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路径探究——以吴玉如先生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3338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路径探究——以吴玉如先生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路径探究——以吴玉如先生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路径探究——以吴玉如先生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9NORTHERN ART 2023 05PARTICULAR SUBJECT OF ART MUSEUMS ART MUSEUMS AND EXHIBITIONS28美术馆专题-美术馆与展览05 2023 北方美术图5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国强在国家艺术基金“用艺术点亮乡村”河南省乡村振兴农民美术人才培养班讲课 摄影:李翊宁图6 “用艺术点亮乡村”河南省乡村振兴农民美术人才培养班学员在偃师自绘墙体下合影 摄影:李翊宁关联的艺术乡村建设美育作品展览,将农民画搬进展厅。美术馆选出历年来舞阳农民画的优秀代表作品100余幅,重构艺术家与作品之间、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时代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作品与

2、公众之间的关系。这些作品有反映普通村民美好生活的,也有表现建设美好中国的;有聚焦中国精神、时代精神的,也有将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相结合的。这种以新的观看方式与公众形成的对话平台,立刻拉近了城市人群与乡村和乡村绘画的距离,唤回了他们的儿时记忆,唤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展览期间,美术馆邀请了来自各地的评论家、艺术家、农民画参展作者和乡村建设的设计师,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切入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并产生思想碰撞,研讨深层次地撬动公众对传统艺术的固有理念,激发和活化传统艺术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触动使艺术家们从自身出发,紧密联系艺术创作实践的同时,拓展了文化视野;在更新创作理念、扩充再

3、创作外延的同时,提升了乡村美术教育的再发展能力。河南省美术馆先后在洛阳市偃师区翟镇甄庄村挂牌民间艺术甄庄创研基地、在鹤壁市揭牌民宿山水画廊、与灵泉妙境民宿画廊合作签约创作研究基地。艺术家们多次到洛阳美术馆调研农民美术创作发展情况,到伊洛书画社参观指导调研舞阳农民画院,调研洛阳市偃师区翟镇甄庄村创意乡村街道规划,到新乡市辉县赵固乡调研指导农民画创作。他们结合各乡村的具体美育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近期,河南省美术馆联合11家精品民宿举办了“河南省豫见民宿美术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展”。针对乡村教师不足、专业程度低的乡村美育现状,美术馆申请了“用艺术点亮乡村:河南省乡村振兴农民美术人才培养”国

4、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聘请了38位国内知名艺术理论家、艺术家、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文化创意专家,为各地市乡村教师和有志于乡村美育的爱好者进行了为期31天的集中授课,开启了美育培训的大课堂,以美育的视角达成“以美成人”的乡村美育目标(图4、图5、图6)。美术馆作为公民获得艺术美育与审美体验共享的社会资源平台,它的职能与服务从来就不是由一个恒定的标准罗列而成的。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在地文化场域中,其责任与担当一定会有它的合时合地性,也必定是一个被逐渐建构起来的多向共生的开放性场域。这个场域是与当下政治、经济、艺术、生活等紧密相关联所形成的一个关注当下的对话性空间。这个空间里的

5、各个分子越活跃,美术馆的职能与服务发挥得就越如人意。愿美术馆持续介入乡村美育,以藏品“活化”照亮乡村,以艺术的“再生”唤醒乡村,并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实施模式,谱写好美术馆走向乡村美育的“人间词话”;在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场域转换中,恪守以公众为中心的根本,达至新时代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整体性“大美育”格局发展的要求。马彩红:河南省美术馆三级美术师 硕士 陈 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博士(责任编辑:江丽红)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路径探究以吴玉如先生为例An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ianjin Village Sa

6、g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Taking Mr.Wu Yuru as an Example 孟 雷 钟李睿Meng Lei and Zhong Lirui摘 要:吴玉如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本文在介绍吴玉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吴玉如艺术馆的成立、吴玉如书法艺术展、吴门书风展、吴玉如全集的编纂等相关艺术活动的调查研究及其对天津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探讨新时代天津乡贤文化建设培育的新路径。吴玉如艺术馆在挖掘历史、抢救文化遗产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具有示范性和可行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天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新模

7、式、新样板。关键词:乡贤文化;吴门书风;城市文化建设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人口和经济指标,还要看有无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而那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名人贤士,不仅是人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乡贤文化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过去在乡间有“乡贤”,在城市有“贤达”,两者都是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1并且在推动地域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天津最早兴起于漕运,早在明代就成为南北物流交汇的枢纽,富商巨贾汇集于此,定居经商。由于毗邻首都北京,因此这里又是皇家的后花园,具有浓郁的皇家帝王文化气息。鸦片战争

8、之后,天津作为通商口岸,较早地接受西洋文化,具有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独特文化特性。天津不仅是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而且也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天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界名人,吴玉如即是其中代表。他高尚的道德品行和卓著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其门人弟子为老师书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不懈努力,已经结出丰硕成果。其一系列举措不仅弘扬了吴玉如先生的艺术成就,也繁荣了天津市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目前已成为推动天津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因此,对其成功经验及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吴玉如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吴玉如(18981982),名家

9、琭,字玉如,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教育家。他十岁时随父来到天津,先入天津新学书院,后转入南开学校(今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班。由于品学兼优,吴玉如深得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的赏识和器重。他在少年时期就写下“识得读书真理在,轻他南面不为王”的豪言壮语。吴玉如1915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并转入朝阳大学,不久因父亲去世而辍学。为生计他远赴哈尔滨,由父亲好友傅强引荐结识马忠骏,成为“松滨诗社”的重要成员。在此期间,他与著名文人、“吉林三杰”之一的成多禄成为忘年交;东北诗界耆宿陈浏常与其诗词唱和,交情至深。20世纪30年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吴玉如携家眷到

10、处避难。途经长春时,郑孝胥曾执意挽留其到伪满洲国任职,吴玉如力辞不就。1935年,受张伯苓邀请,吴玉如被聘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师。1938年,吴玉如来到重庆。当时校长张伯苓执意挽留他任参议会秘书,但其骨子里厌恶官场,鄙视达官贵人,最终选择了离开。他在给周恩来的辞别信中写道:“重庆气候只宜花木不宜人。”他又在辞蜀书愤中写道:“个郎生小鄙王侯,耻缚功名作死囚。”吴玉如性情耿介,傲岸放达,洁身自爱,一生秉持传统文人的做人原则与尺度。他的朋友有不少是当时的达官显贵,但是他从不攀附,更不谄媚。从重庆返回天津后,吴如玉经朱经畬介绍任天津志达中学高中国文教员。1942年秋,他在天津永安饭店举行了平生第一次书法

11、展览。展览为期两周,展品有三百余件。这次展览吸引了不少观众,著名画家陈少梅、冯忠莲夫妇也到场观看展览。31NORTHERN ART 2023 05PARTICULAR SUBJECT OF ART MUSEUMS ART MUSEUMS AND EXHIBITIONS30美术馆专题-美术馆与展览05 2023 北方美术后来冯忠莲拜吴玉如为师,学习古文、书法。抗战胜利后,吴玉如受聘天津工商学院国文系(后改为津沽大学)。在任教期间,他延请当时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如邀寿石工、俞平伯讲授诗词,裴学海讲授训诂,华粹深讲授戏曲等。1951年,因与校方某负责人发生龃龉,吴玉如愤然辞职。后来其作绝句吴迂一首:

12、“吴迂莫认作倪迂,能学倪迂似不迂。貌得倪迂迂可笑,能从神入便非迂。”自此其以“迂叟”为号,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整理点校古籍,涉馆授徒,鬻字自给。21979年,吴玉如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后被选为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1982年8月8日,吴玉如病逝于天津。吴玉如毕生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悟”与“化”。他主张要多读书,去掉浮躁之气;保持精神沉静、心气平和,读书方能有悟,有悟才能有所得。面对文化与道德的式微,他痛心不已,曾大声疾呼捍卫传统文化。在书法教学上,吴玉如并没有受到近代新式教育的影响。他秉承传统的私塾教育,采用传统课徒方式

13、,教学有针对性,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能够培养出如李鹤年、欧阳中石、吴小如等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吴玉如是一位国学大儒,品高学富,堪为后世楷模。他精于文字训诂,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无不与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感而发,忧国忧民,沉郁深沉,荡气回肠。他又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大家,真草隶篆无所不精,尤以行草与小楷独擅胜场。他以“二王”书法为依归,熔铸秦汉晋唐宋元明清诸家风格于一炉,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超逸空灵、从意适便、情驰神纵、端秀遒健的独特书风。张伯驹先生盛赞其书法说:“晋唐之风,当代巨擘。”启功先生赞其“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

14、无第二人”。赵朴初先生说:“玉如先生书,龙腾虎卧,意态不可方拟。”李苦禅先生说:“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二、继承与发扬吴门书法的具体实施路径(一)兴办学校,成立艺术馆及研究中心吴玉如故去之后,其门人为纪念老师专门成立了天津茂林书法进修学院(二教局系统,大专学历)。学校秉持吴玉如的教育教学宗旨,延请全国著名书画家前来授课。天津茂林书法进修学院学生遍布全国,是当时国内首家也是那一时期最大的书法专门学校,培养了上百万学生。现在活跃在书法教学一线的老师很多出自“茂林”,在书法史上形成了清、雅、灵、隽的“吴门书风”,被世人誉为“吴派”。32014年,韩嘉祥与田正宪专程到哈尔滨

15、考察吴玉如生前情况。在返津的飞机上,韩嘉祥提议建一个吴玉如艺术馆,田正宪也有此意,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在天津市南开区政府和南开大学的支持下,吴玉如艺术馆于2014年年底在南开大学校园正式成立,田正宪任馆长,韩嘉祥、李云光、李泓伯、孙刚、孟庆祥、徐子坤等为研究员。他们广泛搜集、整理吴玉如各种艺术文献进行研究,旨在宣传推广吴玉如艺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2015年5月召开了“吴玉如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的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吴玉如艺术馆也得到了南开大学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2017年

16、,南开大学文博与考古研究中心与吴玉如艺术馆共同创建“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隶属南开大学文博与考古专业。后来北京也成立了茂林书院,吴玉如之子吴同宽任名誉院长,张慧君任院长。2019年4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专程到吴玉如艺术馆考察,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解小青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向艺术馆赠书;田正宪馆长向来访的专家学者赠送天津文史:纪念吴玉如先生诞辰120周年专辑,并就吴玉如诗文全集的策划出版征求来访专家意见。吴玉如弟子欧阳中石的学生叶培贵教授当时即兴赋诗一首:“纵须论出处,到此不为难。天地笼毫末,风云裂肺肝。情忘犹有寄,手老岂无欢。墨海烟涛灭,龙蛇长翥蟠。”(

17、二)举办展览、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注重媒体宣传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电视台为吴玉如拍摄过一个节目吴玉如书法艺术。1986年,吴玉如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北京电视台在原来天津电视台拍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辑后播出。很可惜,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已经无从查找。2013年,在韩嘉祥的一次展览上,他们从曾经在原天津电视台工作的郭惠敏那里找到一盘用电影胶片拍摄的默片。由于当时天津没有“胶转磁”技术,韩先生与田正宪又一起到上海的一家私人工作室转换胶片,并且连夜将视频上传网络。如今,我们能在“优酷”上看到吴玉如挥毫的场景,全有赖于他们的辛勤付出。2014年4月26日,“文墨笔耕:吴玉如书法特展”在天津美术

18、馆开幕。这次展览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领导讲话,但却吸引了大批观众,很多知名学者都在百忙之中多次参观展览。展览中有一份吴玉如写给学生刘奇膺的信。刘奇膺曾是冯骥才被关牛棚时的好友,冯骥才曾在自己的书中专门写过他。当看到展览上的这封信时,刘奇膺已经不在人世,冯骥才不禁感慨万千。霍春阳先生两次来到展馆,给学生们讲述吴玉如教书育人的故事。为纪念吴玉如诞辰120周年,2018年4月,“好墨轻研吴玉如先生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社会高度赞扬。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师团队专程到天津参观调研吴玉如艺术馆,进行交流学习。2019年4月23日,“吴门书风”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

19、出了吴玉如、欧阳中石、苏士澍等九十余位书法家近两百幅作品。由田正宪主编的吴门书风书法集也同时发行。4月27日,韩嘉祥在天津美术馆举办了“吴玉如及其书法艺术”专题报告会。当时,看展览的群众络绎不绝,听报告的报告厅里也是座无虚席,还有很多观众站着听讲。2019年5月1日书法报封面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这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又掀起了一股吴玉如书法热潮。2020年8月14日,腾讯微视推出津绝:寻忆吴玉如,表1 书法集、著作专门采访田正宪。节目中,田馆长从吴玉如全集谈起,详细追忆吴玉如的艺术人生。此外,天津电视台、天津书画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做过专题采访,让更多人了解了吴玉如的人品和艺术成就

20、,有力地推动了吴玉如艺术在社会的广泛传播。(三)出版书法集、著作与研究文集吴玉如的书法艺术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门人弟子们的承继与推动,其中尤以韩嘉祥最为突出。他秉持吴玉如的治学治艺观念,德艺双馨,被誉为“学者型书法家”。他在青年时期追随吴玉如学习诗文、书法。吴玉如故去之后,韩嘉祥更是以弘扬“吴门书风”为己任。如今虽年逾古稀,他依然为此奔波劳碌,令人感佩。韩嘉祥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工作期间为吴玉如出版了大量书籍,对于推广吴门书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十年来有关吴玉如的一些主要书法集、著作和研究论文见表1表3。吴玉如秉持“述而不作”的传统文人理念,一生淡泊名利。他虽然写下不少诗词,并且留下大量论学、

21、论书资料,但他只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零星散乱,并没有整理成诗文集,也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被“严重低估了的大师”。为了给吴玉如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找到依据,韩嘉祥、田正宪、李云光等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人员走访吴玉如的学生和与吴玉如生前有过交往的人,抽丝剥茧,探赜钩沉。他们沿着吴玉如生前的足迹,到北京、哈尔滨、昆明、重庆等地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吴小如学生诸天寅那里发现了吴玉如的两大本诗稿,还在袁绍良家发现吴玉如的不少诗作。由于吴玉如晚年生活拮据,诗文常常写在一些旧信封、学生作业本背面或空白处、小纸条等上面,且反复修改,这给后人辨识带来了极大困难。研究人员每天面对电脑屏幕

22、,搞得筋疲力尽,有时为了辨识一个字,彻夜不眠。据田正宪介绍,李云光年逾花甲,整天坐在电脑前面整理文献,由于用眼过度导致双眼三次出血。他们的辛勤付出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为纪念吴玉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编辑出版了吴玉如诗文辑存(增补本)。同时,他们还编辑出版了吴玉如书法经典。这两部经典凝结了太多人的汗水和心血。吴玉如书法经典的结集本着精品意识、广征博取、优中选精的原则,使呈现在画集中首次面世的作品数量达到90%以上。在释文校对工作中,由于使用繁体字,他们更是一丝不苟,甚至在交付印厂开机的深夜,还因“后记”中一个“发”的繁体字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出问

23、题少了一个点而当即叫停。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奉献,这正是新时代中国人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历史担当。42019年,吴玉如艺术馆内部编印了一本吴玉如三体千字文。里面除了收入吴玉如原来出版的三体千字文,还补充了一个新发现的草书千字文,图片清晰,印刷精良,以供学习、研究者使用。2022年,艺术馆成功编纂出版吴玉如全集。该书由韩嘉祥主编,内容分为作品卷、自书诗词卷、信札卷、题跋卷、经典文钞卷、经典诗钞卷、千字文卷、临帖卷、课徒卷、诗文卷,是一部18卷巨著,工程浩大。吴玉如生前的很多作品都是亲朋好友间的往来书信或者是为学生做的临摹示范、学艺心得、警句等,零星散乱,并且绝大多数受书人都已经不在人世,给搜集工

24、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能更全面地搜集作品,编委会除了在报纸上刊登征集信息,还千方百计,费尽周折,和吴玉如生前亲朋好友的后人取得联系,搜集到许多珍贵资料。如单体乾的女儿就将吴玉如的大字版兰亭序80页电子版亲自送到艺术馆,还将单体乾的原作捐献给艺术馆;吴玉如学生尹升之子尹刚则将家藏的百余幅吴玉如作品拿出来给编辑组进行扫描拍照;董志慧则从北京寄来袁绍文使用过的吴玉如题写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会议手册。吴玉如全集由著名设计师陈幼林领衔的城市坐标团队精心设计,并且得到国家出版基金和天津市出版基金双重资助。编纂人员也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了能体现吴玉如的艺术水准,面对同一内容的作品,编纂人员要进行细致的比较。为

25、了要一张高清的图片,他们力求找到每一幅作品的原作来扫描。他们甚至要对一些破损、褶皱做技术处理,使得图像更加完美。31NORTHERN ART 2023 05PARTICULAR SUBJECT OF ART MUSEUMS ART MUSEUMS AND EXHIBITIONS30美术馆专题-美术馆与展览05 2023 北方美术后来冯忠莲拜吴玉如为师,学习古文、书法。抗战胜利后,吴玉如受聘天津工商学院国文系(后改为津沽大学)。在任教期间,他延请当时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如邀寿石工、俞平伯讲授诗词,裴学海讲授训诂,华粹深讲授戏曲等。1951年,因与校方某负责人发生龃龉,吴玉如愤然辞职。后来其作绝句

26、吴迂一首:“吴迂莫认作倪迂,能学倪迂似不迂。貌得倪迂迂可笑,能从神入便非迂。”自此其以“迂叟”为号,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整理点校古籍,涉馆授徒,鬻字自给。21979年,吴玉如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后被选为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1982年8月8日,吴玉如病逝于天津。吴玉如毕生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悟”与“化”。他主张要多读书,去掉浮躁之气;保持精神沉静、心气平和,读书方能有悟,有悟才能有所得。面对文化与道德的式微,他痛心不已,曾大声疾呼捍卫传统文化。在书法教学上,吴玉如并没有受到近代新式教育的影响。他秉承传统的私塾教育,采用传

27、统课徒方式,教学有针对性,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能够培养出如李鹤年、欧阳中石、吴小如等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吴玉如是一位国学大儒,品高学富,堪为后世楷模。他精于文字训诂,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无不与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感而发,忧国忧民,沉郁深沉,荡气回肠。他又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大家,真草隶篆无所不精,尤以行草与小楷独擅胜场。他以“二王”书法为依归,熔铸秦汉晋唐宋元明清诸家风格于一炉,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超逸空灵、从意适便、情驰神纵、端秀遒健的独特书风。张伯驹先生盛赞其书法说:“晋唐之风,当代巨擘。”启功先生赞其“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

28、自董其昌后无第二人”。赵朴初先生说:“玉如先生书,龙腾虎卧,意态不可方拟。”李苦禅先生说:“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二、继承与发扬吴门书法的具体实施路径(一)兴办学校,成立艺术馆及研究中心吴玉如故去之后,其门人为纪念老师专门成立了天津茂林书法进修学院(二教局系统,大专学历)。学校秉持吴玉如的教育教学宗旨,延请全国著名书画家前来授课。天津茂林书法进修学院学生遍布全国,是当时国内首家也是那一时期最大的书法专门学校,培养了上百万学生。现在活跃在书法教学一线的老师很多出自“茂林”,在书法史上形成了清、雅、灵、隽的“吴门书风”,被世人誉为“吴派”。32014年,韩嘉祥与田正宪专

29、程到哈尔滨考察吴玉如生前情况。在返津的飞机上,韩嘉祥提议建一个吴玉如艺术馆,田正宪也有此意,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在天津市南开区政府和南开大学的支持下,吴玉如艺术馆于2014年年底在南开大学校园正式成立,田正宪任馆长,韩嘉祥、李云光、李泓伯、孙刚、孟庆祥、徐子坤等为研究员。他们广泛搜集、整理吴玉如各种艺术文献进行研究,旨在宣传推广吴玉如艺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2015年5月召开了“吴玉如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的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吴玉如艺术馆也得到了南开大学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30、2017年,南开大学文博与考古研究中心与吴玉如艺术馆共同创建“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隶属南开大学文博与考古专业。后来北京也成立了茂林书院,吴玉如之子吴同宽任名誉院长,张慧君任院长。2019年4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专程到吴玉如艺术馆考察,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解小青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向艺术馆赠书;田正宪馆长向来访的专家学者赠送天津文史:纪念吴玉如先生诞辰120周年专辑,并就吴玉如诗文全集的策划出版征求来访专家意见。吴玉如弟子欧阳中石的学生叶培贵教授当时即兴赋诗一首:“纵须论出处,到此不为难。天地笼毫末,风云裂肺肝。情忘犹有寄,手老岂无欢。墨海烟涛灭,龙蛇长

31、翥蟠。”(二)举办展览、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注重媒体宣传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电视台为吴玉如拍摄过一个节目吴玉如书法艺术。1986年,吴玉如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北京电视台在原来天津电视台拍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辑后播出。很可惜,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已经无从查找。2013年,在韩嘉祥的一次展览上,他们从曾经在原天津电视台工作的郭惠敏那里找到一盘用电影胶片拍摄的默片。由于当时天津没有“胶转磁”技术,韩先生与田正宪又一起到上海的一家私人工作室转换胶片,并且连夜将视频上传网络。如今,我们能在“优酷”上看到吴玉如挥毫的场景,全有赖于他们的辛勤付出。2014年4月26日,“文墨笔耕:吴玉如书法特展”

32、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领导讲话,但却吸引了大批观众,很多知名学者都在百忙之中多次参观展览。展览中有一份吴玉如写给学生刘奇膺的信。刘奇膺曾是冯骥才被关牛棚时的好友,冯骥才曾在自己的书中专门写过他。当看到展览上的这封信时,刘奇膺已经不在人世,冯骥才不禁感慨万千。霍春阳先生两次来到展馆,给学生们讲述吴玉如教书育人的故事。为纪念吴玉如诞辰120周年,2018年4月,“好墨轻研吴玉如先生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社会高度赞扬。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师团队专程到天津参观调研吴玉如艺术馆,进行交流学习。2019年4月23日,“吴门书风”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33、此次展览展出了吴玉如、欧阳中石、苏士澍等九十余位书法家近两百幅作品。由田正宪主编的吴门书风书法集也同时发行。4月27日,韩嘉祥在天津美术馆举办了“吴玉如及其书法艺术”专题报告会。当时,看展览的群众络绎不绝,听报告的报告厅里也是座无虚席,还有很多观众站着听讲。2019年5月1日书法报封面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这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又掀起了一股吴玉如书法热潮。2020年8月14日,腾讯微视推出津绝:寻忆吴玉如,表1 书法集、著作专门采访田正宪。节目中,田馆长从吴玉如全集谈起,详细追忆吴玉如的艺术人生。此外,天津电视台、天津书画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做过专题采访,让更多人了解了吴玉如的人品

34、和艺术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吴玉如艺术在社会的广泛传播。(三)出版书法集、著作与研究文集吴玉如的书法艺术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门人弟子们的承继与推动,其中尤以韩嘉祥最为突出。他秉持吴玉如的治学治艺观念,德艺双馨,被誉为“学者型书法家”。他在青年时期追随吴玉如学习诗文、书法。吴玉如故去之后,韩嘉祥更是以弘扬“吴门书风”为己任。如今虽年逾古稀,他依然为此奔波劳碌,令人感佩。韩嘉祥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工作期间为吴玉如出版了大量书籍,对于推广吴门书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十年来有关吴玉如的一些主要书法集、著作和研究论文见表1表3。吴玉如秉持“述而不作”的传统文人理念,一生淡泊名利。他虽然写下不少诗词,并且留下

35、大量论学、论书资料,但他只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零星散乱,并没有整理成诗文集,也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被“严重低估了的大师”。为了给吴玉如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找到依据,韩嘉祥、田正宪、李云光等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人员走访吴玉如的学生和与吴玉如生前有过交往的人,抽丝剥茧,探赜钩沉。他们沿着吴玉如生前的足迹,到北京、哈尔滨、昆明、重庆等地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吴小如学生诸天寅那里发现了吴玉如的两大本诗稿,还在袁绍良家发现吴玉如的不少诗作。由于吴玉如晚年生活拮据,诗文常常写在一些旧信封、学生作业本背面或空白处、小纸条等上面,且反复修改,这给后人辨识带来了极大困难。研究人员每天面

36、对电脑屏幕,搞得筋疲力尽,有时为了辨识一个字,彻夜不眠。据田正宪介绍,李云光年逾花甲,整天坐在电脑前面整理文献,由于用眼过度导致双眼三次出血。他们的辛勤付出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为纪念吴玉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编辑出版了吴玉如诗文辑存(增补本)。同时,他们还编辑出版了吴玉如书法经典。这两部经典凝结了太多人的汗水和心血。吴玉如书法经典的结集本着精品意识、广征博取、优中选精的原则,使呈现在画集中首次面世的作品数量达到90%以上。在释文校对工作中,由于使用繁体字,他们更是一丝不苟,甚至在交付印厂开机的深夜,还因“后记”中一个“发”的繁体字由于计算机操

37、作系统出问题少了一个点而当即叫停。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奉献,这正是新时代中国人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历史担当。42019年,吴玉如艺术馆内部编印了一本吴玉如三体千字文。里面除了收入吴玉如原来出版的三体千字文,还补充了一个新发现的草书千字文,图片清晰,印刷精良,以供学习、研究者使用。2022年,艺术馆成功编纂出版吴玉如全集。该书由韩嘉祥主编,内容分为作品卷、自书诗词卷、信札卷、题跋卷、经典文钞卷、经典诗钞卷、千字文卷、临帖卷、课徒卷、诗文卷,是一部18卷巨著,工程浩大。吴玉如生前的很多作品都是亲朋好友间的往来书信或者是为学生做的临摹示范、学艺心得、警句等,零星散乱,并且绝大多数受书人都已经不在人世

38、,给搜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能更全面地搜集作品,编委会除了在报纸上刊登征集信息,还千方百计,费尽周折,和吴玉如生前亲朋好友的后人取得联系,搜集到许多珍贵资料。如单体乾的女儿就将吴玉如的大字版兰亭序80页电子版亲自送到艺术馆,还将单体乾的原作捐献给艺术馆;吴玉如学生尹升之子尹刚则将家藏的百余幅吴玉如作品拿出来给编辑组进行扫描拍照;董志慧则从北京寄来袁绍文使用过的吴玉如题写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会议手册。吴玉如全集由著名设计师陈幼林领衔的城市坐标团队精心设计,并且得到国家出版基金和天津市出版基金双重资助。编纂人员也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了能体现吴玉如的艺术水准,面对同一内容的作品,编纂人员要进行细致

39、的比较。为了要一张高清的图片,他们力求找到每一幅作品的原作来扫描。他们甚至要对一些破损、褶皱做技术处理,使得图像更加完美。33NORTHERN ART 2023 05PARTICULAR SUBJECT OF ART MUSEUMS ART MUSEUMS AND EXHIBITIONS32美术馆专题-美术馆与展览05 2023 北方美术表3 论文(三)新时代“互联网+”教育宣传新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改进、智能化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吴玉如艺术馆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打造网络教育平台。2020年,吴玉如艺术馆与天津市教委旗下的“超级校园”合作,开辟了在线书法小视频讲座

40、。2022年,由天津财经大学孟雷老师指导学生钟李睿、董子瑞等人申请的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书法美育以吴玉如书毛泽东诗词为例获批天津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且获得了2022年天津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这个项目以吴如玉书法为主线,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美育相结合,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崇德尚艺、铸魂育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吴玉如艺术馆提供行书样本,在北京茂林书院吴同宽的直接帮助下,由北大方正研发、创建了方正吴玉如行书字库。他们搜集到吴玉如近万字行书,在保证书家原来风貌的基础上,还仿制了缺字,修改了部分异体字和繁体字。这一项目有

41、力地推动了吴玉如书法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推广。(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服务人民吴玉如艺术馆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原则,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社会需要文艺,而艺术馆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吴玉如艺术馆充分发挥文化艺术赋能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6月8日,由天津市南开区委宣传部、甘肃省庆城县委宣传部主办,吴玉如艺术馆协办的“吴门书风展”在甘肃庆城展出。展览持续了七天,受到当地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其间还举行了“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大型联欢会,加深了两地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两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每逢过年过节,艺术馆的老中青艺术家们都会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无偿地到工厂、企业、社区等地

42、慰问,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更是一种文化资源,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发展等都有密切联系。推动乡贤文化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沟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国家权力与基层管理,建构健康的社会文化秩序,延续传统文化精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天津吴玉如艺术馆在天津市南开区政府及南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挖掘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打造天津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名片,为继承和弘扬天津特色乡贤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他们

43、在挖掘历史、抢救文化遗产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具有示范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一种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样板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楼宇烈.“乡贤文化”漫谈J.中国文化研究,2017(02):42-46.2韩嘉祥.士先识器而后文艺我心仪的吴玉如先生J.天津文史,2018(4):8-17.3孟雷,李云光.一生文字著痴迷 独从墨海恣波涛吴玉如的书法教育思想J.书法教育,2020(4):91-94.4田正宪.吾将上下而求索吴玉如文献整理的点点滴滴J.天津文史,2018(4):56-62.5孙俪珍.基层治理视域下的传统乡贤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9(6):277-280.孟 雷:天津财经大学艺

44、术学院副教授钟李睿: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责任编辑:江丽红)表2 论文集共生与对话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展理路中的地缘之思Symbiosis and Dialogue:Consideration about Geographical Elements in the Curating of the 3rd Xinjiang International Art Biennial韩昆哲/Han Kunzhe摘 要:2023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以“和美共生”为主题,展现了文明与交融、传统到当代的广阔视域。展览以地缘文化为切入口,拓展了新的展览研究范畴。本文以“共生与对话”中亚艺术单元为例

45、,回顾展览研策一体的策展思路和实施过程,并围绕近年来有关双/三年展“在地性”与“国际性”议题展开讨论,以此透视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展理路中的地缘之思。关键词:双年展;策展;在地性;中亚2023年1月10日至3月15日,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行。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张子康担任总策展人,共邀请来自11个国家的143位中外艺术家参与。此次双年展以“和美共生”为主题,分为“文明与交融”“共生与对话”“生态与家园”“写生新疆”“天地之间”五个主题单元,以强烈的视觉性、体验感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示了从传统到当代,在地性

46、与国际性兼具的广阔视域。其中由笔者策展实施的“共生与对话”单元,首次以主体性视角介入中亚地域的当代艺术创作并予以专题性展示,拓展了新的展览研究范畴。本文以本单元的策展实践为例,通过回顾研策一体的策展思路和实施过程,围绕地缘文化上的中亚概念、展览结构、空间与公众关系展开讨论,以此透视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展理路中的地缘之思。一、从地缘文化视域出发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接合部,拥有相近的自然景观,共同或相似的历史、文化、语言,又随经贸往来成为中西方文明互通和思想交汇之地。纵观人类文明进程,古丝绸之路以其连接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同时也与地域性的政治、经济、社会、

47、生态等因素形成了多重联动的关系。从地缘政治和历史地理研究的维度,中亚(英语:Central Asia;俄语:/)是一个复杂的多重的概念。自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至今,国际学界有关“中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多种界定。一般而言,狭义的“中亚”概念(俄语:,即“中部亚细亚”)指历史上曾经为俄罗斯所统治的位于亚洲中部的非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后发展为普遍行政地理概念上的“中亚五国”1。大英百科全书则将广义的“中亚”定义为西至里海,东到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北起西伯利亚南部,南达伊朗和阿富汗北部的广大区域。2英国学者加文汉布里认为:沙漠和草原终止的地区,也就是中亚边界终止的地区中亚最重要

48、和最显著的地理特征,是它完全隔绝来自海洋的影响。3这一描述,已经从较为抽象的层面关联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而作为文化和历史概念的“中亚”,从范围界定上更接近前述广义的范畴,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国际社会对“中亚”概念的理解,还是中亚国家对自身所处地域的认知,大都源于强烈的文化认同理念,4更加强调共同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共同的文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区域文化空间。这也为展览提供了基于地缘文明整体考量的范式。结合上述政治、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展览参照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Central Asia)计划,将中亚视为涵盖阿富汗、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地区、巴控和印控克什米尔、中国西部地区、蒙古和“中亚五国”在内的广大区域,5进而以开放性的策展思路对中亚和泛中亚地区的艺术创作和展览现象进行扩展式研究。在对中亚地区艺术家参与大型国际艺术展览的情况梳理中发现,中亚地区惯常以一种整体性的面貌出现在国际文化艺术现场。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彰显人类历史文明的中亚展厅中,而且一直延伸至诸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当代艺术展览中。而有关中亚地域当代艺术创作的呈现,一方面集中于 20 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