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1256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0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8 日 作者简介:冀林娟(1987),女,汉族,上海人,本科,设计总监,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7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研究 冀林娟 苏州日同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推进,为有效应对公共生活中的高标准,需要结合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的基本特点,提出精细化的更新设计策略,对老旧小区中的环境资源全面整合,打造集约化的更新条件,为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可能,进而满足居民对于交往、活动、交通等多个方面的要求,顺应新型城镇化背景发展趋势,突出老旧小区综

2、合整治的重要性。关键词: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39 随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建设需求,应全面做好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探讨老旧小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路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提出了对大规模拆迁的批评,强调城市建设中注意人的基本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明确了人的尺度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而微更新设计概念的提出,正是对此做出很好的诠释。在保持老城区整体肌理和风貌的同时,以人为本,尊重城市里遗漏的秩序与人文,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和空间形态。本文将以上海高安路九弄小区更新实践为例,坚持以基本需求为导

3、向,采用微小渐进的方式,总结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当前改造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基本原则 1.1 微小渐进更新原则 在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符合城市新陈代谢的自然生长模式。其中需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整体结构更新,最大程度增强原有公共空间的转变和利用率,如上海高安路九弄小区更新实践中增添共享公共空间的设计,体现出新时代共享社区的便民性,并重新定义老旧小区的时代形象,使其具有时代感和科技感,符合衡复风貌街区的风格特点。微更新在空间尺度上,应该是以人的尺度进行小场景营造,通过微小空间的改动,逐步上升至整体空间,以保障空间利用率的提升。

4、1.2 场景重构,小尺度、多阶段 对于微更新设计而言,主要是针对老旧小区所出现的问题,从关键部分着手,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和改造对策,随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开展,应明确其中的更新内容,并采用小尺度、分阶段、分层级的办法,逐步完成更新改造任务。在设计和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对居民予以积极的鼓励,使居民能够主动参与设计讨论环节,并共同监督更新设计作业的开展,有效加强居民的参与感1。同时,还能够强化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使最终的更新效果更加持久,获得有效的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成效。老旧小区改造要植入相应的便民设施,利用人性化设计满足社区基本的安全及服务要求,帮助社区居民重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小

5、区的人文关怀要点。2 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的精髓在于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环境的协调。根据马丘比宪章中对人与城市关系的评价,对城市规划及住房设计目标提出了有力观点,即城市规划和住房设计的重要目标是要争取获得生活的基本质量,形成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首先,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和道路交通优化。公共活动场所空间及景观设计,增设座椅、娱乐游戏和人性化设施等,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考虑垃圾流线设计,新增垃圾桶应具备一定的景观塑造效果,使周边绿化面积同步增加,可以减少异味的扩散。进行照明设计,通过适当增加不同色彩的光源,在合理调配之后,既可以促进照明效果提升,还能够营造具有美感的夜景氛围。全面优

6、化道路等级,通过整治小区内的主干道和断头路,严格控制辅路交通,使道路通行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80-率得到提升。在优化原有停车位时,可通过调整小区内部绿化面积的方式,建造有机更新整体,此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强老旧小区内停车位与空间的整体协调性,还能加大小区的绿化面积。植草沟及透水铺装设计,可以采用生态植草沟设计的方式,有效处理原小区地面排水不通畅的问题。当雨水在降落在硬质路面上,可以通过绿化沟渠排出,进入地下绿地,发挥储存、调蓄等功能,后续可以用于绿地灌溉、内部道路清洗等环节。其次,生活记忆提炼。在小区周边超市、便利店、市场、餐厅等场所,承载了住户长久的共同回忆。在该类活动空间里,能够帮

7、助住户营造生活记忆。在更新设计期间,需要将具有生活记忆的活动空间纳入其中,才能够在更新之后,使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在微更新设计过程中,通过考虑日常小区的出入流量,在适当拓宽出入口部分时,还可以增加部分有文化特色的标识2。例如,景观雕塑等,使其成为小区中特有的形象,进一步加强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采用再现原有小区生活场景的方法,唤醒居民心中美好的回忆,使生活环境的塑造更加温馨、和谐。最后,活化并充分利用绿色空间。对于小区绿化设计,为全面提升层次感,在微更新设计期间,可以考虑保留小区中原有的乔木类植物,在此基础上增植灌木层。按照颜色和季节的划分,对植物进行科学搭配,既要注重管理和培育

8、,促进绿化植物成活率的提升,绿色景观极具观赏性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小区中央活动空间,设置绿化种植区,通过对闲置土地重新活化利用,达到空间功能转换的效果。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做好老旧小区微更新设计的相关对策 3.1 重视功能提升 在微设计更新过程中,为确保老旧小区在功能方面能够满足各层级的需求,需全面加强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结合老旧小区的空间功能,可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两方面进行设计,其中硬件功能方面主要是加强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功能方面则主要是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借助软硬件的联合微更新设计,将老旧小区打造成为适合现代人们需求的宜居之地,能够增强居民的满意度,且让居民形成对老

9、旧小区的归属感。高安路九弄小区这一具有 100 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具有较为标准的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从 1920年的教会宿舍到 1960 年中船重工 704 所员工宿舍,再到80年代原宿舍楼的加建,同时也新建了其他的楼栋,形成了目前的小区格局。经过百年光阴的洗礼,小区目前已经满身伤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物质性老化现象,主要体现为:小区的外露管线较多,且管线的布置错综复杂,严重影响着建筑立面的美观度;小区内私建较多,造成业主停车困难;缺乏对公共空间卫生的管理,未能设立公共卫生设施;且部分建筑在结构上已经出现了下沉状况,社区老龄化严重。在全面了解小区现状后,对其进行微更新设计改造,其中对小区内零

10、碎的空间进行重组,增强整体的连续性,能够让居民形成较为舒适的感官效果,且增强了小区的功能性设施,便于对小区的生活品质进行提升,创建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社区环境。微更新设计中,着重对公共空间进行了改造,其中借助整体化的建设,增强了小区的协调性,为居民的休闲活动创造了空间,进而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居住体验,逐渐衍生出全新的社区改造愿景。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空间条件,打造社区需要的基础设施,使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逐渐形成更为完整的体系,如将风貌区建筑材料运用到小区外墙设计中,并依托原有的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增强结构的强度,对于小区建筑外墙上杂乱的管线设计和空调机及遮阳板等,进行立面重新设计处理,便于增加

11、整体的整洁性。设计中在屋顶加盖了阳光平台,用于居民的室外活动,并为小区的楼梯和走廊增加了无障碍扶手,在平台休息区设置了可折叠休息座椅,提升度老年人的关怀,并在公共平台上种植大量的绿植,为建筑增添绿化活力,可将一楼的楼梯间设计成为趣味休息空间,增添小区的人文色彩。此外,原小区入口处商店属于后期搭建的便民空间,但它的存在使小区入口变得狭小无序,此次改造我们将原来的商店拆除,并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将这种对公共空间的消极占有转移为一种积极的元素,新建筑屋面演化为观景台阶,缓缓降至广场边,试图与周边建筑生长一处,又呈现微妙的差异,它和周边居民楼的窗口、阳台和屋顶也共同营造出立体围合的城市剧场,人们拾级而

12、坐,演绎出一幕幕活色生香、众声喧哗的城市戏剧。上述微更新设计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81-均能让该小区的环境形成较为彻底的变化,形成与城市化建设的协调性,并让小区呈现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打造闭合的小区氛围,增强居民的居住体验,且借助小区内新开辟出的公共空间,能够让居民获得全新的活动区域,为小区注入全新的活力。3.2 重构社区文化价值链 在城市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老旧小区文化随之积累并沉淀,对社区进行微更新设计中要保留此种文化传承,借助文化微更新设计,让社区原有的文化得以延续,并为城市化文明建设助力3。其中需注重文化价值链的结构,在微更新中结合现代化的文化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能够让社区

13、的新老居民形成对社区文化价值链的认可。高安路九弄小区处在老城区狭窄的空间条件下,这个界面既是产权和空间的边界,也是一个场地与周边对话的媒介,是对基地所在文化的观察和重塑。于是,我们在设计中,注重对社区的文化活动区域进行了扩建,打造了具有连续性的界面空间。一方面通过设计元素的连续性获得空间氛围的整体感,另一方面还能增强休闲娱乐空间的功能性体现,实现对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完成从单一的空间边界到容纳多种功能的空间升级,在保证空间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精神导向。在本次微改造过程中,重点提取了中船重工独有的元素符合,设计主要是将重工符号构成与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连贯的建筑语言,增强整片园

14、区建筑群的和谐感与连贯性4。同时屋顶平改坡,提升小区形象展示界面,使其具有时代感和科技感,同时也符合衡复风貌街区的风格特点。3.3 提升绿化景观品质 在微更新设计期间,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为全面提高居民幸福感,进行更新设计,可通过增设社区绿化景观的方式,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与原有环境资源的相互呼应。在设计中,要注重绿化景观的种类选择,切实保证 更新的合理性,且要借助不同植被的搭配,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设计,为社区呈现生态化的面貌。在后续的社区绿化植物造型过程中,对于具有较好是树型的乔木植物,在保证其不影响社区功能、不影响社区交通的情况下,可进行保存,并对其进行枝叶修剪,确保其能够提供

15、良好的遮阳效果。在科学配置乔、灌、草等植物时,可以将常绿、落叶等植物相结合,或者运用观花、观叶等植物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特点,注重对植物意境的塑造,保证景观空间的丰富性。在更新之后,保障小区绿化面积的充足性,充分发挥植物生态效应。基于多样性的植物,使老旧小区改造之后更加贴近自然,提高微型老旧小区环境质量。高安路九弄改造中,将原场地内的居住建筑和原有景观植物进行保留,确保居民能够对小区空间形成原有的认知,但将小区入口处的配套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将部分树木移植,重新组织功能性流线,如设立专门的车行流线、人行流线、自行车流线等,用以提升居住空间的整体品质5。保持小区入口处两侧的树木景观不

16、变,并在原有基础上叠加了低矮植被景观,并借助垂直绿化分层的做法,增加小区的绿化景观墙,便于营造更具生态活力的小区景观。社区更新中添置的便民设施,如休闲活动的人性化座椅、儿童活动区的户外攀爬装置等,均可一定程度上增强社区的服务性与舒适度。其中社区中开设的跑道区域,借助流线型的设计能够让整个社区更具青春活力,并在社区中注入全面健身的历年,促进小区内居民的健康发展。在跑道更新过程中,结合社区的地势特点,设计了下沉广场,并利用一条环形夜跑道将不同的景观区块串联起来,将健康线的影响力放样到整个社区,串联一个个林荫下的线性城市客厅、社区舞台,使小区内部的充满人文情怀,营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进而彰显社区条件

17、极具开放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4 结束语 建筑是生活的容器,也是情感的载体。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探究,我们秉持“艺术、生活、科技、环保”跨界融合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城市文化秀场的生活展台。一方面借助此次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设计能够有效为社区环境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并相对完整的保留了该区域的历史记忆,使其具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大家在回忆旧区历史美学的同时,能感知改造后的当代美学,创造了一种更有生命力的文化迭代;在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中引入的全新的文化概念,能够为老社区增添活力,让年轻一代的社区居民更乐于参与其中,开展社会活动。另一方面是作为建筑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改造实中国科技期刊

18、数据库 工业 A-82-践的思考,让改造方式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作为产生和激发周边区域的活动因子,继而影响周围更大范围的老城区进行或快或慢的自我更新,真正解决一些城市更新面临的共性的问题和不足,为当前改造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 1高阳.城市老旧小区微更新景观设计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12):3-4.2武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3(1):3-5.3黄克可 黄维克.城市微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23(4):133-135.4 颜 美 玲 罗 光 唐 高 争.城 市 更 新 背 景 下 老 旧 小 区 公 共 空 间 有 机 微 更 新 的 实 践 研 究 J.居舍.2023(8):177-180.5王醛男 李承勳.老旧小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研究J.居舍.2022(7):103-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