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由于()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答案:B2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武昌起义部分(如上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次起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制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转变策略乘机附和解析:教材虽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问题,但却已将此结论体现
2、在其叙述之中。答案:C3温家宝总理在哈佛高校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很多贵重品,很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 C 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排解,答案为D。答案:D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精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转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革命阵
3、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分析辨别力气和理解力气。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说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辛亥革命的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答案:C5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受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训练,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公正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出五族人民之公意”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4、专制制度。“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排解A;“如无真正之公众训练,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表明“公众训练”的重要性,排解B;“真正自由公正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说明要建立民主制度,使国家成为一个自由公正的国家,排解C。答案:D6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像之处是()A领导者都期望依据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头,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解析: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合所学学问可知,D为这两场
5、革命运动的相像之处。答案:D7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缘由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理解分析力气。假如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就受到损害,因此,它们是不支持中国革命的。答案:C8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解析:所谓“中国当时实际”指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但对其又不放心
6、,所以特殊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力重心在内阁不在总统,想以此来限制袁世凯。很惋惜的是此招被袁世凯看破,上台后很快就破坏了责任内阁制,去掉了自己头上的紧箍咒。答案:D9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仆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D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生疏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力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错误,B表述本身错误,D与题干无关
7、,故C符合题意。答案:C10“就辛亥革命的效果而言,与其说1911年发生了一场革命,不如说旧秩序那一年倒塌了。”这一论断是指辛亥革命()A没有推翻封建君主制度B没有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C没有对资本主义进展产生影响D没有转变中国社会性质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理解分析的力气。题干的含义是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这个旧秩序方面的作用,但没有认可其革命性。根本缘由是辛亥革命没有转变中国社会性质。A、B、C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1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其次、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
8、加了国民的民族民方法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权利解析: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中“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方法识,因此A项的表述最全面。答案:A12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状况()甲: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统治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丁: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戊: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9、任务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辨析力气。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成功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戊的说法是不对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驻守武昌的新军第八营的士兵程正灜开枪打死反动军官,熊秉坤随即赶来,鸣笛聚众,宣布起义。城内外各路革命军纷起响应,首先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署。其次天早晨,一面十八星大旗飘扬在黄鹤楼上,宣告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材料二辛亥革命是发生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御侮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历史大事。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
10、条。它明确宣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宗教信仰的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的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进步的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辛亥革命在武昌领先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与所学学问,指出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谁制定、谁颁布的。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缘由和历史意义,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综合概括历史
11、问题的力气。答案:(1)清政府派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文学社、共进会深化湖北新军和学问分子中进展革命力气。(2)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由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由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公正;国民有很多民主权利;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殊地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因而,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打算中华民
12、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武昌首义,斩黄袍,开启共和之路,倡民主、民权、民生。然议会虽设,帝制阴魂不散,裹脚布虽弃,足疾一时难愈,辫子虽剪,帝制丝毫未革,照旧饿殍横地。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个宏大的成功,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宽敞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进展。”何香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今深化人心。”刘少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进开放拓了道路。这是一个宏大的成功。”周恩来(1)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打算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最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学问分析“
13、然议会虽设,帝制阴魂不散”的主要缘由。(2)材料二中三位历史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何相像之处?从思想、人才的视角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影响。解析: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概括回答辛亥革命“打算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最主要表现;结合辛亥革命失败的缘由回答“然议会虽设,帝制阴魂不散”的主要缘由。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经济、政治方面概括即可;其次小问从思想宣扬、人才培育两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答案:(1)表现: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缘由:民族资产阶级的脆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的阻扰、破坏;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2)相像之处:都确定了辛亥革命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影响: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培育了大批革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