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_宋亦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945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_宋亦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_宋亦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_宋亦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4 月下乡村振兴125Rural Revitalization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研究以湘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S202110531083)作者简介:宋亦琳(2002),女,辽宁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等。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研究*以湘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为例宋亦琳(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西州 416000)摘要:农家书屋是农村中最基层的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最关键的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笔者阐述了数字时代下传统农家书屋转型

2、为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构建效能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健全数字时代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数字化农家书屋能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持续赋能,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872.2023.08.037随着我国

3、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下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缺乏数字素养等问题开始显现,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会加剧农村发展的滞后1。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探讨了农家书屋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以期对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和健全数字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所裨益。1 传统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1.1 数字化农家书屋优势明显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农家书屋提升效能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数字化农家书屋可以通过现代

4、化信息管理系统,对阅读资源进行科学的数字化管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线下出版业及纸质书销售渠道受阻,这种严峻复杂的形势倒逼出版业加快从生产模式和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数字出版市场规模的扩大为数字化农家书屋提供了更多高质量数字资源。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加上数字化阅读资源具有获取便利、易于浏览、图文并茂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阅读兴趣,在乡村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3。1.2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城乡数字鸿沟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当促进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为了让湘西州农村居民更好地享受到“数字红

5、利”,保障城乡“数字机会”公平,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这不仅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跟上新时代全社会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步伐。1.3 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数字化农家书屋可多形态、全方位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在过去填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在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数字化书屋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平台,有利于促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

6、规律。生态振兴需要农民树立环保理念,这也需要文化作为支撑。利用好数字化农家书屋,倡导现代理念,可推进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4。同时促进乡风文明,凝聚各方力量,推2023 年 4 月下乡村振兴126Rural Revitalization动组织振兴。1.4 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保障。数字乡村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5。疫情激发了数字经济的全面提速发展,数字化农家书屋能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疫情期间享受阅读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数字化

7、平台,宣传防疫知识,参与网格管理,开展农业技能线上公益培训,助力复工复产6。2 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突出问题2.1 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及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农家书屋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惠民工程,由于乡镇政府财力有限,加之对公共文化服务重视不足,导致农家书屋的专项资金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总量仍然偏少。数字化书屋建设成本高、难度大,依靠政府投入的资金来源较单一,难以满足需要7。实现传统书屋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具备各类终端硬件设备,湘西州多数农家书屋没有配备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数字设备,这导致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严重滞后。数字化书屋信息管理平台的

8、资源内容少、更新慢,影响阅读体验。此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封闭性较强,使用者普遍只能在本书屋信息系统内查询资源情况,存在资源互通效果差的问题。2.2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有限。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导致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湘西州农村的文化相关工作者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推进数字化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推出了人才引进举措,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数字化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普遍缺乏专业的数字管理知识。农村地区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文化工作者多为初高中文化水平,缺乏乡村文化建设和数字化的

9、专业知识,数字化农家书屋的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机制有待完善。2.3 需求对接及宣传引导不到位,农民参与度低农家书屋的资源存在供需错位的情况,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在湘西州农村的知晓度、使用度不高,未能发挥该有的文化阵地作用。具体来看,书屋对阅读层次的划分不明确,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平台资源内容更新慢,严重影响了数字阅读体验。各地书屋很少开展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导致农村居民缺乏文化参与的主体性。数字化农家书屋对个人的媒介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居民倾向于将互联网和数字化设备用于满足娱乐需求,媒介素养教育有待普及8。有些书屋虽然配置了数字化设备,但书屋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数字管理

10、知识和经验,难以引导农村居民获得合适的内容资源,甚至对书屋的管理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农家书屋形同虚设,难以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2.4 绩效考核评价与监督不充分,发展动力不足大多数农家书屋缺乏绩效考核评价与监督,发展动力不足。政府是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书屋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实现,凭借政府一方力量难以保障书屋的后续发展动力。多元主体参与文化治理有利于形成良好乡村文化氛围,促进数字资源供给与数字服务联动9。目前,湘西州很多农家书屋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关系体系,农村文化建设合力不足。农家书屋缺乏整体规范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监督体系不完善,未能与农村居民的文化服务需求有效对接,影响了用

11、户体验和口碑。同时,农民群体、志愿者、公益组织、新乡贤等主体未能参与到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中,缺少主体间的互动,难以获得实际建议与反馈。3 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传统书屋的数字化转型,既需要配备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备,又需要保证数字技术、数字资源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的额度,加强规范和管理。健全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规定其支出标准,严禁挪用、占用专项资金,并加大对农家书屋政策、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数字化书屋提供更多基金保障。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赞助数字化书屋

12、,完善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购买数字服务、数字项目外包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数字资源统筹和共享机制,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数字资源下沉到农村基层。促进城市图2023 年 4 月下乡村振兴127Rural Revitalization书馆、高校图书馆辐射乡村,为书屋提供更多实用性强、更新及时的农业农村信息。丰富数字农家书屋内容资源供给,促进设备互通、服务联动,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3.2 优化农家书屋人员结构,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 基于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的现状,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数字化农家书屋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招募新型农村职业经理人。

13、作为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农村职业经理人也面临着水土不服、乡民不和、制度受限等现实问题,应探索政府部门、村委干部、村民群体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利边界,有序合作。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激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进行人员补充,让更多的人才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10。针对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以依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与选拔,设立实践基地,建立“农校对接”长效机制,使乡村和高校间的合作、联系更加频繁紧密,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志愿者是富有活力的社会力量,可以拓展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志愿服务,建立包括在校大学生、公益组织成员、新乡贤的志愿者队伍,灵活设置志愿岗位,服务内容可以是在岗值班、阅读推广

14、、在线问答、辅导文化创作等,切实提高数字化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3.3 对接实际阅读需求,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应整合供求信息,调整数字化书屋供应内容机制。一是界定农村阅读主体,作为乡村阅读主体的农村居民,包含妇女、儿童、青壮年、老年人群体,应充分调研他们对数字化书屋的发展期待和实际需求,还可以探索“百姓点单”的自选模式。二是加强对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宣传数字化书屋,在农村小广场等村民聚集区贴宣传标语,书屋工作人员也可以入户宣传,组织策划阅读主题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三是打造“数字化农家书屋+”模式,创新数字化书屋服务管理模式,将书屋的文化阅读功能与

15、其他功能相结合。例如:打造“数字化农家书屋+乡村学校”模式,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园地,让农村儿童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及数字化设备,享受阅读乐趣;打造“数字化农家书屋+快递驿站”模式,相应开展快递收发等便民业务,让更多农村居民愿意走进农家书屋。3.4 形成农村文化建设合力,构建效能评价体系提升数字农家书屋效能需要多方合作,形成乡村文化振兴合力。政府除了要保障数字化书屋的建设及维护资金,也应重点构建书屋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农家书屋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始终以农民群体的实际获得为导向,牢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6、指标设计重点可以包括:书屋数字化建设程度、内容资源丰富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使用及服务的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对生活的影响度等。政府更要扮演好效能评价的监督者角色,在引导数字化农家书屋效能提升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推进书屋资源、书屋服务和书屋效能的良性互动,实现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4 结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数字化农家书屋能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持续赋能,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研究湘西州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措施,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农家书屋也具有一

17、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 许丹.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问题清单与行动框架J.社会科学研究,2021(5):115-123.2 王春萌.传统与转型:数字农家书屋发展困境与破解路径J.出版广角,2022(10):92-95.3 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4 许吴飞,马衍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22-128.5 张蓓.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2):122-124.6 侯凤芝,黄奇杰.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家书屋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21(5):36-40.7 陈含章.农家书屋工程十五年:追溯、历程与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20(11):5-14.8 戚晓明,刘益馨.变迁与创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J.图书馆建设,2021(4):29-35.9 尹章池,王涵.内生型数字农家书屋的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与实践模式J.中国编辑,2022(10):36-41.10 刘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3):255-2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