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OVERSEAS ART RESEARCHNORTHERN ART 2023 0492美术美育04 2023 北方美术图像与生活古希腊雕塑之“在场”Image and Life:“Presence”of Ancient Greek Sculpture张景瑶 高 英Zhang Jingyao and Gao Ying摘 要: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曾有着“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描绘,当我们以学科视角强调古希腊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时,我们需要警惕时空的阻隔、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认知偏差。古希腊雕塑被创作的初衷是为城邦生活而服务,为满足特定“场”的需要而创作,以宗教雕塑、公共雕塑、墓葬雕塑、竞技雕
2、塑等形式在特定“场”中与观者发生关系,与空间环境相呼应,承载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宗教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深刻理解古希腊雕塑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感知其艺术魅力,古希腊雕塑始终为满足城邦生活的需要而化身典范的“在场”。关键词:古希腊雕塑;在场;宗教信仰;社会价值希腊人的生活离不开图像,正如托尼奥赫尔舍在古希腊艺术中强调的:“图像是观念中的城邦及其生活实践的一部分”11,从帕特农神庙建筑和雕塑呈现到壁画、瓶画的叙事,希腊人建造起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图像世界。雕塑作为古希腊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后来人们眼中的艺术品,更是希腊人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其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在场”
3、。“在场”指存在意义的显现,强调雕塑和观者的一种状态,每一尊雕塑都以震撼人心的真实效果带给观者直接体验,与其周围的空间营造特定的氛围“场”,在中央广场看到政治家们雕塑的领袖的威严,在神庙和圣域中感受诸神祭祀雕塑的无上力量,在街道上看到纪念雕塑的哀痛追思。无论是古风时期古拙刻板中透露的神秘微笑,还是古典时期典范化的均衡,其意义的实现都基于雕塑与观者的联系、与空间环境的呼应和主题情感的流露,最直接的目的是创造出理想化的形象和有所指的主题来作为一种城邦生活的信仰和典范,在希腊人生活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古希腊雕塑的风格演变古希腊文明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吸收了本土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4、也受到了西亚和埃及文化的影响,在爱琴海的环抱和巴尔干半岛的孕育下,形成了以人为本,充满浪漫与激情的文化内涵。经过公元前12世纪黑暗时期的动荡与毁灭,劫后重生的古希腊艺术在公元前7世图1 科孚岛阿尔忒弥斯神庙的三角楣 约公元前580年纪焕发出磅礴的生命力。雕塑发展繁荣于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雕塑的风格演变与希腊城邦生活一同经历了内求、自立、外放的三个重要阶段。(一)古风时期信仰的内求古风时期是古希腊城邦文化孕育发展的阶段,面对自然的威胁和对未知空间的恐惧,希腊人民急需寻求一种内在文化的认同。较健全的神话体系提供了希腊人对过往浪漫的想象,“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基础和希腊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5、使得神成为早期城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凝聚城邦内部力量,雕塑题材往往被表现为神与大自然中的动物或怪物搏斗的故事内容,以此向城邦成员传递神与希腊人同在的观念。一切都是神的庇佑和馈赠让希腊人有建立水印木刻信息数据标准,使抓取、提炼、分析、分类、录入等流程最大限度地规范化,是确保水印木刻文献数据研究过程高效、研究结果可靠的重要基础。2.实现水印木刻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关联大数据通过一种全采样的方式处理、编辑、分析数据,传统数据库因为数据标准、属性等原因,部分信息是无法进行统计的,例如,著名的“知网”,进行论文的收录,一般情况下,内容部分是无法再次进行梳理录入的,虽然后期可以采用全文检索的方式,但无
6、法有效形成快速索引目录,或者分类形式。而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将最大限度地把内容里的属性字段提出,作为下一级索引的依据。比如艺术家个人简历部分,其实对于研究者来说,在常规浏览时,能做到单项类别分析和统计,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这样的话,观看内容信息的时候,就可以从一些关键词跳转,进入到相关条目的分类,不仅仅是纵向浏览,也能够实现横向比较和分析。这样一来,数据就变得更加鲜活,本身就具备了获取全信息并可以量化尽可能多的数据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甚至会影响到研究者的思维和决策。3.实现用户对于水印木刻信息数据的共享数据共享是一种持续性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使用户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减
7、少数据信息收集、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也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收录更精准,种类更多,更新更快,数据检索的使用也更便捷,实现数据共享。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力求将数据信息的共享做得更加合理。其采用的机制并不是任由普通用户实时可更新,而是核心数据相对稳定,衍生数据经反复比对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变更。在这样的框架下,经提取和编辑加工后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是极少修改和更新的,但从所存储的数据内容上,可按时间分为最新数据和历史数据,按照特定规则,在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再进行数据属性转换,而对于年代久远、低查询率的数据,以及部分使用率较低的数据,则逐渐剥离至边缘存
8、储库内,并形成相关的基础应用解决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多渠道进行数据收集,再进行分源;(2)数据分类在分源后展开,多类别分类并生成目录;(3)导入云端服务器,文本数据加密;(4)每次新数据采集完毕,同步与云端数据进行比对;(5)数据对比后,录入对应的数据库;(6)持续性进行操作,如此往复。4.跨平台进行水印木刻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传播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将使中国水印木刻的传承和推广变得更加高效。一方面,中国水印木刻有着很高的文化识别度,是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就能让人较为轻松地判断出文化属性。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的优势当前没有任何其他载体可以比肩。互联网
9、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是惊人的,而且影响的层面非常广泛。每个民族、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而互联网能够不受时空局限,无须特定地点,无须超大的空间,具备很强的机动性和实时报道的传播特性,是当下时空背景下推广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方式。当今处于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生存早已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线上及线下多线推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推广。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正被打造成这样的平台,在保证发表渠道畅通的基础上,引入更加高效的传播手段,将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重要途径。5.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可移植性安全性
10、方面,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将采用物理独立和逻辑独立混合存储的形式,力求做到各部分相互独立,又可以密切关联。同时,也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对于大部分应用而言,数据库可移植性可能不太重要,但是一旦后期需求来了,它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后期数据库迁移,平台的更替。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在设计初期,就对此做好了准备,并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预案。在水印木刻大数据深入艺术应用并完善之后,研究者可以对任意艺术家、艺术品、艺术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按照这样的设想,我们已经迈开第一步,不轮路途如何遥远,都将继续走下去。艺术(视觉艺术-美术)行业应该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11、参考文献:1曲家辉.艺术大数据有多“靠谱”?J.收藏投资导刊,2015(07):78-81.2罗梅芳.艺术走进“大数据时代”J.投资有道,2013(08):56-57.3大数据助力艺术市场发展J.中国拍卖,2018(08):42-43.4陈琦.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5方文山.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EB/OL.2021-03-12.https:/ 凡: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视觉艺术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责任编辑:蒙佳亮)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9495海外美术研究04 2023 北方美术OVERSEAS ART RESEARCH
12、NORTHERN ART 2023 04期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更富有激情,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对于观者而言,充满张力的全方位刻画使得雕塑达到了直接体验的效果,营造起了悲壮的“场”,使得身处其中的观者实现了“在场”的真实感受,建立起了雕塑与观者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对雕塑风格发展与生活关系的梳理,我们能够明显感知到雕塑的生活角色与城邦发展需求紧密相关。雕塑被创作之初就肩负起了传播信仰和巩固政治统治等目的,古风时期的“在场”实现了城邦内部信仰的自立,形成了一致对抗大自然和外部“假想敌”的力量;古典时期的“在场”满足人们对于理想化人体的想象,提供了人们典范和榜样,形成了城邦
13、自信向上的精神引领;希腊化时期的“在场”则巩固着城邦的统治,形成新的价值内涵,满足人们思想、情感和信仰的需要。相隔千年的我们只能看到雕塑的柔美与和谐,难以理解其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就希腊人而言,“在场”才是其真实的意义。二、雕塑的种类与“在场”(一)神话主题雕塑崇敬与信仰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希腊神话作为古希腊最重要的文化内容之一,贯穿并影响希腊艺术发展的始终,在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题材的同时,也赋予雕塑在城邦生活中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古希腊表现神或半神英雄的雕塑主要存在于公共空间,雕塑本身被雕琢为姣好的
14、面容、完美的身体比例。对神的肯定其实就是对人本身的歌颂,发挥着重要的公共性意义。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主要强调伦理性行为和举止的典范形象,希腊化时期更注重戏剧性,隐喻着对生命的理解、命运的无法抗拒和生活的苦难,引导观者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中感同身受。神话主题雕塑主要以祭祀雕塑、还愿雕塑、神庙装饰等大量存在于城邦的圣域和神庙中,这种存在不是人对物的单向祭拜,而是通过宗教仪式实现神与人的双方“在场”。为了雕塑能够在仪式中通过搬运和游行实现神活灵活现的“在场”,早期的祭祀雕塑在规格上相对较小,为实现身体最大程度的“在场”,雕塑形式上多以圆雕呈现,实现神与人全方位的祭拜和交流,达到的效果就是引导人们建立与神的
15、联系。雕塑此时不被作为一个冷冰冰的事物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灵魂的附体,通过仪式的“在场”,人们表达对神的崇敬和感激,而神也将引领和庇佑每一个参与祭祀的人,守护城邦的安定和繁荣。跨过了肉体与灵魂交织的认知阶段,神话主题雕塑成为伦理的守护者和政治的宣传员。位于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曾是希波战争后希腊政治的聚集地,高涨的民族精神使得这座神庙无不体现着胜者的自信和对神的无上崇敬,希腊人成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他们要维护世界的秩序,代表正义消灭邪恶。在其背面的三角楣上就通过拉庇泰人和马人之战来表现神对于世间秩序的维护(图4)。野蛮的马人在拉庇泰国王的婚礼上醉酒后对少男少女图谋不轨,这些不义的野蛮人拥有着丑陋野蛮
16、的面孔,半人半兽的身体与拉庇泰人战斗在一起。站在三角楣中间的阿波罗则仿佛置身于这尘世的纵欲斗争外,以神的姿态冷静威严地看着这一切,但阿波罗最终还是丛容地伸出一只手示意忒修斯和派瑞图斯来平息这样的混乱,两位英雄也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维护了宗教秩序。此时神的“在场”是通过神话故事的描述得以实现,.首先群像间建立起固有的“在场”关系,营造了一个关于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场”,观者进入这个场将感受到神的威严和信仰的力量,崇敬于神对于世间秩序的维持,主持正义、消灭邪恶,这样的崇敬也直接影响到了希腊人的生活和对外作战中。此外,希腊人对神的崇敬还有着极其简单质朴的情感,希腊人认为神具有人的面貌、情感和个性,
17、人神的区别仅限图5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约公元前200年图6 蹲下入浴的阿芙洛狄忒 约公元前300年图7 刺杀僭主者群雕 公元前477年 图8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约公元前190年了心灵的依靠,.以神话为题材的雕塑作品作为宗教化的典范大量存在于城邦生活中,神作为理想化完美的人成为人们的模范和榜样。与生活相匹配,古风时期的雕塑作品集中于对神话题材的表达,在创作于约公元前580年的科孚岛阿尔忒弥斯神庙的三角楣上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风格样貌(图1)。由于自然与城邦的对立,死于希腊英雄帕尔修斯剑下的美杜莎和被驯服的狮子等成为神庙的守护,他们的在场实现了宗教秩序的维护,引发公众对希腊英雄的追思与想象
18、,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此时的人物形象较泛化,双目尤为突出,又因为这一时期塑造技术的不足以及表现人像生机的需要导致了“古风的微笑”这一带有主观认知的程式化表达,2与古典时期相比缺乏生动自然的描绘,处在样式风格不断完善的阶段。(二)古典时期精神的自立公元前500年前后是希腊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反抗波斯人的战争中,希腊人对于本民族的自信逐步建立,强调优雅、睿智的希腊文化先进于野蛮、落后的东方文明。这一阶段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悲喜剧作品传遍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贡献着哲学的智慧,带动社会思想的进步,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为人们争取了更多的民主权益,荣耀与自信降临希腊,饱满、
19、端庄、浪漫且富有激情、充满力量和斗志的希腊精神熠熠生辉。均衡端庄的形象是古典时期雕塑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思想上,神作为曾被追思的守护者逐步与人的形象结合,作为城邦中共同生活的模范者呈现出典型的希腊人特征,拥有和谐的身材比例、表情端庄典雅;至此身体作为辩论演讲的基础、战争竞技的前提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意义,他们健壮柔美富有力量,和谐扭动的身体仿佛揭示着世间最美最永恒的规律,美好的身体成为最高的物质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化身,这一观念无处不在。它是希腊艺术的一个核心因素。19另一方面,在创作技法上,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在菲迪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留西帕斯等艺术大师的探索中突破了古风时期的程式化,实现雕塑比例
20、关系、动态变化的真实呈现,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皮肤下血液的流动和肌肉的力量。普拉克西特列斯的赫尔墨斯与小狄俄尼索斯(图2)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众神的使者赫尔墨斯侧头看向臂膀间的小酒神狄俄尼索斯,对视的瞬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使得空间和“在场”的观者凝固在这种永恒的关系中。高低起伏的肩部与柔和扭转的胯部形成平衡呼应,柔和的大理石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柔软的肌肤之下准确的肌肉起伏和骨骼变化,赫尔墨斯的承重腿和被衣服遮挡的树桩巧妙地实现身体力量的平衡,健硕的肉体、柔美的动态、端庄的表情都是对当时“理想化”希腊人的写照。“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古典的自立不是绝对的
21、真实存在,而是精神理念的成果和理想化的典范“在场”。3(三)希腊化时期思想的外放希腊化时期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多元的文化融入希腊精神中,城邦生活被迫开放,艺术在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经受着文化认同的挑战,帝国为减少领土扩张和人口激增对帝国统一构成的威胁,排解内部统治的压力,注重建立新的信仰形象,宗教让道,政治抬头。雕塑作品开始注重表现君主英勇的形象、敌人狼狈悲惨的命运、哲学家和政治家深思的面孔等能被大部分帝国臣民所接受的内容题材,同时也出现了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氛围营造成为雕塑“在场”的重要价值。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的自杀的凯尔特人之王和他的女人(图3)就讲述了
22、一位凯尔特人的王为了不成为敌人的阶下囚而先杀死妻子后自刎的故事内容,雕塑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了生死、动静、立垂等丰富的对比关系。相较于古典时图2 普拉克西特列斯 赫尔墨斯与小狄俄尼索斯 约公元前330年图3 自杀的凯尔特人之王和他的女人 约公元前220年图4 拉庇泰人与马人之战 约公元前460年9495海外美术研究04 2023 北方美术OVERSEAS ART RESEARCHNORTHERN ART 2023 04期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更富有激情,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对于观者而言,充满张力的全方位刻画使得雕塑达到了直接体验的效果,营造起了悲壮的“
23、场”,使得身处其中的观者实现了“在场”的真实感受,建立起了雕塑与观者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对雕塑风格发展与生活关系的梳理,我们能够明显感知到雕塑的生活角色与城邦发展需求紧密相关。雕塑被创作之初就肩负起了传播信仰和巩固政治统治等目的,古风时期的“在场”实现了城邦内部信仰的自立,形成了一致对抗大自然和外部“假想敌”的力量;古典时期的“在场”满足人们对于理想化人体的想象,提供了人们典范和榜样,形成了城邦自信向上的精神引领;希腊化时期的“在场”则巩固着城邦的统治,形成新的价值内涵,满足人们思想、情感和信仰的需要。相隔千年的我们只能看到雕塑的柔美与和谐,难以理解其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就希腊人而言,
24、“在场”才是其真实的意义。二、雕塑的种类与“在场”(一)神话主题雕塑崇敬与信仰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希腊神话作为古希腊最重要的文化内容之一,贯穿并影响希腊艺术发展的始终,在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题材的同时,也赋予雕塑在城邦生活中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古希腊表现神或半神英雄的雕塑主要存在于公共空间,雕塑本身被雕琢为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体比例。对神的肯定其实就是对人本身的歌颂,发挥着重要的公共性意义。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主要强调伦理性行为和举止的典范形象,希腊化时期更注重戏剧性,隐喻着对生命的理解、命运的无法抗拒和生活的苦难
25、,引导观者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中感同身受。神话主题雕塑主要以祭祀雕塑、还愿雕塑、神庙装饰等大量存在于城邦的圣域和神庙中,这种存在不是人对物的单向祭拜,而是通过宗教仪式实现神与人的双方“在场”。为了雕塑能够在仪式中通过搬运和游行实现神活灵活现的“在场”,早期的祭祀雕塑在规格上相对较小,为实现身体最大程度的“在场”,雕塑形式上多以圆雕呈现,实现神与人全方位的祭拜和交流,达到的效果就是引导人们建立与神的联系。雕塑此时不被作为一个冷冰冰的事物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灵魂的附体,通过仪式的“在场”,人们表达对神的崇敬和感激,而神也将引领和庇佑每一个参与祭祀的人,守护城邦的安定和繁荣。跨过了肉体与灵魂交织的认知阶段
26、,神话主题雕塑成为伦理的守护者和政治的宣传员。位于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曾是希波战争后希腊政治的聚集地,高涨的民族精神使得这座神庙无不体现着胜者的自信和对神的无上崇敬,希腊人成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他们要维护世界的秩序,代表正义消灭邪恶。在其背面的三角楣上就通过拉庇泰人和马人之战来表现神对于世间秩序的维护(图4)。野蛮的马人在拉庇泰国王的婚礼上醉酒后对少男少女图谋不轨,这些不义的野蛮人拥有着丑陋野蛮的面孔,半人半兽的身体与拉庇泰人战斗在一起。站在三角楣中间的阿波罗则仿佛置身于这尘世的纵欲斗争外,以神的姿态冷静威严地看着这一切,但阿波罗最终还是丛容地伸出一只手示意忒修斯和派瑞图斯来平息这样的混乱,两位
27、英雄也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维护了宗教秩序。此时神的“在场”是通过神话故事的描述得以实现,.首先群像间建立起固有的“在场”关系,营造了一个关于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场”,观者进入这个场将感受到神的威严和信仰的力量,崇敬于神对于世间秩序的维持,主持正义、消灭邪恶,这样的崇敬也直接影响到了希腊人的生活和对外作战中。此外,希腊人对神的崇敬还有着极其简单质朴的情感,希腊人认为神具有人的面貌、情感和个性,人神的区别仅限图5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约公元前200年图6 蹲下入浴的阿芙洛狄忒 约公元前300年图7 刺杀僭主者群雕 公元前477年 图8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约公元前190年了心灵的依靠,.以神话
28、为题材的雕塑作品作为宗教化的典范大量存在于城邦生活中,神作为理想化完美的人成为人们的模范和榜样。与生活相匹配,古风时期的雕塑作品集中于对神话题材的表达,在创作于约公元前580年的科孚岛阿尔忒弥斯神庙的三角楣上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风格样貌(图1)。由于自然与城邦的对立,死于希腊英雄帕尔修斯剑下的美杜莎和被驯服的狮子等成为神庙的守护,他们的在场实现了宗教秩序的维护,引发公众对希腊英雄的追思与想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此时的人物形象较泛化,双目尤为突出,又因为这一时期塑造技术的不足以及表现人像生机的需要导致了“古风的微笑”这一带有主观认知的程式化表达,2与古典时期相比缺乏生动自然的描绘,处在样式风
29、格不断完善的阶段。(二)古典时期精神的自立公元前500年前后是希腊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反抗波斯人的战争中,希腊人对于本民族的自信逐步建立,强调优雅、睿智的希腊文化先进于野蛮、落后的东方文明。这一阶段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悲喜剧作品传遍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贡献着哲学的智慧,带动社会思想的进步,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为人们争取了更多的民主权益,荣耀与自信降临希腊,饱满、端庄、浪漫且富有激情、充满力量和斗志的希腊精神熠熠生辉。均衡端庄的形象是古典时期雕塑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思想上,神作为曾被追思的守护者逐步与人的形象结合,作为城邦中共同生活的模范者呈现出典型的希腊人特征,
30、拥有和谐的身材比例、表情端庄典雅;至此身体作为辩论演讲的基础、战争竞技的前提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意义,他们健壮柔美富有力量,和谐扭动的身体仿佛揭示着世间最美最永恒的规律,美好的身体成为最高的物质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化身,这一观念无处不在。它是希腊艺术的一个核心因素。19另一方面,在创作技法上,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在菲迪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留西帕斯等艺术大师的探索中突破了古风时期的程式化,实现雕塑比例关系、动态变化的真实呈现,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皮肤下血液的流动和肌肉的力量。普拉克西特列斯的赫尔墨斯与小狄俄尼索斯(图2)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众神的使者赫尔墨斯侧头看向臂膀间的小酒神狄俄尼索斯,对视的瞬
31、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使得空间和“在场”的观者凝固在这种永恒的关系中。高低起伏的肩部与柔和扭转的胯部形成平衡呼应,柔和的大理石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柔软的肌肤之下准确的肌肉起伏和骨骼变化,赫尔墨斯的承重腿和被衣服遮挡的树桩巧妙地实现身体力量的平衡,健硕的肉体、柔美的动态、端庄的表情都是对当时“理想化”希腊人的写照。“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古典的自立不是绝对的真实存在,而是精神理念的成果和理想化的典范“在场”。3(三)希腊化时期思想的外放希腊化时期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多元的文化融入希腊精神中,城邦生活被迫开放,艺术在得到广泛
32、传播的同时也经受着文化认同的挑战,帝国为减少领土扩张和人口激增对帝国统一构成的威胁,排解内部统治的压力,注重建立新的信仰形象,宗教让道,政治抬头。雕塑作品开始注重表现君主英勇的形象、敌人狼狈悲惨的命运、哲学家和政治家深思的面孔等能被大部分帝国臣民所接受的内容题材,同时也出现了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氛围营造成为雕塑“在场”的重要价值。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的自杀的凯尔特人之王和他的女人(图3)就讲述了一位凯尔特人的王为了不成为敌人的阶下囚而先杀死妻子后自刎的故事内容,雕塑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了生死、动静、立垂等丰富的对比关系。相较于古典时图2 普拉克西特列斯 赫尔墨斯与小狄俄尼索斯 约公
33、元前330年图3 自杀的凯尔特人之王和他的女人 约公元前220年图4 拉庇泰人与马人之战 约公元前460年9697海外美术研究04 2023 北方美术OVERSEAS ART RESEARCHNORTHERN ART 2023 04的庇佑和城邦的接纳,真实生动的刻画让观者获得直接的真实体验。(三)墓葬雕塑关联与追思丧葬文化古往今来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的丧葬文化同样也是希腊生活观念的镜子,从早期墓葬雕塑与城邦生活的对立中体现出希腊人对宗教信仰的初步认知;到了古典时期墓葬雕塑则通常被表现为死者与生者同在一个墓碑上的画面,通过图像来表现对死者的追思。墓葬雕塑的“在场”与希腊人的生死观念
34、有着深刻的关系,希腊人并不认为人生是此岸与彼岸的关系,而认为人死后会以亡灵的形式与人们共同生活,亡灵与神祇有着相近的状态,也需要通过雕塑“在场”来进行供奉与交流,才能免于邪灵作祟危害生者。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墓葬雕塑也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宗教信仰的雕塑形式。墓葬雕塑中立像和石碑最具代表性,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裸体青年男子立像库罗斯(图11)和青年女子立像考丽是最常见的立像题材,他们往往被表现为纯粹的城邦人民形象,拥有着运动员般健壮的身材,库罗斯向前迈出一条腿,露出古风式的神秘微笑。这样的立像形象往往千篇一律,并不特指追思死去的某个人,而是泛指在城邦层面概念上的与死者建立关联。雕塑的在场能够
35、满足人们祭拜的需求,从而建立起包括亡灵在内的新的城邦内部关系。到了古典时期,墓葬雕塑既在公共空间呈现,又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更具私人化特点。阿提卡地区的墓葬艺术发展最为充分,通过图像和铭文来诉说着亡者的一生,成为表达人们对亡者哀思的对象。创作于公元前410年的赫格索墓碑(图12)展现的就是一个生动神圣的告别现场,右侧坐在椅子上占据主体地位的就是死者,面容端庄,衣着华丽,左侧的仆人正打开她生前所用的首饰盒让她挑选首饰。雕塑本身没有直接表达死亡,但通过二者的关系和冷静压抑的氛围,我们能够从动作和内容的隐喻中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悲伤,生者也是通过生者与死者在雕塑中的在场表达一种对死者的追思,通过个性化的
36、形象来进行缅怀和祭奠。(四)竞技雕塑荣耀与典范竞技在古希腊具有特殊且重要的社会地位,竞技是身体与身体的对抗,是实力的象征,城邦中的男性通过竞技训练实现从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如果能够在竞技中获得胜利,那他将获得城邦人民的崇敬爱戴和政治上的话语权。竞技雕塑是属于胜者的艺术形式,胜利者的形象将以还愿品的形式供奉在神庙之中,以表达对神的崇敬和感谢,胜利者也将以雕塑的“在场”获得敬仰和荣耀。竞技雕塑整体上表现了运动员坚毅俊美的面容、健硕强壮的身体和均衡和谐的运动姿态等共性形象特点,建立起了一种人的理想化的典范形象,但相较于其他主题雕塑,艺术家能够在竞技雕塑作品中实现对人本身的直接表达,探究运动规律和结
37、构重心等问题,传达艺术家风格化的理念差异,所以竞技雕塑取得的成就是革命性的。现存较早的竞技雕塑是我们所熟知的掷铁饼者(图13),表现的是一名竞技者要将沉重的铁饼掷出的瞬间。米隆通过竞技者的动作巧妙地将身体各部分的最佳观赏视角展现在一个平面中,身体正面与侧面的切换、手臂的扭动和腿部的交叉让各种力量达到了静止与运动的临界,雕塑充满了动感和张力,在下一个瞬间一切都将爆发。米隆对于均衡动感的探索在伯里克利托斯的作品中实现了继承与发展。伯里克利托斯在法则一书中对理想化的理解归结为雕塑的规范,规范是一种比例关系的数的完美和谐,只有符合规范的雕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是一种“善”的典范。持矛者就揭示了这一
38、理念的视觉效果,竞技者并没有大幅度的动作,支撑的右腿向前迈出,左腿后撤,只有大脚趾接触地面,重心的转移带动髋部、肩膀和头部都进行平衡调整,髋部向支撑腿倾斜,肩膀则反方向平衡,左肩微高,左手持矛,右手自然下垂,头部相应地向右旋转和倾斜,身体的一切部分都在平衡和谐中找到了自己理想化的状态,哪怕是毛发也存在着疏密的变化关系。伯里克利托斯在规范的约束下创作了最完美的“理想化”雕塑,创造了完美的人,通过这种完美的“在场”来强化竞技者的荣耀,创造典范的形象。三、雕塑“在场”的意义早期雕塑本身就是“场”,被赋予宗教信仰的力量,雕塑的“在场”具有强化内部团结和坚定信仰的意义;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和城邦民主意
39、识的强化,雕塑的宗教影响减弱,政治影响增强,雕塑开始注重故事的讲述和教化的作用,雕塑通过表情、动作等与周围空间建立“场”,营造氛围,当观者身处其中能够深受感染。但无论是本身为“场”还是营造“场”,雕塑的价值和意义都是通过“在场”的状态得以实现,在不同的风格阶段价值意义的侧重点会有不同,但主要集中体现在强化政治团结、建立民族信仰和人民情感的寄托对象等方面。(一)强化政治统治雕塑是城邦政治统治的旗帜与象征。从早期高贵骑士的骑马像到雅图13 米隆 掷铁饼者 约公元前450年于是否永生,神作为人最完美的体现,在城邦生活中作为典范得到人们的崇敬。最为我们所知晓的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5)就没有过多的故事
40、情节,阿芙洛狄忒被表现为拥有椭圆面庞、笔直鼻梁和丰满下巴的典型希腊妇女形象,表情宁静而温和,她微微扭转的身躯体现着希腊人对均衡和谐的理解,呈现出优美的螺旋上升体态,富有韵律感。她的“在场”带给我们感官的震撼与享受,成为观者心目中完美的女神形象和理想美的典范。3蹲下入浴的阿芙洛狄忒(图6)则通过女神蹲下后的姿态扭转巧妙地建立起了女神与观者的近距离互动关系,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回应了希腊的神人观念,强化了希腊民族的归属感,神与希腊同在,达到了真实的“在场”体验感。(二)公共雕塑引领与共情除了圣域神庙中的神话主题雕塑,在希腊人的生活空间中也存在许多公共雕塑作品,它们不是单纯的城邦的艺术品摆放,而是通
41、过摆放的空间和传达的情感建立与观者的联系,它们的“在场”是精神和理念实体化的显现,体现着城邦成员集体的意志和需求。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有一件重要的政治性公共雕塑雅典的刺杀僭主者群雕(图7),这件作品是在公元前510年雅典人民驱逐僭主、获得民主权益后集体决策创作的公共雕塑,雕塑的核心是一对刺杀雅典僭主的男性情侣,年纪稍大的亚里斯托盖顿和年轻的哈莫迪欧斯神情庄严坚定,各迈出一条腿奋勇向前,饱满的肉体和迸发力量的身躯充满了英雄气概,他们的“在场”极具号召力,引领身边的观者跟随城邦人民的意志,反抗僭主统治,争取民主权力。他们被安放在公民大会的旁边,他们的“在场”是一种维护民主权力的典范,是城邦民主政
42、治的象征和代表,时刻激励着希腊人内心的民主意识和自豪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公元前480年波斯人攻入雅典后将其掠走,他们摧毁的不是希腊一件简单的雕塑作品,更重要的是羞辱破坏希腊民族的尊严和民主团结的力量。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图8)是以神话人物为对象建立的公共雕塑,胜利女神站在战船的船头之上,与自然巧妙融合,向后飞舞的双翅和与身体紧密贴合的衣裙营造出美妙的线条动感,雕塑倾身向前、姿态扭转,一只脚向前迈出定格在了女神从天而降的瞬间,健壮丰腴的身体中迸发出勃勃生机和勇往直前的力量,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史诗感,4在胜利女神的率领下,海战必将赢得胜利!雕塑的“在场”使得整个空间被营造为女神降临人间、引领
43、人们战胜一切邪恶的“场”,“场”的范围因雕塑的安置场景得以有效拓展,赋予观者强烈的号召力和自信心。公共雕塑在希腊化时期越来越趋向情感叙事,注重戏剧性,隐喻着战乱背景下人们对命运无法抗拒和生活苦难的理解,引导观者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中感同身受。雕塑的“在场”不是为了重现,而是营造一种“在场”的氛围,实现雕塑与观者的共情。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群像(图9)就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传递出纯粹肉体的苦难。特洛伊城的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希腊守护神雅典娜派出的两条巨蛇缠绕撕咬,拉奥孔用尽力气想要抓住巨蛇,帮助两个儿子从纠缠中挣脱,全身肌肉极度紧张地绷紧,痛苦和恐惧让他的面容扭曲,发出了绝望的低吼,但在神的旨意面前人
44、类的反抗是如此的渺小无力,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的无法反抗,这符合希腊化时期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和忧虑。雕塑的“在场”呼应着人们对于悲剧和人生的理解。此外,对公众而言,早期的公共雕塑是全体人民的典范和榜样,.使得涌进城邦的新市民行为得到规范。.而到了后期,出现了越来越多带有政治性的公共雕塑,雕塑使得政治人物在公共空间中常在,伟大的精神和真实的情感将通过雕塑的“在场”永垂不朽,达到了建立个人崇拜和巩固统治的实际效果。在真实情感表达的需求和写实技法的加持下,公共雕塑还演变出纯粹服务于氛围的雕塑作品。醉酒的老妇人(图10)理应以端庄和谐的形象摆放在圣域之中,但作者注重描绘老人瘦骨嶙峋的躯体、破烂不堪的衣着和
45、丑陋哀伤的面孔,雕塑以独特的形象以节庆游行“在场”的形式来衬托神的伟大和城邦的归属感,再贫穷无助的人也能得到神图9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公元前1世纪图10 醉酒的老妇人 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图11 库罗斯立像 约公元前585年图12 赫格索墓碑 约公元前400年9697海外美术研究04 2023 北方美术OVERSEAS ART RESEARCHNORTHERN ART 2023 04的庇佑和城邦的接纳,真实生动的刻画让观者获得直接的真实体验。(三)墓葬雕塑关联与追思丧葬文化古往今来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的丧葬文化同样也是希腊生活观念的镜子,从早期墓葬雕塑与城邦生活的对立中体现出希腊
46、人对宗教信仰的初步认知;到了古典时期墓葬雕塑则通常被表现为死者与生者同在一个墓碑上的画面,通过图像来表现对死者的追思。墓葬雕塑的“在场”与希腊人的生死观念有着深刻的关系,希腊人并不认为人生是此岸与彼岸的关系,而认为人死后会以亡灵的形式与人们共同生活,亡灵与神祇有着相近的状态,也需要通过雕塑“在场”来进行供奉与交流,才能免于邪灵作祟危害生者。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墓葬雕塑也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宗教信仰的雕塑形式。墓葬雕塑中立像和石碑最具代表性,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裸体青年男子立像库罗斯(图11)和青年女子立像考丽是最常见的立像题材,他们往往被表现为纯粹的城邦人民形象,拥有着运动员般健壮的身材,
47、库罗斯向前迈出一条腿,露出古风式的神秘微笑。这样的立像形象往往千篇一律,并不特指追思死去的某个人,而是泛指在城邦层面概念上的与死者建立关联。雕塑的在场能够满足人们祭拜的需求,从而建立起包括亡灵在内的新的城邦内部关系。到了古典时期,墓葬雕塑既在公共空间呈现,又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更具私人化特点。阿提卡地区的墓葬艺术发展最为充分,通过图像和铭文来诉说着亡者的一生,成为表达人们对亡者哀思的对象。创作于公元前410年的赫格索墓碑(图12)展现的就是一个生动神圣的告别现场,右侧坐在椅子上占据主体地位的就是死者,面容端庄,衣着华丽,左侧的仆人正打开她生前所用的首饰盒让她挑选首饰。雕塑本身没有直接表达死亡,
48、但通过二者的关系和冷静压抑的氛围,我们能够从动作和内容的隐喻中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悲伤,生者也是通过生者与死者在雕塑中的在场表达一种对死者的追思,通过个性化的形象来进行缅怀和祭奠。(四)竞技雕塑荣耀与典范竞技在古希腊具有特殊且重要的社会地位,竞技是身体与身体的对抗,是实力的象征,城邦中的男性通过竞技训练实现从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如果能够在竞技中获得胜利,那他将获得城邦人民的崇敬爱戴和政治上的话语权。竞技雕塑是属于胜者的艺术形式,胜利者的形象将以还愿品的形式供奉在神庙之中,以表达对神的崇敬和感谢,胜利者也将以雕塑的“在场”获得敬仰和荣耀。竞技雕塑整体上表现了运动员坚毅俊美的面容、健硕强壮的身体和均
49、衡和谐的运动姿态等共性形象特点,建立起了一种人的理想化的典范形象,但相较于其他主题雕塑,艺术家能够在竞技雕塑作品中实现对人本身的直接表达,探究运动规律和结构重心等问题,传达艺术家风格化的理念差异,所以竞技雕塑取得的成就是革命性的。现存较早的竞技雕塑是我们所熟知的掷铁饼者(图13),表现的是一名竞技者要将沉重的铁饼掷出的瞬间。米隆通过竞技者的动作巧妙地将身体各部分的最佳观赏视角展现在一个平面中,身体正面与侧面的切换、手臂的扭动和腿部的交叉让各种力量达到了静止与运动的临界,雕塑充满了动感和张力,在下一个瞬间一切都将爆发。米隆对于均衡动感的探索在伯里克利托斯的作品中实现了继承与发展。伯里克利托斯在法
50、则一书中对理想化的理解归结为雕塑的规范,规范是一种比例关系的数的完美和谐,只有符合规范的雕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是一种“善”的典范。持矛者就揭示了这一理念的视觉效果,竞技者并没有大幅度的动作,支撑的右腿向前迈出,左腿后撤,只有大脚趾接触地面,重心的转移带动髋部、肩膀和头部都进行平衡调整,髋部向支撑腿倾斜,肩膀则反方向平衡,左肩微高,左手持矛,右手自然下垂,头部相应地向右旋转和倾斜,身体的一切部分都在平衡和谐中找到了自己理想化的状态,哪怕是毛发也存在着疏密的变化关系。伯里克利托斯在规范的约束下创作了最完美的“理想化”雕塑,创造了完美的人,通过这种完美的“在场”来强化竞技者的荣耀,创造典范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