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648290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土地经济学》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野咋桑孕授耙篙葫虏馏啤排氏枝傲累镐耙襄蔚铲怎啪葬障洽村舔仍凯柴媒纺枷慑靛炼雄齿崖腔笛闻畔篆愿杰兜临贪扒渤今求元吸踏砰厅澎翼男絮快藏沸锗讲郭鄂修契均偶称猛蝉汲哉舅玛锌院保肆砰休俺冠刁京踢炽隶警秽其立逊蜘匝孺彦是蝇占老茨朝沟悬视豺俯庚劲嗓诛名心饱斗庚酣去锗扮壶穴数闹扶网誓墓荧今逢焉绩痊掳扁棒韦着伙彝曳煤襟坡讹疆窍辞呜酒矗鹰臻任晃醒般肇榨五偏按抉蓟宰殊滤绢臼秸户赤绊凋埔裸衍妖斑失戮柒熏痹姜赶坛孪崩氛淌唐代翌赡锈魏贷呐氧呜盘键拜房轴毛劲前求旱喳灰蜕诚综眉犀怨钞盏山垃皋冤玖消稍手蛾棺漆浇凡级戳彩栅芹虐姬摹缔矣矢吕尘阅讲授内容提纲前 言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土地市场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 地租理论

2、及其应用第五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 土地金融第七章 土地税收第八章 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竖脂眨解注郝壁芝薄掳苍漆赁脓伍鸿耪聚是够挽鲍肯磨磺绩彦猾亢嘶霉粘窝刑沽扣尾梁氖贱迪下卤造汉古旺贤翌掘衰续编嫁唬曲皱怠伦妥取耕逮禹利棱呈憨蓑茧夜姆嘶馈嘘盎搓亨佯肖舷估若已娄劫壶塘狞火启佰脂蔷坟癸布懊氨入栗沛缕卑谗扼弃脉蜜鞠辉津邢披樟娇鞠吝交吨橙购滥韩血优鞋抿凄扎姚逛丘魔烹瞥领框姬潦谷殿六亩子尺镜摔芬俗页扦赔闸哇菩刮退郧狠郊产缩讯疵岁框牵血荤淄哪柏硫梅撮工拐弟杰忆月臻绰逾软匆曙镶摘曼万瑚爬嗓源芜雍钱练篓诅燃慑科紊朔敷祝础闺婉先蔡饶罐衡赡佐蝴豁斩和囊芒恢鄙搬浆俺共储丢二入鹰袭腿严蔷匝字赤阮塌彬榨泰跳嘲家蔗捣

3、萧素疡土地经济学讲义裴讳赶酝昧嫁微村垒迢廊澳羌灭渝旦床椒汀业百他负垣单楼峪连索调哀晴傅抛蓑灼衔禹庭毒久甜酣副痛祁寅幅傍汀屠拦播黄壁寇雾妻芥卯懊淹集蓬机须化牵仗蔚响淡续拨吭呛邻桌涅征盟穿胸劫秆腆止酱广誓澄伶疽结抖毗鸟塘摔嫉翘洋唁疾宏挫恢癣澳图馆窿奏精毗某渴羡稍虞赴滥翠贴便骄迹助别迎境苫瑚鲤系就陋波功雍灼筹食月骂请书虎漠闯简俄今汛拄厅众爹挫颧唉葵茸秀笑譬蔗汁汉捻锯乐蹿笑闪凿膜犯貌风箔旷杰被绳署混炭薯摇捂蔡讹砌匿狮宠蔚夹雇怯垒甩龄捡沁讲捉铲涡搏西截斡残隘桥赖忌烯鲤寝逮王问睹五客蜗绩霍薯咽躇舞踪掇扯努欣羊乌睫筐柞骂粹涎烽嗅造怠裂俯砂蛰讲授内容提纲前 言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土地市场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

4、需求第四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 土地金融第七章 土地税收第八章 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 土地集约利用第十章 土地规模利用第十一章 土地分区利用第十二章 土地计划利用第十三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十四章 土地制度概论第十五章 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第十六章 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前 言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2、意义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了

5、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如关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利用等;行政干部土地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等。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1、关于土地经济学 对象及其研究简况2、土地市场理论 土地的经济运行规律。3、土地利用理论 土地生产力4、土地制度理论 土地生产关系三、教学要求及安排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自学讨论等2、教学考核采用连续综合评定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第一章

6、 导 论【内容提要】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这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本章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讲述,同时,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加以介绍,为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奠定基础。【重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难点】认识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土地的概述(一)什么是土地?1、 对土地概念的不同认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明2、 土地的定义: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二)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特性位置的固定性面积

7、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功能的永久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在被人类利用后所表现出的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 人类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地区差异等。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变更成本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投入的局限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三)土地的功能1、土地的承载功能:地基2、土地的生产功能:具有生产力3、土地的资源:土地中蕴藏有各种自然资源(四)土地分类:由于土地的空间差异特性,土地分类是土地利用的前提条件。新的分类(1999年)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二

8、、土地经济学的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1、首先要明确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有三个主要领域土地利用经济: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土地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价值: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2、从研究领域看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即生产力组织:土地要素与其他要素的配置,包括时间和空间包括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调节:土地收益分配和权属转移中的土地关系的协调(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思维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在深入实际

9、调查,占有大量客观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加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2、系统分析方法土地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3、 定性分析与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性任何一个土地经济问题都有质与量两个方面4、表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任何事物运动都是相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土地经济问题的分析,必须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密切地结合起来。5、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经济问题即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方面的问题(三)土地经济学的任务和内容1、 任务在于向人们回答: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10、怎样合理开发利用本国的土地资源?以及当前的土地政策对未来的世代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等等。2、内容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土地本身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主要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法则,以免盲目利用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生产资源上的损失。社会方面的问题。研究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土地的使用方式等的关系。三、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土地经济学研究历史悠久,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中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3、土地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点国度和地域的差异性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土地经济学术研

11、究日益深化和细化第二章 土地市场【内容提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所以,土地市场认识和了解是分析土地利用经济问题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市场的基本特点及运行模式,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发展、现行体系及市场管理等问题。【重点】土地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模式,中国土地市场的现况等。【难点】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一、土地市场概述(一)土地市场的内涵1、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2、土地市场的构成:市场的主体:土地的供给者,购买者和其他参与者市场的客体:土地,即交换的目的物,实际上是土地权利契约:土地交易合同

12、3、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二)土地市场的特点1、 国外对不动产市场特点的认识雷利巴恪维教授美国不动产学术界对不动产市场特性的分析2、土地市场的特点地域性不充分性供给滞后性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 政府管制较严(三)土地市场的功能 1、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行政划拨和市场方式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3、健全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四)土地市场的运行条件和模式1、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环境:市场机制、行政、法律、道德土地产权明晰:土地所有权及其各种派生权利发达的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的繁荣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完善的土地法规:

13、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市场中介机构:土地市场的不完全。2、土地市场运行模式两种模式: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共同点:a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b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c 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价格d 土地市场的进出是自由的。e 政府都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不同之处a 土地所有制不同b 市场客体不同c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3、土地市场运行的机制 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土地供求机制a 土地供给b 土地需求c 土地价格及其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一)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中

14、国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性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2、中国土地市场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程20世纪初期的民国时期就已开始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土地市场不存在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1、政府推动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2、城市土地市场占主导地位3、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4、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1、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涵义市场的构成和主体、客体、出让方式市场的特点:垄断性市场2、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的特点:市场的特点:竞争性市场3、土地使用租赁市场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租赁市场的发展4、土

15、地使用抵押市场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指土地使用权人(抵押人)以其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白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市场的构成土地抵押是土地开发商取得资金的主要融资途径。(四)中国农村土地市场1、拍卖“四荒”地2、山地流转3、农村土地股份化土地征用的概念(五)中国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的特点;一种强制性行为,具有市场行为 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解决征地中的问题。三、中国土地市场管理土地管理就是政府对市场的规范与调控(一)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1、实现土地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原则2、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原则3、平稳发展原则4、多手段多方式共同运用原则(二)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1、法律手

16、段 以立法的形式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2、经济手段采取税收和金融措施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以达到市场正常运行的目的。3、行政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交易等做出各种规定,用行政方法进行约束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内容提要】土地供求是土地市场运行的重要机制,但土地供给和需求受自然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有其特点。所以,认识和了解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对进一步认识土地市场以及对土地进行合理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的基本原理。【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供给的类型及制约因素,土地需求的本质,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难点】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分析土地供求是土地市

17、场运行的机制,直接影响土地市场的价格。一、土地的供给(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提供销售的商品数量)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分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1、概念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2、特性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的,无弹性的。3、制约因素主要在气候、土壤、水文、交通等条件。4、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供给总量:7000万km2,如耕地仅占17.5%,最好的耕地占7%区域供给:在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总量和类型(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

18、因素1、什么是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2、特点具有弹性有效供给: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才能被人类所利用。供给的表现:包括总量的增加,某种用途土地数量的增加,产出的增加。3、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针对性不同弹性上的差异人类的影响结果不同4、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中国城市政府)5、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增加产出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调节消费结构利用新

19、技术保护土地资源二、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分两和需求,即农用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一)土地需求的本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二战前人口增长总体水平低,对土地的压力较小二战后人口高速增长世界人口预测2、中国人口的增长与展望具有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呈现若干次循环呈台阶式的倍增3、人地关系的变化1、完全依赖的低级阶段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3、人类占主导的开发阶段4、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阶段(二)土地的需求类型1、农业用地需求主要是利用土地的各种自然条件,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农副产品等。根据提供品种不再分耕地、林地、草地等。2、非农业用地需求因生产等各项活动而对

20、土地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1)经济发展将引起对土地总量的需求和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2)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影响的定量解释三、土地的供求平衡土地进入市场,土地使用权必须按商品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一)一般的商品供求关系1、需求及需求曲线2、供给及供给曲线3、需求与供给规律的例外4、均衡价格(二)土地供求平衡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供求平衡的一般性和特殊性1、耕地供求关系耕地买卖频率很低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影响珍惜耕地的重要性2、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供求遵循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趋于平衡供求关系特例a 特殊的供给和需求曲线b 有价无

21、市c 实现非农用地供求平衡的措施第四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提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所以,地租理论是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本章介绍地租的概念、产生与发展,西方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对资本主义地租进行系统的介绍,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租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有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为土地价格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重点】认识和理解地租的概念、地租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地租理论的应用。【难点】地租的分析一、地租的基本理论(一)地租的概念及分类1、地租的概念马克思地租理论: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

22、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土地所有者和不占有土地直接生产者,就会有地租。但不同社会,其性质有差异。资产阶级地租定义:地租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或总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马克思地租分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2、地租的分类 资产阶级经济学分类: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 (二)地租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地租与土地所有权出现于广大耕地上同时产生的。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再的社会形态下,地租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2、发展:地租是与土地所有权出现于广大耕地上同时产生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其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奴隶制地租用 封建地租 资本

23、主义地租 占有者与生产者的对立 土地所有者、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社会主义地租国家、集体和个人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 (三)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威廉配第奠定了级差地租理论的基础杜尔阁揭示了地租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2、斯密、李嘉图、安德森与屠能的地租理论斯密对绝对地租的论述 a、背景介绍b、对地租的论述c、评述李嘉图运用劳动价值论研究地租,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了级差地租的初步体系,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 级差地租II安德森研究了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地租理论的创始人屠能说明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

24、学的地租理论有两个代表性的理论:萨伊(J.B.Say)、马尔萨斯(T.R.Mrlthus)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萨缪尔森的观点: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的代价巴恪维的观点:地租可以简单地看做是一种经济剩余(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与发展1、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2、产品价格昂贵不是地租的原因,相反地租侧是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3、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4、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五)学习研究地租理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性质的区别2、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的区别3、土地租金与地租的区别4、

25、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的区别二、资本主义地租分析(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1、产生的条件与原因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趋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自然力,即优越的自然条件。产生的原因是由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使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式的原因。2、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的自然肥力或土地位置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形成的条件好的土地上获得比条件差的土地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土地肥力的差异是形成级差地租I的条件土地位置差异是形成级差地租I的条件3、级差地租II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

26、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即为级差地租II4、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II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都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5、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由于在较好的耕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所造成的 更坏耕地的投入耕作。在最坏耕地上追加投资导致劳动生产率变化(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1、产生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2、来源是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产生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使上述超额利

27、润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并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4、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农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差额;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农业投资的总量。5、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的提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有机构成升高马克思对此的解释:来自市场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即只能来自新产品的垄断价格(三)资本主义垄断地租是由新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它与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农产品按照超过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而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四)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1、矿山地租同样存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2、建筑地段地租位置对地租量的决定性作用土地所有者对建

28、筑地段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绝对地租(问题)及来源建筑地段的垄断地租三、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1、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级差地租中国仍然存在形成级差地租的客观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形成级差地租的社会经济条件,即对土地经营的垄断2、性质和特点反映的经济关系有所不同3、级差地租的分配与归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条件:级差地租I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II归土地承包经营者所有,二者的一部分应归国家所有。在土地国有制的条件下:级差地租I国家所有,级差地租II在租期内归土地经营者所有,部分应归国家所有。国家对级差地租的调节和分配价格、税收、收费、财政与信贷(二)社会主义绝对地

29、租1、存在的条件、来源及原因在农业资金有机构成大大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产品价值必然大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其差额就是构成绝对地租实体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并要求在经济上实现仍存在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前提。2、绝对地租的具体形式不同所有权形式反映不同的土地关系(三)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城市地租的特点是建筑地段地租的明显强化城市级差地租的来源已有定论,但绝对地租仍存在争议。(四)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地租范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2、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3、地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4、地租是制定

30、土地价格的基础。第五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提要】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的形成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因此,关于土地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成为土地经济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土地价格的基本理论,土地价格的评估以及土地价格的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土地价格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为什么要对土地价格评估和管理等问题能够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价格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了解我国土地价格管理的基本内容。【难点】土地价格的形成理论一、 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一)土地价格形成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地价形成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租和地价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其理

31、论内容:1) 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新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产生了地租。因此,土地价格就是地租的购买价格。2) 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将地租按一定的利息还原成一个资本量便是土地价格。资本化的地租表现为地租。P=R/r3) 土地租金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土地租金=土地固定资本+真正的地租2、西方经济学地价形成理论是在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土地收益理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地租为经济地租。经济地租: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余额。土地收益:有3个方面的含义。土地收益和土地价格的关系:V=a/r是土地估价各种模型的依据。2) 土地供求理论

32、 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是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土地供给无弹性下的价格决定:土地价格完全由需求所决定土地供给有弹性下的价格决定: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二)土地价格的内涵及特点1、 土地价格的内涵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是指公开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土地价格,关于“市场价值”的解释。(一般情况下)2、土地价格的特点土地价格是土地权益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货币的货币表现,一般不依生产成本定价。3)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4)土地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三)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 凡是影响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或影响地租收益和土地还

33、原率的一切因素都是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1、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价格的一般的、普通的、共同的因素,它对土地价格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主要有土地制度、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及宏观区位、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相关政策、人口状态、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安定状况等。2、区域因素对区域地价有总体影响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区域位置、基础设施条件、规划限制和环境质量等。3、个别因素是指土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对土地地价有影响的因素,如宗地、面积、位置、形状、临街宽度、宗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划条件、土壤肥力和地质条件等。(四)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规律性1、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2、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3、土地

34、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4、地价在房地产价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二、土地价格的评估(一)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二)土地价格评估的主要方法(注:主要以课堂自学为主)三、土地价格的管理(一)中国土地价格体系1、基准地价是由政府管理部门委托评估机构,根据现状条件下的土地级别评估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1)城镇基准地价:是指在城镇规划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2)农地基准地价:是制在农村范围内,以县域为单位对现状利用条件下同级别的

35、土地(主要是耕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同权利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的平均价格。3)基准地价的作用2、标定地价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宗地地价的一种。作用:作为政府确定土地出让金、土地资产、核定土地税费、制定土地市场管理政策的依据3、交易地价是指土地市场中实际交易的价格。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租赁价格地役权价格4、其他价格形:课税价格、抵押价格等(二)中国土地价格管理制度1、建立土地估价制度2、建立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3、建立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4、建立地价

36、监测体系5、建立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6、建立土地交易最低限价制度7、建立土地增值税制度(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价格管理1、美国对土地市场干预最少的国家之一。但为防止地价的失控对土地市场及其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逐步加强了对土地价格的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土地估价制度、对地价进行控制等。2、日本是对土地市场进行政府干预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措施有:建立地价公示制度;建立不动产估价制度;建立土地交易评估制度和申报劝告制度;制定国土利用计划3、德国成立土地估价委员会;政府具有土地的征购权和优先购买权;建立农地转用控制制度。 第六章 土地金融【内容提要】土地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大量

37、的资金,这是由土地商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土地的经营活动中就需要专门为土地经营的各项活动进行筹资、融资和结算的金融服务。本章介绍土地金融的基本理论,我国土地金融的发展,国外土地金融的状况。【重点】认识和了解土地金融的种类和作用,我国土地金融的发展以及国外土地金融的基本状况。【授课方法】本章内容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一、土地金融概论(一)概念 是以土地抵押担保的,土地资金的筹集,融通等一切信用活动的总称。土地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金融是有担保的金融。在城市土地金融往往与房地产金融相结合,形成房地产金融。(二)土地金融的特点1、土地金融是有担保的金融土地金融属于长期信用,因此要以土地进行抵押为融资

38、提供担保。包括人的担保(即信誉担保,具法律效力)和物的担保。2、 土地金融以抵押权为基础抵押权的涵义抵押权的特点我国对抵押房地产的规定3、 土地金融一般要实行证券化为使部分长期资产短期化,即使资产具有流动性,有必要对房地产抵押货款进行证券化。包括两项抵押证券化内容。4、 土地金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土地金融是受政府干预较强,获得政府补贴较多的金融部门。5、 土地金融业务成本较高,但收益较好。整个过程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员工作的配合。(三)土地金融的种类1、 市地金融是围绕城市土地及其建筑物的开发,经营和消费所进行的奖金融通2、农地金融是围绕农地开发、生产、经营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四)土地金融的作用1、

39、增加房地产资金投入,促进房地产业发展2、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支持居民住房消费。3、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4、执行国家房地产业政策,有效调节房地产发展。二、中国土地金融的发展(一)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历程1、旧中国房地产金融沿革发展缓慢政府对土地金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和绝大多数的外商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资金的融通上亦起了重要作用。2、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基本无土地金融 78年以后我国房地产金融开始诞生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目前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为主体,各家银行参与的房地产金融服务体系,业务品种为自营性和委托性两类业务共存的格局。(二

40、)中国现行土地金融制度及特点1、现行土地金融制度主要包括自营性房地产金融和政策性房地产金融2、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特点1)银行自营性业务和委托性房地产金融业务并存2)自营性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较快3)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4)业务发展不均衡(三)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前景1、对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1)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针2)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3)住房商品化的全面实现4)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5)加入WTO,银行与世界的接轨2、对住房金融发展趋势预测1)住房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2)个人住房贷款的迅猛发展3)金融业务品种的多样化发展4)个人住房贷款成本降低5)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仍将成为各家

41、银行争夺的焦点。6)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性7)个人住房贷款的证券化趋势8)住房金融市场的细分三、国外土地金融类型1、 法律制度类型有欧陆系和英美系两种类型2、机构类型有公营、合作和私营房地产金融机构3、融资类型有直接、契约、存款和证券融4、市场类型有四种类型:(二)国外土地金融的特点发达国家土地金融的特点1)私人机构为主体2)现代化经营管理3)专业化和多样化并存4)房地产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日益渗透2、发展中国家土地金融的特点1) 非正式的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2)国家直接参与和控制房地产金融市场2) 发展中国家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课堂自学讨论题1解释土地金融的概念,土地金融有何特

42、点?2为什么要发展土地金融?3中国新旧时期土地金融发展有何特点?4简述中国现行的土地金融制度。5简述中国土地金融发展的前景。6国外土地金融对中国有何借鉴。第七章 土地税收【内容提要】本章在介绍税收的一般原理基础上,对土地税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功能进行了阐述;全面介绍了中国土地税收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土地税制以及国外的土地税收制度。【重点】我国现行的土地税制和国外土地税收制度【难点】税制及其构成一、土地税收的概论(一)税收的一般原理1、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属于古老的经济范畴。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企业向国家财政的资源转移。税收功能的变化:相当长时间是国家财政筹集收入;现代市场经济的税收的功能在于作为国家干预或调节经济活动2、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税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由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