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时代之问”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3576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之问”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时代之问”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时代之问”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5 03 2023 北方美术NORTHERN ART 2023 03专题-时代之问PARTICULAR SUBJECT QUESTION OF THE TIMES“时代之问”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An Overview of the“Question of the Times”2022 National Advanced Art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Forum Series刘艺馨/Liu Yixin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与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共同宣布论坛开幕编者按:本刊精选“时代之问美术教育的使命与价值2022

2、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部分学者的发言,分两期刊登,以期引起美术教育领域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更加热烈的思考和回应。同时奉上的还有两个展览,一个是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巡回展”,另一个是在天津市美术馆举办的“艺道传薪天津美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科研究生教学展”。两场展览虽晚于“时代之问”论坛一个月举办,但其探索性的主旨也可以视为天津美术学院在实践上对论坛主题的一种回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主题发言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主题发言开幕式嘉宾合影2023年3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天津美术学院承

3、办的“时代之问美术教育的使命与价值2022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天津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建十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高洪,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分别致辞。在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寇疆晖处长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美术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在津相关大学艺术学院负责人,以及天津美院二级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百余人与会。主论坛共设三大主题:一是“树人之本专业基础教学的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二是“技术之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实践”,三是“美育之行构建美育育人新格局,赋能社会发展”。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4、贾广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等全国20余所艺术类专业院校代表进行主旨发言。三大主题板块分别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移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蒋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学报副主编赵振宇主持。一、树人之本专业基础教学的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的发言着眼于树人之本,探讨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他阐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及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性。他首先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核心逻辑,以及近年来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中的深入实践。随后,他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核

5、心内涵:价值引领、技文并重、多元生长、跨域融合。人才培养主阵地在于课程,基础教学是课程体系之本。最后,庞茂琨就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如何贯彻体现新文科建设展开解读:一是构建“大思政课程+大美育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价值引领体系,把好立德树人价值关;二是构建“弹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多元生长体系,充分激活学生动能;三是构建“创作型课程+学术型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技文并重体系,推动高等美术教育走好发展新路;四是构建“融合型课程+未来型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跨域融合体系,回应时代新需求。庞茂琨认为高等美术教育的树人之本,是要在基础教学中切实担负起立德培根、文道并举、艺科融通、识变求变等重任,是要

6、培养能为中国新时代美丽画卷着点睛之笔的艺术英才。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晓琳围绕“新艺科”基础教学的深化与创新做了演讲。她以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为例,阐述了如何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教育战略的整体思路,提出如下几个要点:一要充分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以解决中国美术和高等美术教育事业重大问题为导向,围绕“如何育人、如何培养人”制定并落实各项学科规划;二要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时代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组建强力学科团队,推动学科治理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学术思想理念的创新;三要从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入手,强调学科

7、交叉融合,在新文科建设的大框架下建构起具有新时代高度、体现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学科体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以影响艺术教育的几种情境变量为题,阐述了艺术及艺术教育在发展中的各种压力与动力,以及作用于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外部情境。首先,武小川指出艺术教育究竟是发展自我特色还是拥抱自由表达,在不同的文化策略选择下充满矛盾。其次是在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呈现以城市区域为特色发展的趋势。随后,他提到在与当代审美的单一普遍化和世界文化博弈过程中,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应将国际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为自身发展前途的坐标一并考虑,而艺术及艺术教育,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不断竞争促进新发

8、展,成就新领域。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认为,要反思新的时代条件下美术教育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没有被充分关注的矛盾和焦点问题。他认为,一是要思考基础教学的背景或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国家政策导向、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背景及趋势、教学对象的变化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动因,甚至直接推动力。二是要进行基础教学的学理探讨。刘茂平认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当代视觉思维的视觉创意人才,这对基础教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主题发言45 03 2023 北方美术NORTHERN ART 2023 03专题-时代之问PARTICULAR SUBJECT QUESTION OF THE TIMES“时代之问

9、”2022全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综述An Overview of the“Question of the Times”2022 National Advanced Art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Forum Series刘艺馨/Liu Yixin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与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共同宣布论坛开幕编者按:本刊精选“时代之问美术教育的使命与价值2022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部分学者的发言,分两期刊登,以期引起美术教育领域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更加热烈的思考和回应。同时奉上的还有两个展览,一个是在天津美术学院

10、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巡回展”,另一个是在天津市美术馆举办的“艺道传薪天津美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科研究生教学展”。两场展览虽晚于“时代之问”论坛一个月举办,但其探索性的主旨也可以视为天津美术学院在实践上对论坛主题的一种回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主题发言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主题发言开幕式嘉宾合影2023年3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天津美术学院承办的“时代之问美术教育的使命与价值2022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天津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建十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美术家协

11、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高洪,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分别致辞。在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寇疆晖处长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美术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在津相关大学艺术学院负责人,以及天津美院二级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百余人与会。主论坛共设三大主题:一是“树人之本专业基础教学的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二是“技术之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实践”,三是“美育之行构建美育育人新格局,赋能社会发展”。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等全国20余所艺术类专业院校代表进行主旨发言。三大主题板块分别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

12、员会主任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移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蒋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学报副主编赵振宇主持。一、树人之本专业基础教学的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的发言着眼于树人之本,探讨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他阐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及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性。他首先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核心逻辑,以及近年来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中的深入实践。随后,他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核心内涵:价值引领、技文并重、多元生长、跨域融合。人才培养主阵地在于课程,基础教学是课程体系之本。最后,庞茂琨就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如何贯彻体现新文科建设展开解读:一是构建“大思政

13、课程+大美育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价值引领体系,把好立德树人价值关;二是构建“弹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多元生长体系,充分激活学生动能;三是构建“创作型课程+学术型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技文并重体系,推动高等美术教育走好发展新路;四是构建“融合型课程+未来型课程”的专业基础教学跨域融合体系,回应时代新需求。庞茂琨认为高等美术教育的树人之本,是要在基础教学中切实担负起立德培根、文道并举、艺科融通、识变求变等重任,是要培养能为中国新时代美丽画卷着点睛之笔的艺术英才。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晓琳围绕“新艺科”基础教学的深化与创新做了演讲。她以中央美术学院

14、的学科体系建设为例,阐述了如何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教育战略的整体思路,提出如下几个要点:一要充分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以解决中国美术和高等美术教育事业重大问题为导向,围绕“如何育人、如何培养人”制定并落实各项学科规划;二要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时代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组建强力学科团队,推动学科治理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学术思想理念的创新;三要从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入手,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在新文科建设的大框架下建构起具有新时代高度、体现中华美育精神的“新艺科”学科体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以影响艺术教育的几种情境变量为题,阐述了艺术及艺术教育在发

15、展中的各种压力与动力,以及作用于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外部情境。首先,武小川指出艺术教育究竟是发展自我特色还是拥抱自由表达,在不同的文化策略选择下充满矛盾。其次是在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呈现以城市区域为特色发展的趋势。随后,他提到在与当代审美的单一普遍化和世界文化博弈过程中,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应将国际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为自身发展前途的坐标一并考虑,而艺术及艺术教育,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不断竞争促进新发展,成就新领域。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认为,要反思新的时代条件下美术教育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没有被充分关注的矛盾和焦点问题。他认为,一是要思考基础教学的背景或基础教学改革的

16、必要性,国家政策导向、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背景及趋势、教学对象的变化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动因,甚至直接推动力。二是要进行基础教学的学理探讨。刘茂平认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当代视觉思维的视觉创意人才,这对基础教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主题发言67 03 2023 北方美术NORTHERN ART 2023 03专题-时代之问PARTICULAR SUBJECT QUESTION OF THE TIMES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主题发言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主题发言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主题发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主题发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主题发言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

17、员会主任喻建十发言育提出了素质和能力的双重要求。艺术真正的基础能力是认知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的综合表现,现代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继承与创意媒介与视觉感知与表达素质和能力为逻辑的系统培育。随后刘茂平以湖北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探索实践为例作了具体分析。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基础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论述。他指出,新文科理念是在新的全球宏观框架下做出的转型和升级,是对传统文科在知识体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综合提升,是思想改革和教育观念的系统转变;新文科建设与高等美术人才培养之间紧密相关,为高等美术教育如何在“文科专业优化调整

18、”的框架下重新塑造角色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艺术门类间的相互演绎和借鉴,为新文科建设中的各学科交织互通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新文科与美术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愿景是一致的,即通过学科兼容优化教学内容,为国家输送适应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贾广健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为例,从人文器识与综合素养、博雅教育与精英教育、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天津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方略,一是围绕新文科建设路径下的人才培养使命,不断增强学科体系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匹配度,适应城市发展定位,强化战略思维和担当意识,培养时代需要的“金专

19、”人才,二是推进“枣核形”学科布局和“四梁八柱,一基一顶”学科体系建设。这一学科体系建设构想,一方面重视传统学科发展,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反哺传统;另一方面,能够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机遇,助推不同学科和专业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他着重指出,高等美术教育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和多元体系建设,使高等美术教育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承担教育强国之应有责任。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从探索综合性大学美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培育有特色的厦门大学美育课程群的六大板块出发,论述了“大美育”概念。他表示,随着国家对于美育的日益

20、重视,探索构建、加快建设“大美育”综合通识课程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他指出,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大美育”综合通识课程,是跨学科而多元的艺术综合人文素养课程,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要承担更多的育人内涵,美育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对中国文化特征性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就新时代多维视角下的写生教学改革展开论述,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为例,指出课程形成的完整体系及其他技术手段对拓展课程深度的作用。他还提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写生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政功能,落实当代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积极回应当代艺术界重大学术问题,面对

21、近年艺术文化以及各界学人一直关注的“图像时代下绘画何为”的重大学术问题,尝试结合艺术现象学理论,搭建一条从直观到本质的实践与学术研究之路。三是明确办学特色及学术研究方向。着眼于拓展校外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搭建学术平台,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的相互促进,以展带教,以创带学,突出实践成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平台,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协同学院众多专业课程的积极建设,努力为中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贡献力量。二、技术之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实践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的主旨发言以“从互联网到元宇宙:视觉设计与媒体的未来图景”为题。他首先与大家分享了“

22、在媒介演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共创视觉设计的未来图景”,而后结合团队作品分两部分进行了阐述:一是文化价值力与媒介迭代,通过研究模型的建立,导入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媒介背景下视觉设计的转向;二是数字延伸与视觉叙事,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五维衍生模型,即在虚实共生、人机共生、万物共生的数字场域中,思辨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交织融合,共同构成元宇宙混维的信息场,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和视觉文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则聚焦走进元宇宙的艺术。他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特别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

23、分身、开放式创造、强社交性等特征,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动力正在成为改变当前人类身份的不可抗力,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改变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他指出元宇宙其实不仅是一个关乎技术的平台,还是一个关乎艺术的平台,或者说元宇宙本身就是艺术。在元宇宙中的任何行为,其结果似乎都能成为新的艺术探索或者是艺术创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着重讨论了他对艺术与科技关系的反思,他谈到在技术及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的今天,高等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找准方向,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艺术人才的问题。张敢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了时代风尚的重要表征,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成了当今最引人注目的

24、话题。由科技激发的艺术创作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是对科技及其后果的反思,一个是充分利用科技提供的新材料和新手段进行创作。他认为科技不过是引发思考的内容或可资利用的手段,它永远也不能替代艺术家进行思考,进行创作。艺术要用充满想象力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才是应该认真思考和坚守的。高等艺术教育首先还是应该让学生对艺术的本质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认识到艺术中永恒价值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对科技发展的前沿有所了解,并善于以之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他谈到,科技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但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也会反过来对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帅以艺

25、术与科技融合之于摄影与摄影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她指出随着数字虚拟技术、数据可视化自觉地参与到摄影的艺术表达和社会层面的构建之中,艺术家也逐渐意识到摄影携带的技术基因和孕育出的文化、艺术话题,成为摄影作为艺术媒介的时代优势与特点。但在摄影身份不断演化更迭的当下,依然无法摆脱从技术和大众化层面对摄影功能化的刻板印象,造成今天艺术学习中多数人对摄影的狭隘解读,致使摄影在艺术教育中没有真正得到作为媒介的认同:一是经受科技的考验,二是美术学院摄影专业身份问题,三是固化认知与思维定式问题。王帅就天津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进行了论述:一是以理论教学串联起围绕着专业的史学、哲学、社会学、影像学等,

26、构建媒介观;二是综合分辨出专业在新语境中原生性和派生性的变量,从摄影本体特征、新旧媒体特征、视觉图像修养、材料的实验等方面制定专业基础课程;三是开启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摄影专业实验室相对局限,针对媒介融合的环境,必须寻求与区域内外不同领域实验室合作;四是实践课程以课程项目制方式实现空间转换和资源整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着眼于“新文科视阈下面向双区驱动战略的一流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探索”。他首先指出,新文科背景下,广美以人才培养全过程体制机制改革回应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国际化的发展浪潮;其次以“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为抓手,锻造更强能级、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

27、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形成关注社会需求,以一流专业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动态调整的专业发展格局;再次是融界创生,面向未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融、界、创、生,“融”是指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之意。“界”是守住学科专业之“界”。“创”可以理解为创新、创造、创业。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美术与设计教育要跳脱出原有的界限,建立与社会联动的闭环。“生”可以理解为生产、生活、生命。坚持以弘扬中国艺术精神为价值航向,着眼人类福祉,以精品力作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塑造中华艺术意蕴和时代精神相融互通的价值体系。二是对广州美术学院GAFA3.0的思考。三是广州美术学院GAFA3.0时代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策略,要构建新体

28、系、探索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深拓国际化,在新文科背景下,持续“开风气之先、走变革之路、领时代之新”,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南方力量与智慧。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韩冬聚焦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时代命题,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艺术与科技具有同源性,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探讨与理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具有意义。二是学科体系形成使得艺术与科学成为知识体系的两极,新兴学科的发展便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所支撑起的新维度,在数字时代又形成了更加突出的特征。三是科技与艺术的发展是持续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发展历程和规律来看,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艺术本身的拓张与表达需求,同样又会作用于科技的发展进步

29、。四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命题,当前,世界处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深化发展,信息社会开始逐步趋于成熟,已经给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革。三、美育之行构建美育育人新格局,赋能社会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以艺术学三大体系为主,旁涉美育和新文科展开论述。他表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整体优势,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67 03 2023 北方美术NORTHERN ART 2023 03专题-时代之问PARTICULAR SUBJECT QUESTION OF THE TIM

30、ES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主题发言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主题发言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主题发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主题发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主题发言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建十发言育提出了素质和能力的双重要求。艺术真正的基础能力是认知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的综合表现,现代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继承与创意媒介与视觉感知与表达素质和能力为逻辑的系统培育。随后刘茂平以湖北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探索实践为例作了具体分析。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基础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论述。他指出,新文科理念是在新的全球宏观框架

31、下做出的转型和升级,是对传统文科在知识体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综合提升,是思想改革和教育观念的系统转变;新文科建设与高等美术人才培养之间紧密相关,为高等美术教育如何在“文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框架下重新塑造角色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艺术门类间的相互演绎和借鉴,为新文科建设中的各学科交织互通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新文科与美术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愿景是一致的,即通过学科兼容优化教学内容,为国家输送适应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贾广健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为例,从人文器识与综合素养、博雅教育与精英教育、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

32、出,天津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方略,一是围绕新文科建设路径下的人才培养使命,不断增强学科体系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匹配度,适应城市发展定位,强化战略思维和担当意识,培养时代需要的“金专”人才,二是推进“枣核形”学科布局和“四梁八柱,一基一顶”学科体系建设。这一学科体系建设构想,一方面重视传统学科发展,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反哺传统;另一方面,能够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机遇,助推不同学科和专业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他着重指出,高等美术教育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和多元体系建设,使高等美术教育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承担教育强国之应有责任。中国

33、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从探索综合性大学美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培育有特色的厦门大学美育课程群的六大板块出发,论述了“大美育”概念。他表示,随着国家对于美育的日益重视,探索构建、加快建设“大美育”综合通识课程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他指出,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大美育”综合通识课程,是跨学科而多元的艺术综合人文素养课程,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要承担更多的育人内涵,美育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对中国文化特征性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就新时代多维视角下的写生教学改革展开论述,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为例,指出课程形成的完整体系及其他技术手段对拓展课程

34、深度的作用。他还提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写生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政功能,落实当代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积极回应当代艺术界重大学术问题,面对近年艺术文化以及各界学人一直关注的“图像时代下绘画何为”的重大学术问题,尝试结合艺术现象学理论,搭建一条从直观到本质的实践与学术研究之路。三是明确办学特色及学术研究方向。着眼于拓展校外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搭建学术平台,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的相互促进,以展带教,以创带学,突出实践成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平台,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协同学院众多专业课程的积极建设,努

35、力为中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贡献力量。二、技术之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实践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的主旨发言以“从互联网到元宇宙:视觉设计与媒体的未来图景”为题。他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在媒介演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共创视觉设计的未来图景”,而后结合团队作品分两部分进行了阐述:一是文化价值力与媒介迭代,通过研究模型的建立,导入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媒介背景下视觉设计的转向;二是数字延伸与视觉叙事,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五维衍生模型,即在虚实共生、人机共生、万物共生的数字场域中,思辨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交织融合,共同构成元宇宙混维的信息场,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和视觉文

36、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则聚焦走进元宇宙的艺术。他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特别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造、强社交性等特征,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动力正在成为改变当前人类身份的不可抗力,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改变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他指出元宇宙其实不仅是一个关乎技术的平台,还是一个关乎艺术的平台,或者说元宇宙本身就是艺术。在元宇宙中的任何行为,其结果似乎都能成为新的艺术探索或者是艺术创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着重讨论了他对艺术与科技关系的反思,他谈到在技术及各种

37、新的艺术形式出现的今天,高等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找准方向,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艺术人才的问题。张敢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了时代风尚的重要表征,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成了当今最引人注目的话题。由科技激发的艺术创作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是对科技及其后果的反思,一个是充分利用科技提供的新材料和新手段进行创作。他认为科技不过是引发思考的内容或可资利用的手段,它永远也不能替代艺术家进行思考,进行创作。艺术要用充满想象力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才是应该认真思考和坚守的。高等艺术教育首先还是应该让学生对艺术的本质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认识到艺术中永恒价值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对科技

38、发展的前沿有所了解,并善于以之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他谈到,科技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但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也会反过来对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帅以艺术与科技融合之于摄影与摄影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她指出随着数字虚拟技术、数据可视化自觉地参与到摄影的艺术表达和社会层面的构建之中,艺术家也逐渐意识到摄影携带的技术基因和孕育出的文化、艺术话题,成为摄影作为艺术媒介的时代优势与特点。但在摄影身份不断演化更迭的当下,依然无法摆脱从技术和大众化层面对摄影功能化的刻板印象,造成今天艺术学习中多数人对摄影的狭隘解读,致使摄影在艺术教育中没有真正得到作为媒介的认同:一是经受

39、科技的考验,二是美术学院摄影专业身份问题,三是固化认知与思维定式问题。王帅就天津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进行了论述:一是以理论教学串联起围绕着专业的史学、哲学、社会学、影像学等,构建媒介观;二是综合分辨出专业在新语境中原生性和派生性的变量,从摄影本体特征、新旧媒体特征、视觉图像修养、材料的实验等方面制定专业基础课程;三是开启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摄影专业实验室相对局限,针对媒介融合的环境,必须寻求与区域内外不同领域实验室合作;四是实践课程以课程项目制方式实现空间转换和资源整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着眼于“新文科视阈下面向双区驱动战略的一流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探索”。他首

40、先指出,新文科背景下,广美以人才培养全过程体制机制改革回应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国际化的发展浪潮;其次以“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为抓手,锻造更强能级、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形成关注社会需求,以一流专业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动态调整的专业发展格局;再次是融界创生,面向未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融、界、创、生,“融”是指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之意。“界”是守住学科专业之“界”。“创”可以理解为创新、创造、创业。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美术与设计教育要跳脱出原有的界限,建立与社会联动的闭环。“生”可以理解为生产、生活、生命。坚持以弘扬中国艺术精神为价值航向,着眼人

41、类福祉,以精品力作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塑造中华艺术意蕴和时代精神相融互通的价值体系。二是对广州美术学院GAFA3.0的思考。三是广州美术学院GAFA3.0时代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策略,要构建新体系、探索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深拓国际化,在新文科背景下,持续“开风气之先、走变革之路、领时代之新”,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南方力量与智慧。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韩冬聚焦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时代命题,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艺术与科技具有同源性,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探讨与理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具有意义。二是学科体系形成使得艺术与科学成为知识体系的两极,新兴学科的发展便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所支撑起的新维度,在数

42、字时代又形成了更加突出的特征。三是科技与艺术的发展是持续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发展历程和规律来看,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艺术本身的拓张与表达需求,同样又会作用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四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命题,当前,世界处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深化发展,信息社会开始逐步趋于成熟,已经给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革。三、美育之行构建美育育人新格局,赋能社会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以艺术学三大体系为主,旁涉美育和新文科展开论述。他表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整体

43、优势,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89 03 2023 北方美术NORTHERN ART 2023 03专题-时代之问PARTICULAR SUBJECT QUESTION OF THE TIMES时代课题:推动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在“2022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致辞(2023年3月25日)Era Project:Promoting Advanced Art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Speech at the“2022 Advanced Art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Forum(March 2

44、5,2023)高 洪/Gao Hong各位专家、同志们:今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与天津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了。我们深切地感到,推动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课题。我们期待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对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作出了深刻阐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等美术教育也必须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高等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

45、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打动人心、塑造心灵、洗礼灵魂、提升境界。美术是创造美的造型艺术,把人们对美的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人。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重体验、动真情、触心灵,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善观察、爱想象、勤动手,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没有对美的热爱与发现和对美的追求与品鉴,就没有美的创造。高质量的高等美术教育是提升全民审美素质、塑造民族文化品格、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培育艺术学子的人文素养

46、。今天的高等美术教育要培养的艺术家,不仅是有坚实的造型基础的艺术家,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陈出新的艺术家,学贯中西并将优秀世界艺术进行民族化探索的艺术家,将美术、艺术融入城乡建设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艺术家,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艺术家。为此,必须引导师生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和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形成真切的人文情怀,用站在人类艺术巅峰之上的艺术成就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形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主题发言成高雅的艺术品位,用不断加深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问题的敏锐洞察形成持续的创新意识,用纵贯历史长河的深邃

47、眼光和横贯世界风云的宽广视野形成博大的心胸格局,用前人创造的丰富经验和具有鲜明个性的艰苦探索形成坚实的表达能力。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适应美术教育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新趋势,突出创新教育,拓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发挥对培养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此,就要坚持在美术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美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高等美术教育选拔学生要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重点考察基础造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人文修养和想象力、创造力,选拔出热爱美术并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生。用高等美术教育的导向引导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

48、术教育突出美术兴趣培养和审美习惯养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避免过早引入专业训练,使学美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努力做到“三出”:一要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二要出高质量的创作成果,三要出高精尖的德艺双馨人才;要进一步明确美术工作如何为人民的问题,要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治,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新苗以美育在数字时代的新课题展开论述。他认为,美育是建构国家、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核心力量。从“延安”到“新时代”,承载这一想象的审美形式

49、生产、传播及时代演变,标示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当下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形态,正建构着艺术创造、传播和接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特点,给当下美育实践和面向未来的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破解的新课题。孔新苗指出,“延安”建构的美育话语与形式生产力,有效建构了中国新文化的“想象共同体”,为更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情感、形象、语言和意义,建构了全新的、面向中国新兴阶级力量的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他将数字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与新形式生产力,基本概括为三个大的改变:一是审美关系改变,改变了大众审美接受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二是接受方式改变,艺术交流方式的改变推进审美民主化的同时,也形成审美趣味的良莠混杂、

50、众声喧哗;三是语言形式改变,在今天的数字环境中,不同艺术门类的语言都被统摄于数字媒介的“技术可供性”逻辑之下,数字消费新群体与依然习惯于传统艺术审美群体的并存,再塑了当下艺术接受形式生产效应的复杂境遇。针对几个方面,当代中国美育工作者主要面临三个课题:一是如何不忘初心,以数字时代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生产力,在新语境下续写延安“人民文艺”美育话语,续建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文化“想象共同体”;二是如何将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好内容与数字传播新形式更有效地结合;三是如何面对数字时代的变化,更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课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以“处境与抉择:地方院校美育建设与发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