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组织行为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739730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组织行为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组织行为学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个性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B.本我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5.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 A.自我 )6.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C.超我 )7.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 多血质 )8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

2、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B. 胆汁质 )9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C. 粘液质 )10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D. 抑郁质11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 性格 )12.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

3、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知觉防御13.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 C.首因效应 )14.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 D.定型效应 )15.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价值观 )16.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B.态度 )17、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

4、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多学科交叉性18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 理性的经济人 )19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 B.社会人 )20.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2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减少自己的投入)。2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23.通过不

5、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自然消退)。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25.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26.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正式群体)27.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A.同质群体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28.完成

6、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29.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冲突 )30.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 B.开诚合作 )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2.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3.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

7、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4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先天遗传因素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6.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E.抑郁质7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D.因果关系知觉8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9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知元素10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E.实用性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

8、有:A.个体 B.群体 C.组织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13.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14.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工作本身的特点 B.责任感 C.提升和发展 E.上司的赏识)。15.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16.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

9、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17.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E.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18.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B.完成复杂的工作D.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E.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20.群体决策的方式有( A.缺少反应 B.独裁原则C.少数原则D.多数原则 E.完全一致原则)21.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 A.经济关系 B.亲缘关系 C.政治关系E.伦理关系)22.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亲缘关系 C.地缘关系E.业缘关系)23.人际

10、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 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24.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D.相容原则 )25.信息沟通中的障碍有(A.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B.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C.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D.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E.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26.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27.按沟通的方法分,沟通可分为(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非语言的信息沟通)1

11、.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是什么?(A.物质层C.制度层D.精神层)2.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观念 B习惯C经济 D地位)3. 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A.教育C.参与D.奖惩)4.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包括(A组织结构的改变C组织职能的改变D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5.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6.勒温认为存在着(A.专制方式C.民主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的领导工作方式7.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C.上下级的关系 )。8.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12、权责利一致的原则B.民主公开的原则C.统一领导的原则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9.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因素构成的三、判断改错题1、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对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错,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社会环境因素)。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错,由本我支配的行为(不)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4、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

13、的心理特征。对5、态度是天生的。错,态度(不)是天生的6、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错,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7、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8.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错误。改正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9.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对10.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起作用。

14、对11.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错误。改正 :保健因素同工作环境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12.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错误。改正 :增加职工的工资不一定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13.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对14、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错,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正式群体。15、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错,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

15、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16、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对17、大群体比起小群体(7人以下),往往内聚力更强。错,(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内聚力更强。18、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错,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降低)19、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同质结构为好。错,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20、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21、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

16、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错,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逐步缩小)。22、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是有害无益的。错,不否认冲突有时是有害的,但更重要的是有些冲突非常有益。23.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错,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24.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对25.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

17、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对4.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错。改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26.一个具有才能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往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服从,容易使人们自觉地接受他的影响。对四、名词解释.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在领导工作中,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

18、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

19、行的实验。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

20、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

21、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22. 性格:是个人对现

22、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

23、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

24、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

25、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

26、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

27、受益的结果。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

28、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66.领导权变论:权变

29、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

30、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

31、重要程度。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83

32、.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

33、种组织结构形式。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94.

34、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

35、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五、问答题1、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情

36、绪的调节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情感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2、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1)经济组织。 (2)政治组织。 (3)文化组织。 (4)群众组织 (5)宗教组织3、何谓激励?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第二

37、,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4、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1)目标激励(2)工作激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5、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

38、原则6、内聚力有何作用?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满意感。(2)沟通。(3)敌意。(4)生产率。(5)对改革的阻碍。(6)群体意识。7、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人际交往应遵循:(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8、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

39、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1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对同样的压力却有相反的反应。如现代社会中当企业裁员和进行重组时,经理人员便经历到了工商业史上最为严厉的压力考验。老板们的压力感除了来源于变革的快节奏外,现在生意场上发生的事情也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除了生产和销售指数在不

40、断地攀升外,其他事情却好象都在下滑:企业运作费用预算、差旅费补助、花销账目、工资增长、晋升机会等等。最令经理人员痛苦的是,他们本来是为构建组织、增强企业实力而服务的,可现在却要他们拆自己的台;本来需要增加员工,壮大企业力量,而现在却恰恰相反,不得不面临裁员的选择。2、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内容?组织文化较为全面的一种解释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从组织文化的形式看,其内容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所谓显性

41、内容就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人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又符合组织文化实质的内容。它包括组织的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等几部分。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虽然隐藏在显性内容的背后,但它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质,而且它在组织文化中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组织文化的内容时,要牢牢抓住这些隐性内容,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包括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精神。3、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

42、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2)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3)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1.组织变革的内容在组织变革实践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组织变革冲突的焦点。组织变革大致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技术、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环境等。不同的变革内容所采取的变革对策措施是不同的。(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2)以任务、技术为中心的变革。(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4)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2.何谓激励?如何理解激励的含义

43、?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第二,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3.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

44、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1.什么是挫折?如何认识挫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挫折? (1)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甚至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生活的希望等等。另一方面,挫折又可能给人以教益,使人变得比较地聪明起来;挫折能使犯错误者猛醒,

45、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更张;它还可以砥厉人的意志,使之更加成熟、坚强;它还能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之所以把挫折理论归于激励范畴,是因为成功与挫折是个体行为的两种可能的结果。目标达成,要积极引导以保持激励的效果;遭受挫折更应保护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不产生消极和对抗行为。 (3)面对挫折,有的人采取积极态度,但有的人却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是对抗态度。一个有效的主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心理防卫机制,了解挫折后产生防卫性行为的实质,努力做好下属的心理辅导,从而增加积极的建设性行为,消除消极的破坏性行为。为消除行为受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国外常见的几种做法有:及时了解、排除、形成挫折的根源;提高下

46、属和职工的挫折忍受力;或采用“精神发泄”疗法等。挫折理论提出采用改变环境、分清是非、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引导人们在挫折面前避免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态度,而采用积极的态度,以改变人的行为朝积极方向发展。挫折理论对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哪些条件?联系实际谈谈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1)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2)任何人际关系的确立,都要有三个

47、必要条件或前提: 人。 人际接触。人际需要。 (3)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订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效的技巧等。 六、案例分析案例1:固定工资与佣金制实例: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己经是推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