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4320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7 卷 第 1 期Vol.37-No.1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4 年 2 月Fed.2024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张晓帆(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桂西地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这里的传统技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顺应自然的造物哲学,凝聚了他们从大自然中吸取丰富造物灵感的智慧。这些传统技艺以其特有的质朴之美,展现了创造者对自然的赞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技艺的实用性日渐减弱,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之下,通过传承和发展桂西传统技艺丰富生态意蕴,能够唤醒人们心底世代相承的

2、生态文化基因,将生态文明意识根植在当地民众的生活当中,强化人们的生态认知,促进各民族生态观念的交流互鉴和交融,在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技艺;生态意蕴;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4)01-0026-09桂西资源富集区(以下简称桂西地区)是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辖的 30 个县(市、区),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西南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他们的传统技艺

3、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门类,“非遗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社会历史长河中遗留的民族文化记忆,也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传统技艺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符号,是地方情感的重要载体,往日生活所构建的集体记忆是重要的精神遗产。”桂西地区传统技艺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独特的造物哲学,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之美。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传统手工劳作模式遭遇工业文明的强大冲击,传统技艺传承日益陷入困境。文章重点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桂西地区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以期为桂西地区传统技艺的转型发展提供

4、一些参考。收稿日期:2023-09-14作者简介:张晓帆(1984),女,壮族,广西百色人,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EB/OL.(2012-12-02)2024-4-26.http:/ 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选集 中用诗句这样诠释:万物土中生,大地母亲最慷慨,也最悭吝。谁遗弃土地,必然遭到泥土的报复,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不例外。古人通过观察时空的运动变化规律,悟到了天地感应、阴阳化易的发展规律。端午时节天气较闷热,人体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麽乜内填充有艾草、香草、五加皮、路路通、菖蒲和苍术等十几种中药材料

5、,可避虫蝇、清心提神,说明壮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掌握了植物的特性,同时也顺应了自然法则。蓝靛染布在桂西地区的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都有传承。人们喜爱蓝靛染布源于一则传说:“相传在以前,壮族先民遭到外来人的入侵。黑衣壮(壮族的一个支系,下文同指)有一个叫 侬老 的首领在战争中不幸受伤,他发现有一片野生蓝靛叶,就把野蓝靛叶捣烂后敷在伤口上,伤口很快就愈合了。侬老认为野生蓝靛是 神草,就号令 百色市右江麼乜EB/OL.(2018-06-02)2023-10-22.http:/ 2024 年第 1 期本部族人从此以后要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这个故事说明,桂西世居民

6、族的先民发现了蓝靛这种植物的妙用,形成了“尚黑”的审美文化,开发了蓝靛的审美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在桂西传统技艺当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技艺也很多,“饮食不仅包含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包含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饮食既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思维倾向,也呈现了特定社会的结构范式,同时,它还通过身体表达传递着舌尖的认同和味蕾的记忆。”“在今天的人类生活中,任何一种食物都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定义,而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文化传统内涵的重要载体和符号。”辣椒骨是隆林苗家的一种特色美食,苗族人将猪、牛的骨头舂烂,拌以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佐料,放入容器内密闭封存 15

7、天左右,方可制成,这是充分利用特定环境中微生物和原料中的酶相互作用制成的特色美食,是苗家人灵活运用微生物对食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产物。中国的饮食和生命与身体表达自成体系,食物中包含“五味”,对身体的“五行”起着调和与调节的作用。辣椒骨香辣咸鲜,非常符合生活在高寒山区的隆林苗家人的饮食需求,在这种朴素的饮食文化当中体现了“阴阳、气理、调和”的生态哲学意味。桂西地区的那孟传统酒饼是用当地几十味中草药混合大米粉蒸晒而成。那孟人用这种酒饼加上当地的山泉水酿造成药香浓郁、醇厚绵甜的美酒。这些传统技艺都讲求就地取材和对天气、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把握,体现了桂西人民“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智慧以及顺物自然的造物哲

8、学。(二)来自于大自然的造物灵感自然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日月星辰天象都为人类带来丰富的造物灵感,这种造物灵感在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中得到了呈现。例如,壮锦中的植物纹样、花鸟纹样都是来自于壮族先民的自然审美体验以及对族群繁衍生息的认知;龙、凤、鱼纹以及天象、气候等纹样图案体现了他们对强大自然力的尊崇。这些纹样蕴含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赞美与崇拜,寄托了他们美好的生活愿望。那坡“黑衣壮”的服饰看起来是全黑的,但细看之下,衣襟、袖口下的针脚却有 3 种颜色,每种颜色 3 针为一组的针脚代表蚯蚓或蚂蚁爬行的痕迹,这是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体现。仫佬族刺绣中的“双鱼纹”“蝴蝶纹”等纹样则是对自然界动物优美形态的描

9、摹。日月星辰也是人类崇拜的对象,“彝族麻公妈”服饰中就绘满了太阳的图案。苗族服饰的审美文化体现出了苗族人对自然的关注、喜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隆林苗族的服饰上有瓜苗花、核桃花与芽口花、蕨菜花等图案,这些图案复刻了花儿的自然形态,抓住了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体现了苗族人对花卉形态的深入观察,是对丰富自然审美体验的创造。桂西地区壮族、苗族和瑶族等民族中,女子有穿百褶裙的传统,百褶裙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费布。关于制作百褶裙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些学者认为百褶裙承载了苗族人关于民族迁徙的记忆。“(百褶裙的)褶子表示湖水的波浪纹,苗族人用裙上的褶子表达自己对祖先所居住的洞庭湖的怀念。”对百褶裙的褶子由来

10、,壮族则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从前壮族妇女就是穿裙子的,但是并没有褶皱,而是像冬瓜一样的筒 陆斐.那坡黑衣壮服饰文化的符号功能解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2):22.彭兆荣.饮食思维: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95.黄森曼.文化变迁视域下壮族糯食的文化阐释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56.同399.吕胜中.广西民族风俗艺术:卷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133.王慧琴.苗族女性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9.28张晓帆/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裙。壮族有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每

11、天都要到田坝上约会。一天姑娘拿着一包衣服来约会,小伙子来晚了,姑娘就被老虎抓走了,小伙子不见姑娘,就到山上去寻找,终于在一个山洞的洞口找到姑娘,洞里的老虎正在沉睡,小伙子要带姑娘回寨子,但是姑娘不愿意,说:如果走了,老虎会找到寨子里面去的。小伙子趁姑娘不注意就到洞里把老虎捅死了,姑娘看到老虎被捅死,竟发狂扑向小伙(这时的姑娘应该是已经被老虎施了魔咒),小伙忙拔刀反抗,就把姑娘身上的筒裙划成一道一道的,后来小伙把姑娘带回了寨子,姑娘也恢复了正常,寨子里的姐妹看到姑娘的裙子觉得挺好看的,于是百褶裙就流行了起来”。这则传说说明,百褶裙是壮族先民在与自然相适应的过程中取得的造物灵感。围腰也是桂西地区少

12、数民族女子常见的服饰,壮族妇女穿围腰的由来也有一则传说:“一对夫妻吵架,老婆就用 120 种草药和米饭拌在一起给老公吃,老公知道了很生气,就拿布做了一块围腰,以此来约束女人,后来人们根据女人配制的 药饭 制成了酒曲,学会了酿造甜酒。”这则故事中,壮族妇女尝试了一次草药和米饭的融合,由此酿造出了甜酒,是壮族人民对自然认知的一个过程。围腰和甜酒的创造,体现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造物灵感。(三)万物平等的世界观桂西地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在桂西各民族人民的观念中,他们并不认同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对自然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很多民族的服饰文化中都体现了

13、万物平等这一共同的世界观。桂西传统技艺中都描绘有万物同源、敬畏生命的内容。这些世界观的表达与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和当代生态哲学中的“众生平等”观念相契合。例如,苗族服饰图案中经常出现的蝴蝶被苗族人认为是他们的祖先;瑶族服饰图案中的蜘蛛被认为是瑶族先民的“外婆”,而龙犬图案表现的则是瑶族人的始祖盘瓠,大鸟图案是密洛陀第四子雅有雅耶;隆林仡佬族女装裙摆前后各垂两条飘带,飘带的造型与竹子形状相似,相传这是为了纪念夜郎国的祖先竹王,“竹王诞生于竹中,竹在某种意义上是竹王的亲缘父母,竹王的成长得益于竹的养育。”从这些视觉符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些民族祖先的观念当中,并没有将人的地位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

14、透露出一种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田林县浪平乡平山村瑶族服饰反映的“兼怀万物”思想就更为明显。传说一位瑶族先民在犁地时不慎将一只受孕的蚂 另虫耙死,非常懊悔,于是他将犁耙和青蛙大肠、小肠纹样绣在袖口上,这样在犁地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个纹样。瑶族人民通过这种服饰纹样表示对蚂 另虫的纪念,同时提醒人们犁地时要小心,不要伤害到小动物。“猴子抱金瓜”是乐业壮族中流行的一种用中草药制成的香囊。传说很早以前,由于当地人种植的玉米常被猴子偷吃,当地人就在玉米地中放置了铁夹用来捕捉猴子,有一只猴子被夹住后,被当地一名善良的壮族女子救下,将其腿伤治好后放回山中。后来猴子为了报答女子,第二年端午节抱来了南瓜状的金块送

15、给女子。之后端午节制作“猴子抱金瓜”香囊的技艺就流传了下来。现如今,“猴子抱金瓜”香囊除人们赋予的吉祥寓意以外,还体现了一种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思想观念。(四)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从粗犷古拙的花山岩画到浑厚质朴的骆越铜鼓,质朴是其中审美的基调。“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不追求过分的雕琢,崇尚“浑然天成”的审美趣味,展现出一 隆林壮族历史名胜风物选编纂委员会.隆林壮族历史名胜风物选M.百色:右江日报印刷厂,1997:270-271.同273-274.卞思瑾.贵州仡佬族服饰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1:12.29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种合乎自然之道的朴素之美。例如

16、,那坡“黑衣壮”用蓝靛染土布制成清一色的黑衣,简洁、沉稳、大气,体现出这个民族内敛的气质。隆林“高山汉”有穿上衣下裤的传统,他们崇尚“服必裹身,文绣不如衣布,身心安稳”,因此服饰极少加以装饰,以蓝色斜襟大袄配深蓝色大脚裤,外套黑色围腰,简朴、低调、恬淡及清新脱俗。隆林当地学者认为,“高山汉”服饰犹如清水出芙蓉,有一种脱俗的美感。隆林苗族的一些支系崇尚使用火麻面料制作百褶裙,用火麻纤维纺织的植物面料天然透气,比起棉布更为厚重,垂感性强,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极具美感。植物纤维的传统纺织技艺至今还在桂西地区流传着,不仅仅是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还因为穿着植物纤维面料时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植物纤维面料还具

17、有工业化纤面料所不具备的特殊质感。在各种工业面料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喜欢植物纤维服饰,他们所追求的正是这种返璞归真之美。靖西夹砂陶采用当地的塘泥为原料,用“距今有 300 年历史的坑穴式土窑”烧制而成,虽然陶土夹砂质感粗糙,工艺流程传统简单,烧造条件原始,不能烧出精致华美的产品,但胜在烧制的陶器质朴耐用,既防水又透气。其中,最能体现靖西夹砂陶特点的器型是八角油分离器、金罐、蒸酒器和蒸糯米器。这些夹砂陶制品器型体积较大、造型风格高古,体现出一种见素抱朴的独特美感。现今的靖西夹砂陶制作技艺仍保留着农业社会古老的生产方式,整个生产过程依赖手工完成。靖西市有种植糯米的传统,每逢春节、三月三、端午

18、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当地人都会蒸煮糯米,当地人认为用夹砂陶蒸煮器蒸出来的糯米饭富有自然香气,是工业制品电饭煲无法取代的,这种观念也使得自然简素的夹砂陶制作技艺得以延续。此外,乐业把吉古法造纸、古法造纸的“活化石”贡川砂纸,隆林苗族麻纺布等传统技艺制品无不蕴含着一种不假雕琢的天然之美。(五)处物不伤的生态智慧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所需的资源但又不破坏自然是桂西传统技艺持续传承的一种生态智慧。庄子知北游 有云:“圣人处物而不伤物。”桂西地区传统技艺生产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根据史料记载,广西地区所产的“树皮衣”“蕉布”“葛布”“竹子布”“纻布”等皆是广西先民利用当地所

19、生植物制成的纺织品,遗憾的是这些传统纺织技艺大部分都没有传承下来。从至今还在隆林、西林一带流传的麻纺织工艺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曾经“比蜀黄润”“一端数金”纺织品的优良品质。火麻种子在桂西地区的乐业、西林和巴马等地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传统食材,火麻茎皮则是优质的纺织原料。火麻茎皮纤维长而坚韧,生长周期短,春天播种,到秋天纤维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将麻秆表皮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后,手工搓成麻线,即可上机织出麻布。桂西地区的苗族人民对麻纺织技艺尤为擅长,体现了他们对火麻这种植物的深入了解和熟练利用。闻名遐迩的壮锦是桂西壮族人民的一种智慧创造。壮锦作为一种既具有审美意义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纺织品,不仅是物质的产物,也是精

20、神的产物。壮族先民将树皮、麻、棉、葛、竹和丝等自然纤维的功能充分挖掘并运用到纺织当中,形成了壮锦。壮锦原材料的取得体现了当地先民对自然资源的深入认知和充分利用。受桂西地区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各民族同胞 牛犁,崔荣荣.汉族特殊族群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89.杨帆.靖西夹砂陶工艺传承与开发对策探讨J.百色学院学报,2017(1):113.玉时阶,玉璐.广西世居民族服饰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74.30张晓帆/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大部分都生活在山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充

21、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瑶族、苗族擅长制作的竹编器皿,德保藤编技艺,壮族的麦秆花篮,在桂西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的棉纺、蓝染等传统技艺的原料都取材于大自然,绿色无污染,而且那些植物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可再生,不破坏生态。二、桂西传统技艺生态意蕴的传承困境桂西地区传统的制陶技艺、纺织技艺、造纸技艺及服装制作技艺等曾经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手工技艺用品。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手工技艺制品受到了机器制品、工业产品的挑战,在工业生产的冲击之下,桂西地区传统技艺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其生态意蕴也面临着消逝。(一)传统技艺遭遇工业生产的冲击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

22、级占得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而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先前一切世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宏伟众多,自然力的被征服,机器的采用,工农业上化学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交通,电报的传达,一洲一洲大陆的垦殖,河川的通航,好似从地底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试问从前哪一个世纪能料想到有这样大的生产力沉眠在社会劳动里面呢。”在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固守着依赖自然,顺从自然的生产理念,普遍坚持手工艺品制作的生产方式,“它凝结着一个国家特定、久远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念,表征为一种世代传袭的民间生产方式,其手工艺品携带着民族及传统特有的文化基因。”传统技艺的特点是制造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时间长,如果完全按

23、照传统技艺工序及流程生产商品,制造成本很高。工业化手段引进之后,采用工业染料代替蓝靛,用机器绣花代替手工绣,用工业印刷取代蜡染技术,购买价格低廉的化学纤维代替棉、麻原材料等,导致手工制品被工业产品所替代,失去了传统技艺本质的“核心价值”。在桂西地区,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大都是采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和植物染料进行染织,基本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相对来说,现代染织工业的印染环节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化纤和化工染料对人体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化纤面料很难降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传统的价值体系也被现代工业文明不同程度地瓦解,当很多手工制品变为工业产品时,其中的生态审美意蕴也不

24、可避免地消散了。(二)根植土壤的消失农业文明时代,手工生产是一种普遍的生产方式,主要的作用就是满足民间的实用需要,“民间性”是传统技艺的重要特征。桂西地区传统技艺长期以来根植于桂西民间乡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植根的土壤也消失了。例如,靖西夹砂陶的主要产品糯米饭蒸煮器、金坛面向靖西市范围销售,但现代方便而快捷的电饭锅的出现使得夹砂陶糯米饭蒸煮器被取代。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壮族的“二次葬”习俗也将渐渐淡化,金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小,因此夹砂陶产品的消费使用对象越来越少。隆林苗族服饰的主要购买者是隆林几个苗族聚居乡镇的苗族妇女,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大部分年轻人平时已经不再穿着传统民

25、田英.共产党宣言 莫斯科译本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168.高蕾.传统手工艺的危机及文化转型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9:30.31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族服饰,仅作为礼仪性的服饰或者演出服在特殊的场合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传统服饰的消费人群将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民国时期,百色的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纱机和织布机,一家人的衣服、棉被和蚊帐等日常家用布料全部靠自家妇女织造,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而现在这一切也都发生了变化。与高效的现代工业纺织品相比,传统手工土布费工费时,却远不及“工业织品”价格低廉。因此,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影响之下,桂西

26、地区的传统技艺渐渐失去长期以来植根的土壤。(三)审美内涵受到忽视当代学者寄情于传统手工艺,是因为其承载的人文精神,柳宗悦认为:“机械制品是冷淡的,缺少温暖和联想性,就是正确的也难免有疲惫的倾向。”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技艺的少数从业者往往“把关注点单纯放在技术和技艺的传承上,其实是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眼前利益、轻文化战略的做法”。因而使传统技艺中文化与审美内涵的传承被忽视,而这恰恰是传统技艺的精髓所在。桂西地区传统技艺劳动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深入交流的一个过程。中国传统技艺美学注重“道与技,人工与天工之关系问题”。考工记 提出“天时、地利、才美、工巧”四大要素,说明一件传统技

27、艺品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验过程。例如,制作蓝靛、蓝靛染布是桂西很多少数民族人民都擅长的技艺,在制作蓝靛的过程中讲究“天时”和“地气”,需要顺应四季节气,只有在合适的节气方可顺利地制出高品质的蓝靛,他们认为蓝靛也是有生命的。道教 太平经 有云:“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桂西地区传统染坊中,染一块布不单单是靠人的技艺,还须顺应自然的力量,这种过程反映了桂西人民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朴素认知。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万物都处在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之中,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意蕴也体现

28、于此。化工染织原料的大量涌入和成熟发展,使得彩色布料简便易得,很多传统服装裁缝也乐于使用新式工业化纤面料来制作服装,因而传统染织原本蕴含在整个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蕴消失殆尽。此外,大部分从业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仅仅能够从技术的层面继承传统手艺,无法充分吸收、凝练和深化传承传统技艺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因素导致了桂西地区传统技艺审美内涵传承的缺失。三、桂西传统技艺生态意蕴的当代价值在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之下,桂西地区的民间传统技艺失去了原有的土壤环境,而且后工业时代的汹汹来袭也影响了传统技艺品作为实用产品的价值,因此,传统技艺的美学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被忽略,只有不断地发掘其存在的当代价值,

29、才可以使这些民间文化瑰宝得到更好地传承。(一)通过传统技艺推动民众体验绿色生活方式,获得生活幸福感绿色生活方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桂西地区传统的染织、服饰制作过程,都是人们自己种植棉花、制作蓝靛、纺纱织布、缝制衣服和刺绣加工来完成。在绘制蜡染、百色历史通稿.黄桂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443.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2.邱春林.手工艺的当前机遇与挑战J.艺术评论,2018(3):23.32张晓帆/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挑花、造纸和制陶等传统技艺品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必须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才能进入一种“

30、物我两忘”的状态。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强调作品达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马克思指出:“从人和自然之间的发展过程来看,劳动不仅是自然力与自然物质之间的对立,而且是由人们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物质变换的过程。”而桂西传统技艺制作的过程也是个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充分地交流使得两者产生了密不可分的深厚情感,参与者也能够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平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桂西地区民间传统的劳作生活方式无需消耗大量的物质商品,在能满足自身需求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中华传统文

31、化所倡导的“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广西”的目标,广西很多地方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提出了“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路线,通过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活方式,开发原生态的传统技艺体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使得乡村吸引人、留住人。(二)展示中华传统美学的质朴内涵质朴之美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和庄子都崇尚自然美、质朴美或混沌美,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 道德经 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大巧若拙”,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中的自然本真之美。在道家的审美观中,一切看不出人

32、工技巧而符合“以天合天”自然之道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遗憾的是,这种质朴之美在现代社会往往被人民所忽略。当前,在各种时尚潮流的影响下,很多民族服装制作者过于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在民族服装上镶满了各种机制花边,使民族服装失去了原有的质朴之美。一些陶艺师尝试将江南一带的陶瓷加工工艺嫁接到靖西夹砂陶制作技艺当中,试图制作出更精美的夹砂陶器具,但靖西当地的陶土含砂较多,并不适合精雕细琢,加上靖西夹砂陶烧制所用的龙窑比较古老,火候的掌握难以做到非常精准,烧制比较致密的陶瓷容易开裂,所以往精致华丽方向发展靖西夹砂陶并不适宜。相反,守住其古朴原始的质感才能彰显出靖西夹砂陶的特色。因此,学者们

33、应该担当起研究与教育的责任,深入研究和阐释清楚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精神审美内涵,不畏浮云遮望眼,守住桂西传统技艺的质朴初心。(三)树立生态观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但并不能立即见到明显的效益。法治和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道德建设则可以使民众从观念上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因此,要想使广大人民自发、自愿地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可以从传统文化之中寻找路径。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

34、智慧,与工业文明中“征服自然”的理念不同,桂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万物一体”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和谐观。马克思.资本论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7: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24-04-26.https:/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33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在这一点上,各民族同胞都有着相同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有助于树立

35、民众的生态意识,建设各民族共同的生态家园。(四)加强多民族生态文化的交流互鉴和交融桂西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传统技艺中的生态意蕴显示了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与自然形成的和谐共生关系。桂西地区的传统技艺既体现了当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对生态文明的相似认知。例如,在桂西地区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传统染织技艺中都讲究使用植物纤维和植物染料,在传统天然染织品的价格数倍高于工业化纤制品的情况下,现今仍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并且非常推崇植物染织品。在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技艺中,凌云白毫茶制作技艺、乐业壮族云雾茶制作技艺、靖西香糯传统美食制作技艺、黎明芭蕉芋粉丝手工制作、靖西大果山楂食

36、品传统制作技艺等,都体现了当地人对当地原生态食材的充分利用。隆林辣椒骨制作技艺、靖西酸嘢制作技艺、凌云巴岩香酒传统酿造技艺、那孟传统酒饼制作技艺等,也都体现了人们对微生物与食材微妙转化功能的灵活运用和对天气、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准确把握,实践证明“族群思维饮食身体”之间是关联的。一方面,身体作为生物性形态,表现出相对的“同一性”无论是物种的共性,还是基于物种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另一方面,身体作为文化性形态,表现出特殊和特定族群的“多样性”无论是文化的自我特性,还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饮食思维将人类的“同一性多样性”完整地加以体现。”在桂西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既有独具特色的一面,又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37、。动植物纹样在壮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的服饰中被大量运用,体现了他们丰富的自然审美体验和“万物平等”的世界观。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桂西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较为密切,经济、文化方面都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和睦相处。桂西地区传统技艺长期以来被运用在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当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因此,研究、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中的生态之美,可以助力各民族生态文化观念的交流、互鉴和交融。四、结语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顺物自然的造物哲学。他们从大自然中吸取了丰富的造物灵感,创造出了丰富的传统技艺。生态美是桂西地区传统技艺的一块金字招牌,虽然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技艺的实用性遭受挑战,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桂西地区传统技艺仍有其当代价值。传统技艺浑然天成的质朴美感是中华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其蕴含的丰富生态意蕴能够唤起人们心底世代相承的生态文化基因,有利于将生态文明意识根植在当地人民的生活当中,强化人们的生态认知,在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人们也能通过参与传统技艺制作,体验原生态的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从而助力多民族生态文化的交流互鉴和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生态家园。【责任编辑:黄雪婷】彭兆荣.饮食思维: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99.3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