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78316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册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1949年初,毛泽东、周恩来曾联名发电:“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宋庆龄)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要()A商讨国共的合作 B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筹备建立新中国 D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 B1949年新政协会议C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C195

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推行的这项制度“不管怎么说也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发展的一个特殊类型而已,也属于议会制度的范畴”。这一制度是()A民主共和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6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现在每年都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重视和

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为了()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合作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各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

4、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有何意义?(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请写出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其他四个自治区的名称。8在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有3人,56个委员中党外人士有27人。这体现了新政府的特点是()A多党合作、团结建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9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

5、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C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终止,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11“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

6、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1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13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41958年,周恩来在青岛民族工作

7、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的权利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15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6阅

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

9、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通过会议背景性质意义(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

10、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我国社会尚未认识“人大”的重要性 B“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C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D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假如她采访你,你将怎样回答()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11、。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4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A B C D5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6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主任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主任告上了法庭,村主任终被拘留。下面是某班学生

12、的观后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A B C D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5年10月1日,是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25周年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第一部为“民告官”撑腰的法律,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90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民告官”案件连续以年均60%的增幅增长。从1990年的266件,到2009年的5603件,20余年间,江苏“民告官”案件数量增

13、长了近20倍。数据表明,如今城建拆迁、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征收是“民告官”最“热门”的三大领域。材料二 图(a)普法宣传图(b)村民投票选举(1)材料一中法院受理“民告官”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何表现?(3)材料二中图(b)反映了什么?图(a)和图(b)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8“今年的5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这场浩劫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D个

14、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9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10右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 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C19271937年 D19771987年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坚持

15、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新时期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6、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C基层民主选举 D依法治国15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

17、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1)简述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

18、哪些新发展。(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2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写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A1997年6月30日 B1997年6月29日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3有人为庆祝香港

19、回归十周年而设计了一幅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作出的巨大贡献B对邓小平未能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4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5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中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

20、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6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

21、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人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二 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材料三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是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的?(2)从三则材料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

22、样的立场?(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针对的是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8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9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B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23、然趋势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问题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结果。这次会谈是()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11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位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这块地方到1997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B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12“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

24、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副对联主题的是()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C香港回归 D改革开放13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时,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1997年香港顺利地实现了回归。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力不从心14.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该言论在当时有利于()A“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15.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

25、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6、。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澳门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

27、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1)根据材料一,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C解析 本题考查新政协会议召开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

28、能力。题干材料选自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电报,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筹建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A解析 根据“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等信息可知: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后一个“天安门”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3C解析 首次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B解析 根据新中国实行的代议制的提示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B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

29、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6A解析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倾斜是实现各民族繁荣的重要政策措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国家对西藏地区给予大量的财政支持,正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7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内

30、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8A解析 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来看,党外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占一定比例,表明新政府的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性,体现了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特点。9D解析 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0B解析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1D解析 由材料判断出,这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A、B、C三项符合共同纲领的内容。D项才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符合对共同纲领的发展。12C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

31、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3C解析 据材料中的“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即可判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C解析 根据材料中“适宜于而不适宜于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分析,本题应选C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A、D两项不符合题干意思。15C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也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C项所述正确。16答案 (1)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通过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背景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保障在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性质临时宪

32、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 第(1)问,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两者的不同即可。第(2)问,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可判断出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特点需要根据材料二概括。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D解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的民主法

33、制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D项正确。A项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矛盾,排除;B项是“文革”的表现,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2D解析 改革应从制度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发生。3B解析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4C解析 是在1954年,是在1949年,不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5B解析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

34、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6C解析 村民自治制度开始实行于1998年,排除;与材料无关。7答案 (1)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日益成为共识;普通公民的人身权利得到保障;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3)图(b)反映的是村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正因为有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宣传活动,才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解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概括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一定要准确回答出法律依据。第(2)问需要归纳概括,从法制观念的

35、不断进步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第(3)问,图(b)是基层民主选举方面的内容,要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8C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浩劫”是指“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这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方面的主要原因。9D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来说,这些口号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而口号是涉及当时民主政治与法制。10B解析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各个方面倒退,所以历史拼音颠倒过来,表示这段历史是颠倒黑白的历史,是开历史的倒车。11A解析 “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坚

36、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2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明确“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B、C、D三项均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民主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13D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加快,颁布了1982年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4C解析 基层民主选举是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A、B两项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确立;D项是社会主义法治,不是民主。15B解析 乡村基层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项。我国是人

37、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A、C两项不正确。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基层选举要早,故D项不合适。16答案 (1)成果: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1954年宪法。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2)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实行依法治国。(3)特点: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与广泛性。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第二小问,概括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各自的特点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不难得出结论。第(3)问,注意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体现在中国特色上,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2C解析 “这一天”指的是香港回归的日子,具体来说就是1997年7月1日。3A解析 邓小平同

39、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4C解析 材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香港回归后经济制度、生活方式等保持不变。5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的变化。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毛泽东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开始探索采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6B解析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是和平统一祖国,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7答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一个中国。(3)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

40、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4)“台独”势力(岛内分裂势力)、外国(西方)反华势力等。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围绕三代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努力展开。第(1)问实际考查对台湾的基本方针,即“一国两制”。第(2)问,注意从本质上寻找三位领导人对台态度的共性。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国两制”的重要实践即可。第(4)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运用。8A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内部问题是国家统一问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民主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说明所

41、有制问题、民族关系、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前都已经解决了。故A正确。9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论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都是在中国这个统一国家内部实行的。10D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下半期”。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项正确。11D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得到了广泛认可,材料中香港人民的信心与日俱增,体现出香港人民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12C解析 从材料中“喜迎回归”的信息可以看出与香港或澳门有关,再结合“求和割地”可知与香港回归有关。13A解析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

42、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一国两制”只是实施手段,不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本国的利益为中心的,排除C项;D项说法没有根据。14C解析 材料承认只有一个中国,这有利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达成。15B解析 “原乡人的血”等说明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表达了台湾人民渴望结束分裂的心情。A项不符合题干意思,C、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16答案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香港和澳门得以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