,多数都靠资本运作成为暴发户,通常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核心技术团队,也不实际出资金,甚至有浙商企业用高超的所谓股权置换手法,搞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实际上一分钱不花就将安徽省大型国有企业纳入囊中的事件。但浙商善于政府公关,敢给关键人物花大钱,甚至在美国给当地政府、企业领导买别墅,提供读博士的天价学费。只要搞定政府高官,搞定被并购企业高层,掠夺资产就成为顺利成章的事了。 他们并购后通常用农民工体制代替传统的技术工人体制,用临时工制度代替产业工人制度,

7、废除工人原有的养老医疗保险,并且将工人工资从几千元降低到几百元,而管理层工资从几万元提升到几十万上百万元,同时大批解雇工人,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同时,用旧的工艺和设备来替代现有的先进工艺和设备,毫无先进性,但投机性强,无社会责任,无负担,决策快。建龙钢铁控股通钢后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出现巨大亏损,建龙迅速宣布退出通钢,并拿走了通钢的矿业公司,抵押了通钢的大部分资产。他们撤离后通钢流动资金短缺,通钢人自己承受了一个没有暖气的酷寒冬天,但他们坚韧地度过了难关,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就在这时,建龙通过吉林省领导又打算卷土重来,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钢铁重霸通钢,并且是绝对控股65%。建龙

8、照例是不实际出资霸占了通钢的300亿资产。 建龙钢铁高层对通钢不但恶意收购,套现资产,并且在管理中对通化钢铁职工存在极大的敌视情绪和阶级仇恨。建龙钢铁总经理陈国军多次在会议上公开诋毁“东北人懒惰”,应该让他们都下岗。最近几年,中国南方诋毁东北人的风气非常盛行,尽管东北地区每年为长三角廉价提供千万吨级的大米、植物油、汽油、肉类制品,但是因为东北地区失业人口大量流向长三角并且多从事保安、娱乐等地位卑贱行业,东北人因为祖辈做产业工人被出卖和下岗因而极端厌恶农民工制度,宁死不当农民工出苦力,导致了长三角暴富阶层对东北人极端歧视和厌恶。 建龙钢铁高层中弥漫的对通钢职工的敌视情绪日益演变成为管理当局的政策

9、,他们将职工工资降低到200500元,而他们自己的薪水上涨到100万300万。陈国军不断当众威胁通钢职工全部下岗,全部滚蛋,用安徽苦力农民工替代,这导致了发生群体罢工事件后,他成为众矢之的,并最后死亡。在管理学角度上,陈国军犯了一系列大禁忌,在危机爆发的时刻,他仍然色厉内荏地威胁职工并且恶语相加,从他的危机处理表现看,他的年薪300万是绝对不值的,年薪5万还差不多,建龙钢铁的高管都不称职。 很多管理学界人士都很奇怪,建龙钢铁既然对东北人,对通钢人怀有这么大的敌意,为什么还要屡次并购通钢,而且反复无常地进入退出,导致公众如此极端地不信任呢?其他浙江企业并购当地企业的时候,一般都先稳住高管,收买中

10、层,先对职工许下动听的许诺,等完全控制局面后再将国有企业职工分批踢出。对弱势群体只能许诺、引诱和善意地欺骗,不能赤裸裸地威胁,这个是并购操作的基本常识。 这个产权制度改革从造成社会分化的结果来说,是给中国社会制造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和动乱之源,也是中国暴发户资产阶级自掘坟墓的开始。中国社会始终是一个阶级对立、社会冲突的结构,经济虽然繁荣和发展,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却日益倒退,世袭贵族势力和掠夺起家的亿万富豪阶层的崛起确实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但同时造成一个新的破产阶层,大动乱的种子却日益发芽。中国的社会治安的败坏和社会对立的出现都发源于产权制度改革。 北京已经有头面人物出面提议全国人大立法,赦免和不

11、再追究90年代以来私营企业老板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 90年代末期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是,赢家通吃,私营中小企业主通过贿赂等手段用象征性价格购买巨额国有资本,而且大部分私营企业都事实亏损,用银行贷款来套现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 产业工人下岗失业,不给补偿,不给社会保障。今日中国的农民工是世界上受剥削最严重、最无社会经济权利的阶层,工资没有保障并被任意克扣,职业病和工伤泛滥成灾,绝大多数人没有住房公积金和养老、医疗保险。 90年代末期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摧毁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技术工人培育体系,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被削弱和停滞不前,技术体系日益崩溃。运十的下马,大飞机项目屡次被美国战略欺骗,样机和试

12、验费都被美国军方骗走,两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都是标志性事件而载入史册。 将大机器生产的产业工人变成了城市贫民和长期失业人口,用临时工和农民工加以替代,通过残酷剥夺劳动者社会经济权利和社会保障,无休止的加班和克扣,实现了南方手工业作坊和中小企业的低端产品、小商品、轻工业品占领了国际市场。这样的做法确实使得出口增加,轻工业一片繁荣兴旺,但却导致了中国工业水平整体的严重倒退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严重倒退。这种转变将使得中国长期成为高端工业依附于西方的弱国,中国经济将和墨西哥类似,“造裤子不造飞机”,确实形成了几十万亿万富翁,经济也确实在快速增长,表面虽然繁荣,但社会治安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广大民众终究只是

13、农民工和临时工,一种变相的奴隶制经济,而国有资产的掠夺者和农民工奴役者却个个堂皇地成为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他们的意志日益成为主导法统、舆论和政策的出发点。 东北在计划经济年代就基本普及了高中和技工学校教育,产业工人素质很高,而现在浙江企业的工人普遍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只能从事简单的繁荣体力劳动。目前浙江的人均GDP比辽宁领先3年,但辽宁依靠先进制造业重新崛起赶超浙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如果采购进口设备,能得到免税优惠,而采购本国成套设备,税率高达45%,这种状态目前已经作出了调整,最近5年,东北机器制造和装备制造工业目前已经重新登上了领先中国的位置。我预测中国今后30年内

14、忧外患将非常严重,这将迫使领导层重新定位工业化发展战略,重新认识航空、军火、机器设备、生物医药工业的战略价值,因为这些产业不但能使国家重新获得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赚大钱的产业。从前,因为畏惧美国而取消出售给中东、拉美、南亚、西非的定单,今后应当接过来,赚取更高更好的超级利润! 2009-07-29 17:16上海国资:通钢事件 不该产生的改制样本 普公ABC 普公说明: 新出版的2009年第8期上海国资发表特约记者 寒皓的文章通钢事件 不该产生的改制样本,网上多家媒体予以转载。现贴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当年这一重组被作为一个国企成功改制的典型,频繁出现在吉林省的媒体报道和经验交流材料上,被认为

15、是在国企和民企重组中探索出一个成功的新模式。 “国企改制改出了人命。”2009年7月24日,一条爆炸性新闻从吉林省通化市传来。 坐落于该市的吉林省最大省属企业通钢集团职工因反对公司被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控股,在聚集抗议中,将建龙集团派驻的高管陈国君围殴致死。一起看似温和的股权调整,染上了暴力色彩,最终演化成一次流血的惨剧。 事件还原 7月24日,当陈国君再一次站在通钢厂区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自己曾经工作过3年的地方会成为自己的葬身之地。那些昔日作为下属的员工,如今却以拳头来迎接自己。 试图还原7月24日那纷繁杂乱的场景是艰难的,也许会陷入罗生门一样的困境。但记者经过多人的叙述,通过一些

16、支离破碎片断的拼接,试图还原出这起股权调整事项演变成暴力围殴行为的逻辑线条。 暂且把7月22日作为事件叙述的起点。当天,吉林省政府专题会议作出一项决定,由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此前,双方已经于2005年进行过一次重组,那次建龙集团还只是参股方。而按照最新的协议规定,建龙集团将出资10亿元,并以其掌控的通钢矿业公司股权入股,占据新组建公司65的股份。 随后,吉林省政府派出工作组进入通钢,一方面宣布省里的这一决定,另一方面,分别召开了包括高层、中层干部、离退休职工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虽然工作组对可能引发的干部职工不满情绪有所估计,但还是没有想到反弹力度会如此之大。工作组所到之处,招来大量质

17、疑之声,甚至有人情绪激动,现场拦截工作组领导,要求工作组撤回这一决定。很多干部职工表示不愿企业被建龙集团控股,有人表示要采取行动来阻止这次股权调整的推进。 为此,工作组做了大量解释工作,传达省政府决定精神,并表示此次重组符合企业改革发展,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但很多干部职工仍然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7月23日晚间,在通钢家属区,发现了一些小字报,主要内容是召集群众第二天早8点到厂区聚集。 记者调查了解到,7月24日早晨8时20分左右,开始有人员在通钢厂区门口聚集,这些人员以退养退休人员为主体,周边还有部分围观群众,人数并不多,大约在400人左右。但不久,这些聚集人员就进入了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办公

18、楼的院内,大声呼喊着“建龙滚出去”的口号。后院外还有人打出“建龙侵害国有资产,从通钢滚出去”的横幅。 随后,聚集人群进入生产区,他们到各个车间去游说和劝说工人,很多工人加入了聚集人群。9点多钟,聚集人群奔向了厂区内的铁路,把铁路围堵了起来。这些铁路是用来衔接各个生产环节的,尤其是运送铁水。没有铁水,高炉将无法正常开工生产。现场有16个运送铁水的大罐子被迫停下。而随之带来的影响,是有几个高炉逐渐开始停工。 上午10点左右,职工们在焦化厂遭遇了陈国君。尽管有很多职工并不熟悉陈国君,但在建龙没提出撤离通钢之前,陈国君就是这个企业的副总经理,所以还是有很多员工认识、知道他。陈国君本来是到焦化厂作谈心和

19、安抚工作的。但陈国君的到来,让大家对建龙集团和本次重组的不满情绪有了矛盾集中点。工人的质疑和不满都一股脑地向陈国君泼去。 据现场目击者称,双方言辞都很激烈,陈国君则以新任总经理的身份命令职工们回到各自岗位赶紧复工。争执中有人动手打了陈国君几拳,被激怒的陈国君也顺手抄起烟灰缸砸向工人,而这也进一步激怒了现场聚集的人群,又有人冲上去打了陈国君。在这一过程中,情绪也同样激动的陈国君说了一些“叫员工下岗”的狠话。 此时,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其他一些领导也收到了陈国君发来的短信,说自己被围住被打了,希望尽快去为他解围。而从现场突围出来的通钢工作人员也传来了信息:“陈国君被打了,不算太严重,胳膊被打出血了,腮

20、帮子也被打肿了。”这时,通化市当地的公安和武警也被大批调集过来。 当工人们听说陈国君在焦化厂而且还被打了的消息后,便迅速向焦化厂涌去。一时间,加上外面看热闹的人群,大约有五六千人围住了焦化厂的小楼。现场的警察被职工挡在了外面,无法冲进去救人。 被困在焦化厂的陈国君开始想办法躲了起来。有人把他藏在了二楼的一间装有防盗门的屋子里。二楼共有八间装有防盗门的屋子,为了不让职工找到,这8间房子都上了锁,还把二楼楼层的一个栅栏门锁了起来。 尽管已经将陈国君打了一顿,但仍然有人一直在寻找陈国君,并试图冲破铁栅栏。据记者听一些目击者的叙述,后来,有人把暖气片卸了下来,用暖气片砸开了栅栏门,并挨屋搜寻陈国君。他

21、们或是撬门,或是砸开门顶上的玻璃爬进去。终于,在把其他7个房间都找遍后,他们确定陈国君一定就在最后一间屋子里。这间屋子怎么也撬不开,有人就冲进隔壁房间里,把墙砸了一个洞钻了过去,终于在这间屋子的文件柜里找到了陈国君。 等待陈国君的无疑又是一通更加凶狠的殴打。这时候,陈国君开始告饶,求大家放过他。但人群并没有理会。 为了营救陈国君,在场外,已有大批的警力与聚集的人群形成了对峙。人群中有人拣起了石块、砖头和瓦片向试图靠近的警察攻击,先后有20多个警察被攻击后受伤,数辆警车也被掀翻。“当时的情形,如果硬冲,肯定会酿成更大的事故,没准会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一位在现场执行任务的警察事后说。 形势危急之

22、下,现场指挥的吉林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紧急进行商议。最后,经与建龙协调,同意终止实施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方案。17时15分,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在群众的石块攻击下,直接面对聚集人员向职工宣布了这一决定。随后,吉林省国资委印发正式文件,向通钢的群众发放。通化电视台、通钢电视台等也发布了这一公告。 24日夜间23时左右,在临近的白山市增援的警力配合下,警察冲了进来,把陈国君抢起,并立即送往医院,但陈国君最终还是死去了。官方对外开布的说法是,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的尸检结果显示,陈国君死于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25日,在吉林省国资委派出干部的陪同下,陈国君尸体被运回了河北遵化陈国君的

23、老家进行安葬。 3年重组堆砌的矛盾“火山” 一次股权调整行为,为何演化成如此惨烈的事件?通钢事件,看似是一起偶然的极端群体性事件,但知情者称,早在3年前,这一矛盾的隐患就已经埋下,并慢慢地堆砌了一座矛盾的“火山”。7月24日这一天,“火山”不过被引爆而已。 2005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8亿元资金,加上吉林建龙的亿元净资产,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则拥有46.64的股份,新通钢成为一个国有控股的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企业。 当时,这一重组被作为一个国企成功改制的典型,频繁出现在吉林省的媒体报道和经验交流材料上,被认为是在国企和民企重组中探索出一个成功的新模式。而如今再回头审视这

24、一“成功”案例,更多了一些苦涩。 可以说,当年的重组本身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从2003年起,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通钢集团就已经进行了主辅分离,学校、医院、公安等都移交给了地方,减轻了压力,通钢轻装上阵;此外,当时引入建龙的改制重组,有关方面事先也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多数员工对改制持支持态度,他们对改制本身也充满了憧憬,希望借改制能够使企业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和相关福利也能得到大幅提高。 但重组后,双方开始摩擦不断。据职工反映,重组后不久,为了减轻企业人员负担,通钢搞了一次大规模的内退,很多职工都从岗位上内退了,内退工资也大幅降低。另一个让职工意见较大的是薪酬体系,建龙来

25、了后,职工工资没怎么涨,但中层和高管的薪酬却翻了好几倍,一下子拉大了与员工的差距。“中层都十万以上,高管有40多万,我们却每个月只有1000多块钱,这种改革,真让人心气不顺。”而在管理上,引入了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原有通钢干部群众觉得比以前严多了,通化钢铁股份公司一位常务副总没有完成年度任务指标,马上就被免了。 矛盾的爆发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位通钢集团的高层领导坦言,“这次事件,一开始只是部分退休员工为主体发动的,但后来迅速扩散,很多在岗职工也加入进来,其实也说明大家普遍对这次改制有想法,人越聚越多。后来到现场去做工作的领导是咋说都不好使,使尽了各种办法和工人谈也没用,工人态度异常坚决。”

26、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通钢集团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困难时期几乎全线停产,员工无活可干,今年仅前3个月,通钢集团就亏损近10亿元。此时,建龙集团提出撤股,得到了省里的同意。听说建龙撤股,职工开始奔走相告。 建龙撤股,吉林省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还和鞍钢进行了接触。但鞍钢提出的一些条件,如淘汰落后产能后将不再新上产能等条件,让吉林省不能接受,而此时,随着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的陆续启动,通钢集团生产经营形势开始好转,6月份实现了扭亏为盈。建龙集团在此时再次提出和通钢重组,并提出了新的控股方案,最后得到了吉林省的认可。而这,也由此引发了这一事件。 在困难时期建龙集团拟从通钢撤股,这一举动让很多对建

27、龙集团本来就有想法的员工反感情绪增强。通钢的很多职工都表示,“形势不好时就要走,形势好时要回来,如此毫不遮掩的逐利行为,我们工人坚决反对。” 职工如此反对建龙回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下岗。在此前,建龙曾做过一个拟推行的减员增效方案。由于提出撤资,所以并没有执行。建龙重新回来,也让很多职工心里突然有了危机感。加上传言中的陈国君在与工人对话时放出了让工人下岗的话,这无疑会更激怒工人的情绪。 而在这次事件之前,通钢集团就发生了一起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命案,透过这一命案,也多少令人们感觉到干群关系有不和谐之处。2008年12月,通化钢铁股份公司轧钢厂内曾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工人因被厂

28、长宋凯批评,而怀恨在心,以铁锤从背后向宋凯偷偷砸去,导致宋凯当场死亡。直到3个多月后,这起案子才被告破。从今天看来,因管理而带来的干群关系紧张、内部矛盾增多的状况,在那时就以这种极端方式表现出来。然而,这起案件发生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仅仅被当作一个极端的刑事案件来处理。如果那时候就对这一现象给予特别重视,进而广泛倾听员工的心声,也许就会避免7月24日的惨剧。 通钢事件发生后,吉林省迅速调整了通钢集团的领导班子,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临危受命,出任通钢集团的董事长。通钢集团的生产经营形势也呈现良好局面,月份的赢利额超过了1亿元,一切在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通钢集团提出,要利用市场形势转好的

29、有利时机,把员工思想统一到促进生产上,先努力把通钢自己的事情搞好。从吉林省官方透露的一些信息来看,未来通钢还将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精神,结合通钢实际,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之路。(原载 上海国资网 2009815)就通钢事件问吉林国资委十个为什么:该当何责? 吉林省通化钢铁集团公司准备“第二次改制”,通钢职工群起强烈反应,导致准备第二次进来“当家”的私有资本建龙集团的经理人陈国君被“围殴”致死,消息传出,轰动全国。 作为通化钢铁集团公司第一次“改制”的国有资本方参与者,作为第一次“改制”后的“第一大股东”,作为私营资本建龙集团“

30、退出”通钢之后的直接管理者吉林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理所当然地应该站出来说话,站出来“维稳”,站出来处置。 “(7月)27日下午,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首次通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新华网长春7月27日电),据搜索,王喜东先生是“首次通报”,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次通报,一个星期过去了,“首次”还是“首次”,官方再没有正式发布消息,那么,仅就这个“首次”中所谈及的问题,还有媒体已经报道的出来的消息,问几个为什么: 第一,“据王喜东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应对通钢集团当前的经营危机,加快通钢集团大型化改造,吉林省国资委经与众多战略投资

31、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最终经各主要股东同意,在通钢集团2005年已实施改制的基础上,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新华网) 但是,“吉林省国资委与建龙集团于2009年3月初步达成分手意向,随后双方进行分手的具体方案谈判。依双方达成的协议,建龙集团将拥有吉林经贸钢基地的所有权,并拥有通钢原有的矿山所有权。”(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3月左右建龙集团决定与通钢集团进行股权分立”(中国经营报)、“当股权分立后,建龙退出了通钢,通钢人用鞭炮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一位退休的通钢人用鞭炮齐鸣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中国企业家) 按照逻辑,既然已经在3月

32、份决定“分手”,而且,职工们还为分手大放鞭炮,目前也公认建龙集团是“二次入股”,那么,王喜东先生在发布中说“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还有什么法理依据?3月份建龙已经丧失了“第二大股东”的身份,而且是主动放弃的,在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件之后,作为省国资委的领导,为什么还把建龙看成“第二大股东”?莫非建龙在“分割”中捞了一大把,还暗中保持着或者说被默许保持着“第二大股东”的身份? 第二,“通钢个别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制造谣言,利用一些人员特别是非在岗人员国有情结较深,对通钢集团现状与长远发展特别是即将实行大型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所面临困难不了解的情况,激化企业原有矛盾,鼓

33、动一些不明真相人员”(新华网) 王喜东先生为事件的起因定性的这段话,有一个关键的“理据”,就是说“个别退休人员”在“利用”一种“国有情结”进行“煽动”,酿成严重后果,看来,在王喜东先生的语境里,这个“国有情结”是个负面的东西,是极有可能被“个别”人利用的负面情结。那么请问,王喜东先生所供职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其中的“国有”二字,与通钢工人心目中的“国有”二字有何区别?如果没有区别,为什么身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高官,对“国有”二字如此轻慢。 照常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干什么的,一是保值、二是增值,也就是说,一是要当“守财奴”,守住国有资产别被人偷了,二是要当“开荒牛”,不断地为

34、国有资产添砖加瓦,拿国有的碗,吃国有的饭,最应该有最强烈的“国有情结”,为什么还要把“国有情结”看成负面的东西?这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 第三,“有关方案经由吉林省政府多次讨论、慎重研究,认为建龙集团增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既有利于化解通钢集团当前经营困难,又有利于通钢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省政府确定的通钢集团千万吨钢的发展目标,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新华网)、“吉林省政府专题会议做出通钢集团由建龙集团增资扩股的决定。当天,通钢有高层对控股有抵触情绪,吉林国资委对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山西晚报) 从媒体报道来看,通钢无论是原先的管理层,还是普通职工,对建龙的进入从

35、一开始就非常抵触,在“二次改制”之时(恐怕还包括一次改制),没有召开过职工代表大会征求职工的意见,为什么少数人关在屋子里、或者西装革履地旅行一圈,就武断地认定“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如果真是“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为什么广大职工包括得到了部分好处的原管理层都不买账?即便是“潜在的”好处,为什么不最大限度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还搞突然袭击式的宣布?甚至不惜“不换思想就换人”? 第四,“在2005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近12亿元正式收购原通钢集团,并组建了吉林省省属最大企业新通钢集团,注册资本38.81亿元。在新组建的通钢集团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

36、的股权,华融资产经营公司持有14.6%的股权,浙江建龙钢铁公司持有36.19%的股权,通钢集团管理层持有2.57%的股权”(中国经营报)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建龙以不到12亿元的资产(有消息说“现金”10亿,其它“资产”2亿),参股注册资本为38.81亿元的原通钢集团,12亿元是38.81亿元的近31%,却持有36.19%的股权,就是说,建龙出的钱拿到的股权,比其应该得到的股权多了5.19%,差不多两个亿的资产。如果说吉林国资委是卖菜的,就等于建龙花了一块钱,却拿走了一块一毛的菜,为什么会这样?菜场的菜贩子可以“送”顾客一毛钱,但两亿元却无法与一毛钱比较,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还有,建龙所谓的“正

37、式收购”的资金,是一次性到位的呢?还是“分期”到位的?如果是分期到位的,怎么能够保证建龙不是在进入通钢赚到钱之后,再在账目上做成“注资”的形式?叫做拿通钢的骨头,熬通钢的油?建龙进入通钢之后的资金情况,是不是应该一笔一笔地搞清楚?或者说国资委是“清楚”的,只不过是职工和公众“不明真相”而已? 第五,“在重组半年后,建龙对新通钢的人事进行了调整。一直担任新通钢股份总经理职务的孙玉斌被建龙派来担任副总经理的陈国军(君)代替,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斌的职务也由建龙集团的李明东代替,建龙还派来了财务总监。”(中国企业家)、“一位了解的内情的公司中层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建龙的地位虽然是二股东,但其实是重组之后

38、的通钢的实际控制者,包括财务、原料等均为建龙系人员控制(中国经营报)” 这简直是反客为主,既然是所谓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那就得按规矩来,谁出的钱多,谁就是“大掌柜”的,在通钢的“重组”结构中,国资委、国有独资的华融资产经营公司所占股份达到60%以上,国有资产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是在生产经营权方面,特别是最重要的人事权、财权方面,建龙却如入无人之境,呼风唤雨,想换谁就换谁,在财权在握的情况下,企业资金的调度,完全是建龙掌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荒唐的局面?绝对大股东把企业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二股东,这是什么逻辑? 第六,“(王喜东说)建龙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

39、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华网)、“通钢员工说,陈进入新通钢集团后年薪280万,加上奖金、年底分红等,年收入近千万。据当地人讲,今年4月通钢已发生过一次罢工,反对建龙重返通钢。建龙未进入通钢前,工人月收入在1800至2000元人民币之间,现在普通工人仅600元左右,有的甚至月入仅200至300元。”(成都晚报) 别的不说,如果“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立,那么通钢职工的收入也应该随着“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涨船高也应该成立,哪里有企业“快速发展”了,职工反而陷入贫困的道理?王喜东先生能不能证实一下,通钢普通职工的实际收入,是建龙“入主

40、”前高呢,还是建龙“入主”后高?作为国资委,作为第一大股东,为什么对如此大的收入差距视而不见?当然,陈国君一年拿一千万,一个工人一年拿6000元,可能企业工资支出的确是“增加”了,但这些支出被极少数人吞了,第一大股东好像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第七,“建龙退出通钢后,通钢人认为自己能把企业搞好。吉林省国资委也给企业下达了6月份必须盈利的命令。整个5月份,我们都在为6月份盈利做准备。,6月,通钢实现盈利4300多万元,全体通钢人欢心鼓舞,计划8月份盈利一亿元。”(中国企业家) 你国资委“下达了6月份必须盈利的命令”,建龙退出后的通钢做到了,虽然与经济大环境有关,但是,在通钢最困难的时候提出分手的建

41、龙,真正地担负起自己应该的责任了吗?在这种时候,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最为重要,所有的媒体都在说建龙进入后职工的抵触情绪就非常大,建龙退出的时候“鞭炮齐鸣”,简直是“送瘟神”的感觉。既然如此,让通钢休养生息一下,让最广大通钢人的心理平复一下,应该是最得当的选择,为什么要急吼吼地把建龙再次高调请回来?而且变本加厉,还要坐庄,这不是激化矛盾吗? 第八,“今年3月左右建龙集团决定与通钢集团进行股权分立,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建龙集团将拥有吉林精品钢基地的所有权,并拥有通钢原有的矿山所有权。”(中国经营报) 据说这个“吉林精品钢基地”是新建的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的新企业,那么,这个新企业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如

42、果是从通钢这几年的盈利而来,那么,占了股权大半壁江山的国有资产为什么失去了控制权?如果是通过抵押贷款而来,那么这些贷款的归还应该由谁承担?建龙凭什么独吞了这些全新的资产?对于钢铁企业至关重要的铁矿,为什么也是建龙独吞?在所有的亏损和债务中,比较建龙拿走的资产,建龙有没有按照自己的股东责、权、利的比重承担?为什么不承担? 第九,“资料显示,通钢集团效益一直很好,是通化市的纳税大户。2005年,吉林省开始对通钢进行改制,引入民营机制。”(中国企业家)既然不是亏损企业,这种强行改制的理据是什么?草民循“先小人后君子”的心态,大胆地问一句:在建龙第一次“改制”国企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关部门的官员、领导在

43、其中“拿干股”?这个过程是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 第十,从2005年“力排众议”让建龙强势入主,到2009年3月让建龙“满载分手”,再到2009年7月让建龙呼啸回头,直至发生命案,纵观全程,吉林省国资委是紧紧地与通钢的一系列事件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把责任完全推给几个退休的、下岗的老头老太太合理合法吗?责任在哪里?该谁负责任? 云淡水暖 2009-08-04 21:53:22吉林通钢事件,人们为什么怀念“国有”? 吉林通钢这样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改革,由民企建龙集团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控股,而引发的群殴致人死亡事件,不能用“国有情结”作为它的终止理由。人们为什么

44、要怀念“国有”?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民营企业的功利性特征,往往以侵害、牺牲职工利益谋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两种所有制企业的根本区别。当然,国有企业利益主体长期虚化,事实也存在脱离经营实际的高福利化倾向。有些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自成体系兴办职工福利项目,从建福利房、建职工子弟学校、建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职工医院,几乎无所不包,就差建一个火葬场。因此,许多国有企业背上了社会职能的沉重包袱。多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逐步剥离了社会功能,国有企业职工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改革承受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某些不规范、不透明的改革重组,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民营企业和原

45、有领导层在改革中一夜暴富,在诱逼下而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精简辞退的职工,心存怨气。留下来的相对年轻、技术较好的职工,在新的体制运行下整体收入并没有改善,而且有所下降,职工心不平,气不顺。改革重组的结果,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了,企业利润成倍增长了,企业兴旺了,国家税收做大了,但原国有新老职工利益却受到不同程度侵害。这样的重组改革,总是在说“符合职工长远利益”,但人生苦短的职工,不知“长远”到何时,才能见到个人利益?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就是各种利益的调整。在涉及多方利益时,民企股东是个人利益只能多不能少,国家税收是国家利益(官员政绩)只能多不能少,惟有职工是以付出劳动换取谋生利益可以任人摆布。一发生

46、群体事件,政府官员就用习惯用语“不明真相”搪塞舆论。其实,改革重组的“真相”应该昭示于天下,本不应该为切身利益相关的群众所“不明”。改革重组的首位利益是原国有企业职工,应该把“保障职工利益”作为专列项目,由职工全员参与重组方案协商敲定。他们含辛茹苦创下的国有家业改姓了,“主人翁”一夜之间成为“主人空”,不是用一句“国有情结”就能概括、打发的。无论吉林官方把通钢重组改革说得如同一朵花,但职工表达不满意或者忧虑的过激举动不可能毫无道理。通钢重组改革之死,总经理陈国军被殴打致死,要说是悲剧,这场悲剧的导演者不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挑拨,而是重组改革方案的制订者没有把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数以万计的原国有企业职工对重组改革不满意,任何重组改革必死无疑。如果,以国有资本退出的重组改革是国有企业的方向,那么重组改革方案有必要经过全体职工投票公决。只有股东的关门协商,只有职工代表参与的方案审核通过,都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部份国有企业工会和经过精选的职工代表,有些被收买了,已经异化了,他们往往并不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 南方报网7月29日作者:孙金栋。吉林通钢7.24事件是工人阶级捍卫宪法尊严的正义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