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 教 纵 横17Jou r n a l of W u h a n P ol y t echni c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总第一百二十三期)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黄心想1,杨涵2(1.武汉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过量的乡土社会居民向城市迁徙,从而引发农民减少、农业撂荒以及农村衰败等多种问题。由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适合乡土社会生活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便是面向“三农”,其宗旨是服务乡土社
2、会的发展。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学生认同感薄弱,教师发展与乡土文化疏离,学校脱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问题。在地化发展完美地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需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铸农村职业教育之魂;开展在地化实践,强学生文化认同之根;基于在地化教学,筑教师发展之基;依托在地化资源,固学校自我建设之本。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1X(2023)01-0017-05DOI:10.19899/ki.42-1669/Z.2023.01.003收稿日期:2022
3、-10-13作者简介:黄心想(1998),男,安徽淮北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2020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杨涵(200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英合作项目会计专业 2019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商务会计。2022 年 2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2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而农村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人力资源,培育乡风文明
4、等方面高度契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投入的多种资源推动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模糊、学生认同感薄弱、教师发展与乡土文化脱离、学校脱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问题依旧突出。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强调农村职业教育与乡土社会的联结,旨在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并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回归为乡土社会服务的育人本真。一、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内涵在地化教育是指一种基于一方水土的、新的生态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地方的教育性以及地方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联结,是一种基于地方的学校行动。3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即以乡土社
5、会人口为教育对象,以包括乡土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知识18职 教 纵 横Vocational Educatio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总第一百二十三期)与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服务乡土社会发展的职业学校式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主张国家、乡土社会和个人的培养目标融合统一,增加学生对自己所处乡土社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适合乡土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将自我的成长融入地方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中。在教育内容上,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强调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内容为基础,适当融合渗透乡土社会的文化、社
6、会、生态等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从周围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巩固应用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乡土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乡土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教育设计上,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重视教育空间的灵活性,基于具体学情,依托乡土社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积极构建以当地历史、文化、生态等为整体的真实学习情境,以主题活动为引领,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在地化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联结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因开发在地化资源而生机勃勃、色彩丰富,使农村职业教育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在地化的资源也因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
7、和课程开发而有了充实的发展载体,使在地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两者相互补充,互利共赢。二、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中国教育改革在课程和组织层面明显受到苏联模式重视工业化的影响,统一的学习内容减少了学生服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本完成,现行的教育体系不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乡土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便是为乡土社会服务,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农村职业教育去农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与乡村人才振兴相悖,这主要表现为学习内容脱离乡土社会。统一的学习内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不适合乡土社会本身
8、多元化的社会存在。与此同时,伴随乡土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乡土文化式微、乡村治理落后等问题,都需要扎根乡土社会并带领乡土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模糊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初衷就是为“三农”服务且农村职业教育学生中乡土社会生源占大多数,农村职业教育的基因便是促进乡土社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呈现出向普通教育靠拢的趋向,模糊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4懂农业是基本功底,爱农村和爱农民是基本要求。懂农业可通过农业知识的传授来获得以及通过量化性的知识评价来评判,
9、爱农村和爱农民则需要日常教学生活的引导。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受功利化和效率化的影响,过度追求农村职业教育人才产生的效率,忽视了学生对乡土社会情感的培养,造成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再加上农村固有的思想认为上学就是为了摆脱乡土社会的落后,在城市中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受此影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的难题,在宣传招生时便着重阐述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在城市工作的薪资,由此使得自身的办学理念发生了偏移,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离农”“去农”现象的产生。(二)农村职业学生认同感薄弱农村职业学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班人。农村职业教育是否能得到快速发展,乡土社会文化是否能得到有
10、效传承与发扬,乡土社会资源是否能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乡村振兴是否能得到全面实现,关键在于农村职业学生是否愿意留在乡土社会。然而,大部分农村职业学生毕业即远离乡土社会。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普教化”倾向使得农村职业学生从乡土社会中剥离出来,在这种教育倾向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融入乡土社会中,与乡土社会文化共鸣。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与自由精致的精神文化对农村职业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网络接触到的城市文化使得农村职业学生产生深层的渴望和普遍的追求。在这美好愿景的驱动下,仿佛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他们人生的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追寻。乡土社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农村职业学生认知上的偏颇,导
11、致其对生命价值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农村职业学生难以融入城市主流价值之中也难以回归乡土社会文化之中,从而成为无根的一代黄心想,杨涵: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19职 教 纵 横Vocational Educatio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总第一百二十三期)和精神漂泊的一代,成为“浮萍人”5。(三)农村职业教师发展与乡土社会疏离农村职业教师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参与乡村振兴,培养新型农民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挖掘乡土社会资源,传承乡土社会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乡土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
1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着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乡土文化的适应性以及自身如何与乡土社会协调发展的困扰。一方面他们在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等方面难以与城市教师相匹敌,容易产生对农村职业教育信念感的降低。同时也面临着乡土知识匮乏、乡土情感淡薄、公共生活式微的现实表征6。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农性定位对农村职业教师的需求与普通教育所培养的教师存在错配,导致农村职业教师难以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鉴于职业理想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的巨大差距,以及工资水平和现实利益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选择流向城市或者浮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融入乡土社会,深挖
13、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力。农村职业教育始终面临农村职业教师与乡土社会之间疏离感过强的危机。(四)农村职业学校脱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职业学校为城市化发展服务,导致其与乡村生产失联、与乡村生活失联、与乡村生态环境失联。亦如布迪厄所言“农村职业学校正在通过生活方式、时间节奏尤其是学习经验,引发 文化断裂,使得乡村少年与乡土隔断开来”7。从生产层面看,随着现代农业、乡镇企业、旅游业的发展,农村职业学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技能用以谋生,然农村职业学校内部重视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与乡土社会所具有的产业资源相结合。从生活层面看,农村职业学校为确保学
14、生安全,禁止学生参与可能对生命的产生威胁的活动,阻碍了农村职业学生生活技能的学习。在精神生活上只注重思想观念的引导,缺乏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从心底进行思想的革新。从生态层面看,乡土社会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兼具自然性与人文性,是一个生态系统8,农村职业教育相对于城市职业教育更容易获取与自然生态环境接触的机会,这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天然优势。农村职业学校较少能将生态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自然的了解与敬畏。三、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受益于教育标准化制度化改革的同时,逐渐偏离了不同于城市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轨道。实际上,人的发展离
15、不开具体的生存场域,杜威也指出所有学习都源于地球上的一片土地以及立于之上的生活。9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谋求发展必须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与在地化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才能更好地降低学生回归乡土社会的成本,助力乡村振兴。(一)秉持在地化理念,铸农村职业教育之魂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版正式施行,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农村职业教育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施行,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物质资源的投资,还应关注乡土社会自身优势的发掘。在地化理念着重乡土社会自身
16、的价值,深刻认识到乡土社会中存在着自然资源、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城市社会不同的价值所在。陶行知主张协调好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建立一种本土和现代交融的“本土现代性”。10农村职业教育秉持在地化理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回归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轨道上。厘清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农村职业教育需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留得下”的引领乡土社会向着美好生活前进的乡土人才,而城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减少城市化工业化的用人成本。其次,明确社会服务职能路径。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包括农业现代化,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乡村生态治理等。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于乡
17、村特色的产业与资源优势借助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化学生与乡土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情怀与自信,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持续关注乡土社会的发展状态,挖掘内部资源,时刻保持适当优先于乡土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抓住国家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黄心想,杨涵: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20职 教 纵 横Vocational Educatio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总第一百二十三期)拓展外部资源,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办学效能。(二)开展在地化实践,强学生文化认同之根农村职业学
18、生是未来乡土社会发展中一支最为重要的支持力量,要更好地发挥其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乡土社会知识与现代化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乡土社会信念与热情的引导。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要改变学生对城市文化的盲目崇拜,应基于乡土社会开展在地化实践,挖掘乡土社会文化与乡土社会自然资源中的精髓,用更生动、更灵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与乡土社会的血脉联系,让学生感受乡土社会的魅力,建设其精神文明,形成对乡土社会文化、乡土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二,要充分利用乡土社会的实践条件,开展融入乡土社会之中的实践活动,搭建起学校生活与乡土社会生活之间互联互通的桥
19、梁。用乡土社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滋养学生对乡土社会的文化认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乡土社会存在着巨大的机遇,随着乡土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工艺技巧与新型媒体传播技术的结合,乡土社会正在焕发新的光彩,逐渐树立起学生对乡土社会未来的信任。其三,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开展主题式的教育活动。从学生对乡土社会的观察入手,发现乡土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确定学习主题,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的学习与乡土社会的生活建立生态联系,构建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改造的、生态的环境”。11在地化实践将学生置于乡土社会的庞大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中,将学生的发展与乡土社会的发展相衔接,增强他们对乡土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农村职业学生的
20、归属感和为乡土社会发展而努力的使命感。(三)基于在地化教学,筑教师专业发展之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城市就业岗位竞争的加剧彰显出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稳定性优势。大批高学历人才涌入农村职业教育,如何使这些人才留下以及对他们做适合乡土社会的改造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农村职业教师应基于在地化教学,对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改造,编制成具有乡土社会特色的课程,在研发过程中深入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将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与自身发展相勾连。首先,应加强农村职业教师对乡土社会的了解,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知识与教师专业技能知识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作为教师乡土文化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应充分利
21、用乡土社会的政府平台与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平台,为农村职业教师对乡土社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知识学习提供支持。号召农村职业教师向具有专业技能的乡土社会人才学习,让教师融入乡土社会的生产劳动当中,增强教师的乡土文化认知能力。其次,增强农村职业教师的乡土社会课程开发能力,将乡土社会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成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以及在教授学生时加深对乡土社会文化的了解,让师生在充满乡土社会文化的课程情境中共同成长。最后,培养农村职业教师热爱乡土社会的情感,农村职业学校应当赋予农村职业教师充分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让农村职业教师自我寻找与乡土社会融合的接触点,以此唤起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主观能
22、动性同时扩大与乡土社会的联系,促使农村职业教育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方能在农村职业教师自我发展的同时产生对乡土社会的情感共鸣。(四)依托在地化资源,固学校自我建设之本农村职业学校关乎着乡土社会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乡土社会的生态环境,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依托在地化资源完善农村职业学校的自我建设。从乡土社会居民生产的角度来看,农村职业学校应依托乡土社会产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根据不同农村职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获得生产技能。生产技能的获得是解决物质匮乏的根本路径,物质层面的满足是农村职业学生对乡土社会抱有认同感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办学
23、的具体形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应充分考虑到乡土社会的产业、乡村企业家和乡土社会居民的意见。从乡土社会居民生活的角度来看,农村职业学校基于乡土社会的生活,同时又促进乡土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农村职业学校不仅要关注表面上乡土社会的生产,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带领乡村社会居民走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农村职业学校应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规民约、良好的家风家训等以及充分挖掘的乡土社会的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学校教学之中,为乡土黄心想,杨涵: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21职 教 纵 横Vocational Educatio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总
24、第一百二十三期)社会培养一批乡土艺术工作者,以此加强乡土社会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从乡土社会生态的角度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学资源不同于城市职业学校的一方面。农村职业学校应将乡村的生态环境融入日常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乡土社会的认同感,宣传乡土社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举措,构建充满生态气息的校园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http:/ 汪明杰.在地化教学:教育生态化转型的支点J.世界教育信息,2
25、018(12):13-26.3 林克松,袁德梽.人才振兴:职业教育“1+N”融合行动模式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6-20.4 中国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http:/ 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就、挑战与走向J.探索与争鸣,2021(4):5-8.6 伊娟,马飞.新生代农村职业教师乡土文化缺失的现实表征与重塑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21(5):72-79.7 布迪厄.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教育需求的变化J.清华社会学评论,2012(5):279-284.8 谢元海,闫广芬.乡村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生计、生活与生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 J.教
26、育发展研究,2019(1):10-16.9 李锋,史东芳.陶行知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思想及现实价值J.教育学术月刊,2020(2):3-9.10 Evans R,Kilinc E.History of Place-Based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tudies Field 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3(14):263-280.11 丁学森,邬志辉,薛春燕.论我国乡村教育的潜藏性危机及其消解基于在地化教育视角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19-23.责任编辑:陶济东黄心想,杨涵: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The P
27、redicament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lace-based DevelopmentHUANGXinxiang1,YANGHan2(1.SchoolofLaw,HumanitiesandSociology,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Hubei,China;2.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Hubei,China)Abstract:Witht
28、headvanceof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excessiveruralresidentsmigratetocities,resultinginthereductionofpeasants,agriculturalabandonment,ruraldeclineandotherproblems.Therefore,inrecentyears,thecountryputforward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Thekeytoruralrevitalizationliesinthedevelopmentanduseof
29、humanresourcessuitableforruralsociallife.Theorientationofruralvocationaleducationisorientedto“agriculture,ruralareasandpeasants”,anditspurposeistoservethedevelopmentofruralsociety.However,Theruralvocationaleducationisfacedwithsomeproblems,suchasthelagofschool-runningconcept,theweaksenseofidentityofs
30、tudents,thealienationofteachers developmentfromlocalculture,andthealienationofschoolsfromruralproduction,lifeandecology.Theplace-baseddevelopmentperfectlyconformstothetalentdemandof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andtherolepositioningofrural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this,theplace-baseddevelopmentofru
31、ralvocationaleducationshouldupholdtheconceptofplace-basededucationasitscore,carryoutplace-basedpracticetostrengthenstudents culturalidentity,buildthefoundationofteacherdevelopmentandconsolidatethefoundationofschoolself-construction.Key words: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ruralvocationaleducation;place-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